解读《在切瑟尔海滩上》中弗洛伦斯的亲密恐惧症

2015-03-20 19:38吴晓群
梧州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弗洛伦斯尤恩恐惧症

吴晓群

(安徽新华学院外国语学院,安徽合肥230088)

解读《在切瑟尔海滩上》中弗洛伦斯的亲密恐惧症

吴晓群

(安徽新华学院外国语学院,安徽合肥230088)

英国“国民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的小说《在切瑟尔海滩上》讲述了爱德华和弗洛伦斯因新婚初夜性事不和谐而结束婚姻的悲剧故事。从两人的交往历程不难发现弗洛伦斯具有亲密恐惧症(fearof intimacy)的突出特性,具体表现在三个维度:与家人的关系、与恋人的关系以及与朋友的关系。通过分析,弗洛伦斯的亲密恐惧症缘于自身的童年经历、家庭环境以及所处时代的影响。

伊恩·麦克尤恩;《在切瑟尔海滩上》;弗洛伦斯;亲密恐惧症

伊恩·麦克尤恩(1948-)是当代英国文坛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被誉为英国的“国民作家”。其创作生涯总与各类奖项的入围名单相互交织,短篇小说集《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1975)获得了毛姆文学奖,《时间里的孩子》(1987)获惠特布雷德奖,《阿姆斯特丹》(1998)获得布克奖,《赎罪》(2001)获得2002年史密斯文学奖,2003年获得美国国家书评人奖文学奖和洛杉矶时报小说奖,2004年获得圣地亚哥欧洲小说奖,2011年获得耶路撒冷文学奖。迄今为止,麦克尤恩创作了中长篇小说13部(包括最新力作《The Children Act》),2007年出版的《在切瑟尔海滩上》被提名布克奖。该小说背景定格在20世纪60年代初的英国,讲述的是弗洛伦斯和爱德华这对新婚夫妇本该新婚燕尔、洞房花烛,但是由于两人对性的无知和焦虑导致圆房未果最终分道扬镳。麦克尤恩旨在揭露1962年英国社会的现状:人们经历着性革命、核武器运动等各种变革给生活带来的冲击。

相比麦克尤恩众多的获奖作品,《在切瑟尔海滩上》并未受到评论界的过多关注。Mina Abbasiyannejad和Rosli Talif从社会文化学的角度阐释了《在切瑟尔海滩上》中文化、社会的性观念、阶级差异、立法、避孕用品和堕胎等因素对人物个人生活的影响[1]。Peter Mathews从历史主义的角度分析了小说,他在《追随维多利亚人:麦克尤恩(在切瑟尔沙滩上)中的历史拐点》(2012)一文中认为,《在切瑟尔沙滩上》不是对20世纪60年代性革命的肯定。麦克尤恩的性观念可以追溯至维多利亚时期,马修在此基础上剖析了这一历史拐点所蕴含的道德寓意[2]。Alice Spitz从互动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解读了爱德华和弗洛伦斯最后在切瑟尔海滩上争论的真实性[3]。国内的研究角度比较有限,最早的研究可见于郭国良和蔡婷婷对这部作品的介绍,两人在《新婚之夜的悲剧——读伊恩·麦克尤恩新作〈在切西尔海滩上〉》一文中指出导致新婚之夜悲剧的原因是时代、家庭背景、成长经历及性格差异的因素[4]。何其方从社会学的角度解读了小说中的那个英国社会,指出爱德华和弗洛伦斯因时代的枷锁而导致两人爱情的幻灭[5]。张登芝和全斌从成长小说的角度探析了《在切瑟尔海滩上》中的成长主题,认为是时代环境的局限以及引路人的缺失导致了两位主人公的成长之痛[6]。鉴于目前对这部作品的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分析弗洛伦斯与家人、恋人和朋友之间的关系来管窥她的亲密恐惧

症,并进一步探讨其症结所在。

一、亲密恐惧症

Prager(1995)认为“亲密(intimacy)”有两方面的含义:亲密互动(intimate interactions)和亲密关系(intimate relationships)。前者是两个个体的二元对话(dyadic dialogue),后者是个体通过一系列的亲密互动之后产生的一种持久的情感、信任和凝聚力[7]。Dandeneau&Johnson(1994)认为恋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是一种个体认为自我表露能得到相应共情反应的相互作用[8]。Decutner&Thelen(1991)将“亲密恐惧”定义为一个个体与重要他人交流重要思想和情感时因焦虑而产生的一种抑制力。“亲密恐惧”的定义性特征包括三个:内容(交流的个人信息)、情绪效价(对于所交流的个人信息的强烈情感)和脆弱性(对重要他人的高度重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亲密恐惧的量表。他们认为“亲密”存在的唯一条件是上述三种定义性特征必须共同存在[9]。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亲密恐惧症是“恐惧自己与他人发生情感瓜葛,是一种有效的心理防御,它防止我们去了解自己的心理创伤。它使我们在与他人(恋人、配偶、子女和至交)的交往中保持一种情感的距离,因为这些交往极易暴露我们以往的心理创伤”[10]17。亲密恐惧症“患者”不会过于接近重要他人,以此来回避此类亲密关系勾起的昔日创伤。当亲密恐惧症这种独特的心理防御常常出现时,就可能成为自己的一个核心问题。如果没有得到有效处理,核心问题会无意识地对个体行为产生破坏性的决定作用。个体在产生焦虑之时,核心问题即在发挥作用。“焦虑总是与被压抑的内容的重现有关:我现在之所以焦虑,就是因为我过去一直压抑的东西——某种痛苦的或可怕的或内疚的体验——正在重新浮现。”[10]19

二、弗洛伦斯亲密恐惧症的具体表现

Decutner&Thelen在亲密恐惧的定义性特征中指出个体对重要他人(the intimate other)的高度重视。虽然没有明确说明“重要他人”的内涵,但在他们编制的亲密恐惧量表中“亲密”倾向于恋人之间的亲密关系。现实生活中,能涵盖Prager提出的“亲密互动”和“亲密关系”两方面含义的“亲密”应存在于家人之间、恋人之间以及朋友之间。在某种程度上,弗洛伦斯与家人、恋人以及朋友之间存在一定的亲密关系,有着某种表面意义的亲密互动,但是内心深处却是抵触或是反感此类举动,这也充分反映了弗洛伦斯患有亲密恐惧症,从而导致新婚之夜的悲剧。

(一)与家人的关系

弗洛伦斯与母亲维奥莱特十分疏远,两人没有任何亲密互动。“即便是在弗洛伦斯小时候,她也从来没吻过她,没抱过她。维奥莱特几乎从来没碰过自己的女儿。”[11]66缺乏母爱的弗洛伦斯对母亲的爱抚从来没什么渴望,也着实看不惯母亲的“哲学派”作风。两人之间常有分歧:无论是政治主张,还是兴趣爱好,亦或是日常琐事;但凡有点和母亲的交流互动,都会引来弗洛伦斯的恼火、失望或是反感。正是因为母亲对弗洛伦斯没有亲密互动或亲密对话,这让弗洛伦斯在心理上与别人进行亲密互动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另一方面,弗洛伦斯与父亲杰弗里之间也鲜有正常的亲密互动。对于父亲,弗洛伦斯内心是矛盾的:“有时候她对他的肢体颇为抵触,简直一看到他就受不了。”[11]60“有时候,一阵关切之情掺杂着内疚的爱意涌上心头,她会在他坐着的时候张开双臂,从背后抱住他的脖子,亲亲他的头顶,再用鼻子蹭蹭他。她会把这全套动作都做完,事后又为此觉得自己很可厌。”[11]60父女之间最正常不过的亲昵动作对弗洛伦斯来说是“抵触”“受不了”或“可厌”。至于妹妹露丝,新学的伦敦东区口音和积累的对钢琴愚钝不堪的资质也让弗洛伦斯“看不惯”。虽然有对父母和妹妹的种种看不惯和反感,但是弗洛伦斯善于隐藏自己的情感,就像她善于隐藏自己的生理问题一样。她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言行,对家人不恶语相向,也不会出口

伤人。综上可见,血缘赋予了他们最亲密的关系,但是对于这些重要他人,弗洛伦斯少有或没有亲密互动。本质上来说,弗洛伦斯与家人的关系是紧张的,也体现了弗洛伦斯对家人的亲密恐惧。

(二)与恋人的关系

弗洛伦斯与爱德华邂逅于核裁军集会上,爱德华对弗洛伦斯一见钟情;爱德华土里土气之间露出一丝野性和傲气让弗洛伦斯觉得他很与众不同,很有吸引力,很是好奇。就这样两人慢慢相知,最后共同步入婚姻的殿堂,却在新婚之夜分手,存在他俩之间的问题不是在新婚之夜才出现的,他们之间有太多的不同,包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饮食、穿着、行为举止到住宅、兴趣爱好,甚至包括住宾馆的经历。上层阶级出身的弗洛伦斯和中产阶级出身的爱德华的结合注定要承受来自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层面的冲击。其实,“就在她和爱德华邂逅的头几秒,在他们四目相接的一瞬间,他们之间的问题,已经存在。”[11]73弗洛伦斯与爱德华之间的关系每每有一点新进展就会让她激动不已,但是片刻之后便是焦虑和担忧。从最初的互吐爱意到后来爱德华的求婚,随着两人爱情的不断升华,弗洛伦斯内心深处的担忧和焦虑也渐渐演变成新婚之夜的恐惧。他们缺乏情侣之间那种言语交谈上或是肢体上应有的亲密无间。亲吻的时候,弗洛伦斯不喜欢爱德华的舌头伸入她的嘴中,因为她觉得恶心。每次爱德华爱抚弗洛伦斯时,弗洛伦斯努力压抑自己内心的反感,若是爱德华再有任何越雷池的举动,必定会让两人的关系后退好几步。两人的恋爱谈得十分斯文和含蓄。在爱德华看来,弗洛伦斯带有一种因循守旧的羞涩,虽有看法,但不得不表示尊重。事实上,弗洛伦斯对爱德华的爱是矛盾的,是畸形的,“有时候像一个女儿,有时候又近乎母爱。”[11]12弗洛伦斯对爱德华的亲密互动是有意识的焦虑和恐惧,说明了她对恋人的亲密恐惧。正是弗洛伦斯的亲密恐惧症羁绊了她与爱德华恋情的正常发展,最终落得婚姻失败的下场。

(三)与朋友的关系

弗洛伦斯5岁开始学习小提琴,读完中学后顺理成章进入音乐学院学习。麦克尤恩没有花费过多笔墨来描述弗洛伦斯与朋友间的友情故事,事实上,弗洛伦斯仅有几个同性朋友;在音乐学院有过“互动”却没有丁点儿来电的异性唯有她倾心准备的四重奏组合中的大提琴手查尔斯·洛德威。音乐学院里的男生除了音乐其他一无所知,除了音乐也不会被任何其他东西打动。但凡一个女生若和某个男生确定关系,便从公共场合销声匿迹。既和男生约会,又和朋友往来,二者不可兼得。因此,弗洛伦斯宁愿和舍友们呆在一起,开开玩笑,一团和气。生病时互相照顾,生日时互相庆祝便是女孩子间最常态的“亲密互动”了。在弗洛伦斯眼中,仅有的朋友里没有一个能够交心,因为她们“喜欢谈论隐私,热衷于在别人的麻烦里搅和……她不相信她们能保守什么秘密”[11]14。面对自己内心深处难以启齿的难题,她显得十分焦虑,试图去压抑,选择回避,没有一个朋友能成为她的“重要他人”来倾吐那条重要信息。她的担心是有理由的,一旦她将心中的秘密分享给这些爱谈论隐私的朋友,那么她的难言之隐很可能就众人皆知了。为了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只能选择与朋友保持一定的距离,内心拒绝与她们有过度的亲密。随着对友情依恋度的降低,弗洛伦斯也难以与朋友建立亲密关系,或是回避,或是焦虑,这种压抑能力逐渐演化为亲密恐惧症。

三、原因分析

弗洛伦斯在与家人、恋人及朋友相处中表现出亲密恐惧症的倾向,这种严重的心理问题在无意识之中影响着她的行为模式。无意识之中储存着一些痛苦体验和情感,“我们之所以不愿意了解这些创伤、恐惧、邪念和悬而未决的冲突,原因就在于,我们担心自己被它们压垮。”[10]13弗洛伦斯亲密恐惧症的形成跟她压抑自己、刻意让自己遗忘一些痛苦体验有着直接的关系。换句话说,她的亲密恐惧源

于童年经历、家庭环境以及时代的影响。

(一)童年经历

“透过精神分析的眼光观察世界,我们会看到,世界是有个体的人所组成,每个人的心理历史都始于童年时代的家庭生活经历,每一个人在青春期和成人期的行为模式,都是这段早期经历的直接后果。”[10]12弗洛伦斯对爱德华的亲密恐惧与其童年的经历不无密切关系。弗洛伦斯自幼随父亲出游多次,正是和父亲出游的经历给弗洛伦斯的亲密恐惧埋下了伏笔。看似简单的父女同游在麦克尤恩笔下却不是那么一回事,父女之间那种难以名状的关系在字里行间中若隐若现。新婚之夜,本该是属于这对年轻夫妇的美好时光,共同完成那神圣而又甜蜜的洞房之礼。然而,爱德华心里充满了对“早泄”的焦虑,弗洛伦斯则是满满的对“被进入”的恐惧。当焦虑与恐惧碰撞时,给他们带来不是激情四射,而是新娘的仓皇而逃。将镜头拉回到两人准备行房的前戏,看到的场景是这样的:弗洛伦斯静静地躺在床上,等待着一旁宽衣解带的爱德华;此时此刻她的脑海中浮现的情景不是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而是闪回到12岁那年的经历。“她脑中一片茫然,觉得自己很可耻。”[11]116当时,她与父亲完成了两天的横渡,清楚地记得父亲“一边在昏暗狭小的船舱里走来走去,一边脱衣服……解开一条皮带……”[11]116。弗洛伦斯为何感到如此可耻,仅仅是因为晕船晕的厉害,没法像个水手那样给父亲帮上忙吗?(原文:She was usually sick many times on the crossing,and of no use to her father as a sailor, and that surely was the source of her shame.[11]312)貌似父女俩横渡时是同处一室,弗洛伦斯的母亲没有同行。弗洛伦斯记忆中“她十二三岁的时候,他带着她出过几次海,横穿过海峡,直到瑟堡附近的卡特雷。关于那几趟旅行,后来他们谁也没有提。他再也没叫她去过,而她也挺高兴。”[11]61。麦克尤恩越是不言明,读者越是禁不住认为父女关系的不平常;尤其是两人最后在切瑟尔海滩上的对话,弗洛伦斯说,“也许我应该接受心理分析也许我真正想要的是杀了我的母亲,嫁给我的父亲。”[11]176麦克尤恩在一次访谈中也提到在先前的手稿中,父女的乱伦问题更为明显,但是后来他决定让两人的关系更模糊点[12]。父亲对弗洛伦斯的所为直接影响着她与异性的相处,她下意识地抵触男女之间亲密的身体接触,对爱德华的爱也是不正常的。

(二)家庭环境

在精神分析理论中,家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为每一个个体的塑造都会受到自己在家庭复合体中的角色影响。弗洛伦斯的家庭环境似乎与维多利亚时代有着某种难以割舍的关系,住的别墅是建于维多利亚时期,她的成长似乎也深受维多利亚时代的影响。她在音乐方面的才华与专注并未受到家人的赞赏;相反,母亲维奥莱特五音不全,分不清国歌和生日歌;父亲杰弗里高亢的男高音重音分布令人匪夷所思;妹妹露丝懂音乐却在酒吧里装着连四拍子都不会数。在弗洛伦斯看来,家里的生活也让她感到反感、压抑,每每此时,她都会选择逃避、不直接面对问题;或者说,她不知道如何去消除误解,虽然她很清楚人与人之间会吵架,会和好,但是在她身上,她对这些人情世故缺少了对音乐的那种自信,她认为伤人的话一旦出口就收不回来,也很难忘记。可见,她为了不让自己受到伤害,总是把她内心情感包裹地严严实实。她骨子里的那种保守、隐忍及压抑体现了维多利亚时代女性的特征。就连爱德华对弗洛伦斯说的那样,“你的一举一动,就好像现在是一八六二年似的。你连怎么接吻都不懂。”[11]165弗洛伦斯的维多利亚情结还表现在她的音乐欣赏方面。弗洛伦斯最喜欢到威格莫尔音乐厅听演奏会,她十分敬重那些上了年纪的来听音乐会的人,认为他们是维多利亚时代最后的遗老,她尊重他们的“正襟危坐,沉默不语”。“在弗洛伦斯眼里,他们象征着久经沙场的经验和睿智的判断力。或者叫人联想起某种高潮的音乐技艺——如今手指得了关节炎,再已无法胜任了。”[11]50

弗洛伦斯在音乐方面的才华禀赋造就了她在音乐世界的自信,而本该给她带来温暖和关爱的家庭带来的却是压抑和焦虑。不和谐的家庭环境让弗洛伦斯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缺乏信心和勇气,难以逾越内心的保守思想,不知如何回应爱德华的亲密互动需求,进而演变成亲密恐惧。

(三)时代影响

小说开篇就摆明了两人的尴尬处境,“他们年纪轻,有教养,在这个属于他们的新婚夜,都是处子身,而且,他们生活在一个根本不可能对性事困扰说长道短的年代。话说回来,这个坎儿想来都不好过。”[11]1弗洛伦斯和爱德华的情感和心理的成长遭遇了功能障碍(dysfunctionality)的困扰,而造成这一困扰的是1962年的种种标准[13]。评论家认为麦克尤恩如此小心翼翼地选择1962年作为小说背景年代的原因在于英国60年代的巨大变革;这一点在菲利普·拉金的诗歌《奇迹年》(Annus Mirabilis)中可见一斑。1963年被标记为现代文化史的分水岭,引领着英国性革命的到来:劳伦斯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解禁,披头士乐队的第一张密纹唱片问世[14]。然而,在1962年及之前,性是禁忌,是受压抑的。大多数人从未公开提及他们的性生活,若是有人谈论了,他们也觉得很羞耻。“夫妻之间不会交流他们的担忧、需求和欲望,也不会商讨何时或怎样进行性生活。”[15]另一方面,计生用品的有限和反堕胎法给年轻男女的性行为带来很大的影响。在那个年代,一个男人,但凡跟哪个姑娘上了床,就一定得娶她,从此消踪匿迹。时代的影响在弗洛伦斯的身上展露无遗,她心理上抗拒历史变革所带来的种种变化。她第一次看到电视机时才13岁,没有任何新奇的感觉,反而觉得电视机是个“毫无前途可言的荒唐的新发明”[11]67。上了音乐学院的弗洛伦斯宁可和室友在一起也不和男生来往,这样一个受时代羁绊的女孩在爱德华那里体验了恋爱的喜悦,但更多的却是对亲密互动的焦虑和恐惧,即便在新婚之夜,她的一举一动也是循着“小手册”里的内容模式,然而结局却是如此令人失望。

四、结语

麦克尤恩早期的作品充斥着恐怖的色彩,与这不同的是,《在切瑟尔海滩上》这部小说腔调柔和,没有性虐或是血腥暴力,而是伴着某种叹气声,描述了这对年轻的、对性无知的新婚夫妇爱德华和弗洛伦斯新婚之夜分道扬镳的悲剧故事,让人感到十分惋惜。悲剧的酿成与弗洛伦斯严重的心理问题有着密切的关联,而从弗洛伦斯与家人、恋人及朋友的关系可以断定,她有着严重的亲密恐惧症。追述这一症状的起源,会发现与弗洛伦斯童年的不堪经历、成长的家庭环境外加时代本身有关联。对于笔下的主人公,麦克尤恩心怀同情:他们是时代的牺牲品。

[1]Abbasiyannejad,Mina;Talif,Rosli.A Hermeneutic Approach to a Socio-culturalStudy of Ian McEwan’sOn Chesil Beach[J]. International Journalof Applied Linguistics&English Literature,2012,1(3):29-34.

[2]Mathews,Peter.After the Victorian:The Historical Turning Point in McEwan’s On Chesil Beach[J].Critique:Studies in Contemporary Fiction,2012,53(1):82-91.

[3]Spitz,Alice.Themusic ofargument:the portrayalofargumentin Ian McEwan’s On Chesil Beach[J].Language and Literature, 2010,19(2):197-220.

[4]郭国良,蔡婷婷.新婚之夜的悲剧——读伊恩·麦克尤恩新作《在切西尔海滩上》[J].外国文学动态,2007(6):24-26.

[5]何其方.最后的纯真年代——解读伊恩·麦克尤恩的《在切瑟尔海滩上》[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2):13-14.

[6]张登芝,全斌.麦克尤恩小说《在切瑟尔海滩上》成长主题探析[J].短篇小说,2012(6):86-87.

[7]Limberg,Neal John.Intimacy:Measuring Contextual Intimacy in aMale College Sample[D].University ofArkansas,2007:96.

[8]Dandeneau,Michel L,Johnson,Susan M.Facilitating intimacy: Interventions and effects[J].Journal of Marital and Family Therapy,1994(20):17-33.

[9]Descutner,Carol J,Thelen,Mark H.Developmentand validation

of a Fear-of-Intimacy Scale[J].Psychological Assessment:A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1991,3(2): 218-225.

[10]泰森.当代批评理论实用指南[M].赵国新,等,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

[11]麦克尤恩.在切瑟尔海滩上[M].黄昱宁,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12]Ingersoll,Earl G.The Moment of History and the History of the Moment:Ian McEwan’s On Chesil Beach[J].The MidwestQuarterly,2011,52(2):131-147.

[13]Head,Dominic.On ChesilBeach:Another‘Overrated’Novella?[C]//Sebastian Groes.Ian McEwan:Contemporary Critical Perspectives.London:Continuum,2009:118.

[14]Larkin,Philip.Collected Poems[M].New York:Farrr,Straus, and Giroux,1989.

[15]Ferriter,Diarmaid.Occasions of Sin:Sex and Society in Modern Ireland[M].London:Profile Books,2009.

I106.4

A

1673-8535(2015)04-0066-06

吴晓群(1982-)女,安徽肥东人,安徽新华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英国文学、教学法。

(责任编辑:孔文静)

2015-05-29

猜你喜欢
弗洛伦斯尤恩恐惧症
错失恐惧症
密集恐惧症
伊恩?麦克尤恩国外研究综述
日常的美好——弗洛伦斯·哈钦斯作品欣赏
伊恩·麦克尤恩:《梦想家彼得》
花匠弗洛伦斯
花匠弗洛伦斯
花匠弗洛伦斯
我有开学恐惧症
话语、视角与结构:伊恩·麦克尤恩的创伤叙事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