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治疗中极化液临床应用观察

2015-03-20 04:20徐红王泽林
医学信息 2015年7期
关键词:心肌缺血

徐红 王泽林

摘要:目的 探讨并观察心肌缺血治疗中极化液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采取随机的方式,将我院自2012年12月~2014年1月所收治的86例心肌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例数分别为43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基础治疗,即降压、吸氧、降脂、抗凝、冠状动脉血供的改善、抗心律失常等,观察组基于常规基础治疗加用极化液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心电图检查中侧壁、下壁以及前壁各导联ST段的变化情况,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 研究组患者心电图前壁、侧壁以及下壁ST段阳性降低率和对照组比较所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且前壁、侧壁以及下壁ST段恢复正常病例数相对于对照组而言明显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所存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 通过本次研究结果的分析发现,在心肌缺血的临床治疗中基于常规基础治疗应用极化液治疗,便于心肌收缩功能的恢复,可使心肌缺血得到有效的保护,加速患者的康复,在临床中具有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心肌缺血;左心室射血分数;ST段;极化液

所谓心肌缺血是指心脏血液灌注减少,造成心脏供氧减少,导致心肌能量代谢出现异常,不可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病理状态[1]。近年来,伴随着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心肌缺血发病率也逐年上升,在这种形势下,加大对心肌缺血临床治疗的研究也成为了当前学者和专家所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2]。我院近年来在心肌缺血的治疗中,应用了极化液来予以治疗,从治疗结果来看,所获疗效显著且良好,现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12月~2014年1月来我院诊治的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从中抽取86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50例,女36例,患者年龄在45~80岁,所选研究对象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所制定的冠心病分型标准[3]。86例患者中有40例合并有高血压,20例合并有快速型心房纤颤,16例合并有糖尿病,10例既往存在心肌梗死史。经患者一般资料的分析,采取随机的方式将86例心肌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病例均为4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分布、合并疾病类型和性别等方面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故有很好的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基础治疗,即实施降压、吸氧、降脂、抗凝、冠状动脉血供的改善以及抗心律失常。研究组患者基于此加用极化液来治疗,即把胰岛素12U添加至500ml的10%葡萄糖注射液和10ml的10%氯化钾注射液中实施静脉滴注,1次/d,连续治疗2个月。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广泛前壁、侧壁以及下壁ST段变化情况和左心室射血分数。

1.3疗效评判 将心电图广泛前壁、侧壁以及下壁某区域范围内各导联都存在ST段下移大于0.05mV作为阳性,经治疗,这些区域范围内ST段均恢复至正常,未出现下移或者相对于治疗前而言显著下移。经治疗心电图广泛前壁、侧壁以及下壁某区域范围内各导联ST段向上恢复大于0.05mV看作有效[4]。借助于超声心动图进行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的测定,若左心室射血分数水平增加10%则表示有效,增加20%则表示显效[5]。

1.4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的实验数据中采用的是SPSS20.0软件来实施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的对比采用的是t检验,而计数资料对比则采用的是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前壁、侧壁以及下壁导联ST段变化情况对比见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水平改善情况对比见表2,表1和表2中数据经过统计学处理发现,研究组患者心电图前壁、侧壁以及下壁ST段阳性降低率和对照组对比所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且前壁、侧壁以及下壁ST段恢复正常病例数相对于对照组而言明显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所存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

3 讨论

导致心肌缺血的原因有很多,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栓塞、炎症、创伤、痉挛、先天性畸形以及结缔组织疾病等,经流行病学的研究分析发现,和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的危险因素包含有体力活动少、高脂血症、高龄、肥胖、高血压、吸烟、同型半胱氨酸增高以及糖尿病等,其临床表现主要为精神紧张或者劳累时心前区或者胸骨后闷痛、气短或者心悸,出现和运动有关的紧缩感、咽喉痛和烧灼感等[6]。

极化液是一种细胞代谢调节剂,辅助用于缺血性心肌疾病的临床治疗已有很久的历史。经调查资料显示,当心肌细胞缺氧或者缺血时,因代谢障碍,使得ATP产生逐步减少,以此激活ATP和IK推动钾外流,再加上因ATP的产生不断减少使得钠泵外运下降,导致细胞内钠浓度上升,使得钾通道被激活产生相应的IK-Na,造成复极化加速,继而引起心律失常。此外,当心肌缺氧和缺血时,糖酵解、游离脂肪酸氧化代谢就会增加,而葡萄糖氧化代谢则会减少,引起酸中毒,继而影响心肌细胞。而胰岛素能推动缺血心肌细胞代谢以及摄取葡萄糖,将更多的能量提供给缺血心肌,以此使FFA水平下降且减轻细胞中Ca2+,使患者心功能得到有效地改善。除此之外,胰岛素还能使心肌细胞膜中Na+-K+-ATP酶被激活,使细胞膜离子转运得以恢复,改善患者缺血心肌的生理变化,便于抬高ST段恢复至基线,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在本次研究中,笔者就心肌缺血治疗中极化液的临床应用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从研究结果来看,基于常规基础治疗加用极化液来治疗心肌缺血,所获疗效显著且良好,除了可保护患者心肌细胞以外,同时还可使心肌缺血临床症状和体征得到有效地改善,使患者心肌收缩功能与舒张功能得到显著的提高,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临床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付凌寒.镁极化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缺血62例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3,z1:51-52.

[2]周树保,屠伟峰.围术期极化液的心肌保护作用与争议[J].广东医学,2009,30(1):148-150.

[3]何蓉,姚德厚,李源,等.极化液在心肌缺血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西南国防医药,2012,22(8):920-922.

[4]吴文献,韦如倩.曲美他嗪联合极化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广西医学,2012,34(6):805-806.

[5]黑飞龙,吴蓓,陈蒙蒙,等.阜外极化液对缺血再灌注乳鼠心肌细胞快钠通道电流的影响[J].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12,12(6):341-344.

[6]徐小凤,李卫华,黄峥嵘,等.极化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研究的进展[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2,21(4):450-452.

编辑/成森

猜你喜欢
心肌缺血
心电图与心向量联合检查对心肌缺血的诊断意义分析与评估
动态心电图应用于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评估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心肌缺血的疗效观察及分析
Holter关于心肌缺血检测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