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年针灸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研究进展*

2015-03-21 00:31郑德锋
黑龙江中医药 2015年4期
关键词:膀胱经火针进针

郑德锋 徐 福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杭州 310053)

慢性腰肌劳损(Chronic Lumbar Muscle Strain, CLMS)是慢性腰痛的最常见原因。又称腰背肌筋膜炎、功能性腰痛,主要表现为腰骶部一侧或两侧的弥漫性疼痛,功能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临床特点为腰部疼痛反复发作,劳累后加重,休息后缓解,弯腰困难,持久弯腰时疼痛加重,检查时腰部带有明显固定的压痛点,且可触及条索状结块[1]。属中医学“腰痛”、“筋伤”“痹证”等范畴。在《中医内科学》腰痛诊断分型标准[2]和《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腰肌劳损证候分类[3]均认为本病主要与感受外邪、外伤迁延、慢性劳损、气血不足、肝肾亏虚、气滞血瘀等因素有关。本文就近5年来针灸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相关文献作一小结。

1 针灸疗法

1.1 单纯针刺疗法

陈璐[4]选主穴:肾俞、关元俞、L1-L5夹脊穴。 配穴:左侧腰痛配右侧肩井、左侧委中;右侧腰痛配左侧肩井、右侧委中;双侧腰痛配双侧肩井、双侧委中,共治疗84例患者,总有效率为84.52%。姜加祥[5]等运用循经排针法治疗寒湿型慢性腰肌劳损患者106例,在压痛点、条索状物、硬结处,按膀胱经内、外经线、督脉经线和华佗夹脊穴线上,选用2寸针灸针在其经线上每1cm处扎一针,每排5~10针,得气后留针30min,总有效率100%。孙远征[6]等运用背部阳经透刺法治疗30例患者,选取腰背部痛处的督脉穴和相应膀胱经第一侧线背俞穴从上而下直至不痛处透刺,总有效率为93.3%。

1.2 灸法

艾灸能温阳散寒、通经活络。艾灸产生的温热效应能治疗慢性炎症,增强细胞的吞噬能力,引起动脉充血,改善血液循环并降低神经兴奋性,具有镇痛功效[7]。郑兆俭[8]运用隔药灸治疗65例患者,将几种中药研成粉,用蜂蜜做成药饼,分别贴于双侧肾俞穴和腰阳关穴,总有效率为100%。陈栎[9]、蒲守林[10]运用温针疗法治疗慢性腰肌劳损均也取得良好疗效。

1.3 针刺放血疗法

现代医学证明[11],针刺放血能刺激神经血管,致血管扩张,血液、淋巴液循环加快,其吞噬作用和运送功能加强,使体内废物和毒素加快排泄,组织细胞得到营养,从而加速组织修复。曾凡[12]运用三棱针点刺治疗45例患者,取腰部一侧或两侧骶棘肌压痛、结节、条索处,用三棱针刺入3~5 mm深,随即将针迅速退出,使出血少许,总有效率为95.6%。

1.4 特殊针刺疗法

叶武汉[13]运用火针治疗50例患者,取两侧膀胱经穴位,将针加热至发红后,快速刺入所选穴位,随即将针拔出,后涂上一层万花油,总有效率96%。刘志良[14]等运用浮针疗法治疗40例慢性腰肌劳损患者,取压痛点及剧痛点周围6~8cm处为进针点,用一次性浮针针具将针快速刺入皮下,抽出针芯,留置软管,用医用胶布固定,于8~24h内拨出,总有效率95%。夏立立[15]等采用皮肤针治疗60例腰肌劳损患者,在腰部寻找压痛点用标记笔标好压痛部位,先用毫针针刺并留针30min后,再在原部位用皮内针埋针,并用胶带固定好针柄,待下次治疗前将针拔出,有效率达93.3%。张卫华[16]等依据尺胫针疗法治疗痛症(具有止痛快的特点[17])治疗55例患者,选用患侧或双侧胫部足太阳膀胱经皮部区刺激,其刺激点的多少以患者疼痛症状的明显改善或消失为标准,总有效率为96.36%。陈仁年[18]以抑制2型手法针刺治疗慢性腰肌劳损,其总有效率达到93. 33%。

2 综合疗法

2.1 中药结合针灸、推拿疗法

马建树[19]对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针刺双侧膀胱经穴和阿是穴,接电针仪)和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DXZ-微电脑熏蒸床加用中药进行熏蒸),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6.0%;对照组总有效率70.0%,两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均有显著意义(p<0.01)。彭家全[20]采用沿患者腰部两侧膀胱经用中度刺激手法上下往返治疗,接着用中度刺激手法按、揉大肠俞、八髎、秩边等穴,横擦腰骸部,拍击腰背两侧骶棘肌,在此基础上以几种中药制成的绢帕裹包熨贴痛处,共治疗113例,治愈率达86.73 %。 张润洪[21]运用滚、点、按、揉、扳、擦等推拿手法作用于腰脊部阿是穴及脊柱两侧膀胱经,结束后再将中药外敷于腰骶部疼痛部位,共治疗48例患者,总有效率97.9%。于孟娜[22]治疗122例患者,先用中药熏蒸局部压痛点20min,再行针刺双侧膀胱经穴,接电针,留针30min,最后在痛点注射醋酸强的松龙或醋酸氢化可的松1ml,加1%普鲁卡因5~10ml,有效率100%。

2.2 针、灸结合疗法

李昌生[23]等采用在针刺前先标记距胸12-腰5脊柱旁0.5cm处且彼此针距为lcm的进针点,此为内排进针点,采用直刺;距内排进针点外2cm处再标记外排进针点采用朝向脊柱斜刺的方法,得气后加电刺激15min,后行温针灸,对42例患者进行观察,总有效率达97.6%。杨水凤[24]对100例患者分为二组,治疗组50例采用腹针疗法,常规取穴,寒湿型加上风湿点,下风湿点;劳损型加四满;肾虚型加下风湿点、水道;腰部两侧疼痛加天枢;同时配合艾箱灸神阙穴,对照组50例,取腰部膀胱经穴,留针30分钟,总有效率94%,优于对照组的80%(P<0.05)。谢碧玉[25]等先用腹针疗法,后选1~3个最敏感穴位行热敏灸疗法。共治疗50例患者,总有效率100%。唐娟[26]等采用针灸疗法结合功能训练治疗也取得较好疗效。宋卫良[27]等采用艾灸结合浮针治疗30例患者,先用灸盒灸局部压痛点,后在痛点周围6cm左右处确定进针点,用浮针快速刺入皮下,抽出针芯,留置软管,于8~24h内拨出,总有效率为93.3%。

2.3 火针结合小针刀疗法

小针刀可松解肌肉、关节囊、滑膜、韧带、脂肪等软组织形成的粘连、瘢痕组织对神经、血管的卡压,促进炎症和代谢产物的吸收、消散,使疼痛迅速缓解,机体得以康复。张宏发[28]治疗58例慢性腰肌劳损患者,采用火针疗法深刺腰部夹脊穴、阿是穴,治疗5次后,第6日行小针刀疗法,主要以损伤肌肉的动点及高应力点或结节条索病灶为进针点,总有效率100%。旷秋和[29]治疗60例患者,取双侧膀胱经穴位,将火针加热至通红发白刺入穴位,迅速出针,治疗后拔火罐,留罐10min~15min,总有效率达96.67%。

3 结论

针灸治疗本病,通过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将整体和局部的改善和调节相结合,有效地促进机体恢复。从目前文献看,针灸治疗本病的临床应用成绩显著,有效提高或改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费用低、操作简便、副作用小等优点。但从近5年的文献报道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有待完善和提高。(1)目前的研究多局限于临床疗效的报道,缺乏对治疗机理的探讨研究;(2)临床研究的诊断标准、疗效评定标准欠统一,大多以症状改善程度作为疗效评定标准,而且症状严重程度的划分标准缺乏客观性;(3)研究过程中大多仅注意近期疗效,缺乏病例随访,对于远期疗效观察,缺乏有力的指标作为观察证据;(4)针灸和一种或多种针法结合的综合疗法对于提高慢性腰肌劳损的疗效显著,但在近期的文献报道中未看到针灸结合腕踝针疗法对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相关报道,两种针法的结合是否能较之单纯应用针刺取得更好疗效,尚值得深入研究观察。

[1] 张宝娟. 温针灸结合八段锦训练对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研究[D].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2.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201.

[3] 苗春明. 补肾强筋健骨为主治疗腰肌劳损[J]. 江苏中医,2002,23(9):29.

[4] 陈璐. X形平衡法针刺治疗慢性腰肌劳损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4. 21(6): 103-104.

[5] 姜加祥, 宿绍敏, 肖一宾. 循经排针法治疗慢性腰肌劳损 (寒湿型) 106 例临床观察[J]. 中医药导报, 2010 (1):58-59.

[6] 孙远征, 曾婷婷, 尚莉莉. 背部阳经透刺治疗慢性腰肌劳损 30例[J]. 针灸临床杂志, 2014 (6): 53-55.

[7] 钟蓝. 传统艾灸作用机理初探[[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5,5(6):4.

[8] 郑兆俭. 隔药灸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疗效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 , 2010, 29(12): 794-794.

[9] 陈栎, 刘美琼. 温针灸治疗慢性腰肌劳损 80 例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3 (2): 111-111.

[10] 蒲守林. 温灸神阙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研究[J]. 内江科技,2012 (7): 36-36.

[11] 游弋, 孙德兰, 土秀珍,等. 梅花针刺络放血并红外线照射治疗腰肌劳损[J]. 中国疗养医学, 2005.14(6): 418.

[12] 曾凡. 三棱针点刺治疗运动员慢性腰肌劳损 45 例[J]. 上海针灸杂志, 2010. 29(6): 402-403.

[13] 叶武汉. 毫针火针治疗 50 例慢性腰肌劳损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17): 295-296.

[14] 刘志良, 潘清洁. 浮针疗法治疗慢性腰肌劳损临床疗效观察[J]. 针灸临床杂志, 2010.(12): 32-33.

[15] 夏立立, 费宗奇, 宋扬, 等. 初探皮部针法治疗腰肌劳损[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4.4: 014.

[16] 张卫华, 马若峰, 张培国. 尺胫针治疗慢性腰肌劳损 60 例[J]. 陕西中医 , 2014 (9): 1230-1232.

[17] 王习武,晓冬,土佩. 针刺镇痛机理研究概述[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1999.12(5):50.

[18] 陈仁年, 陈永斌. 抑制法针刺阿是穴为主治疗腰肌劳损[[J].针灸临床杂志, 2010.26(8): 13.

[19] 马建树.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腰肌劳损 50 例临床观察[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4, 1: 062.

[20] 彭家全. 推拿配合中药热熨治疗慢性腰肌劳损临床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23): 238-238.

[21] 张润洪. 中药袋湿热敷配合推拿治疗慢性腰肌劳损 48 例临床疗效观察[J]. 医学信息, 2011, 24(6): 1639-1640.

[22] 于孟娜. 理疗结合痛点注射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疗效观察[J].中国疗养医学, 2013, 22(10): 934-934.

[23] 李昌生, 翁小光. 密集式电针配合艾灸治疗慢性腰肌劳损 42例疗效观察[J]. 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全国脑卒中及脊柱相关性疾病非药物诊疗技术培训班论文集, 2011.

[24] 杨水凤. 腹针结合艾灸神阙穴治疗慢性腰肌劳损 50 例[J].浙江中医杂志, 2013 (12): 902-903.

[25] 谢碧玉, 张丽云. 腹针结合热敏灸治疗慢性腰肌劳损 50 例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4, 30(9): 864-864.

[26] 唐娟, 廖兴富. 电针配合功能锻炼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疗效观察[J].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1, 17(5): 629-630.

[27] 宋卫良, 张军, 秦元星, 等. 盒灸结合浮针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观察[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4, 36(1): 91-92.

[28] 张宏发. 火针配合小针刀治疗慢性腰肌劳损 58 例[J]. 中国针灸 , 2014, 34(6): 572-572.

[29] 旷秋和. 火针配合火罐治疗慢性腰肌劳损 60 例[J]. 中医外治杂志, 2011, 20(5): 38-39.

猜你喜欢
膀胱经火针进针
神奇的火针疗法
火针经筋点刺配合针刺治疗Megie综合征验案1则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下午动一动,疏通膀胱经
多档位便携针灸进针器的研制
只要3个动作,解决身体90%的疾病
中医火针联合沙利度胺治疗结节性痒疹78例临床观察
肾经、膀胱经开合时间与中医治疗肾病综合征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背部足太阳膀胱经走罐治疗外感高热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