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2015-03-21 04:29徐向勇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5年17期
关键词:二聚体乙型肝炎肝功能

徐向勇,镇 慧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第二职工医院检验科,湖北武汉 430085)

6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徐向勇,镇 慧△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第二职工医院检验科,湖北武汉 43008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该院6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及85例健康者血液标本,用Sysmex CA7000Ⅲ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肝硬化患者与健康者血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和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分析不同人群间各项指标的统计学差异。结果与健康者比较,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PT、APTT、TT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和AT-Ⅲ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增加,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PT、APTT、TT逐渐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水平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和AT-Ⅲ水平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功能6项指标可准确地评价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状况,对判断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和预后,以及指导其临床治疗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乙型肝炎; 肝硬化; 肝功能; 凝血功能

随着医学检验的快速发展及检验技术的成熟,血液学检测已成为目前临床疾病辅助检查的重要手段。凝血6项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和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的定量检测。其在肝脏疾病、出血性疾病、维生素K缺乏、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抗凝因子缺乏、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过敏性血少版减少性紫癜等疾病的诊断中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并对临床疾病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指导价值[1]。由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严重损伤,存在出血倾向,因此了解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情况有助于临床诊治。本文通过检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四项指标的变化,旨在探究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情况,以期指导其临床诊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0月至2014年11月于本院住院的6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患者组,其中男42例、女26例,年龄33~78岁,平均52岁。所有患者均经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乙型肝炎肝硬化,排除其他可能引起凝血异常的疾病。根据肝硬化患者血清胆红素、腹水、血清清蛋白水平、PT及肝性脑病情况,对所有肝硬化患者进行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划分为A、B、C三个等级。其中肝功能A级患者29例,肝功能B级患者22例,肝功能C级患者17例。另外,选取同期于本院进行健康体检且合格者85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54例、女31例,年龄29~67岁,平均49.0±8.2岁。所有纳入研究者一个月内均未应用抗凝及溶栓药物。

1.2 仪器与试剂 使用赛科希德SF-8100型全自动血液凝固分析仪及其配套分析试剂。

1.3 方法 抽取上述纳入研究者2.7 m L静脉血,用109 mmol/L枸橼酸钠抗凝剂0.3 mL抗凝,3 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浆,均2 h内检测完毕。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两样本t检验分析肝硬化组和对照组的年龄差异,计数资料以χ2检验分析性别差异,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肝硬化组和对照组凝血指标的差异,采用方差分析检验不同肝功能分级组间凝血6项检测的差异;显著性检验水准为α=0.05,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纳入研究的两组人群基本资料的比较 患者组和对照组人群的年龄和性别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和对照组间具有可比性。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组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血清清蛋白水平下降、PT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恶化,腹水和肝性脑病出现的概率增加(P<0.05)。见表1。

2.2 患者组与对照组人群凝血功能的评价 患者组与对照组比较,PT、APTT、TT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和AT-Ⅲ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同肝功能的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评价 对不同肝功能分级的肝硬化患者,随着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增加,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PT、APTT、TT时间延长,D-二聚体水平升高,FIB和AT-Ⅲ水平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随着肝硬化患者肝功能逐渐下降,患者凝血功能呈下降趋势。见表3。

3 讨 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肝脏疾病,其发病率较高,临床治疗疗效较差,是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一种重要疾病[2]。其发生原因是由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并寄生于肝细胞导致肝脏的长期损害,肝实质损害、肝细胞坏死、纤维组织增生,最终导致肝硬化的发生,患者逐渐出现血清胆红素浓度明显升高、血清清蛋白水平明显下降、PT明显延长及腹水和肝性脑病等症状。随着肝功能逐渐衰竭,凝血因子的合成减少,从而发生凝血功能障碍,导致出血,多数凝血因子与肝硬化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3]。现代凝血理论认为体内凝血过程均始于内皮损伤暴露的组织因子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随后生成少量凝血酶。早期生成的凝血酶局部浓度低,并不直接激活纤维蛋白原成为纤维蛋白,而是首先通过大量激活血小板,为进一步的血栓形成提供前提[4]。肝脏是合成凝血、抗凝和纤溶因子的重要场所,同时它含有清除或灭活被激活因子的作用。当肝硬化导致肝功能不全时,蛋白质合成减少,清除组织凝血酶和被激活的纤溶因子的能力下降,维生素K吸收障碍,使得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的前体不能转变成有活性的凝血因子。肝素酶合成降低,肝素灭活能力下降,血浆中肝素和类肝素抗凝物质增多等因素引起PT、APTT、TT延长,FIB和AT-Ⅲ降低,D-二聚体升高[5]。因此肝硬化患者常表现出易出血、凝血功能差,尤其是中晚期的肝炎肝硬化患者,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侧枝循环负荷过重,血管破裂出血量大且难以止血,常危及患者生命。

本研究通过比较不同肝功能分级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及健康者间凝血功能的情况,发现患者组与对照组比较,PT、APTT、TT时间延长(P<0.05),D-二聚体水平升高(P<0.05),FIB和AT-Ⅲ水平下降(P<0.05),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明显下降;在不同肝功能分级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间,随着肝功能衰减,患者凝血功能也逐渐下降。

综上所述,通过检测血清PT、APTT、TT、FIB、D-二聚体和AT-Ⅲ等6项指标可从多个角度更客观准确地评价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状况及其病情预后,对判断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及指导其临床治疗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1]吴秀继,唐爱国,邓碧兰,等.凝血四项及AT-Ⅲ、D-二聚体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6):755-756.

[2] 崔文娟,朱凤群.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血小板减少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0,13(1):78-80.

[3]黄英男,吴昊,沈锡中.乙型肝炎肝硬化抗病毒治疗研究进展[J].世界临床药物,2012,33(9):519-522.

[4]史旭波,胡大一.血栓形成与凝血机制及调节[J].临床荟萃,2007,22(14):989-991.

[5] 吴春晓,周晓蕾,李林芳,等.乙肝肝硬化患者凝血及纤溶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5):35-37.

Blood coagulation function tests of 68 hepatitis B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Xu Xiangyong,Zhen Hui△

(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the Second Worker Hospital of Wuhan Iron and Steel Company,Wuhan,Hubei 430085,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blood coagulation function of hepatitis B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and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Methods68 hepatitis B liver cirrhosis patients and 85 healthy people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Their blood samples were tested for prothrombin time(PT),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thrombin time(TT),content of fibrinogen(FIB),D-Dimer and AT-Ⅲby using Sysmex CA7000Ⅲautomatic coagulation analyzer.The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among groups were analyzed.Results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the PT,APTT and TT of hepatitis B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was longer(P<0.05),and the content of D-Dimer increased(P<0.05)while FIB,AT-Ⅲdecreased(P<0.05).As the liver function deteriorated,PT,APTT and TT extended significantly(P<0.05)and the content of D-Dimer increased(P<0.05)and FIB and AT-Ⅲdecreased(P<0.05).ConclusionSix indicators of blood coagulation function could objectively and accurately evaluate the blood coagulation function and prognosis of hepatitis B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and are helpful to judge the degree of liver function damage in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and guid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hepatitis B; hepatic cirrhosis; liver function; blood coagulation function

10.3969/j.issn.1673-4130.2015.17.025

A

1673-4130(2015)17-2514-03

2015-01-08)

徐向勇,男,副主任技师,主要从事血液生化检验研究。△

,E-mail:zhenhuiwg@163.com。

猜你喜欢
二聚体乙型肝炎肝功能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
D-二聚体和BNP与ACS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联性
慢性乙肝患者HBV-DNA、HBeAg及肝功能的关系分析
联合检测D-二聚体和CA153在乳腺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两种试剂D-二聚体检测值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值的相关性研究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静脉滴注致肝功能损害1例
拉米夫定在乳腺癌化疗期间对肝功能的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66例
D-二聚体检测参考区间的验证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