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宽课程中形成性评价的应用及其启示

2015-03-22 09:32王景芝底会娟
关键词:量表儿童幼儿

王景芝, 底会娟, 王 鑫

(河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4)



美国高宽课程中形成性评价的应用及其启示

王景芝, 底会娟, 王 鑫

(河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4)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不以甄别和选拔为目的,为改善教学促进儿童发展的一种评价模式。美国高宽课程是当今世界较为完善的学前教育课程,其评价理念及评价体系是学前教育课程的亮点,它成功地应用了形成性评价的方式去评价幼儿。研究重点分析美国高宽课程中的形成性评价,借鉴高宽课程评价幼儿的模式,为完善我国学前教育评价提出可行性思路。

高宽课程;形成性评价;模式

形成性评价是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由美国教育协会的斯克列文(Seriven,M)教授在其著作《评价方法论》中首次提出。70年代初,布卢姆等人将这一概念扩展到课堂评价研究中,由此产生了与终结性评价相区别的形成性评价[1],形成性评价开始进入教学领域。到了20世纪八十年代,由于终结性评价的科学性不断受到质疑,加之人们更加关注对儿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评价,形成性评价得到了较快的应用与发展。形成性评价也叫过程评价,特点是“不以区分评价对象的优良为目的,不重视对被评对象进行分等鉴定”[2],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主要为获得有关教学的反馈信息,进而改善教学、促进儿童发展的一种系统的评价方式,与“对学习结果进行的评价”相对应。

一、引 言

评价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学者提出“成为一个教师最难和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如何准确地评价儿童,以及运用评价的结果来进行课程的计划和教学 ”[3]。一直以来,评价是我国学前教育的短板,社会上也有这样的共识 :幼儿园不用考试,所以没有升学压力。对此,笔者曾在2015年3月份走访了石家庄市裕华区10所幼儿园,选择20位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访谈,在询问“您所在的幼儿园课程中采用什么方式评价幼儿时”,三分之二以上的教师开始的反应是有点茫然,感觉自己园里没有考试、没有对幼儿课堂表现的评价,仔细思考后的回答是以“儿童成长档案”及“汇报演出”的形式进行相关评价;另外,还有3位教师这样回答,“小班没法评价,中班和大班则采用纸笔考试的方式进行”。我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强调要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支持和引导每个幼儿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4]。由此可见,国内幼儿园在幼儿课程评价方面任重道远。对此我们可以借鉴国外优秀的学前教育课程的评价方式,经过实践的检验,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转化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评价。美国高宽课程是当今世界较为完善的学前教育课程,评价是美国高宽学前教育课程的亮点,它成功地应用了形成性评价的方式去评价幼儿。本研究对形成性评价在高宽课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通过借鉴高宽课程评价幼儿的模式,以期为完善我国学前教育评价提出可行性思路。

二、美国学前高宽课程模式中的评价

(一)高宽课程模式的评价内涵

高宽课程(High Scope)又被称为“高瞻课程”“海伊斯科普课程”,曾是美国一项针对处境不利学前儿童进行教育干预的公立学前教育项目[5],现已发展成为优秀的幼儿园课程模式。高宽课程是以幼儿主动学习为价值取向,以五个(学习方式与语言;读写与交流;社会与情感发展;身体发展与心理健康;艺术与科学)领域58条关键经验为教育内容,用计划-工作-回顾三个主要环节去实践课程,有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完善的评价体系。高宽课程提倡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观察和评价。这种通过分析幼儿作品、记录幼儿行为的现场评价方式,与形成性评价的实质相吻合,即在幼儿体验过程中进行评价。符合全美幼教协会(NAEYC)提出的早期教育评价理念。终结性评价,一般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只能提供幼儿在测验情境中的表现,不能反映出幼儿在实际生活及教育情境中的情况,也无法得知幼儿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及怎样与他人合作。高宽课程对幼儿进行评价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给幼儿贴上一个标签,而是为了改善教学从而对幼儿进行指导,使其在原有的发展水平上得到进一步提高。形成性评价贯穿高宽课程的每一个环节,它顺应了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因为幼儿对口头语言的理解十分有限,他们擅长用操作活动来表现对周围事物的理解,但很难以用口头语言来表达这种理解;幼儿知识技能的表现受他认知特点的影响,在熟悉的情景中能够完成的任务到不熟悉的情景或许完不成,也就是说幼儿在一定情景中不能完成特定的任务,证明不了幼儿缺乏相应的知识技能。高宽课程的形成性评价模式,有利于教师在多种情景中观察幼儿,全面地了解幼儿。

(二)高宽课程评价的理论基础

高宽课程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认知发展、多元智能和建构主义理论的影响。传统理论认为,知识具有稳定、客观的特征,儿童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而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是分阶段的,儿童通过同化和顺应过程适应环境,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儿童是主动的、受内在动机驱动的学习者,他们可以组织从自身经历中所学的内容,并与外界达到平衡化过程;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提出,每个人至少拥有8种主要智能;建构主义学家冯·格拉塞斯·菲尔德强调学习是一种有意义的建构过程,建构性学习的关键是创设探究的学习情景和氛围。知识具有主观、不稳定的特点,它是与相关的情景脉络相联系的,个人在学习中不是去习得固有的知识,而是去建构有关世界的意义[6]。

高宽课程就是依据以上理论,营造了一个开放的自然学习环境,由教师、幼儿、家长多方参与评价,通过对幼儿活动的各个方面的动态、多元的全方位评价, 让幼儿展示其智力的优势维度,发掘其潜在维度,意识到智力的弱势维度,为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提供条件和场景,促使幼儿成为全面加特长的人才。

(三)高宽课程中使用的评价工具

高宽课程中的评价包括对项目质量的评价和对儿童的评价,其中对项目质量的评价,即《项目质量评估量表》(Preschool Program Quality Assessment,以下简称PQA),从教室和机构两方面评估课程质量,共有七个项目63个子条目[7]。对儿童的评价包括两个量表,一个是《儿童观察记录量表》(Child Observation Record,以下简称COR)用来评估儿童的发展,另一个是《早期读写技能评估量表》(Early Literacy Skill Assessment,以下简称ELSA)用来评估儿童早期阅读方面的发展。本文重点分析高宽课程中学前儿童评价部分,即《学前儿童观察记录量表》(COR)的使用。《儿童观察记录量表》(COR)是以观察法为基础对幼儿进行系统评价的工具,其中《学前儿童观察记录量表》有6个条目和32个观察项目。在每个观察项目下面又有5个发展水平,即从简单(水平1)到复杂(水平5)[5]。教师依据对幼儿的观察记录,对照COR的评分标准,根据幼儿在每个观察项目上的得分将幼儿分为五个水平。成人每天都会记录他们对幼儿的观察,这些记录被称为轶事,轶事记录的重点是幼儿的所做及所说。教师可以根据对幼儿的观察记录对幼儿进行评分,判断幼儿处于观察项目的哪个水平以支持和引导幼儿的发展。

三、形成性评价在美国高宽课程中的应用

形成性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儿童的发展。其特点主要表现在 :一、评价目的的发展性;二、注重评价的真实性;三、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四、评价内容范围广泛。本研究将从以下角度分析形成性评价在高宽课程中的应用。

(一)评价目的在于改善教学,促进幼儿的发展

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儿童的发展。努力寻求对于原因与结果的理解,或者详尽分析被认为是对引起幼儿变化有重要意义的变量,来促进幼儿在知识、技能、兴趣、态度、过程和方法、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8]。高宽课程主要采用观察记录法去评价幼儿。通过观察记录并对照每个项目的评价条款明确幼儿所处的水平,然后再根据幼儿所处的水平设计一些策略和活动对幼儿进行引导,使其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升,突破“最近发展区”达到更高一级的水平。为了给教师设计活动提供指导,高宽课程研究会专门设计了一本小册子—《下一步 :根据学前儿童(或者婴儿——学步儿)观察记录设计活动》(What’t Next:Planning Children’s Activities Around Preschool[or Infant-Toddler] COR Observations)。这个册子提供直接与《儿童观察记录量表》(COR)强调的发展水平相联系的活动、观点、策略,帮助教师追踪儿童的发展。对于每个观察项目的每个发展水平,这个册子都提供相应的策略以促进和拓展儿童在这个水平上的学习[5]。例如,COR中的观察项目A :做出选择和制定计划,处于水平一的幼儿会用手指或其他的行动来表明选择。对于处于这个水平的幼儿,《下一步》中在计划时间提出以下策略 :询问幼儿计划做什么时,接受并理解他简单的手势 :当询问他某时间段想做什么的时候,他可能指向构建区。你可以这样回答 :“今天你计划玩积木。当我和其他的小朋友做完计划后,我会来看看你决定用这些积木做什么。”同样的,对于处于这个发展水平的幼儿在一日生活的其他时间也有相应的支持幼儿发展的策略,同样的,评价者可以根据学前儿童评价中所列的观察项目决定每天的观察重点,并根据当日的观察记录为第二天的活动制订计划[9],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图1)。

图1 高宽课程评价的具体环节

(二)注重真实性评价,在具体情境中评价幼儿

在高宽课程中,教师利用《儿童观察记录量表》(COR)在自然情境下去观察幼儿,然后去评估他们的发展。全美幼教协会(NAEYC)指出,“适宜的早期教育评价是在自然的学习环境中通过持续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幼儿作品的方式进行的”[10],强调在真实教育情境中的现场观察和评价。当前较为流行的早期教育评价方式包括客观的观察记录、儿童成长档案、等级评定量表等。高宽课程的评价者在填写《儿童观察记录量表》时,既可以采用观察记录的方式进行,也可以采用儿童成长档案、照片或者以其他文件的形式去记录。这些记录的共同点就是都是在儿童日常学习和生活情境中或者模拟儿童熟悉的情境中收集信息的,而非人为创设的测验情境中幼儿的表现。在这种情境中幼儿的表现更加真实和自然,可以更好地反映出幼儿通常的行为和能力水平。

(三)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

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同时也是全面评价学生的需要。高宽课程中的《儿童观察记录量表》(COR)主要由负责每日计划和定期的课程报告的教师和看护者填写。即除了教师之外,家长、课程志愿者、专业辅导人员、课程督导以及其他直接与儿童相关的课程或行政人员都能填写,都可以对幼儿的发展水平进行评价,丰富了评价的主体。但是前提是这些人必须接受指定的高宽培训者的培训,以确保所有人都能正确的使用[5]。

除了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高宽课程也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既包括非标准化的质性评价方法又有标准化的量化评价方法。观察法是质性评价方法的集中体现;而《早期读写技能评估量表》(ELSA)则是经过科学验证的,符合严格的心理学的信度和效度标准,主要用来评价幼儿阅读技能的标准化的真实性评估。不仅可以了解每个幼儿及整个班级的读写能力与水平,帮助教师准备或调整教学活动,还可以提供幼儿认识字母的确切数量。由于它的标准性,《早期读写技能评估量表》(ELSA)不仅可以运用与高宽课程中,还可以用于其他的幼儿教育课程模式中。

(四)评价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评价范围广泛

《儿童观察记录量表》(COR)是由有关儿童发展的条目构成,包含幼儿所有领域的认知和能力的发展,分为《学前儿童观察记录量表》和《婴儿-学步儿童观察记录量表》两部分。其中《学前儿童观察记录量表》适用于2周半到6周的幼儿,有6个条目(主动性、社会关系、创造性表征、运动和音乐、语言和读写、数学和科学)和32个观察项目;《婴儿-学步儿童观察记录量表》适用于5个星期到3周的幼儿,共包括6个类别(自我意识、社会关系、创造性表征、运动、交流和语言、探索和早期逻辑)和28个观察项目。高宽课程中COR的观察条目是根据课程内容中5个领域58条关键发展性指标制定的,既有知识与能力方面的评价,又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评价(表1)。教学内容与评价的紧密结合,既可以有效地反馈和改善教学,又使评价更加科学有效。

表1 高宽课程内容与观察记录量表COR内容对比

四、对我国学前教育评价的启示

(一)树立形成性评价的理念

目前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分数是学生的命根,导致我国的教育评价体系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都是以考试为主要形式的终结性评价,幼儿园也不例外,尤其是偏远地区及农村幼儿园。终结性评价是静态因素的评价,压抑了儿童的个性,严重的可能会导致幼儿的焦虑及进一步的厌学。提倡形成性评价理念,在体验过程中用动态的质量评价幼儿,评价时考虑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和需要,不应该只关注幼儿学会了几个字,算对了几道题,而应该增加对幼儿行为习惯、思维方式、情绪情感、健全人格等方面的关注,培养幼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借鉴高宽课程模式中评价幼儿的理念,使广大的幼教工作者自觉主动地在教育情境中进行过程式评价。

(二)应用形成性评价的路径

应用形成性评价,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国家应组织幼教专家团队进行实证研究,并在我国现有的幼儿园评价体系基础上,参考美国高宽学前课程的评价指标,修定符合我国国情和幼儿园需要的形成性评价工具,同时要考虑到它的适宜性、科学性和操作性。评价工具研制过程中,兼顾定量的等级评定与定性的真实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实施的路径体现在检核表或等级评定的内容中,大致包含教师、环境和师幼互动三个方面。教师方面 :综合考虑教学理念、模式、方法、课堂管理等,分别修订相关的等级评定表。例如在教学模式上,如果教师采用直线指导式得分就低;采用框架建构式得分就高;教学环境方面 :系统考察幼儿园的环境质量,诸如空间和设备、日常生活护理、语言交流活动、班级氛围等,全面了解早教机构的教学质量、教学现状、班级的情感氛围和班级管理等;师幼互动方面 :强调关注师幼比、教师的敏感性、严厉性、管理风格、幼儿的分离性、响应性等,从教师对幼儿的情感支持出发,在课堂组织活动中考察师幼互动。情感支持由若干维度构成,它衡量教师有效支持幼儿的个性和学业技能发展,同时,反馈幼儿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路径清晰了,形成性评价的实施才有方向性。

(三)反思形成性评价的结果

形成性评价的目的主要是改善教学并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近年来,美国早期教育课程与教学评价关注评价结果的运用。早期儿童教育要将评估与教学相结合,评估的最终目的是改进教育教学实践,促进幼儿形成初步的概念,学会与外界交往的方式和认知世界的途径[11]。这需要教师在评价幼儿时,要注重对形成性评价结果的反思与应用。借鉴高宽课程的评价方式,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专门设计五个策略和活动 :认知方面(模仿,概念,推理)、情感方面(情绪稳定,乐观)社会性(合作,适应)、语言表达(听觉记忆,沟通流畅)、自我意识(独立,自理),使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进一步发展。要加强对评价结果的反思 :幼儿为什么会做出这种反应?这种反应表明幼儿处于什么水平?怎样改进教学才能使幼儿向更高水平的方向发展?在此基础上反思自己的教学,有哪些方面是适应幼儿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加强,哪些方面幼儿难以理解和接受,需要作出调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评价的作用,达到促进幼儿发展的目的。

(四)制定形成性评价量表

高宽课程评价条款的制定是根据课程内容58条关键经验出台的,因为有了具体的评价条款,不仅使教师在进行观察记录时有计划性和目的性,而且还可以对照评价条款判断幼儿处于哪个水平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引导。相比较而言,目前我国还没有具体的评价幼儿的具体的细则与标准。由于中美两国的国情及学前教育各方面的差异,我们不能照搬照抄COR中的评价条款,但是可以借鉴高宽课程中评价的方法,参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五大领域的学习目标与内容,制定有中国特色的形成性评价量表 :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级检核表。健康检核表包含3个子量表 :身心状况、动作发展、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语言检核表包含听与说、阅读和书写准备2个子量表.....以此类推,这样制定出的评价量表才会更适合评估我国幼儿的发展。任重而道远,相信每个教育工作者都会为此而努力,建立长效的评价机制,最终服务于下一代的健康发展。

[1]B S布卢姆,等.教育评价[M].邱渊,等,译.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7 : 228.

[2]于开莲. 发展性评价与相关评价概念辨析[J]. 当代教育论坛,2007(3): 37.

[3]CHEN J Q, MCNAMEE G D. Bridging,Assessment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Early Childhood Classroom.[M] Thousand Oaks, CA: Corwin Press,2007:1.

[4]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EB/OL][2012-10-15].http: / /www.moe.gov.cn /publicfiles /business /html-files /moe /s3327 /201210 /xxgk_143254.htm.

[5]EPSTEIN, ANN S. Essentials of Active Learning in Preschool: getting to know the high/scope curriculum[J]. Ypsilanti, MI: High / Scope press, 2007: 13.

[6]莱夫·温格.情景学习 :合法的边缘性参与[M].王文静,译.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4.

[7]李相禹,石晓波. 美国早期教育课程与教学评价工具评述[J]. 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4(3):2-5.

[8]杨波. 新课程背景下形成性评价的研究[D].上海 :上海师范大学,2007.

[9]SCHWEINHART L J, MCNAIR S, BARNES H, LARNER, M. Observing Young Children in Action to Assess their Development:The High/Scope Child Observation Record study[J].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1993, 53: 445-455.

[10]BREDEKAMP S, COPPLE C. 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Practice in Early Childhood Programs.(Revised Edition)[M].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 1997.

[11]芭芭拉·鲍曼, 苏珊娜·多诺万, 苏珊·勃恩兹.渴望学习[M]. 吴亦东,等,译.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92.

【责任编辑 侯翠环】

The Application and Enlightenment of Formative Assessment in the Course of American Highscope Courses

WANG Jing-zhi, DI Hui-juan, WANG Xin

(School of Education,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Hebei 050024, China)

The formative assessment is carried out in the course of the teaching, and is not aimed at the screening and selection, mainly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so a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ldren. American highscope curriculum is more perfect preschool education curriculum in the world, its evaluation idea and evaluation system are the highlights of the preschool education curriculum, and it successfully applies formative assessment to evaluate children’s development.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application of formative assessment in the highscope curriculum in the United States, draws lessons from the mode of highscope curriculum assessment to evaluate children’s development, and discusses how to make the formative assessment better for the preschool education in China.

highscope courses; formative assessment; mode

2015-05-20

河北师范大学第12批教改项目资助课题的阶段性成果。

王景芝(1963—),女,回族,河北邯郸人,河北教授大学教育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 :儿童心理。

G53

A

1005-6378(2015)06-0096-06

10.3969/j.issn.1005-6378.2015.06.017

猜你喜欢
量表儿童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慢性葡萄膜炎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验证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