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浅析

2015-03-22 10:04李志坚李高阳
湖南农业科学 2015年12期
关键词: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建议

李志坚,李高阳

(1.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长沙),湖南 长沙 410125;2.湖南省食品测试分析中心,湖南 长沙 410125)



湖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浅析

李志坚1,2,李高阳1,2

(1.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长沙),湖南 长沙 410125;2.湖南省食品测试分析中心,湖南 长沙 410125)

摘 要:通过对湖南省食用菌产业规模、优势和科技支撑等方面的分析,探讨了食用菌产业存在的问题,包括产业规模小、品种结构不合理、加工业落后、标准化生产实施不严和产业自动化水平低,提出了提升食用菌产业的科技水平、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实施品牌战略、发展精深加工技术、建立食用菌生产标准化体系和因地制宜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建议

中国是世界上食用菌栽培起源最早的国家,有着丰富的食用菌物种资源,目前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国和出口国[1],生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5%以上,出口量占亚洲总出口量的80%以上[2]。2014年全国食用菌总产量达3 460万t[3]。在中国政府一系列的政策方针指引下,食用菌产业在湖南省得到快速发展。湖南食用菌种植历史悠久,经过近10 a来的努力,食用菌产业正加速由传统的稻草大棚种植向现代化“蘑菇工厂”生产转型,工厂化生产已颇具规模[4],在食用菌基础研究、种植基地的现代化建设以及食用菌产品的精深加工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已成为全省发展“三农”、建设“两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产业。2013年,湖南省食用菌产量已突破95万t,产值近70亿元,助农增收38亿元。目前,全省食用菌产业仅次于粮、棉、油、菜、果,已经发展成湖南省第六大种植业[5]。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农村生态良性循环、建设资源节约型生态高效农业、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实现湖南省“小蘑菇、新农村”战略的一个主要选择,展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空间。

1 基本现状

1.1规 模

据不完成统计,截止2013年底,湖南省规模以上食用菌商品基地25个,产值过亿元的基地8个,食用菌生产基地县31个,食用菌专业乡镇68个,菇类生产龙头企业130家以上,专业合作社490个以上,从业菇农约70万户,以专业合作社的方式加入从事菇类生产,实现年产量超过90万t,总产值达70亿元以上。传统的食用菌产业正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栽培模式逐步由传统田间大棚栽培模式向规模化、标准化生产转变,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现有工厂化生产基地13个。食用菌品种已从当初的“四菇一耳”发展形成以平菇、香菇、双孢菇、杏鲍菇和鸡腿菇等40个以上常规品种和28个珍稀品种共同发展的格局,能在任何季节栽培,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消费群体需求。长沙和永州的杏鲍菇、安仁的姬菇、靖州的茯苓、桂阳和湘潭的香菇都已初步形成产业规模,其中靖州的茯苓等药用菌年产量达6.5万t,出口1.5万t,占全国总量60%以上,实现贸易总额12亿元以上。安仁姬菇、秀珍菇等珍稀菌年产量达6万t,湖南省食用菌产业有望在2015年实现总产量100万吨、总产值100亿元、解决劳动力就业100万人的目标。

1.2优 势

1.2.1原材料优势 食用菌主要靠分解利用植物秸杆、杂木屑、棉籽壳、玉米芯、莲籽壳等中的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获取营养物质,完成生活史并提供给人们可以食用的菌蕈。湖南省作为农业大省,每年的农作物秸杆、木屑等达100亿kg,种植业产生的大量猪、牛、羊粪便为菌类提供营养,而且气候湿热、雨量充沛,极适合于食用菌生产。湖南省森林覆盖率达57.52%,有1 293万hm2林地,林业资源丰富,发展食用菌种植有着天然的优势。

1.2.2政策优势 湖南省人民政府于2008年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快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通知》,要求各级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全省区域布局的要求并结合本地资源特征,制定各地区食用菌发展规划并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农业发展规划中,制定促进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扶持。成立跨部门、跨行业的湖南省食用菌协会,协助政府做好食用菌产业的协调和信息服务工作,加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条件,促进农村和城镇社会的和谐发展。

1.2.3劳动力优势 湖南省有大量的农村人口和农村劳动力,国家“村村通”工程的实施,使农村的交通状况得到极大的改善,同时,食用菌发展“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吸引大量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回乡发展食用菌生产。农村空气清新,工业污染少,为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天地。发达国家已经实现食用菌的工业化生产,但劳动密集型的特点仍不能改变,大量的劳动力成本极大地制约了当地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这为农村人口数量巨大、劳动力充足而且价格低廉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会,生产的食用菌产品也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1.2.4种质资源优势 湖南省食用菌种质资源丰富,在100个以上的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内分布着大型真菌600种以上[6],野生食用菌资源260种以上[7],居全国中上游水平,其中进行批量生产的食用菌产品主要有枞树菇、牛肝菌等,在诸多野生食用菌品种中,具有较大经济价值的有红菇、牛肝菌、鸡枞菌和羊肚菌等。红菇和牛肝菌在湖南市场上最为常见,约占湖南省野生食用菌总贸易量的70%左右[5]。

1.3科技支撑

湖南省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湖南省拥有众多从事食用菌种植和研究的专家,食用菌生产企业也逐步建立了自己的研发队伍,重点针对现有品种改良、优良品种选育、菌种质量评价、标准化生产技术、资源循环利用技术、采后保鲜技术、精深加工技术以及综合利用技术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技术推广和应用,在育种、保鲜、加工、病虫害防治、危害分析和关键点控制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部分指标已经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科技进步对食用菌产值增长的贡献率已大幅提高;食用菌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新菌种选育工作,改造现有品种,培育优质品种,DNA基因重组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应用大大地提高了菌种选育水平,食用菌品种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加强技术人才培养,建设了一支结构合理、技术优良的食用菌科技人才队伍;“十一五”期间,湖南省各农业科研教学机构和企业,结合我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现状挖掘整合现有资源,完成了有应用价值和推广前景的科研成果和技术创新11项,专利技术33项,应用孢子分离、单细胞融合等技术选育优良品种10个,从国外引进优良品种18个,驯化野生珍稀菌类新品种13个,制定各类企业标准13个,省级地方标准5个,培养了一大批食用菌从业人员。

2 存在问题

2.1产业规模小

湖南省食用菌近10 a来发展较快,但整体规模和产值仍然较小,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和集约化程度不高,大多数还是农民分散种植或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受季节性制约,产品质量和产量不稳定,工厂化、标准化、规模化程度底,龙头企业数量少而且实力不强,其带动能力有待增强。湖南省现有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基地13个,与食用菌产业发展强省江苏(222个)、福建(144个)、山东(106个)还有较大差距。

2.2品种结构不合理

湖南省食用菌生产中,香菇、平菇等常规品种规模大、产量高,导致常规品种陷入恶性竞争而价格较低;一部分种植难度较大、投资较高的珍稀菇类只是零散种植,产量小;另外,一部分珍稀品种从驯化到栽培成功只需不到两年时间就会被快速普及,在很短时间内由珍稀品种变成大宗品种甚至市场饱和滞销,致使种植者的利润空间被大大压缩,这与食用菌从业者盲目跟风有关;国外市场对野生菌和高端人工菌的需求日益增加,湖南省食用菌品种满足不了国外市场的需求,主要用于国内消费,出口量不大, 因此还需进一步加强野生菌和高端食用菌开发。湖南省食用菌出口外贸虽有几千万美元,但总量仍不大,在全国食用菌出口创汇总量中所占比重还很小。

2.3加工业落后

目前湖南省食用菌加工较注重鲜菇的生产,菌类的初加工和精深加工环节还很薄弱,其产品附加值不高。粗加工主要是通过简单的烘干制成干品或者加工成罐头,蜜饯等,科技含量较小,附加值不高。近几年出现的保健及医疗方面的加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但规模小,市场份额小,其药用价值的研究在国内还处于初级阶段,活性物质的作用于人体的机理尚不明确。采后保鲜技术有待提高。食用菌采收后,其呼吸作用和酶促反应仍在继续,导致褐变、枯萎、变色、发黏甚至腐烂变质等,货架期较短。为了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提高食用菌产业的效益,必须要对产品进行保鲜处理。目前使用较为普遍的主要为低温保鲜、低温速冻保鲜、气调保鲜,其他保鲜方法如辐射保鲜还在进一步研究中。

2.4标准化生产实施不严

湖南省食用菌生中普遍存在片面追求产量、忽略质量、没有按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进行生产和加工现象,随意性大,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质量发展态势存在较大差距。菌种生产经营管理不规范,专业从事菌种生产的企业大多规模较小,生产设备和管理方式落后,其产品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导致菌种市场的混乱、优良菌种退化和老化,严重影响菌种的优质化进程,同时也容易导致一些劣质菌种流入菌种市场,严重损害了从业者的利益。农药使用不规范,如广泛使用未在食用菌上登记的农药产品,部分食用菌产品存在农药残留超标现象和农药多残留现象。原辅料有害重金属镉等污染严重,导致食用菌产品镉含量偏高甚至超标,食用安全性难以得到保障。

2.5产业自动化水平低

目前湖南省食用菌栽培产业的自动化水平较低,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不够,制约了企业劳动力生产效率的充分发挥,对标准化作业和杂菌污染的防控也是个制约因素。工厂化种植需要严格控制生产环境的温、光、水、气。每一生产环节的工艺和环境参数必须根据所栽培品种的不同而单独设计,并经过长时间的不断摸索和积累使其趋向成熟化。湖南省工厂化食用菌企业起步较晚,大多投资规模较小,经验积累不足,整体生产调控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以上这些问题都会影响湖南省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影响广大菇农的经济收入,更会严重影响全省食用菌产业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3 对策与建议

3.1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

加强科技自主创新,加速推广食用菌种植加工的先进技术,加快科技成果在生产中的转化和应用,逐年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提升食用菌产业的科技水平。要进一步加强对食用菌研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与国内外食用菌种植、加工及综合利用方面企业和专家的技术交流与合作。组织食用菌研究人员深入种植、加工生产第一线开展服务,及时解决基地和菇农在种植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继续扶持发展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全面落实各级政府对食用菌种植基地的补贴政策,与菇农建立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食用菌种植科技示范户,带动更多农户从事食用菌生产。设立专门的菌种管理和执法机构,严把菌种质量关,防止伪劣菌种给生产带来损失和风险,进一步优化食用菌”的品种结构,改造现有品种,培育优质品种。

3.2实施龙头带动和品牌战略

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技术引领、示范带动和导向作用,带动中小企业的升级发展,推动整个食用菌产业产发展。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依托食用菌龙头企业先进管理机制和“产、供、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通过不同形式让食用菌基地和菇农参与进行一体化经营,并建立起利益联动机制,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依托龙头企业,培育和树立食用菌品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逐步形成湖南省食用菌产品的良好形象从而达到提高产品附加值。销售市场要不断进行多元化开拓,对国内大中城市市场进行冷链配送,在互联网上建立商务交易平台,促进食用菌商品供给、消费需求数据在全国、全球范围内广泛流通、分享和对接,改变食用菌产品销售的被动局面。

3.3大力倡导发展食用菌精深加工技术

积极开展食用菌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如:食用菌保鲜干燥技术、食(药)用菌功能性成分提取与利用、食(药)用菌发酵技术和食用菌质量安全控制等,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产品出口创汇,积极推动湖南省食用菌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3.4建立食用菌生产标准化体系

加强标准的宣传、示范和推广,加强产品认证,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机构,用标准化来指导生产,引导消费,提高菇农组织化程度和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食用菌产品中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比例。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范食用菌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行为准则,建立和完善诚信管理制度,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并加大食用菌产品例行监测和风险评估力度,提升食用菌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3.5调整品种结构和产业结构

根据当地资源特色和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分品种重点区域发展。调整食用菌品种结构和产业结构,促进各类食用菌产品向各自的优势产区集中。发展食用菌与旅游相结合的特色旅游产业,重点发展平菇、香菇、金针菇、双孢蘑菇、茯苓和珍稀菇生产。可在草食动物发展较快、粪肥资源丰富的汩罗、华容、君山区等地建立以草菇、双孢菇为主的草腐型食用菌产业带,在林木资源丰富的平江、临湘、岳阳县等地建立以香菇、木耳、茶树菇为主的木腐型食用菌产业带,在毗邻大中城市的云溪区、岳阳楼区和湘阴县以满足城市供给需求为目标,建立以秀珍菇、杏鲍菇、金针菇为主的珍稀菌产业带。

4 结语

食用菌产业是集高效农业、循环农业、低碳农业和可持续农业特征于一体的现代农业,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极其显著的新兴产业和战略产业[8],在种植业中,仅次于粮、棉、油、果、菜,成为第六大农产品,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成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食用菌可持续发展特性符合中国国情长远发展战略的需要,在人口众多、耕地资源有限、水资源紧缺、农村劳动力和废弃资源丰富的前提下发展食用菌生产,符合建设“两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内在要求,可极大地促进农村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9],对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朱西儒,陆 辉,张相日,等.我们食用菌产业现状与展望[J].广东农业科学,2005,(1):85-87.

[2] 卢 敏,李 玉.中国食用菌产业的战略地位及发展展望[J].食用菌学报,2006,13(1):1-5.

[3] 2015年中国食用菌总产量及细分市场分析[EB/OL].http://www.chyxx.com/industry/201509/341282.html,2015-09-01.

[4] 汤红辉,杨 烊.湖南食用菌成第六大种植业 将推进“三百工程”[EB/OL].http://www.emushroom.net/news/201209/18/12188.html,2012-09-18.

[5] 兰良程.中国食用菌产业现状与发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 (5):205-208.

[6] 张光训,谭著明.湖南野生食用菌利用与保护诌议[J].湖南林业科技,2010,37(4):50-52.

[7] 李建宗.湖南野生食用菌物种多样性研究[J].生命科学研究,2008,12(4):314-320.

[8] 张俊飚,李 鹏.我国食用菌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与对策建议[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1-7.

[9] 张祥茂.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及展望[EB/OL].http://www.cefa.org.cn/2014/10/23/7754.html,2014-10-23.

(责任编辑:肖彦资)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Edible Mushroom Industry in Hunan

LI Zhi-jian1,2,LI Gao-yang1,2
(1.Laboratory of Quality and Safety Risky Assessment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Ministry of Agriculture, Changsha 410125, PRC; 2.Hunan Food Test and Analysis Center, Changsha 410125, PRC)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cale, advantages and technological support of Hunan edible mushroom industry, the paper discussed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edible mushroom industry, including small industry scale, unreasonable variety structure, lagged processing industry, poor standardized production, and low level of automatic production.Several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as follows: promoting the technological level of edible mushroom industry, making leading enterprises play the guidance role, implementing brand strategy, developing deep processing techniques, establishing standard system of edible mushroom production, and developing the industry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

Key words:edible mushroom industry; status; existing problem; suggestion

作者简介:李志坚(1977-),男,湖南平江县人,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农产品质量安全,主要从事食用菌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工作。

收稿日期:2015-06-15

DOI:10.16498/j.cnki.hnnykx.2015.12.026

中图分类号:F32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60X(2015)12-0089-04

猜你喜欢
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建议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