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ICU患者经超声定位行深静脉置管90例临床效果分析

2015-03-22 10:39王玉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河南洛阳471000
河南医学研究 2015年6期

王玉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 河南洛阳 471000)

急诊ICU患者经超声定位行深静脉置管90例临床效果分析

王玉华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河南洛阳471000)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ICU患者经超声定位行深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2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急诊ICU患者共9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47例,观察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解剖定位法进行深静脉穿刺置管;观察组采用超声定位法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比较不同穿刺置管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1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操作时间及并发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急诊ICU在抢救危重症患者时可以采用超声定位法行深静脉穿刺置管,其操作迅速,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急诊ICU;超声定位;深静脉置管

随着经济的发展,医疗技术飞速进步,深静脉穿刺置管在临床上广泛使用。超声定位下深静脉穿刺置管不仅能提高深静脉穿刺置管的准确性,另一方面还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1]。本研究选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ICU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超声定位行深静脉穿刺置管,观察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ICU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病情均符合急诊ICU准入标准,包括各种原因导致的多脏器衰竭、心肺复苏术后、严重创伤等,其入院时APACHE评分均大于20分,符合深静脉穿刺置管适应证,无禁忌证。按住院号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观察组43例;观察组男28例,女15例,平均年龄(65. 4±10. 1)岁;对照组男33例,女14例,平均年龄(63. 7±12. 3)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经家属同意后由具有2 a以上穿刺经验的临床医师进行操作,操作部位均选取锁骨下静脉。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解剖定位法穿刺,具体方法为:患者取平卧位,头偏向左侧,选取右锁骨中外1/3处下1 cm左右为穿刺点,常规消毒铺洞巾,戴手套,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后,右手持穿刺针从穿刺点进针,与皮肤呈30°角,针尖朝向右侧胸锁关节,边进针边回抽,见到暗红色血液停止进针,放入导丝,扩皮后置入深静脉管,缝合固定。如果穿刺失败改为超声定位穿刺。观察组患者采用床边超声定位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具体操作方法:选用便携式GE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10 MHz,患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超声探测锁骨下静脉位置、走行、宽度、血流情况,有无血管畸形变异,以及其比邻关系,从而确定穿刺路径、

方向、进针深度、角度,最后在体表标记定位。按照所获得的信息给予穿刺置管,剩余操作步骤同上。两组中误穿动脉者均改为对侧再次穿刺。

1.3观察指标①1次穿刺成功率。②操作时间。传统解剖定位及超声定位后开始穿刺计时,截止时间为置管成功,回抽血顺利,连接输液管路为止。③并发症发生率。观察时间窗为穿刺开始至置管14 d。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 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定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1次穿刺成功率观察组1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见表1。

2.2操作时间按照预定标准计时统计(去除穿刺失败案例),对照组平均穿刺时间为(9. 88±3. 45)min,观察组平均(4. 19±0. 82)min,观察组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2.3并发症所观察的并发症包括早期的出血(血肿)、气胸、气体栓塞、心律失常以及中晚期的感染、导管堵塞、血栓以及心肌或神经损伤等。对照组并发症有血肿5例,气胸2例,感染2例,导管堵塞2例,误穿动脉3例,共计14例,占29. 79%(14/47);观察组并发症有血肿1例,感染1例,误穿动脉1例,共计3例,占6. 98%(3/4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3 讨论

目前,深静脉置管在临床上有着广泛应用,穿刺血管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等,应用于大面积烧伤休克、心肺复苏过程中给药、紧急抢救下给患者输血以及建立血液透析通道等[2]。锁骨下静脉置管是ICU最常用的侵入性操作和抢救措施之一,既往多采用解剖标志定位穿刺置管的方法,需要经验丰富的人员方能操作,如果经验不足很容易导致置管失败[3],且具有无法判断血管是否存在病变或变异,无法判断穿刺针和导丝的具体位置,无法了解邻近组织结构损害以及部分患者的体表标志等局限。穿刺失败率以及发生各种并发症较多,甚至影响抢救的时机和效果。随着床边超声的普及,使超声定位行深静脉置管成为可能。其以二维超声成像为基础,主要作用是提高检测图像的清晰度,利用该方法可以准确观测到血管和周围组织的结构状况,更精确评估血管的位置和充盈程度,甚至可以实时观察导丝/导管的置入,从而减少操作的次数,降低反复操作导致损伤的概率,减少并发症,可以全面提高穿刺的准确性[4]。另外,有研究表明超声定位下深静脉置管还具有恢复速度快、死亡率低以及住院时间短等优势,与常规定位法相比该方法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5]。

本文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1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操作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能在定位后快速置管;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 98%,也远低于对照组。这与Mariantina等[6]的研究结果相似,他们研究了200例实时超声引导锁骨下静脉穿刺的病例,其并发症发生率为11. 5%,主要为误穿动脉、血肿及导管异位,而201例常规穿刺组各种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6. 32%,除误穿动脉、血肿及导管异位外,还表现为气胸、血胸、臂丛损伤、膈神经损伤以及心包填塞。本研究与其结果的差异可能与样本量偏少有关。另外,研究表明对于体形肥胖、胸廓畸形、严重休克等穿刺困难却必须成功的患者,超声定位或超声实时引导下穿刺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因此,对于急诊ICU的危重症患者,超声定位较传统解剖标志定位下穿刺置管具有穿刺成功率高,操作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势,可以作为急诊ICU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首选方法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祥青.急诊ICU患者经超声定位行深静脉置管60例临床效果分析[J].海南医学,2013,12(7): 1044-1047.

[2]孙雪东,陈建东,严一核,等.超声定位下深静脉置管在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中的作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4,23(4):578-579,654.

[3]张龙.急诊ICU患者经超声定位行深静脉置管临床效果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8(15): 2213-2214.

[4]赖绮玲,张云,林雪华.超声显像在深静脉穿刺置管术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医院,2012,5(S2): 69-70.

[5]金成勇,赵春燕,江琰.超声引导特殊体位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56例临床效果分析[J].西南军医,2013,4(1): 28-29.

[6]Mariantina F,Andreas G,Vasilios,et al.Real-time ultrasoundguided subclavian vein cannulation versus the landmark method in critical care patients: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study[J].Crit Care Med,2011,39(7): 1607-1612.

(收稿日期:2015-02-16)

doi:10.3969/j.issn.1004-437X.2015.06.017

【中图分类号】R 4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