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 MPR重建对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的诊断价值

2015-03-22 10:39刘华娟袁书堂驻马店市中医院CT室河南驻马店463000
河南医学研究 2015年6期
关键词:螺旋CT临床价值

刘华娟袁书堂(驻马店市中医院CT室 河南驻马店 463000)

螺旋CT MPR重建对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的诊断价值

刘华娟袁书堂
(驻马店市中医院CT室河南驻马店463000)

【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图像重建(MPR)在退行性腰椎管狭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患者95例,均行螺旋CT检查,并对兴趣段行MPR重建,对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50. 526%患者为Ⅱ型狭窄,40. 000%为Ⅲ型狭窄,仅9. 474%为Ⅰ型狭窄,其狭窄部位主要位于L4~L5之间; MPR图像直观反映出突出椎间盘同神经根的关系,以及椎管狭窄程度和其全方位影像表现。结论螺旋CT MPR重建能够有效反映出退行性腰椎间管的全方位影像资料,有助于对患者的狭窄程度、狭窄病因等进行判断。

【关键词】退行性腰椎管狭窄;螺旋CT;多平面图像重建;临床价值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疾病,患者临床表现较为复杂,缺乏典型性,因此诊断和定位难度较大。近年来,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X线平片、MRI、CT等影像学检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的临床诊断中[1]。本次研究通过对近年来收治的95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患者的CT检查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螺旋CT MPR对于该类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为临床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患者95例,57例男性,38例女性,年龄41~82岁,平均年龄(54. 9±11. 2)岁,病程2~16 a。其中10例患者存在臀部及腰部局部疼痛,32例患者存在间歇性跛行,41例存在下肢无力或放射性胀痛,12例患者存在下肢运动障碍或感觉麻木表现。

1.2方法所有患者均进行CT扫描,选取GE 16排螺旋CT扫描仪,层厚设定为7. 5 mm,层间距取5 mm,螺距设定为5 mm,重建间距0. 75 mm,120 kV,40 m As,调整扫描平面同椎间隙垂直,根据床面同椎间隙的角度对机架角度进行调整,对L3~S1进行扫描,扫描范围包括上椎体椎弓根下缘至下椎体椎弓根上缘,患者取仰卧位,屈膝,将臀部垫高约15~20°,根据轴位扫描图像,结合患者病情采用西门子CT图像工作站对椎弓根区、侧隐窝区及椎管中央区进行选择性矢状重建;对椎间盘平面、椎间孔平面和椎弓根平面进行选择性冠状位重建,同时对骨窗图像和软组织窗图像进行常规摄取。由临床相关医师根据患者的CT扫描结果进行椎管狭窄诊断和分型。

1.3诊断标准

1.3.1退行性腰椎管狭窄诊断标准中心椎管腔前后径范围15~25 mm,<11.5 mm;侧隐窝前后径>3 mm,<2 mm;椎间孔同健侧相比缩小程度>50%以上[2]。

1.3.2 CT分型标准①Ⅰ型:中心椎管狭窄;②Ⅱ型:脊神经根管狭窄(侧椎管狭窄),包括椎间孔、侧隐窝、脊神经入口区任意1处狭窄;③Ⅲ型:混合型狭窄。

2 结果

95例患者的CT检查结果见表1。其中,4例螺旋CT轴位图像表现为椎间盘突出,在MPR冠状位和矢状位重建图像中表现为髓核向椎管内脱出,同时显示出其与邻近神经根鞘的相对位置; 9例患者为脊柱侧弯,螺旋CT轴位图像中无法将椎间盘在同一平面完整显示,无法对椎管狭窄程度进行确定,其MPR矢状位重建图像清晰显示出患者椎管狭窄程度,并进行相关量化测量; 11例患者CT图像中存在椎间盘边缘骨化影,无法对椎体边缘骨质增生和椎间盘钙化进行鉴定,其MPR矢状位重建图像中可明显显示出二者区别(见图1~图3)。

3 讨论

临床资料指出,CT作为一种非侵害性检查,能够准确显示出椎间盘突出、黄韧带肥厚等腰椎管狭窄致病因素,同时能够有效反映出狭窄程度、部位及其形态,因而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3]。结合95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患者的CT检查资料,本次研究认为退行性腰椎管狭窄主要具有如下CT表现:①腰椎间盘突出、

膨出:表现为患者椎体边缘软组织影超出椎体缘距离>2 mm,且椎间盘和硬膜囊之间无脂肪间隙,椎管前后矢状径<11. 5 mm;②韧带肥厚、钙化:表现为患者黄韧带增厚程度>4 mm,同时存在蛋壳样高密度影,硬膜囊存在明显的变形和受压表现;③腰椎小关节和椎体骨质增生:表现为患者椎体后缘骨质增生,以后外侧缘最为明显,同时关节突存在增生肥大表现,形成骨赘,双侧小关节的间距变小(小关节内聚)。结合患者CT表现对其进行分型,本次研究中共计包括9例Ⅰ型,48例Ⅱ型及38例Ⅲ型,且87例患者手术结果同临床分型特征符合,符合率为91. 579%。

相关研究表明,螺旋CT扫描多采用同椎间隙轴位平行的直接扫描成像方式,仅能有效反应椎间盘轴面图像,对于椎间隙、椎弓及椎体等无法进行全面观察[4]。解剖学研究指出,椎体平面可分为矢状面3列和冠状面3列,这一划分是MPR重建的解剖学基础[5]。螺旋CT能够对椎体进行快速扫描,其各项同性扫描数据能够为图像重建提供重要的基础。本次研究中,首先对患者实施椎间盘常规轴位扫描,之后采用原始数据对椎弓根区、侧隐窝区、中央区进行矢状位重建;对椎间盘平面、椎间孔平面和椎弓根平面实施冠状位重建,从而从冠状面、矢状面和轴面对椎体进行全面观察,更加直观地反应出椎管狭窄程度、椎间盘退出方向和程度、同周围神经根的关系,特别是对于鉴别后纵韧带骨化和椎间盘钙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本次研究中,4例患者MPR冠状位和矢状位重建图像中表现为髓核向椎管内脱出,同时显示出其与邻近神经根鞘的相对位置; 9例患者MPR矢状位重建图像清晰显示出患者椎管狭窄程度,并进行相关量化测量; 11例患者MPR矢状位重建图像中可明显显示出椎体边缘骨质增生和椎间盘钙化区别。

综上所述,螺旋CT MPR重建能够有效反映出退行性腰椎间盘的全方位影像资料,有助于对患者的狭窄程度、病因等进行判断,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胡少平,俞红文.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的螺旋CT诊断及临床意义[J].实用骨科杂志,2010,16(6): 438-440.

[2]郑炎.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32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13,40(11): 100-101.

[3]范里,杨波,陈家禄,等.可扩张微创通道管系统下单切口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3,12(2): 164-166.

[4]朱天亮,徐永政,林朗,等.113例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HAMA焦虑量表评分[J].重庆医学,2013,42(25): 3043-3044.

[5]那国岩,韩学刚,迟天航.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疗效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3(15): 164-165.

(收稿日期:2015-02-12)

doi:10.3969/j.issn.1004-437X.2015.06.018

【中图分类号】R 445

猜你喜欢
螺旋CT临床价值
螺旋CT的多平面重建技术在脑垂体瘤中的应用探究
螺旋CT对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诊断作用探讨
肾损伤严重程度的螺旋CT诊断分级方法及其临床指导意义
布地奈德联合华法林钠对结肠炎患者的治疗价值评析
外科手术治疗颞叶脑挫裂伤的临床价值分析
胎儿心脏超声筛查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检测的临床价值
腰硬联合麻醉中右美托咪定的应用及意义评析
螺旋CT与核磁共振在肝脏囊性占位诊断中的应用比较
阑尾粪石征象对儿童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