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60例临床效果观察

2015-03-22 10:39王红军张瑞华张磊驻马店市中医院肾病科河南驻马店463000
河南医学研究 2015年6期
关键词:临床观察中西医结合

王红军 张瑞华 张磊(驻马店市中医院肾病科 河南驻马店 463000)

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60例临床效果观察

王红军张瑞华张磊
(驻马店市中医院肾病科河南驻马店463000)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驻马店市中医院2011年7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狼疮性肾炎患者6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滋阴清热益肾活瘀法,并根据不同证型辨证施药,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狼疮性肾炎;中西医结合;临床观察

狼疮性肾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常见的并发症,若不及时干预极易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2]。近年来相关报道指出中医方剂在狼疮性肾炎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次研究对驻马店市中医院收治的60例狼疮性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归性分析,旨在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对该类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的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驻马店市中医院2011年7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狼疮性肾炎患者60例,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0例,男7例,女23例,年龄17~54岁,平均(26. 4±8. 9)岁,病程2个月~11 a,平均(31. 7±17. 9)个月,热毒炽盛型3例,气阴两虚型13例,肝肾阴虚型12例,脾肾气虚(阳虚)型2例;研究组30例,男5例,女25例,年龄16~51岁,平均(27. 1±8. 3)岁,病程3个月~12 a,平均(32. 3±16. 2)个月,热毒炽盛型5例,气阴两虚型11例,肝肾阴虚型12例,脾肾阳虚型2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程分布、中医证型等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1.2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西医药物治疗:强的松1 mg/kg,每日清晨顿服,总药量控制在60 mg以内,持续给药8周,之后每2周减少5 mg,最低至0. 5 mg/kg,持续治疗1~2个月,之后每2周降低5 mg,减至每日10 mg,持续治疗3个月;同时给予患者0. 6 g环磷酰胺,静脉滴注,持续给药2 d,1次/d,药物总量控制在0. 15 g/kg以下。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滋阴清热益肾活瘀法治疗,方剂组成为:生地10 g,丹参15 g,山茱萸15 g,茯苓20 g,白花蛇舌草15 g,赤芍12 g,枸杞子15 g,女贞子20 g,墨旱莲20 g,半枝莲15 g,地龙10 g,三七参10 g。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型联合其他方剂进行治疗,其中肝肾阴虚型联合知柏地黄汤加减,气阴两虚型联合参芪地黄汤加减,脾肾阳虚型联合右归丸加减,热毒炽盛型联合犀角地黄汤加减。

1.3疗效判定标准①完全缓解: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大幅度改善,免疫学指标基本恢复正常,尿检红细胞、24 h尿蛋白消失;②部分缓解: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一定程度改善,免疫学指标有所下降但仍在正常水平之上,尿检红细胞、24 h尿蛋白下降程度在50%以上;③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和各项检查指标均无明显改善,或有恶化趋势[3]。

1.4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 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定性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 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临床疗效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见表1。

2.2不良反应研究组呼吸道感染4例,血小板减少1例,口腔溃疡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 0%;对照组呼吸道感染7例,带状疱疹1例,霉菌性口腔炎2例,白细胞/血小板减少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 7%,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3 讨论

狼疮性肾炎是一种严重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症,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往临床采用免疫制剂和糖皮质激素治疗,预后得到一定改善,但是部分患者由于自身因素疗效并不显著,且激素的长期应用极易引起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4]。相关研究指出,吗替麦考酚酯、环孢素A等新型免疫制剂治疗狼疮性肾炎疗效显著,但是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近年来随着中医理论的不断深入研究,临床报道显示虽然中药无法达到西药的狼疮性肾炎控制效果,但是能够有效巩固疗效,促进病情的稳定。

中医理论认为,狼疮性肾炎的发病机制主要为患者先天禀赋不足,造成肝肾亏损,虚火上升,同时由于日光曝晒,两热相持,造成热毒入里,或由于热毒炽盛导致急性发作[5]。因此,中医理论认为,对于狼疮性肾炎的治疗应以活血祛瘀,清热解毒,调整阴阳为主,祛邪与益气养阴、滋补肝肾同时进行。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 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5)。综上所述,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何庆南.狼疮性肾炎的诊断与治疗[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6(9): 640-642.

[2]毛艳卿.不同治疗方案在狼疮性肾炎中的综合疗效对比[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3): 5012-5013.

[3]师军华,胡玉茹.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47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5,(3): 182-186.

[4]张红霞,陈晓风.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2,27(4): 471-472.

[5]梁德平.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3): 276-278.

(收稿日期:2015-03-25)

doi:10.3969/j.issn.1004-437X.2015.06.041

【中图分类号】R 593.24+1

猜你喜欢
临床观察中西医结合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临床分析
氨溴特罗治疗儿童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