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虫害损失率评估试验初探

2015-03-23 04:56廖林凤陈常元聂志宇
湖南农业科学 2015年8期
关键词:防区二化螟卷叶螟

廖林凤,陈常元,聂志宇

(常德市植保植检站,湖南 常德 415000)

水稻病虫害损失率评估试验初探

廖林凤,陈常元,聂志宇

(常德市植保植检站,湖南 常德 415000)

2014年进行了晚稻病虫害损失率评估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防治与不防治水稻主要病虫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较大,非防区、纹枯病不防治区、穗期病不防治区、二化螟不防治区、稻飞虱不防治区和稻纵卷叶螟不防治区损失率分别为26.4%、4.3%、4.7%、4.7%、14.9%和3.8%;综防区、纹枯病不防治区、穗期病不防治区、二化螟不防治区、稻飞虱不防治区和稻纵卷叶螟不防治区净增产值分别为:106.2、108.4、127.6、87.6、-45.8和75.9元/667m2。

水稻;病虫害;损失率;评估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居全国三大粮食作物之首。近些年,全国水稻年种植面积287~300万hm2,产量1.8~1.9亿t,接近粮食总产量的一半。因此,保持我国水稻生产的健康稳定发展,对促进农业增收、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1]。

病虫害是影响中国水稻稳产、高产重要因素之一。我国每年因水稻病虫害为害造成重大经济损失[2]。如果不防治病虫害,将造成稻谷损失20%~30%,即便通过防治,仍造成实际损失3%~5%。常德市水稻常年种植面积在5.3万hm2以上,产量250~320万t。常德市水稻病虫多为偏重至大发生,每年病虫为害造成稻谷损失9~15万t。2014年全市水稻病虫总体偏重发生,发生面积为28.2万hm2,实际损失稻谷9.3万t,通过防治挽回稻谷损失36.4万t。常德市水稻病虫害以纹枯病(Rhizoctnia solani Kühn),稻曲病Ustilaginoidea virens (Cooke) Takahashi、稻瘟病Magnaporthe grisea(Hebert)Barr.等穗期病害,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稻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ål),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üenée等为主。为了具体了解防治与不防治水稻主要病虫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2014年笔者在鼎城区镇德桥镇进行了晚稻病虫害损失率评估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试验材料 水稻品种为丰源优299,双季晚稻。供试药剂为壮谷动力(18%苯甲丙环哇,湖南大方农化有限公司)、凯润(250g/L吡哇醚菌酯,巴斯夫公司)、康宽(20%氯虫苯甲酰胺,杜邦公司)、10%烯啶虫胺(江西大自然化工厂)、9080(10%四氯虫酰胺,沈阳科创化学品有限公司)、50%吡呀酮(浙江省上虞市银邦化工有限公司)。农旺3WBD-18型电动喷雾器(台州市路桥恒辉喷雾器厂)。

1.1.2 试验田概况 试验安排在常德市鼎城区镇德桥镇刘家桥村,属双季稻区,试验田面积2 001 m2,肥力、管理水平中等。

1.1.3 试验防治对象 试验防治对象主要为: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等穗期病害,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设计与安排 6月20日播种,7月16日抛栽,9月8日破口抽穗,10月20日成熟收割。采取小区对比试验,设A、B、C、D、E、F、G 7个处理,3个重复,随机排列,小区面积72 m2,小区间用田埂隔开,试验田周边设2 m宽保护行,施药时小区间用1.5 m彩条布隔挡防止药液漂移。各处理的土壤类型、种植期、肥水等生产条件和栽培管理措施基本一致。

各处理的病虫害防治设计如下:A,综合防治区,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按照防治指标和防治规程,对所有病虫害进行科学的综合防治;B,纹枯病不防治区,全生育期不防治纹枯病;C,稻曲病、稻瘟病等穗期病害不防治区,全生育期不防治稻曲病、稻瘟病等穗期病害;D,二化螟不防治区,全生育期不防治二化螟;E,稻飞虱不防治区,全生育期不防治稻飞虱;F,稻纵卷叶螟不防治区。全生育期不防治稻纵卷叶螟;G,非防区,田间全生育期不进行任何防治,使病虫害自然发生。

1.2.2 施药方案 电动喷雾器喷雾,对水量前期为30 kg/667 m2,后期为45 kg/667 m2。3次施药时间、防治对象及药剂用量如表1所示。

1.2.3 病虫调查 按照《农作物有害生物测报技术手册》水稻病虫测报调查方法调查[3]。施药前和每种病虫发生危害定局后各调查1次病虫发生指标,采取平行线跳跃式5点取样,每点10蔸,每小区共调查50蔸。

1.2.4 实收测产 每小区的稻谷用机械收获后分别装袋并称重,随机抽取约1 kg稻谷进行称重、晒干、去杂,测定杂质含量,采用高温烘干法测定水分含量,并计算实际产量。

1.2.5 数据统计 按下面的公式计算损失率。

损失率(%)=[(病虫综合防治区产量-病虫不同处理区产量)/病虫综合防治区产量]×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病虫发生情况比较

2014年,试验区水稻病虫总体为大发生,其中稻飞虱、纹枯病大发生,稻纵卷叶螟偏重发生,二化螟、稻曲病偏轻发生,稻瘟病未发生。从表2可见,稻飞虱百蔸虫量:非防区与稻飞虱不防治区差异不显著,非防区、稻飞虱不防治区与综合防治区差异极显著,非防区5 200 头,综合防治区30头,比非防区少94%;稻纵卷叶螟卷叶率:非防区与其他处理间差异极显著,非防区47.7%,综合防治区14.3%,比非防区少70%;二化螟白穗率:非防区与其他处理间差异极显著,非防区8.5%,综合防治区0,比非防区少100%;纹枯病病指:非防区与其他处理间差异极显著,非防区36.2,综合防治区16.6,比对照少54.1%;稻曲病病株率: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非防区8.3%,综合防治区4.3%,比非防区少48.2%;稻瘟病在试验田未发生。

2.2 病虫害对产量的影响

从表3可见,各处理稻谷平均损失率从大到小依次为非防区、稻飞虱不防治区、二化螟不防治区和穗期病害不防治区、纹枯病不防治区、稻纵卷叶螟不防治区。非防区损失与稻飞虱不防区损失差异不显著,非防区损失与其他病虫不防区损失差异显著。

2.3 防治效益分析

从表4可见,根据综合防治区、纹枯病不防治区、穗期病害不防治区、二化螟不防治区、稻纵卷叶螟不防治区和稻飞虱不防治区挽回产量损失并按2.6 元/kg算出增加产值,除去农药成本及人工费用,计算得出净增产值分别为106.2、108.4、127.6、87.6、75.9和-45.8元/667 m2,其投入与产出比分别为:1∶1.6、1∶1.8、1∶2.2、1∶1.6、1∶1.5和1∶0.7。

3 讨 论

晚稻病虫害损失率评估试验证明,经过防治各种主要病虫害都得到有效的控制。病虫害防治与不防治对水稻产量有明显的影响。与范轶斐等[4]、潘战胜等[5]研究结果一致。非防区各种病虫危害严重,单一病虫不防区以稻飞虱不防区产量损失最大。稻纵卷叶螟不防治区和二化螟不防区不防治靶标害虫造成的损失轻,为害率远低于对照,其原因是康宽(20%氯虫苯甲酰胺)、9080(10%四氯虫酰胺)对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均有防治作用;纹枯病不防治区和穗期病害不防治区损失率低的原因是壮谷动力和凯润对两种病害都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施药防治水稻病虫害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为进一步提高防治的经济效益,建议同种药剂有多个防治对象时,科学选药,不重复用药。同时,加强病虫监测预警,科学指导防治,对减少粮食产量损失、农民增产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1] 章家恩. 我国水稻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 北方水稻,2007,(4):1 7.

[2] 王艳青. 近年来中国水稻病虫害发生及趋势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2):343- 347.

[3] 全国农业技术服务推广中心. 农作物有害生物测报技术手册[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102-141.

[4] 范轶斐,范劲松,聂细国,等. 赣北地区水稻主要病虫为害损失率探讨[J]. 农业与技术,2014,34(5):81-82.

[5] 潘战胜,江水明,江峻峰,等. 水稻主要病虫害对产量的影响及化学防治效益初探[J]. 中国植保导刊,2014,34(4):26-29.

(责任编辑:夏亚男)

Assessment Test of Disease and Pest Damage Loss Rate in Rice

LIAO Lin-feng, CHEN Chang-yuan, NIE Zhi-yu

(Changde Plant Protection and Quarantine Station, Changde 415000, PRC)

We conducted an experiment of evaluating the loss rate of rice disease and pest damage in 2014.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mpacts on rice yields were signif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control and no control zones of main rice diseases and pests. For no control zone, no control of Rhizoctnia solani Kühn zone, no control at the heading stage zone, no control of Chilo suppressalis zone, no control of Nilaparvata lugens (Stål) zone and no control of 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üenée zone, loss rates were 26.4% , 4.3%, 4.7%, 4.7%, 14.9% and 3.8%, respectively. For integrated control zone, no control of Rhizoctnia solani Kühn zone, no control at the heading stage zone, no control of Chilo suppressalis zone, no control of Nilaparvata lugens (Stål) zone and no control of 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üenée zone, net increased value were 106.2, 108.4, 127.6, 87.6, -45.8 and 75.9 yuan/667 m2, respectively.

rice; disease and pest damage; loss rate; assessment

S435.11

B

1006-060X(2015)08-0043-03

10.16498/j.cnki.hnnykx.2015.08.014

2015-07-07

廖林凤(1981-),女,湖南汉寿县人,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与防治工作。

猜你喜欢
防区二化螟卷叶螟
不同形态指标用于二化螟幼虫龄期划分的研究
应用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效果评价
太仓市近年稻纵卷叶螟发生情况及防治进展
棉大卷叶螟识别与为害症状
稻虾共作模式对稻田二化螟的影响
加州新小绥螨控制薄荷叶螨的研究
崇明区稻纵卷叶螟历年发生特征分析
双尾新小绥螨对土耳其斯坦叶螨控制效果评价
电力电缆线路回流缆防盗报警装置的研制与应用
省农委召开水稻二化螟航化放蜂防治技术现场培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