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扶贫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预防措施
——贵州省织金县为例

2015-03-23 04:56郭太雷
湖南农业科学 2015年8期
关键词:织金县种羊畜牧业

郭太雷

(织金县饲草饲料工作站,贵州 织金 552100)

畜牧业扶贫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预防措施
——贵州省织金县为例

郭太雷

(织金县饲草饲料工作站,贵州 织金 552100)

以贵州省织金县草地生态畜牧业科技扶贫养羊项目为切入点,深入剖析项目在设计和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实施畜牧业扶贫项目应因地制宜,顺应民意;杜绝擅自调运种羊,防止重大动物疫情侵入;充分考虑品种与环境因素,确保引入品种适应当地环境;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后续跟踪服务等。

畜牧业;扶贫项目;问题;措施

随着“北牧南移”政策的实施与国家扶贫力度的进一步加大,畜牧业扶贫项目投入不断增加,这对于丰富万家餐桌、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产生了强大的推动作用。然而,畜牧业扶贫项目除有一般扶贫项目的特点外,在引种、生产、加工和销售等环节中呈现出许多不同于其他扶贫项目的特点,实施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颇多。为使扶贫项目能够真正的扶持贫困群体实现增收,切实提高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笔者以织金县草地生态畜牧业科技扶贫养羊项目为例,针对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的系列问题,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1 项目实施情况

织金县从2009年开始被列入贵州省“千百万只肉羊工程”科技扶贫项目实施县以来,累计投入财政扶贫养羊资金3 500万元,整合部门资金8 760万元,集团(对口)帮扶资金260万元,其他资金2 200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用于扶持农户种草、采购草料、采购加工机械、建圈和采购种羊,部门资金用于改善项目实施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集团(对口)帮扶资金用于扶持规模养羊场,其他资金由农户自筹,用于修圈和购羊。到2014年共扶持农户1 764户,购种羊21 168只,占全县2014年年末羊只存栏数70 126只的30.19%。项目经历了“整村推进”,“分户养殖”,“联户饲养”,“能人带动饲养”,“农户用羊”和“项目购羊资金入股分红”等过程。养殖品种以贵州黑山羊为主,2013年从浙江、广东等地引进湖羊2 955只,从四川引进美姑羊100只,从云南引进努比亚85只,目前 ,所有引进品种表现良好,尤其是用努比亚种公羊与贵州黑山羊母本交配所产羔羊个体大、增重快,深受养殖户欢迎。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补助资金发放清册与实际发放不一致

受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理念影响,人们普遍认为集中养殖便于项目实施和管理,有看点、亮点,还容易验收和吸引部门帮扶,于是近年实施的项目,5~66户的集中养殖超过实施农户总数的90%。然而却造成了补助资金发放清册与实际发放不一致的情况。一般情况下,项目确定集中养殖带头人,由他们组织羊舍及其配套设施的选址、规划设计、建设和羊只到场后的饲养管理(资金),项目分配给实施(入股)农户的草种、草料加工机械、羊只或直补资金、修圈款等物资和资金也全部由他们直接领取,实施(入股)农户仅是项目基本实施结束,通知在《财政扶贫项目扶持到农户补助资金发放清册》(以下简称《补助资金发放清册》)上签字盖章。项目设计规定“每户种草0.27 hm2,修建标准羊舍30 m2,引购20 kg/只以上湖羊(或贵州黑山羊)种母羊20只、种公羊1只”,一些养殖户没有经济能力和时间满足设计要求,被迫放弃渴望单独实施项目的意愿而被动在《补助资金发放清册》上签字盖章,从而违背了扶贫项目资金必须直接兑现给实施农户的扶贫要求。

2.2 项目实施农户的权益缺乏保障

项目实施采取由能人领头集中饲养,并未完全代表所有实施农户的权益。一般领头养殖人为维护自身利益,合同(协议)条款都是由他们单方反复琢磨而成,有的领头养殖人与入股农户签订的利益联接机制合同(协议)条款内容含糊不清,入股农户根本没有理解合同含意。主要表现在合同没有注明有效期限,领头养殖人对农户收益的保证条件,以及农户用于入股羊只(或购羊资金)的所有权等问题,致使入股农户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此外,按相关规定,相同内容的项目,实施过的农户在近几年内不会再有实施机会,因而导致实施农户失去一次自我发展的良好机会。

2.3 引种手续不完善

羊只由多地分批引入,并不是所有批次都严格按照申报、审批、备案和隔离观察等程序办理。有的引种不申报、不向供种方索要检疫手续、不经隔离观察;有的隔离观察时间很短,隔离观察场地与其他畜禽养殖场地仅1墙或几米之隔,在隔离观察期间用具与其他畜禽交叉使用,人员自由出入所有圈舍而又无任何消毒措施。农户自购和乡(镇、街道)一级实施的项目上述情况更为突出。

2.4 项目的户籍登记制度欠完善

在一些项目实施村组,超过60周岁的老年群体和残疾人是留守农村贫困户的主体,其子女或直系亲属的户口完全与他们分开,这些群体大部分已经丧失劳动能力,根本不具备实施项目的劳动力条件,而他们的子女或直系亲属不具备实施扶贫项目的条件,导致留守农村符合项目实施条件的贫困户极少,不能满足分配到这些村(组)实施项目的贫困农户数量要求,致使扶贫项目在这些村(组)难以落实。

2.5 项目设计难于操作

一是在项目设计时把投入购羊资金和需购种羊数量、重量作硬性规定,导致真实数据无法报账。项目规定要求“每户投入购羊资金17 000元,需购种羊21只,其中种母羊20只,投入15 000元;种公羊1只,投入2 000元”。而实施项目购羊时间至少要比设计项目时间晚1年以上,项目实施时采购资金根本满足不了采购需要。从项目执行的近3年来看,17 000元约能采购9~13只种母羊,1只种公羊。如按实际采购数量填写财政部门制定的《补助资金发放清册》,不能报账。因此,实施单位只有按设计数据填写报账,从而导致项目设计与采购数据不符的矛盾产生。二是计划引种品种不合适,降低了养殖效益。如在兴发、石底、龙井、鸭寨、大地和细木等天然草原十分丰富区域设计引购适合舍饲的湖羊,不仅增加投入成本,浪费饲草资源,同时也违背了实施农户要求养殖贵州黑山羊的强烈愿望。

2.6 后续跟踪服务不到位

近年实施的畜牧业扶贫项目,待上年项目验收,实施单位又忙于安排部署下年需要实施的项目,地方政府工作千头万绪,根本无暇顾及验收后项目的跟踪服务工作。然而,畜牧业养殖项目的验收,并不代表项目已实施完结,而是标志着养殖项目的正式开始。项目启动后,实施农户在养殖过程中不断遇到羊只饲养管理、饲草栽培与管理、饲料加工调制与利用以及羊只疫病防控等系列技术难题需要得到及时解答和帮助,同时,还会面临资金短缺,草畜供需矛盾突出,水、电、路、通讯、圈舍等基础设施需改善,土地流转困难等问题,如不采取有效措施,不明确帮扶单位并落实帮扶职责,实施项目农户遇到困难时将无所适从,进而导致滥卖羊只,关门歇业。一次良好的脱贫机会就会因此而终结。

3 预防措施

3.1 实施项目应因地制宜,顺应民意

畜牧业扶贫项目的实施,从项目设计开始,就应做到精准,应提前对欲实施区域的自然气候环境,饲草饲料资源,欲引品种的生物学特性、生理要求和行为习性,实施农户的养殖习惯和意愿进行深入了解与分析,在不违背实施原则的前提下,尽量满足实施农户的合理要求,摒弃定调子、说大话、喊口号,提出不切合实际的指标,优化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贫困农户主动实施项目的积极性和饲草饲料资源优势[1]。一是不给贫困户设置自有资金投资门槛,不强求贫困户借贷资金参与购羊,不误导贫困户把实施项目的机会和权利交给能人(大户),由能人(大户)操控养殖,座收“红利”;更不能允许把贫困户的身份证号码交给能人(大户),由能人(大户)1人全权办理项目规定事项。项目物资和资金一律分发到实施农户,并具实填写补助资金发放清册报账。实施联户集中养殖、能人(大户)带动养殖,由实施农户自愿协商决定,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干预。二是要根据实情,按农、牧区划分,农区以养殖适应舍饲、半舍饲肉羊为主;牧区养殖适应放牧、半舍饲肉羊为主。三是畜牧业扶贫项目的风险较大, 投资预算时应从谨慎原则出发,并提取一定的预备费用[2],以便用于实施农户贷款贴息、更换种公羊等后续费用。四是改进户口登记管理办法,不宜将60周岁以上的老年群体和残疾人的户口与其直系亲属分离。

3.2 杜绝擅自调运种羊,防止重大动物疫情侵入

项目执行要严格遵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种畜禽调运检疫技术规程》中“国内异地引进种用动物及其精液、胚胎、种蛋的,应当先到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办理检疫审批手续并须检疫合格”和“种畜禽到达目的地后,根据检疫需要,在隔离现场观察15~30 d”等相关规定,对拒不执行而擅自调运种羊的中标单位、实施单位或实施农户所引购的种羊一律不予验收和报账。对因不履行审批手续和不执行隔离观察等程序而擅自引种,引入重大动物疫情的,要依法追究相关当事人的违法责任。

3.3 充分考虑品种与环境因素,确保引入品种适应当地环境

在引种时,要充分重视所引品种的适应性,考虑引入地的温度、湿度、纬度、海拔、植被营养和饲养管理等与原产地的差异性,根据引入地的实际情况,尽量到差异较小、距离较近、信誉度较高、证照齐全以及养殖档案规范与系谱来源清楚的种羊场引种,将适应能力强、品质高、产量高、潜能高的种羊品种引入进来[3]。切不可贪高求新,盲目引入不适应当地自然环境的品种。如需大批量引进时,应少量、分批引入,先集中进行饲养,使检疫、隔离观察、适应性训练等同步展开,待确保健康无疫且适应本地环境后再引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4]。

3.4 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后续跟踪服务

为充分发挥财政扶贫资金投入畜牧业项目的作用,使大多数贫困户通过对畜牧业扶贫项目的实施而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实现到2020年如期脱贫的既定目标,实施项目的地方人民政府与业务主管部门,应当分别或综合成立畜牧业扶贫项目后续跟踪服务机构,抽调业务精干、责任心强、技术过硬人员办公,落实办公地点与经费,将服务人员的服务内容、联系方式制成明白卡发至服务对象手中。对服务对象提出的请求,第一时间得到答复和“马上办”,并定期到项目实施现场检查、培训和指导,掌握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及时解决和汇报检查出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地方政府、业务主管部门应对农户和项目后续跟踪服务人员提出的合理请求尽力帮助解决与协调,不断探索和创新项目后续跟踪服务机制。让大多数贫困户通过对畜牧业扶贫项目的实施而实现脱贫。

[1] 赵有璋. 贵州发展现代养羊的基础和困局[A]. 十一届(2014)中国养羊业发展大会论文集, [C]. 务川:2014.

[2] 杨秋林,欧阳昌民. 畜牧业投资项目管理应注意的问题[J]. 中国畜牧通讯,2004,(16):41-44.

[3] 薄洪峰. 淮安市淮阴区生猪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 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6.

[4] 孙舜保. 畜牧业项目实施中种畜禽引进原则及应注意的问题[J].山东畜牧兽医,2011,(8):77-78.

(责任编辑:贺 艺)

Preventive Solutions to Problems in Implementation of Poverty Alleviation Projects with Animal Husbandry in Zhijin

GUO Tai-lei

(Forage and Fodder Work Station of Zhijin, Zhijin 552100, PRC)

In this study, based on the sheep farming project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by grassland ecological animal husband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a breakthrough point in Zhijin County, Guizhou Province, in-depth analysis of som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ect has found that the project should be adapted to local conditions on the basis of public opinion, help stop the unauthorized transporting of studsheep to prevent the invasion of major animal epidemics, fully consider imported sheep breeds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to ensure the introduction adaptable to the local environment, and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followup tracking service, as key preventive solutions.

animal husbandry; poverty alleviation project; problem; solution; Zhijin

F326.3

A

1006-060X(2015)08-0111-03

10.16498/j.cnki.hnnykx.2015.08.034

2015-07-09

贵州省专项扶贫资金项目(黔财农[2011]456号)

郭太雷(1957-),男,贵州织金县人,高级畜牧师,主要从事草地生态畜牧业技术推广和项目实施工作。

猜你喜欢
织金县种羊畜牧业
鄱阳县富大种养专业合作社种羊示范场
映像畜牧业
“放牧+补饲”春季种羊饲养有诀窍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退而不休 “武”出精彩
提高种羊疫病防控措施的举措
种羊的兽医防疫方法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织金县召开“一评三管好”活动协调推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