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利用结构评价研究
——以永兴县为例

2015-03-23 04:56邓楚雄颜新国
湖南农业科学 2015年8期
关键词:永兴县土地利用效益

刘 赏,邓楚雄,颜新国

(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利用结构评价研究
——以永兴县为例

刘 赏,邓楚雄,颜新国

(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选取小城镇土地利用结构评价的综合指标体系框架,并借鉴多因素评价法,对永兴县中部、西部、东部9个典型的乡镇土地利用的结构效益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永兴县土地利用效益:中部>西部>东部。在城镇化的过程中,政府应根据各个区域的特色,强化加大土地市场的调控能力,投入更多土地技术的生产要素,不断优化土地资源的配置效果。

土地利用结构;小城镇;经济效益;永兴县

土地利用结构是指土地各生产要素在国民经济结构中所占的土地面积,不仅充分体现了各个生产要素的空间分布状况,而且也全面展示了一个区域的土地产出效益性和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合理性。土地供求关系在城镇化快速发展中显得越来越紧张,土地利用结构评价研究已经成为热点话题。充分合理地分析土地某一区域的利用结构评价能促使经济效益最优化发展,提高区域土地生产要素的合理布局、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土地经济效益的稳定增长。大规模城市化的快速扩张,不断辐射着周边小城镇化的加快延伸,永兴县作为郴州市一个矿业发展迅速的工业化县城、经济效益带动影响较大的城镇化区域、第三产业逐渐扩展的信息化地带,同时也是作为一个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相对错综复杂的地区,这为研究的范围提供了优良的保证。研究项目以永兴县为例,分别选取了永兴县中部地区以盆地地形为主的农业城镇用地、西部地区以丘陵地带为主的林业工矿用地、东部地区以中低山林地貌为主的林业牧用地的9个典型的小城镇,综合采用多因素评价法方法理论,对该县地区土地利用结构效益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以期为全县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道路指明方向,并为我国的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及经济效益的提高提供参考。

1 研究区域分析

1.1 区域概况

坐落于湖南省郴州市东南部、号称郴州市第二强县的永兴县,是一个历史文明悠久,经济科技发达的县城。总人口约63万人,土地面积为1 979 km2,纵横京广铁路、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S212省道,交通区位优势显著;中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1 300 mm左右,适宜经济农作物等植物生长。该县获得了“全省经济强县”、“全省社会先进县”、“全省平安县”等称号,跻身湖南省十大经济强县的行列。

1.2 永兴县区域分布状况

1.2.1 中部地区 中部地区以盆地地形为主的农业城镇用地类型。包括便江镇、城郊乡、碧塘乡、塘门口镇4个中心城区城镇,以及湘阴渡镇、樟树乡、柏林镇、金龟镇、香梅乡、黄泥乡、太和乡7个小城镇,这11个乡镇构成了社会经济发达强大的中部地区。位于永兴县的相对中部的丘陵盆地区域,该区约8.80万hm2的土地面积,约占全县面积45.48%;该区约有30.75万人口,约占全县人口49.35%。中部肥沃的土地资源,便捷的交通设施,良好的耕作条件,较高的土地利用系数,通常以耕地和城乡建设用地为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

1.2.2 西部地区 西部地区以丘陵地带为主的林业工矿用地类型。包括三塘乡、悦来乡、油麻乡、高亭乡、洋塘乡、复和乡、马田镇和油市镇等8个乡镇,社会经济较发达。位于永兴县的相对西部的丘陵地带,该区4.15万hm2的土地面积,占全县面积20.45%;该区约有24.13万人,约占全县人口37.45%。西部地区交通位置优势,矿业资源丰富,矿业用地面积需求较大。

1.2.3 东部地区 东部地区以中低山林地貌为主的林业牧用地类型。包括洞口乡、龙形市乡、鲤鱼塘镇、七甲乡、千冲乡和大布江乡等6个乡镇,土地面积总体较大,但是社会经济欠发达。位于永兴县的相对西部的丘陵地区,该区6.84万hm2的土地面积占全县面积34.08%;约有8.71万人,约占全县人口13.19%。东部地区地势较高不平坦,林木生长旺盛,林地面积较大,是该县主要的林业保护区。

1.3 数据来源

土地利用数量结构数据来源于永兴县国土资源局相关部门。根据永兴县2012年土地利用年度变更调查数据库,并遵循了我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国家标准规定[1],统一得到9大地类的土地利用结构数据。社会经济数据来源于永兴县2012年社会经济统计年鉴及相关部门门户网站。

2 研究方法

2.1 数据整理

根据永兴县2012年土地利用年度变更调查数据库,初步整理获得2012年永兴县土地利用结构表(表1)和2012年永兴县各产业经济产值(表2)。

2.2 指标体系建立与方法构建

多因素指标评价法依赖于指标体系中各个指标要素的精简性、指标数据的可获得性、指标目标的合理性等原则对评价对象进行合理分析的方法,适用于经济实力悬殊的区域或者社会发展水平差异的参评单元。本文以乡镇作为一个土地利用结构评价的参评单元,每个参考单元都要求具备投入和产出指标[2]。土地利用效率指标体系可分为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投入指标是对土地投入到各个用地中的数量比例,以永兴县的各类土地利用结构面积(农用地面积、建设用地面积、其他土地面积)衡量投入指标。产出指标则以不同土地地类的生产经营方式所产出的用地面积的产业效益(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同时也包括生产所带动的人口规模的变化,如产业人口(城镇人口、农村人口),这些都用来衡量产出指标(表3)。

2.3 构建土地利用结构的评价研究过程2.3.1 指标的标准化 指标的标准化处理是指由于各指标要素在单位和格式上的标准不同,不能直接进行数据比较和分析,因此要对各指标要素进行数据化处理。各指标对土地利用效益的影响程度和效果不尽相同,都会在一定范围波动。把反响程度越激烈、反响效果明显的指标定义为正向指标要素[3],譬如投入指标中的建设用地面积,投入越多,越能反映土地效益;相反,则定义逆向指标要素,譬如其他土地面积的指标,数量越多,反而不利。选取隶属函数来确定隶属度,通过隶属度来对单个指标进行简单的标准化处理,这就是一个指标的标准化过程[4]。

对于正向指标可按(1)进行如下处理:

对于逆向指标可按(2)进行如下处理:

公式中Ti(I)、Ti(E)代表着i指标要素的标准化处理数值。ai指代每个指标要素的最大值,bi指代每个指标要素的最小值,Pi为单项指标的实际值。在此过程中,有的指标计算难度系数较大,可确定该指标要素所对应的标准数值,再进行修订转换[5]。

2.3.2 指标权重的设定 使用特尔菲法来设定指标的权重。特尔菲法方法是有一定经验效果的,因此可获得以下的指标要素权重(表4)。

2.3.3 多因素评价法的模型构建 运用多因素加权平均法计算可得永兴县土地利用结构效益的综合指数,公式如(3)所示:

根据公式所述,我们可知,Cj代表每个评价单元的土地利用结构效益的计算结果综合值,Tij代表每个评价单元的标准化处理结果值,Wi代表某个评价单元的i指标要素的权重大小,n代表所有的评价指标要素的个数。假定如下:令Cj处于最大值=1时,表示土地利用结构效益已经符合了完全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这是一种理想化状态模式;令Cj处于最小值=0时,表示土地利用结构效益已经完全不符合土地利用的方式,这是一种极端混乱的状态模式。因此,当Cj计算的结果接近最大值,表示城镇土地利用结构显示出规划想要到达到的效果,各种土地利用结构的要素分布合理性越强,空间布局优化性越突出[6]。

3 结果与分析

基于多因素评价法深入研究永兴县土地利用结构现状的合理性分布情况,分别选取了永兴县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中9个典型性的小城镇作为调查研究对象,通过搜集相关重要数据、整理归并、计算结果,得到了9个小城镇的土地利用结构效益的综合指数值,绘制土地利用结构效益综合指数柱状图(图1)。从图1中可看出,中部地区(柏林镇、碧塘乡、湘阴渡镇)的综合指数值都处于相对比较高的位置,说明它的土地利用结构效益相对最好;西部地区(马田镇、油市镇、复和乡)次之,说明它的土地利用结构效益相对较好;东部地区(鲤鱼塘镇、大布江乡、龙形市乡)最低,说明它的土地利用结构效益也是相对最差。这跟该区域的区域位置、地形地貌、交通条件等各种因素息息相关。并且据考察实证,该结果分析与实际情况相同,因此可充分说明,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是来例证永兴县土地利用结构评价是相对合理且可行的。

4 结论与讨论

(1)中部地区以城乡建设用地和耕地规模为主,经济效益明显占主导地位,且该区地理位置处于中心城区周围,受到中心城区经济辐射作用,建设发展力度大。在城镇化发展迅速的背景下,一定要严守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大力挖掘城镇工矿用地中现存的建设用地指标和开拓荒置空闲地,依法严格控制农转非农用地规模,建立和保护永久性绿地和水面。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导向,开展中心村和中心集镇的文明建设,以中部发展带动东西部横向一致发展。

(2)西部地区多以工矿用地和林业用地为主要主导方向,区内交通区位优势显著,南北纵横京广铁路、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对外贸易的输出输入需求量较大,也是禀赋西部地区独特的经济优势,带动了纵横穿越路线的乡镇发展。矿业用地对居民生活和环境影响很大,因此,必须集中精力力保环境质量安全,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的框架,研发矿业深度再加工产品;以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为奋斗宗旨,以恢复治理与保护工作为重要目标,重视工矿废弃地的土地复垦和土地整理工作,坚决杜绝“先污染后治理”的畸形发展思路。

(3)东部地区是永兴县重要的生态功能保护区,该区涵养蓄水,水源充足,土壤肥沃,是林业生长的集中分布地区。该地区由于受交通规划等因素,经济较中、西部落后,土地利用效益不高,维系着自给自足经济传统农业模式,主要以农林业为经济主导力量。东部地区地大物博,但人口稀少,人均建设用地占有量大,但人均收入却薄弱,政府应正确引导和鼓励开展农地整理、荒地开垦,集中归并集聚农村居民点,减少农村建设用地,集中精力挖掘更多农村经营性建设用地,通过特色农业和特色项目吸引外资入股。加强森林湿地保护工作是重点,防止火灾破坏蔓延是前提,严惩乱砍乱伐林木是根本。积极治理预防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预防新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

在永兴县城镇化进程的未来发展中,政府应把握以“有形之手”起主导作用,市场应支配“无形之手”起调控作用,双手合一共同引导土地利用市场,在强调土地用地结构经济效益的同时,不忘兼顾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布局。利用土地因地制宜的发展原则,建立起各有千秋的中、西、东区域产业化,挖掘中部地区潜力化的信息迅速产业结构,带动东部地区效益化的工业规模产业结构,形成东部地区生态化的农业安全产业结构,使中、西、东部区域走向“三足鼎立”的兴旺时代。

[1] 陈百明,周小萍.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的解读[J]. 自然资源学报,2007,22(6):994-1003.

[2] 郑新奇,王筱明. 城镇土地利用结构效率的数据包络分析[J]. 中国土地科学,2004,(2):34-39.

[3] 孟令饶,张岱平,张丽珍,等. 石家庄城市社会生态环境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9,15(3):56-59.

[4] 薛东辉,窦贻俭. 仪征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J].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研究,1998,11(1):32-35.

[5] 王 鹏,谭红伟,田亚平. 城镇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以衡阳市城区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328-10330,10333.

[6] 刘盛和,何书金. 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空间分析测算模型[J]. 自然资源学报,2002,17(5):533-540.

(责任编辑:夏亚男)

Evaluation of Land Use Structure in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with Yongxing as a Case

LIU Shang,DENG Chu-xiong,YAN Xin-guo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1, PRC)

We established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land use structure of small towns, and adopted the experience of multi-factor evaluation method to analyze land use structure effciency of 9 typical towns in the central, western and eastern of Yongxing County.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descending order of land use effciency of different parts of Yongxing County was the central>the western>the eastern.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the government should strengthen the regulation of land market, increase the investment on production factors of land technology, and optimize the confguration of land resources continuously, according to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land use structure; small town; economic beneft; Yongxing

F301.24

A

1006-060X(2015)08-0118-04

10.16498/j.cnki.hnnykx.2015.08.036

2015-06-25

刘 赏(1991-),女,湖南郴州市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

邓楚雄

猜你喜欢
永兴县土地利用效益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永兴县污染防治工作成效及启示
永兴县煤矿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的分析及对策
冬棚养虾效益显著,看技术达人如何手到“钱”来
果园有了“鹅帮工” 一举多得效益好
永兴县金银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进展及启示
滨海县土地利用挖潜方向在哪里
湖南永兴方言归属之争及成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