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公园初探

2015-03-23 04:56马锦义张宇佳
湖南农业科学 2015年8期
关键词:农园公园农业

马锦义,张宇佳,陈 璐

(南京农业大学,江苏 南京 210095)

农业公园初探

马锦义,张宇佳,陈 璐

(南京农业大学,江苏 南京 210095)

概述了农业公园的概念和内涵,即兼有农业的内涵与公园绿地的功能特征,既是农产品生产场所,也是绿色的户外游憩空间,并可依据不同功能、位置、产业等分为若干不同类型,指出我国的农业公园发展建设还存在诸如重要性认识不够、政策支持力度不足、规划设计水平有待提高、规范管理有待加强等一系列问题,并提出了要提高社会各界对农业公园的认识、加大对农业公园建设的政策支持、提升农业公园建设规划设计水平和加强农业公园发展的规范化管理等解决措施。

农业公园;内涵;分类;问题;对策

农业公园作为一种与农业有关的公共休闲旅游生活空间和场所,最早兴起于欧美的休闲度假农庄、牧场。城市居民节假日到乡村或郊区农庄、牧场里休闲度假,呼吸新鲜空气,体验农家生活,放松心情,促进身心健康。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休息时间不断增加,人们越来越崇尚绿色和注重生活质量,旅游和休闲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其中包括乡村旅游和休闲观光农业,农业公园也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在世界各地兴起。我国台湾地区于20世纪80年代借助休闲农业旅游发展起来各类观光农园,之后大陆地区也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和旅游产业,推广建成各种对公众开放的农业观光园、农业科技园、现代农业示范园和休闲农业生态园等。然而,国内对农业公园的准确内涵与分类还缺乏统一的认识和系统研究,各地农业公园发展建设还存在一系列问题或阻碍,笔者就此展开探讨和阐述,抛砖引玉,以期为我国农业公园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1 农业公园的概念与内涵

目前,业界对农业公园的定义和概念范畴存在较大的差异。张杰[1]将农业公园视作观光农业的一种类型,与观光农园、教育农园、休闲农场、市民农园相并列;郑阳等[2]认为是把农业生产场所、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结合于一体的新型公园,是体现理想主义色彩的、朴素简约的现代农业艺术景观;高宁等[3]将农业公园与城市或大都市联系起来给出定义,是结合了农业生产、农业环境景观存续并以农业活动作为社会交往、文化交流平台的都市开放空间;秦华等[4]学者认为农业公园作为观光农业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既不同于纯粹的农业,也有别于一般的城市公园与风景区,它兼有农业的内涵与园林的特征,从自身属性看,农业公园是一个用多学科理论与先进技术武装起来,具有强大生产功能,优美旅游观光外貌,综合效益显著,多元化、复合型的生态经济系统,如生态农业观光园。

农业公园与观光农园、休闲农园、教育农园、市民农园、生态农业观光园、农业科技园、农业示范园和休闲农业生态园等名称和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多数情况下,农业公园包含了观光农园、休闲农园、教育农园、市民农园、生态农业观光园和休闲农业生态园,而农业科技园、农业示范园等是否属于农业公园,要看其是否具有对公众服务的功能。

农业公园概念内涵的准确表达,可以从2个层面加以诠释。首先是公园层面,农业公园是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以及现代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一种新型公园,是为广大城乡居民提供了一种休闲娱乐、游览观光、生活体验的新型绿色空间和场所,是兼有农业的内涵与园林特征的游憩空间,是新型城乡绿地生态系统中公园绿地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归属专类公园),具有独立完整的用地形态和统一的经营管理主体,其大部分用地被绿色植物(包括农林作物和园林植物)等自然景观所覆盖。但其用地性质与目前一般城市公园不同,我国农业公园多为非建设用地(有些农业公园具有一定比例的村庄、农产品展示销售服务等建设用地),而一般城市公园都属城市建设用地。其次,农业公园是农业发展的一种新形式,是将农产品生产功能与生活服务功能相结合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农作物、经济动物以及农事活动是农业公园主导性的组成要素,这也是区别于其他城市公园绿地最显著的环境和要素特征。另外,虽然农业公园的土地利用类型多为农用地(如耕地、园地、林地、鱼塘、设施农业用地等),但其生产经营的经济效益体现不仅局限于农产品价值,还有各种休闲服务价值,甚至服务价值超过农产品价值。因此,农业公园有别于一般的农业生产用地。鉴于农业公园以上本质内涵以及城乡一体化发展新趋势,农业公园(agricultural park)应定义为具有游览观光、休闲体验、文化交流和农产品生产消费等功能的绿色开放空间(green open space),是城乡绿地系统中公园绿地的组成类型之一。

2 农业公园的分类

农业公园的具体类型划分视分类依据不同而有异,分类依据有主要功能、区域位置、面积规模和农业产业数量等(表1)。

农业公园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形式之一,与工业化、城市化以及都市农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大部分农业公园属于都市农业公园类型。这类公园由于独特的农业景观内涵和较近的空间距离,且具有较强的都市服务功能,因此对都市居民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如位于日本东京都东北部足立区的“都市农业公园”[5]、新加坡农业技术公园(兼有农产品生产、技术研发示范和休闲旅游服务功能的国有科技农场)、德国的“市民农园”等。乡村农业公园虽然位于城市以外的乡村,但随着工业化和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新农村建设以及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具有良好自然生态环境和特色农业产业景观和服务功能的乡村农业公园也越来越受到城市居民的青睐。如美国的乡村休闲度假农场(牧场)、日本的乡野农业公园[6]、中国台湾地区的乡村观光农园、中国大陆地区的具有旅游观光功能的农业科技示范园、休闲农业生态园等。

单一型农业公园也可称专业性农业公园或主题农业公园,如观光果园、休闲垂钓园、市民菜园、茶文化生态园和桃文化生态园等。单一型农业公园虽然具有显著的产业景观特色(包括与产业相关的文化景观),能在特定的季节以其特色景观吸引大量游客,但其农业景观往往表现出较强的季节性,其服务功能的延伸发展也有一定局限。复合型农业公园也称综合性农业公园,基于循环农业、生态农业等理念建立的农业公园多为复合型农业公园,这类公园不仅农业景观多样,而且服务功能的延伸更加丰富。

除此之外,还有依据特定的生态环境、文化主题等划分和命名农业公园,如湿地农业公园、温室农业公园、主题农业公园、创意农业公园等[7-8]。

3 我国农业公园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农业公园虽然在借鉴海外先进国家和地区有益经验的基础上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等社会经济发展处于转型期,加之各地资源条件和管理水平等原因,农业公园的发展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无疑将制约我国农业公园的良性发展,也势必会影响到我国新型城镇化、现代休闲农业、美丽乡村建设以及城乡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3.1 农业公园内涵及重要性认识不够

目前,真正意义的农业公园还只是停留在学界研究探讨和实践环节探索的一个概念,对农业公园的基本内涵和准确定义缺乏统一的认识,大部分还停留在含义宽泛的“农业园”层面,各地发展建设的各种所谓“农业公园”五花八门,良莠不齐。尚无政府权威部门发布规划建设标准、规范或规定加以引导和规范管理,对发展农业公园重要性的认识也有待提高。

3.2 农业公园发展建设政策支持不足

国家加大了对农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特别是对发展现代农业、休闲旅游农业以及新农村建设等有许多扶持政策,但作为休闲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创新形式之一,农业公园在土地规划利用、建设资金、公共服务、经营税费等方面尚未得到明确的政策支持。

3.3 农业公园规划建设水平有待提高

很多地方的农业公园由于经营者认识不高,不注重科学规划和精心设计,设计单位水平参差不齐,甚至一些不具备农业科学技术条件的设计单位也涉足农业公园规划设计,导致许多农业公园建设水平较低,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服务城市、提高农村、改善生态、发展经济等综合功能,缺乏可持续、创新、生态、循环、低碳、节约等发展理念的指导,管理粗放,效益不高,甚至造成土地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增加等问题。

3.4 农业公园发展建设管理有待加强

由于过去我国农村发展相对滞后于城市发展,农业公园多分布于农村或城郊,又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再加上原有的城乡二元管理体制(包括土地规划与管理、行业管理等)和技术支持等问题,各地农业公园的发展建设多由涉农企业或一些地方政府管理部门根据自身的发展或工作需要,自主设立各类农业公园,这些农业公园从立项审核、规划设计、施工建设、投入运营等过程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和监督,也常常因没有纳入总体规划或遭遇总体规划调整而缺乏长效性,甚至有的地方未经审批随意冠以“国家农业公园”的名号等,各地对农业公园发展的规范化管理和正确引导工作还有待加强。

4 发展我国农业公园的对策与建议

4.1 提高社会各界对农业公园的认识

各级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积极利用各种渠道、媒体和平台,加强对农业公园的宣传和推介,使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不仅正确了解农业公园的科学内涵,更充分认识发展农业公园对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新农村建设、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生态文明建设,传承农耕文明与弘扬传统文化,提高农民收入和农村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农业公园建设对休闲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4.2 加大对农业公园建设的政策支持

在国家提出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政策背景下,积极落实和创设有关扶持政策,包括在土地利用规划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农业设施建设、科技成果引进、公共资源投入、农产品与服务品牌培育、经营企业融资、税费征收等方面进行必要的扶持、优惠和补贴,减少和清理不利于农业公园建设和发展的各种障碍。

4.3 提升农业公园建设规划设计水平

农业公园规划设计不同于一般的城市公园和农业园区,由于农业的产业内涵和功能特征,加之生产、生活、生态的功能要相互协调,不仅要考虑生态和社会效益,还必须考虑经营者的经济利益。因此,相较于一般的城市公园,农业公园规划设计更需注重科学性和经济性,这是农业公园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相较于一般的农业园区,农业公园又具有更高的园林景观艺术和休闲服务功能要求,农业公园规划设计也需要注重艺术性。因此,必须通过农学、园艺学、畜牧(水产)学、农业经济学、风景园林学、生态学、游憩学、建筑学等多学科和专业技术的交叉融合,才能有效提升农业公园建设规划设计水平。

4.4 加强农业公园发展的规范化管理

以农业公园相关理论、实践探索和城乡绿地分类研究等成果为基础,结合现有的《公园设计规范》(CJJ 48-92),科学制定农业公园规划建设标准(或规范),由国家权威部门发布,各地严格按照标准(或规范)要求,结合现代休闲农业发展、新型城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等具体情况,科学推进农业公园建设项目的申报、规划设计和建设运营。特别是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应进一步加强城乡绿地系统的组成与分类研究,将农业公园纳入绿地系统范畴。各地主管部门也要积极宣传引导,加强服务指导和严格管理监督,使农业公园这一新型农业模式和城乡绿色开放空间得到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 杰. 我国观光农业发展的探讨[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9):4153-4154,4178.

[2] 郑 阳,孙高明,辛培刚. 对现代农业公园规划设计的探索——以聊城市“凤凰苑”现代农业公园为例[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5(2):280-283.

[3] 高 宁,胡 迅. 基于多功能农业理论的都市农业公园规划设计——以莫干山红枫农业公园为例[J]. 南方建筑,2012,(5):82-86.

[4] 秦 华,易小林. 农业公园景观规划的理论与方法探析——以重庆市黔江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为例[J].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8):282-285.

[5] 杨荣荣,王红姝. 日本休闲农业的发展及其启示[J]. 商业时代,2013(19):128-129.

[6] 隆亚西. 日本的“农业公园”[J]. 农民文摘,2005,(7):51.

[7] 金卫斌,雷慰慈,陶仲仁,等. 关于建立湿地农业公园的思考——建设洪湖湿地农业公园的可行性初探[J]. 湖北农学院学报,2001,21(4):352-354.

[8] 董朝菊. 荷兰拟建“生态温室”农业公园[J]. 中国果业信息,2010,27(11):39.

(责任编辑:肖彦资)

Preliminary Discussion on Agricultural Park

MA Jin-yi,ZHANG Yu-jia,CHEN Lu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5, PRC)

This paper outlines the concept and connotation of agricultural park, such as agricultural connotation, park green space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ites and green outdoor leisure space, and it could be divided into several different type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functions, location, industry and others; points out that there still exist a series of problems in our country’s agricultural park development construction, such as lack adequate awareness of its importance, insuffcient policy support, its planning and design level to be improved and standard management to be strengthened; and then proposes some solutions to them on all sectors of society’s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agricultural park, greater policy support for its building, higher-level planning and design of its construction and stronger standardizing management of its development.

agricultural park; connotation; type; problem; solution

S609.9

A

1006-060X(2015)08-0131-04

10.16498/j.cnki.hnnykx.2015.08.039

2015-06-30

马锦义(1964-),男,江苏南通市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城乡绿地系统与现代农业园区规划、公园与庭园景观设计。

猜你喜欢
农园公园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城市娃娃农园开发运营现状及策略研究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石头山变身“花果山”怒江峡谷打造智慧农园样本
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社区农园功能与策略研究
在公园里玩
依托“学农园”,创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