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产卷烟品牌导向型烟叶原料基地单元建设初探

2015-03-23 04:56罗丽琼张天顺鲁绍坤李正风
湖南农业科学 2015年8期
关键词:烟农卷烟烟叶

罗丽琼,张天顺,鲁绍坤,王 毅,李正风

(1.云南农业大学,云南 昆明 650201;2. 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云南 昆明 650231)

云产卷烟品牌导向型烟叶原料基地单元建设初探

罗丽琼1,张天顺1,鲁绍坤1,王 毅2,李正风2

(1.云南农业大学,云南 昆明 650201;2. 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云南 昆明 650231)

对云产卷烟品牌导向型烟叶原料基地单元建设进行分析,指出基地单元建设过程中存在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基地单元基础管理不到位、合作社建设不到位、基地单元烟叶不能满足工业需求、工业参与单元建设深度不够、基地单元建设面临拐点等问题,并提出了加大基地基础设施投入、强化烟叶生产基地管理、促进基地单元验收工作、加强工商研合作、推进烟农专业合作社建设等促进基地单元建设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品牌导向;原料;基地单元

随着国家烟草专卖局“532”“461”品牌发展战略的提出,云南中烟卷烟品牌结构不断提升。“玉溪”、“云烟”、“红塔山”、“红河”作为云产卷烟四大重点品牌发展对象、国家十大香烟品牌之列,对烟叶原料数量、结构、质量和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优质特色的烟叶原料是保障云产卷烟品牌发展的基础性战略物资,品牌导向型烟叶基地单元建设是系统构建云产卷烟原料保障体系的重要战略。围绕“原料供应基地化,烟叶质量特色化,生产方式现代化”的烟叶基地建设要求[1],以云产卷烟品牌对烟叶原料的需求为导向,分析云南烟叶基地建设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旨在为提高其烟叶生产水平和质量,稳步推进云产卷烟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1 基地单元介绍

1.1 基地单元内涵

品牌导向型烟叶基地单元是指地市级烟草公司根据工业企业卷烟品牌原料质量特色需求,将烟叶风格特色、生态环境基本一致的区域划分为烟叶生产、收购、调拨的基本单位,制定一个生产技术方案,执行一套业务流程和标准,服务一家卷烟工业企业[2]。烟叶基地单元建设能从本质上改变过去“烟区种什么工业企业就买什么”的现象,真正为市场所服务,为卷烟工业企业服务,通过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服务、信息化管理及基础设施建设,生产出卷烟工业最满意的烟叶原料,最终实现烟叶生产减工、降本、提质、增效,实现烟叶轻松、规范化生产和优质烟叶原料的持续稳定供应[3]。

1.2 基地单元建设原则

品牌导向型原则:以高档卷烟品牌原料为导向,提高对基地单元的品种、种植、收购、调拨等方面的导向力度,不断提升原料品质,突出原料特色,增强原料保障能力。

合作共赢原则:坚持工商研“平等协商、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合作共赢”的原则,开展品牌导向型原料基地建设,形成合作共赢的现代烟草农业资源整合模式。

突出重点原则:突出原料特色,优化区域布局,在稳定现有基地单元的基础上,开展品质特色鲜明的品种研究和基地单元的建设工作。

2 云南烟叶基地建设概况

2.1 烟叶基地建设类型

云南中烟原料基地由红塔集团和红云红河集团两大集团所辖烟叶基地构成,基地分布在昆明市、红河州、曲靖市、保山市、文山州、玉溪市、楚雄州、大理州、昭通市、普洱市、临沧市、德宏州等12个地州的41个县区共76个基地。2014年已建成40个原料基地单元,在建36个原料基地单元。12个为特色优质烟叶开发及烟叶基地单元两位一体,2个为特色优质烟叶开发基地,62个为烟叶基地单元。四大品牌烟叶基地建设类型及种植面积统计如表1所示。基地中对应红河、云烟、红塔山、玉溪品牌计划采购量分别为:2 500、78 670、73 800、40 475 t。

按照国家局烟叶资源配置方式改革的相关要求,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把原料供应基地化作为深化烟叶资源配置方式改革、提高原料保障水平的重要任务,积极开展基地单元建设。截至2014年,云南省共建设国家局烟叶基地单元223个,涉及13个种烟州(市)、76个县(市区),种植面积266 667 hm2,调拨烟叶551 000 t,对口全国21家工业企业(不含黑龙江工业公司)、24个卷烟品牌,占2014年全省烟叶收购计划的61%,占云南可调拨资源总量的68%左右。

2.2 烟农专业合作社

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高度重视烟农专业合作社建设,把推进烟农专业合作社建设作为提升云南烟叶整体水平、转变烟叶生产发展方式的重要措施,积极开展探索实践,加大政策研究应用,不断总结经验、提升规范管理水平。截至2013年底,全省共组建各类型合作社1 651个,入社烟农71.8万户,其中:综合服务型764个、占46.3%,入社烟农51.3万户;单一服务型691个、占41.8%,入社烟农13.7万户;互助种植型159个、占9.6%,入社烟农5.5万户;经营种植型37个、占2.2%,入社烟农1.2万户。

3 云南省烟叶基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基础设施投入不足

按照国家局基地单元基础设施要求,要实现每个单元基础设施全配套需投入资金9 505万元(云南实际投入5 883万元),由于全省年度建设单元较多,基础设施建设补贴资金需投入45亿元左右,建设资金和项目计划不能满足需求。同时,由于年度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与基地单元规划建设时间不一致,再加上一些山区、半山区基地单元原有基础设施配套很少,进一步增加了基础设施建设难度。

3.2 基地单元基础管理不到位

近年来,云南省新建基地单元逐步向山区、半山区转移,种植面积较为分散,部份单元涉及3~6个乡镇,无法达到“一站四线”的要求。同时,部分基地单元未能按照基地单元建设工作规范中关于管理岗位、技术岗位和操作岗位的要求进行分类设岗、按岗考核。

3.3 合作社建设不到位

在基地单元建设过程中,部分基地单元没有建立合作社,即使已建立的合作社多数也是空壳,没有正常运行。涉及多个乡镇的基地单元,以基地单元为单位组建合作社难度大,难以有效发挥地方党委政府在组织领导、资源配置等方面的作用。由于扶持渠道不畅、建设资金不足等原因,导致多数烟农专业合作社育苗设施、农机具、烤房等可经营资产配套不足,难以开展有效服务,产生盈利少,发展后劲不足。部分合作社由于规范管理差、服务价格偏高,导致烟农认知和归属感差。合作社薪酬偏低,难以吸引、留住社会能人参与合作社建设。

3.4 基地单元烟叶不能满足工业需求

按照国家局关于基地单元原料供应基地化要求,对口工业企业基地烟叶调拨数量比例必须达到80%以上。但由于多数工业企业对部位和等级结构要求较高,单个单元所产烟叶不能满足需求,随着烟叶生产计划的逐年缩减和基地单元数量的逐年增加,想通过调剂烟叶满足等级、部位的调拨要求将难以为继。

3.5 工业企业参与单元建设深度不够

部分工业企业没有与基地签订长期框架协议和单元建设年度合作协议。多数工业基地建设人员严重不足,只能在全国范围内做到分片区落实人员,达不到国家局关于三师人员在不同生产环节全程驻点参与基地建设的要求,难以保障品牌、基地、人员、技术、管理、质量、考核等工作落实到位,部份工作流于形式;部分工业企业建设基地单元仅为稳定调拨量而进行“圈地运动”,不能根据品牌原料需求和基地烟叶风格特色提出并落实相对应的生产技术方案和工作措施,缺乏工业主导性。

3.6 基地单元建设面临拐点

截至2014年,云南省223个国家局基地单元烟叶调拨量已占全省可供调拨资源的68%,其中,10家工业企业在云南省的基地烟叶调拨量已达到调拨计划的90%左右;7个种烟州(市)基地烟叶调拨量已占可供调拨资源的80%左右。随着国家局严控规模政策的实施,云南省可供调配的资源还将被进一步压缩,今后新建基地单元的空间越来越小。同时,按照国家烟草专卖局烟叶资源配置方式改革方案关于工商双方签订五年协议的规定,从2010年初到2014年底,第一轮基地建设已经到期,部分基地单元将面临重新调整的问题。

4 基地单元建设发展对策

4.1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

靠手工、简单工具劳作的传统烟草农业已经无法应对烟叶生产工种烦杂、工序多、技术严密的要求,基础设施薄弱制约着生产水平的提高和经济收入的增加。加大苗棚、烤房、烟水工程和烟草农业机械等基础设施投入,基础设施补贴要落实到户,不断提升育苗、机耕、植保、烘烤、分级等环节专业服务水平,积极拓展移栽、施肥、采收、运输等环节服务,着力构建覆盖全程的专业化服务体系,扎实推进烟叶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设施化水平[4]。

4.2 强化烟叶生产管理

根据国家局提出的“一对一”工作要求以及云南中烟“属地管理、分片负责”的原则,结合人力配置的实际情况,对烟叶基地单元实行片区化、单元化、站点化的“三级基地管理”模式,推行项目农艺师跟踪、质检师把关、复烤师监督、采购师监管的“四级质量控制”模式,以有效提高烟叶基地单元烟叶质量与品牌的符合度。

4.3 严格基地单元验收

严格按照国家局基地单元评价验收标准,对新建基地单元建设规划、工作方案制定、三化建设内容及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严格考核,并根据烟叶收购调拨计划,放缓或停止新建基地单元。立足现有单元,全面开展“回头看”工作,积极引入竞争机制,对设施配套不足、各方参与建设程度不够、管理水平跟不上、烟叶质量不能满足工业需求、未能达标的基地单元,建议国家局取消资格,实现优胜劣汰。

按照云南中烟4个品牌卷烟对原料的需求,对两红集团现有的原料基地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及烟叶与卷烟品牌的符合性进行综合评价,将符合生产4个卷烟品牌所需原料的区域筛选出来,对于符合两红集团需求的区域,通过与省烟草公司协商,报省政府批准确定,将不符合两红集团需求的区域从基地中置换出去,然后,不足部分在两红集团省内现有基地之外选择符合条件的烟区补充进入基地。

4.4 加强工商研合作

工商研合作是烟叶基地单元建设的基础[5]。 工、商、研共同开发,宣传贯彻标准化生产,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完善服务体系,提高烟叶质量,生产的烟叶才能更加符合工业企业的需求。工业企业根据云产卷烟市场需求,制定年度指定原料需求的中长期规划;商业企业根据需求指标开展生产与收购工作;科研单位根据品牌原料质量要求,制定针对性的试验示范项目方案并组织实施,同时负责对工商共同制定的烟叶生产技术方案进行审定,并提供指导性意见和建议。

4.5 推进烟农专业合作社建设

烟农专业合作社属“龙头企业(烟草公司)依托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既要符合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本特征,又具有主要为烟叶生产提供专业化服的特殊性[6]。烟草公司对烟农专业合作社主要提供指导、扶持、监管作用,烟农专业合作社主要开展统一育苗、统一机耕、统一植保、统一烘烤和统一分级工作,充分发挥烟草公司协调指挥、专业合作社具体分工实施职责。依托工业的技术、管理理念、品牌导向和资金等优势,工商联合帮扶,整合各块资源,解决合作社可经营性设施配套不足、资金缺乏、技术力量不足和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做活合作社,将合作社建设成为工业深度介入基地单元建设的平台,联系工业、商业和烟农的纽带。

5 结 语

自2009年国家烟草专卖局提出基地单元建设规划以来,云产卷烟品牌导向型烟叶原料基地单元建设正有序推进。按照国家烟草专卖局基地单元建设工作规范和评价验收标准,2010~2013年,云南省累计建设基地单元173个,其中当年验收不合格单元35个、占20.2%;验收合格单元88个、占50.8%;验收优秀单元50个、占29%。烟叶基地单元建设任重而道远,但只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局的相关精神,就能逐步实现由“有什么烟叶,配什么样的卷烟”到“有什么样的配方要求,生产出什么样的烟叶”的转变[7]。以品牌发展为目标,围绕“原料保障上水平”的主要任务,坚持围绕品牌抓原料,通过有效的全程参与、深入介入,将烟叶质量、特性需求有效地传递到烟叶生产环节,并建立两者之间的巩固和改进机制,着力提高烟叶质量的符合性和烟叶的保障性,巩固提升云南烟叶对品牌贡献度,逐步提高原料烟叶在省外卷烟品牌生产中的使用率,为卷烟品牌发展奠定扎实的原料基础。

[1] 陈伟明. 烟草商业企业科技创新途径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2009,(8):325-327.

[2] 王 林,吴风光,黎妍妍,等. 品牌导向型烟叶基地单元综合评价体系研究[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391-394.

[3] 俞杏珍,秦铁伟,张忠新. 烟叶基地单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13,(35):13763-13764.

[4] 刘 波,赵瑞娟,张 炜. 以基地单元建设为载体加快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步伐[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3):113.

[5] 胡必胜,周治宝,张文梅,等. 烟叶基地单元建设工商研合作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4):345-346.

[6] 杨伟平,文志强. 烟农专业合作社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分析[J].新经济,2015,(2):81-82.

[7] 袁 松,周文圣,张 捷.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深度参与——湖南中烟烟叶基地单元建设启示[J]. 湖南烟草,2011,(2):44-46.

(责任编辑:夏亚男)

Preliminary on Yunnan cigarette brand oriented tobacco raw material base unit construction

LUO Li-qiong1,ZHANG Tian-shun1,LU Shao-kun1,WANG Yi2,LI Zheng-feng2

(1.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650201, PRC 2. China Tobacco Yunnan Industrial Co. Ltd. R&D Center, Kunming, Yunnan, 650231, PRC)

This study analyzes Yunnan cigarette brand-oriented tobacco raw material base unit construction, fnds out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base unit construction process such as under-investment in infrastructure, low-quality base unit basic management, poor cooperative construction, the base-unit tobacco leaves below the demand of industry, inadequate-depth industrial participation in the unit construction and the base unit construction facing a turning point,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base unit such as increasing the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intensifying the tobacco leaf production base management, promoting the base unit acceptance check work, strengthening the cooperation of industry with commerce and research, and building up tobacco farmer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base unit construction and tobacco production in Yunnan.

tobacco; brand orientation; raw material; base unit; Yunnan

S572

B

1006-060X(2015)08-0144-03

10.16498/j.cnki.hnnykx.2015.08.043

2015-07-02

云南中烟工业责任有限公司滇烟工科[(2013)494]

罗丽琼(1988-),女,广西平果县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烟草农业及工业生产。

李正风

猜你喜欢
烟农卷烟烟叶
影响巫溪县烟农队伍稳定的因素分析
关于新形势下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烟叶主要真菌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一种降低造纸法再造烟叶平滑度的方法
湘西上部烟叶化学成分特征及聚类分析
卷烟包装痕迹分析
福建烟农种植规模效率实证研究
我国卷烟需求预测研究述评
卷烟引燃倾向测试方法的研究与改进
关于烟农合作社发展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