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始与特质:战后日本区域教育探微

2015-03-23 22:28
关键词:概念社区区域

姚 舜

肇始与特质:战后日本区域教育探微

姚舜

“区域”与教育的结合,是一种对于区域文化的重视和传承。区域教育的实施不仅有利于“区域”团结能量的形成,同时亦能为解决教育病理现象和促进区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日本的区域教育发展由来已久,在辅助学校教育、补充学生社会经验、帮助居民理解区域文化等方面均有其优势体现。同时,研究日本区域教育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势必会对我国尚不完善的区域教育模式有所裨益。

日本;区域教育;特质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完整的教育体系应该由学校教育和学校外教育两部分组成。学校教育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方面的训练,而家庭和社会则需要辅助学校教育完成其无法达成的目标。例如,指导学生养成正确的生活、学习习惯或帮助学生弥补心理问题等。对于一个成长中的人而言,接受学校教育的场地和设施都是相对固定的,而接受学校外教育的方式却不尽相同,也正是由于这种不确定性使得学校外教育的实施可以更加灵活多样,可操作性更强。当然,这也更应该引起教育改革者与实施者对学校外教育的重视。

一、概念辨析与澄清

概念被认为是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比较教育研究所应紧紧依靠的最基础要素。研究区域教育的具体内涵以及与其相关联的概念对我们形象地认识区域教育的实质可以起到重要作用[1]。目前,在我国对于区域教育这一概念的使用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通常情况下以“区域教育”一词出现的著作和研究报告等均将“区域”定义为一个区位概念,将其混同于几个省份或城市的总和。而与区域教育概念相近的社会教育、社区教育等词汇也经常出现混用或错用。所以,笔者在此欲尝试对区域教育这一概念进行详解,在明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后文的阐述。

(一)社会教育

社会教育(Social Education)分为广义与狭义两种理解方式。广义的社会教育是指旨在有意识地培养人、有益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各种社会活动的总称;狭义的社会教育是指学校和家庭以外的社会文化机构以及有关的社会团体或组织,对社会成员所进行的教育。通过对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的分析,不难发现,广义层面的社会教育几乎与“教育”这一大概念无异[2]。事实上,在人类发展的初期,由于家庭和学校尚未产生,一切教育的职责都是由社会承担的,所以这个广义层面的概念与本文试图解释的区域教育概念无关,不再赘述。反观狭义层面的社会教育含义,其与家庭教育并行,组成了学校外教育的两个主要分支,它强调对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补充,在日本通常以图书馆、公民馆等设施来履行社会教育职责。

(二)社区教育

社区教育(Community Education,コミュニティ教育)一词在不同国家有着多种含义。在日语中,社区一词是以外来语表记的,所以,社区并不是日本固有文化中的概念,其内涵是在综合英美等发达国家的社区教育思想基础上得出的。在1949年前后,社区教育并不是一个日本学术界常用的概念,我们理解的社区教育的内涵几乎完全由社会教育替代。但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逐渐产生了诸如“班级崩塌”、“不登校”等教育病理现象,教育研究者在研究如何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同时,也将解决问题的视角向学校外转移,并提出以日常生活的生活圈为单位,对该区域内的教育文化进行重构的思想[3]。在此基础上,社区教育开始转向成为以区域为基础,为了形成区域凝聚力,传承区域文化,达成社会福祉的教育手段。

综上所述,社区教育一词因其定义的角度和层面不同,内涵也大相径庭。首先,社区教育是一种教育活动的分类形式,此时,它与社会教育相近;同时,社区教育还是一种教育手段,依靠社区教育完成对于社区居民在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教育需求;另外,社区教育还表现为一种发展模式,社区教育依赖于学校、社会教育设施为居民提供全程的教育服务,这种能够贯穿人一生的教育方式,正符合终身学习的内涵,是一种以“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处理问题的合理思维。

(三)区域教育

日本学者西本洋一将区域教育(Regional Education)定义为:“以促进形成社区内居民的团结意识、充实业余生活为宗旨,各年龄段的居民都能够参加的自主学习活动。区域教育主要以促进居民的人格形成为主要目的,但却区别于单纯学校教育的学习方法,更强调对于知识和技能的灵活运用。同时,区域教育的组织形式也很简单,没有考试、学分,同样也不存在留级和升学。”[4]百井宏己强调,区域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点是要在以“区域”为学习对象的前提下,让居民形成一颗热爱学习的心[5]。可见,与其说区域教育是一种教育模式,不如称其为一种教育思想。区域教育强调居民对于区域文化的学习,重视给予居民平等的、更多的学习机会。在日本,区域教育与“生活教育”、“劳动教育”等概念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相似性,但是,相对来说,几个概念所出现的年代有所不同,生活教育早在一战前就已经萌芽,并以将真实的生活问题与教育教学相结合为主要方式向前发展[6]。劳动教育则以配合学校教育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劳动技能为主要宗旨。几个概念虽然侧重点有所不同,论及实质却殊途同归。

较之于社会教育与社区教育两个概念,不难发现,区域教育与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首先,社会教育是作为一个教育类型出现的,它区别于学校教育,是国民教育形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点上,它与其他两个概念有着根本区别,社区教育与区域教育不具备这种宏观层面的意义。其次,社区教育的概念较其他两个概念丰富,但我们日常所提及的社区教育则多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出现,我们依靠社区教育来完成居民们的学习要求,同时满足国家意志。再次,社区教育与区域教育是一对既有重合又边界分明的概念。在日本,社区的概念是名副其实的舶来品,社区是以“区域”为基础的,一个具有共通性的人的组合,亦可称为“区域共同体”或“区域社会”。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虽然二者出现的语境不同,但社区教育与区域教育在教育目标上并不冲突,甚至是趋同的。最后,对于区域教育而言,实现区域教育的目标,提升区域教育力,不仅需要学校教育的力量,同时也需要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完美协作。

二、日本区域教育的历史演进

由前文所述的对于日本区域教育概念的分析所知,区域教育的立足点包含社区内的文化、共同经历、社会规范、价值观等内容,所以,区域教育的着眼点也势必将随着社会变迁以及国家意识的转变而发生倾斜和改变。研究区域教育的历史演进实际上就是对于一些指导国家政策转变的思潮以及历史性事件的探索和梳理。

(一)国家意志的区域教育时代

20世纪初叶开始至二战结束,日本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硝烟,战争期间国家对于人民意识的统治是毋庸置疑的,一切以国家利益至上的思想渗透在区域教育之中。二战结束后,日本的教育事业开始逐渐接受美国的影响,国家希望通过一切手段从战败的阴影中走出。在此时期内,日本开始了以标榜民主主义与倡导个人复权为主的区域教育活动,欲借此来安抚和团结全体民众将工作重心转入国家重建[7]。很快,在1960年前后,日本迎来了经济的快速增长期,伴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推进,区域教育在此时也承担起了丰富民众内心的职责,“自我实现”、“知书达理”、“寻求生存价值”等思想被逐渐融入区域教育之中。

(二)社会发展主导的区域教育时代

1975年前后,日本受到1973年国际石油危机的影响,经济建设逐渐步入平稳发展的态势,社会发展也已经达到了相对成熟的程度。区域教育的主导理念也逐渐从国家意志向社会发展主导转移。

1.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发展

随着经济实力的迅速扩张,日本政府对于教育体系的投资也在逐步递增,学校规模的扩大也直接导致了生源需求的增大,曾经精英教育的模式已经不再胜任。小学和初中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自不必说,高中阶段教育逐渐向准义务教育化发展,而高等教育学校(高等专门学校、短期大学、四年制大学)的普及化发展也是呼之欲出。民众学历水平的提高也给区域教育提出了新的难题,接受区域教育的主体已经转变为高学历人才,如何创设出崭新的充满魅力的区域教育活动成为了一时间需要解决的难题。同时,曾经给人以“象牙塔”感觉的大学校园,也随着教育普及化的发展逐渐褪去其神秘之色,校园不再是社区内一个封闭的个体,二者的融合也同时给区域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2.城市化程度的提高

伴随社会发展,城市化也开始迅速推进。农村地区开始撤并,通讯与交通手段发生革命性变化,一切改变使得空间的距离被极度缩小,所有城市生活附加的文化也被推广开来。曾经人们赖以生存的“农村文化(田舎の文化)”也逐渐被城市文化所替代。因此,区域教育为了应对这急速扩张的城市化现象也势必要做出积极的应对。过去,区域教育的实施以公民馆等为主要依托,但随着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区域”这一个概念也将随之扩大,因此,综合市民文化信息中心、综合福祉中心、终身学习中心等新兴区域教育设施开始兴起,这些设施不仅可以向更广大的市民提供教育场所,同时以这些设施的开设为契机,更多的区域教育活动也开始涌现,并逐渐开始形成以“软”活动与“硬”设施相结合的区域教育体系。

(三)终身学习思潮影响下的区域教育时代

1971年,日本社会教育审议会发表了题为《关于应对急速变革的社会结构的社会教育手段》的咨询报告[8],要求区域教育以及其他学校外教育活动的开展要在终身学习思想的观照下进行。在此报告的影响下,社会教育活动开始逐渐以终身学习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并呈现体系化的趋势。诚然,将区域教育等教育思想或模式强加于终身学习思潮之下有其不妥之处,也遭到了一些教育研究者的诟病,同时,以终身学习思潮为指引的社会教育体系的形成也并非一日之功。但是,终身学习思潮所提出的一些道理,如要将教育看做一个贯穿受教育者一生的过程、教育活动不应仅局限于学校内部等观点却能够给予我们很多启示。所以,在终身学习思潮的影响下,区域教育逐渐形成了“横”、“纵”两方面发展的主线。在“横”向上,区域教育采取多样的教育方式和手段进行技能和文化的普及,同时,将区域教育应用于包括家庭、学校、社区在内的所有学习场所之中,以加强区域教育的横向扩展,更有效地达成区域教育目标。在“纵”向上,将区域教育贯穿于人生的每个时期,并使各个时期的教育形成一个有机的关联。在“横”、“纵”两方面的教育模式下,一个内涵更丰富、效果更显著的区域教育发展态势指日可待。

(四)生存能力影响下的区域教育时代

在终身学习思潮的指引下,区域教育的“横”、“纵”体系中的“纵”向已经得到了充分的扩充,但是在“横”向上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存在。1996年,中央教育审议会发表了《关于展望21世纪我国的教育态势》的咨询报告[9]。报告中,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造就丰富人性、养成健康身体为主旨的“生存能力”这一概念被作为教育的核心目标提出。同时,加强学校、家庭与社区的联系合作,充实家庭和区域教育等办法被作为培养学生生存能力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看待。此后,中央教育审议会、终身学习审议会等部门又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旨在培养生存能力的咨询报告,其中加强区域教育与学校、家庭的合作均被视作重要的改革方向。区域教育的横向发展在一次次报告和法案的影响下得到了快速发展。区域教育研究机构以及区域教育推进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如今,区域教育的实施已经形成了有组织、有预案、有管理、有报告、有研究的全面发展态势。

三、日本区域教育的特质

日本区域教育的发展是伴随着社会的演变而进行的,这一特点在战后的区域教育发展过程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在初步掌握了区域教育的概念以及发展之后,本文欲提炼出区域教育所具备的三大特质,以洞悉区域教育的内涵实质。

(一)学习自主性

由于区域教育的发展受到了终身学习思潮的影响,在实际操作中,它强调学习主体能够自主地设定学习内容、计划,并根据自身的预设开展学习活动,同时能够对已经完成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但是,这并不是在单纯地强调对于个人学习能力提升的要求,而是在谋求以个人学习自主性为基础的、整体的学习愿望的提高。当然,学习自主性并不是仅局限于对成年人的要求,区域教育强调的是自由养成学生对学习的这种追求,从而达成一个贯穿整个人生的学习自主需求。

(二)实践性

区域教育所包含的学习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既包含课本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更重视对于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第一,基础知识在课本中的呈现可以让学习者通过感性的认识了解和获得,但是,实践性较强的知识如果没有具体的体验将无法真正地被学习者接受。第二,课本中所涉猎的基础知识只是学习目标的较低标准,而如果想对知识本身进行升华和创新就需要更多的实践性体验来促进学习者进一步感知。第三,区域教育中所要传达的一些区域文化和价值观方面的信息是课堂教学以及课本上无法体现的,只有实际的体验和感悟才能给学习者带来共鸣。

(三)社会合作性

第一,区域教育所要传达的思想内核和生存技能,不仅包含着国家意志,同时也是区域文化上千年的传承,这些教育的传达需要以社会合作的方式进行诠释。第二,区域教育本体要求社会合作的存在。区域教育所要传达的关于区域本体的内容,诸如文化和凝聚力等方面的内容,本身就是建立在集体层面上的,并伴有极强的公共性,它是一个抽象的社区内全体成员的意识集合,单独的个体将无法领悟其深刻的内涵。第三,区域教育的实施方式要求以社会合作的方式进行。区域教育的实施,不仅要依靠社会教育的手段,同时也需要学校和社区以及家庭三者间的配合,任何单一手段的区域教育活动都将无法全面地将区域教育的内涵展示出来。

四、结 语

随着2006年日本《教育基本法》的重新修订和2009年日本《教育振兴基本计划》的正式实施,社区、学校以及家庭间的三者间的紧密合作已经上升到了教育政策的高度。在这两部指引日本未来教育走向的法案中均以单独条目的形式强调了区域教育的重要性。在社会变化日益剧烈的今天,区域教育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增强民众的社会适应能力,学习生存技能,丰富民众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均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区域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在传承区域文化的进程中,学校究竟应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为了学生更方便地体验生活而开放的校园,是为了“走出去”还是为了“请进来”?[10]这些问题的存在无时无刻不在提示着区域教育的未来任重而道远。

[1] 马太·杜甘.国家的比较:为什么比较,如何比较,拿什么比较[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27.

[2] 顾明远.教育大辞典[S].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11.

[3] 高田一宏.コミュニティ教育学への招待[M].大阪:解放出版社,2007:6-15.

[4] 西本洋一.地域教育——その課題と動向[J].東洋大学政治経済学部紀要,66:124.

[5] 百井広己.「地域教育」の推進——石狩市の現状について[J].浅井学園大学生涯学習研究所研究紀要『生涯学習研究と実践』9:95,95-103.

[6] 勝野充行.生活教育論Ⅰ[J].大垣女子短期大学研究紀要,18:36.

[7] 松原治郎.コミュニティと教育[M].東京:学陽書房,1977:11-20.

[8] 急激な社会構造の変化に対処する社会教育のあり方について[EB/OL].http://nyc.niye.go.jp/youth/book2003/html/04/04_01_01.htm.2013-04-12.

[9] 21世紀を展望した我が国の教育の在り方について[EB/OL].http://www.mext.go.jp/b_menu/shingi/chuuou/toushin/960701.htm.2013-04-12.

[10] 境野健兒.地域文化と開かれた学校づくり——子どもの育ちと経験の組織化[J].教育,2012 (3):73-81.

2014-03-15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DDA070173)。

G40-09

A

1001-6201(2015)01-0236-04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责任编辑:何宏俭]

[DOI]10.16164/j.cnki.22-1062/c.2015.01.045

猜你喜欢
概念社区区域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社区大作战
分割区域
3D打印社区
幾樣概念店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应用
区域发展篇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