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纪文:三个“最严格”盯环保 公众参与可破监管难题

2015-03-23 14:38李彪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5年6期
关键词:监察基础设施环境保护

近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生态环境部分亮点颇多,全篇共四次出现“最严格”,其中,三次落在生态环保领域。那么,如何让生态环境约束变硬,“十三五”环保产业面临哪些发展机遇,环保企业如何进行市场布局?带着这些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近日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

三个“最严格”划“红线”

NBD:《建议》提到“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对此,您怎么看?

常纪文:这个判断是国家有关部门研究的结果。需强化资源的可持续化利用,资源利用既要满足于当前的需求,还需要满足后代使用,实际上,当前来看,包括石油、铁矿等资源都需要依靠进口,所以资源约束趋紧。

对于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近几年,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正处于历史高位,复合型污染的特征更加明显,蓝天与雾霾天交替出现,环境质量状况非常复杂。

到“十三五”末期,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拐点可能全面到来。今后五年是环境与发展矛盾的凸显期、环境标准与要求提高期,遇上了经济下行期,过关越坎的难度更大。

NBD:今后五年的生态环境领域的目标要求“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这一目标如何实现?

常纪文:当前来看,比较严重的是大气、水等污染问题,目前是水环境保护和大气环境保护的战略相持期,虽然环境治理和环境承载压力大,但恶化趋势放缓,“十三五”末期可能会出现好转。

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保障措施。中国正在通过基础设施建设解决环保问题,特别是农村环保问题通过基础设施建设,进行集中处理,能够解决一些环境问题,同时加上工业污染的治理,达到双管齐下解决污染问题的目的。

NBD:中央强调,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同时提出了三个“最严格”,这释放出何种信号?

常纪文:《建议》中确实提到了三个最严格,这说明这三方面的问题最严重,实际情况确实如此,当前水污染问题较严重,水污染必定又会影响到饮水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体健康。同时,土地扩张很厉害,环境保护问题也较突出。

环保基建迎“爆发期”

NBD:《建议》在环保领域的亮点颇多,未来推进的重点和难点在哪里?

常纪文:通过“多规合一”等措施,推进主体功能区的科学开发利用;实行省以下环境监测和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巩固属地的环境监管责任制度,形成企业主体责任、地方政府监管、上级部门监察相结合的环境保护监管监察新模式,既保障环境执法的效果,又遏制地方保护主义。

但是,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建议不要走入死胡同,想通过垂直管理来达到目的,往往是治标不治本。

建议还是加强社会的参与和牵制,把各种监管和企业的开发利用行为置于人们的参与和监督之中。

NBD:您对“十三五”环保产业发展有什么预期?

常纪文:“十三五”时期,国家将加大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涉及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多方面。生态环保需要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向结合,同时生活条件上也应该干净、卫生、安全,对环保产业来说将是一个很大的机遇。同时,二胎政策的出台,将激活环保市场。

猜你喜欢
监察基础设施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水政监察
充分挖掘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潜力
智慧监察“行稳”方能“致远”
独立设置“环保警察”促环境监察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