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开放式建筑设计教学的探讨

2015-03-23 00:55卢雁
科技资讯 2014年30期
关键词:开放式建筑设计探讨

卢雁

摘 要:建筑设计课程是有关建筑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教学模式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相关的专业人才,导致建筑设计人才相关技能欠缺,从事设计时相对难上手,然而,“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刚好可以弥补其不足。该文将对当前开放式建筑设计教学进行探讨,得出几点有关的体会,希冀对相关行业和有关人员带来一些参考及借鉴。

关键词:开放式 建筑设计 教学 探讨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0(c)-0198-02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和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推动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设计作为建筑工程专业的入门,主要是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建立起基础性的专业知识构架,形成正确的建筑观,为以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选择性。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进一步推进和完善该课程的体系建设,进行开放式教学可以有效的让学生尽快的融入到建筑设计的学习中来。开放式教学对完善专业教学内容,加强师生交流,体现学生主体意识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素质能力,还可以让学生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需要。

1 建筑设计教学的现状

建筑设计作为建筑学专业主干课程之一,是建筑设计基础阶段和设计系列课程的入门。该课程注重设计构思训练和专业基本功训练,侧重于表达能力构思能力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程序、基本方法和基本原理,树立环境意识、功能意识和空间意识,培养学生运用形态构成理论进行环境设计和建筑空间设计的基本功,掌握学习小型建筑设计的基本方法和一般步骤,掌握正确的设计方法和设计思维,具备设计中小型建筑方案的能力。建筑设计教学以往主要由教师分配设计任务书和选题,学生按照设计任务书的相关要求,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完成相关的草图设计,最后完成建筑图设计。这种教学模式是“封闭式”教学,学生被动的接受,部分老师教学内容教师自身没有创新的动力局限于课本知识,学生对课堂参与度较低,不会主动的学习,导致不同届的学生机械地重复往届学生的设计过程,甚至出现有部分学生照搬往届同学的设计成果。

2 开放式教学的意义

开放式教学,渊源于科恩(R.C.Cohn)1969年创建的以题目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型”和“开放课堂模型”—— 人本主义的教学理论模型;同时,还渊源于斯皮罗(Spiro)1992年创建的“随机通达教学”和“情景性教学”——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我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对开放式教学的解释是:“教”对学生开放,“学”对实问题或践开放。开放式教学不仅包括了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评价、教学环境和教学过程等不同方面的开放,还包括实践活动等课堂以外的教学开放。以学生为中心将的学生主体活动和教师有效指导相结合的开放教学,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开放式教学强调,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内部心理表征过程教师的角色是思想的“催化剂”与“助产士”。深刻理解开放教学的本质之后,不同学校、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课程之间就会有不同的做法、不同的创新。

对建筑设计课程教学而言,教师采用“开放型”教学比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多向对话和互动。本着“教为不教、学为创造”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开放教学空间和时间纬度的出发,把课程教学作为传播知识的载体,实现“单向灌输”过度为“多向互动与对话”,打破封闭式的教学过程,构建开放循环的教学模式过程,从不同的角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实现综合素质教育的目的。

3 开放式教学的特点

3.1 开放性

一是基本教学方式以学生探索性、自主性学习的基础的专题研究,研究方法、学习途径不一,研究结果各异,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二是基本内容打破了封闭的学科知识体系。三是研究性教学的实施场所,不再受教室的限制,向社会开放。

3.2 综合性

研究性教学的基本内容是“学生生活与社会生活”中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是复杂的、综合的,故其目标是各门学科知识的掌握和综合运用,以及综合能力(研究能力、交往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等)的培养。

3.3 自主性

研究性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自行选择和确定课题,自主进行课题研究的组织和实施。教师在相关知识、主题设置、研究方法等方面提供咨询、指导与帮助,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和研究的情景和途径,而不过多地介入。

3.4 探究性

学生选择和确定了专题后,不可能再按照接受式学习中常规的程序或套路去解决问题,而常常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模拟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经过探索创造性地解决各种问题。

4 开放式建筑设计教学的框架

4.1 开放学生建筑设计选题

开放学生建筑设计选题是指:学生结合自己感兴趣的建筑课题进行相关调查研究,分析总结出的此课题的现状和相关的调查报告,然后根据报告提出自己的解决思路,并编制相应的课程设计任务书,最后根据任务书来完成相应的设计成果。

4.2 开放授课方式

开放授课方式主要指开放授课空间和授课时间。针对开放性教学引起的学生选题差异性,教师应该开放授课地点,还需要根据学生的课题投入足够的精力和物力,有时还需要和学生一起跑勘察地形、设计现场、调研情况。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现有课题进度,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让学生不但知道表象,还知道产生的原因,使学生的思维习惯逐步从被动变为主动,在不断的训练中培养学生分析问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学生建筑设计选题开放,不同小组的课题设计选题差异性较大,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所以教师应该开放授课时间,对课堂时间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抽时间对相应的学生进行专门辅导,和学生探讨学习建筑设计时出现的不同问题的解决方案。

4.3 开放建筑设计作业

开放建筑设计作业主要指两个方面:第一是开放学生的建筑设计成果,避免学生的建筑设计成果出现雷同现象,“开放型”教学可以让学生下意识地特色化将自己小组的任务书,使得建筑设计作业的出现多元化;第二是对外开放学生作业,以往学生仅仅通过期末成绩得到建筑设计的反馈,导致学生常常忽略对建筑设计的总结。“开放型”教学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展示小组的设计成果,老师针对学生成果情况,提出中肯建议和意见,让学生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和以后如何优化自己的建筑设计方案,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能力。

4.4 教学反馈机制的开放

增加满足感的重要途径是成功,小的成功可以鼓励人们为更大的成功去努力。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筑设计成果最终只能通过期末的成绩来体现,学生部能具体的了解到自己建筑设计的具体情况,导致学生部注重总结设计过程中的问题,教学目的没能达到。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应该改变反馈机制,让学生更加真实的了解自己实际的情况。如通过开展建筑设计的交流会,让同学们分享自己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处理方法等,老师则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提出中肯的评价,让学生得到认同、收获成就感的同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明确今后设计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开放型”教学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主动的教学氛围。教师及时地指出学生在课程设计中暴露的问题,教师及时对学生在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促使学生、教师一起学习一起提高。

5 结语

实施开放型建筑设计教学,符合当前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开放型教学不但适用于建筑设,也适用于其他的教学。在教育体制改革过程中应该予以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美)玛丽埃伦·韦默.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M].洪岗,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2] (美)伯顿·克拉克,著.建立创业型大学:组织上转型的途径[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endprint

猜你喜欢
开放式建筑设计探讨
基于YOLOV5与Raspberry PI及Arduino的视觉开放式智能机器服务平台
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中游戏元素分析
安东尼·高迪建筑设计研究
叙事思维下的建筑设计与表达
传统建筑设计元素在现代商业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剧院建筑设计指南之哥本哈根歌剧院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税收筹划的效应问题
晨星开放式基金业绩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