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对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2015-03-23 00:54陈晓霞
科技资讯 2014年30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状况中职校积极心理学

陈晓霞

摘 要:积极心理学是一种新兴的西方心理学研究思潮,与传统心理学关注人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不同,积极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人的积极品质。把积极心理学的理念融合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积极心理学的视野下开展中职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针对目前中职学生的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状况,树立符合中职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拓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路,创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对推动中职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中职校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状况 体验式活动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0(c)-0194-01

1 积极心理学简介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兴起于美国的一个新研究领域,是目前比较完善、有效地利用心理学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种心理学思潮。与传统心理学关注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等问题不同,积极心理学更关注积极的方面,强调心理学要研究人类以及人类社会的积极力量。积极心理学主要从三个方面来研究积极力量:(1)在主观层面上,主要研究个体的主观体验,其中包括幸福感、满意度、兴趣、成就感等,重点是对人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强调人要满意地对待过去、幸福地感受现在和乐观地面对未来。 (2)在个体层面上,主要研究个体积极的人格品质,其中包括爱的能力、激情、潜能等。(3)在群体或组织层面上,主要研究积极的组织系统,其中包括利他行为,礼貌等。

积极心理学的兴起不仅为心理学届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并且为各领域的实践操作提供了可依据的理论基础。积极心理学理论在教育领域更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 中职生心理健康现状

根据我校学生的现状,经过一定范围的个案跟踪,发现中职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很多学生又是寄宿制,离开了家庭后会面临一些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2.1 心理适应的问题

在学校每年的新生调研中,都会发现很多学生在人际交往和集体融入方面都会存在一定的困扰。由于这些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平时父母长辈非常疼爱,独立生活的能力相对较弱,进入寄宿制的生活很难适应,除了生活离开了家长的照顾存在一些困难,更普遍的是不知如何处理和同学之间的冲突。中职的学习相对初中更强调学生的自主性,离开老师的看管,很多学生没有自己的学习目标,混一天算一天,上课状态不好,学习的主动性很差。学生在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各类心理适应上的障碍。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往往不知所措、面对学习上的压力也没有合适的应对方式,没有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

2.2 人际交往困难

中职学生中来自离异家庭的学生数量较多,我校有些班级离异家庭的比例甚至高达50%,很多孩子从小就在父母争吵声中长大,他们能看到的解决冲突的方式就是争吵。有些孩子被父母留在祖辈这里抚养,祖辈过于保护的养育方式也导致很多学生独立沟通能力很差。进入学校后,离开家人的庇护,很多学生人际交往上的不足就表现出来了,如有些学生不善倾听、有些学生过于关注自己的感受,久而久之出现了人际关系紧张的状况。很多学生主观上想和别人关系融洽,但又苦于不知如何做,甚至有些学生会出现失眠、抑郁等现象。我校曾有一名女生由于无法融入班集体,不知怎样和班级同学交往,甚至向学校提出了退学的请求,可见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也严重困扰着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绝大多数学生都存在遇事冲动、不够冷静的问题,缺乏沟通的意识。也有一部分学生存在不能和其他同学融洽相处的问题。

2.3 情绪控制能力较差

中职教师在和学生们的接触过程中发现由于学生年龄较小,普遍存在处理事情无法冷静考虑,情绪控制的能力较差。在中职校中,学生由于一点小摩擦争吵打架的事情常有发生,我校曾发生过一起由于两位男生在楼梯上走路的时候相互碰擦了一下肩膀,最后发展到各自找来校外的人员引起了一场群架。平时上课过程中,学生也会由于不满意教师的一句批评当众和任课教师发生争吵,甚至少数学生还会和老师动手,完全不考虑后果。

中职学生由于他们的年龄处在14~18岁的青春期阶段。青春期也是人心理变化最大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尚不成熟,情绪不够稳定面对各种生理变化、社会适应、人际交往的问题时,心理冲突和矛盾会不断的出现,造成各种心理困扰。

3 积极心理学对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3.1 中职心理健康教育应增加学生参与体验式活动的机会

积极心理学注重学生积极主动的关注自我的心理发展状况。传统的灌输式、给予式教育模式很难让学生真正接受教师的经验。学校逐步调整了心理健康课的模式,让每个学生参与团体辅导活动,在课堂中减少了教师的讲授,没有传统课堂的严肃和拘谨,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学生在游戏中自我觉察、相互肯定,很好的激励和调动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很多学生在分享阶段表达通过活动发觉自己所具备的优势也意识到自己身上还有待改善的地方。比起教师的指点和提醒,体验式教育让学生更深刻的意识到自身的长处和不足。体验式活动多采用过程性评价或多角度评价模式,让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在过程性评级中不断体验成功,感受到自己的优势,逐渐树立自信。

3.2 中职心理健康教育应注重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学校心理咨询室很多时候忙于处理班主任老师带来的各种个案,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为目的,而削减了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具备的更广泛的功能。积极心理学强调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和人格特征。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将解决学生的问题和积极品质的培养相结合,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在面对心理困境时能够自助,比起单纯的解决眼前的问题更有意义。

中职学生的学习内容相对高中来说压力较小,由于专业学习的需要,学生会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参与更多的实践活动。各类人群的接触和社会活动的参与,能有更多的机会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心理健康教育也要很好的抓住这些契机,引导学生在参与中总结感受,逐步培养积极地心理品质。

3.3 中职心理健康教育应注重形成良好的班风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的积极品质与环境是分不开的,在环境中得到体现的,同时环境又在影响着个人。由于中职学生的年龄特点,这一阶段的学生对同伴的认可度高于对老师或者父母的,身处怎样的一个班集体直接决定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班级同学的行为表现会潜移默化的影响身边的同学。在班级当中营造良好的氛围,每个班级成员都会逐步受益。一个充满认可、接纳和鼓励的班集体,会让班级成员不断感受积极的情绪发展积极人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借助班主任的力量,让每个班级都能形成一种积极地氛围,才能真正有效的帮助班上的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

参考文献

[1] 宋志英.积极心理学理念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策略[J].江苏高教,2009(4):106-108.

[2] 闫杰.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分析[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80-83.

[3] 王静.积极心理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改革与开放,2011(10):173.

[4] 程宏.中职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34):94-97.

[5] 袁哲海.构建和谐学校生态系统促进学生心理健康[J].职业技术教育,2010(2):84-86.endprint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状况中职校积极心理学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社团良性发展的几点认识
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的应用研究
新课改下中职校和谐教学课堂的构建
中职 《电机与拖动》 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
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与教育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