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荨麻疹患者133例临床分析

2015-03-24 09:09孙振燕郑建峰
当代临床医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过敏原荨麻疹血常规

孙振燕 章 婧 郑建峰 周 奥

(安徽省宣城市人民医院皮肤科 242000)

急性荨麻疹是临床上最常见过敏性皮肤病之一,笔者总结133例急性荨麻疹住院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0月至2014年4月我科收住的133例急性荨麻疹患者临床资料。急性荨麻疹诊断标准[1]:病程小于6周,皮肤反复出现风团伴剧烈瘙痒,可自行消退,消退后不留痕迹,合并或不合并呼吸困难、胸闷、腹痛、腹泻等症状。排除特殊类型荨麻疹及荨麻疹型药疹。

1.1 一般资料 男61例,女72例;年龄2~79岁,平均25.22±17.78岁,其中2~20岁71例,21~40岁 27例,41~60岁25例,大于60岁10例;病程最短0.5小时,最长30天,病程0.5小时到3天的87例,4~7天41例,大于7天5例。有6例既往有荨麻疹病史,有2例既往有过敏性鼻炎病史。

1.2 临床表现所有患者皮肤表现为时起时消的红色风团,风团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伴剧烈瘙痒。82例(61.65%)患者伴有呼吸、消化等内脏系统症状,其中出现胸闷、气促、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9例(6.77%),出现腹痛症状53例(39.85%),同时伴恶心、呕吐的14例;伴晕厥者3例(2.26%),伴有发热 43 例(32.33%);39 例(29.32%)患者扁桃体不同程度的增大;伴有咽痛、流涕、咳嗽、咳痰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7例(5.26%);伴肠梗阻 1例(0.75%),伴胆囊炎胆囊结石2例(1.50%),伴泌尿系感染2例(1.50%)。伴轮状病毒性肠炎1例(0.75%),伴急性肠炎1例(0.75%),伴支气管肺炎 3例(2.26%),伴细菌性阴道炎1例(0.75%),伴糜烂性胃炎1例(0.75%)。

1.3 辅助检查 所有患者中血常规白细胞异常者103例(77.44%),其中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均升高97例(72.93%),有2例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CRP升高者70例(52.63%),胸片提示支气管炎者5例,尿常规异常者6例,咽拭子培养出致病菌3例。过敏原检查结果(德国Mediwiss医疗诊断有限公司生产的AllergYScreen过敏原检测试剂盒,可检测总IgE及特异性过敏原包括:户尘螨、屋尘、猫毛皮屑、狗毛皮屑、矮豚草、桑树、蟑螂、鸡蛋白、牛奶、鱼、蟹、虾、牛肉、贝、羊肉、芒果、腰果、点青霉分枝孢霉曲霉交链孢霉(MX1)、栎榆梧桐柳三角叶杨(Tx4)共19项。):15例未查,118例行此项检查,其中 61例(51.7%)总 IgE>200IU/mL,14例(11.9%)总 IgE100 ~200IU/mL,43 例(36.4%)总 IgE <100IU/mL。有41例(34.7%)检出特异性过敏原,从高到低分别:尘螨17例,羊肉11例,矮豚草10例,(Tx4)8例,牛奶8例,蟑螂7例,(MX1)7例,桑树5例,腰果5例,屋尘4例,猫毛皮屑3例,蟹3例,鸡蛋白3例,芒果3例,狗毛皮屑1例,虾1例。34例(28.9%)结果正常。

1.4 治疗方法 符合入院治疗条件的急性荨麻疹患者病情均较重,无合并内脏系统症状的患者给予抗组胺药、维生素C针、葡萄糖酸钙针治疗。合并晕厥、呼吸困难等症状的入院后首先吸氧,及时给予地塞米松静脉静脉注射及静滴,症状控制后及时减量。合并腹部症状给予质子泵抑制剂及解痉止痛药物治疗。对于血常规异常,CRP高,同时有其他感染征象的患者加用抗生素,血常规提示病毒感染,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患者给予利巴韦林针治疗。有84例有明显细菌感染证据,加用抗生素治疗,有2例合并上呼吸道感染及单纯疱疹加用利巴韦林治疗。

2 结果

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后,最快者1天症状消失,最慢者9天,平均3.52天。平均住院日5.06天。84例细菌感染性荨麻疹患者,最快者1天症状消失,最慢者5天,平均3.98天。出院时有70例复查血常规,68例血常规恢复正常或基本恢复正常,2例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总数较前升高,出院后未再复查。出院1月后随访到89人,均未复发。

3 讨论

3.1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疾病,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1]。有20%的人一生中至少发生过一次荨麻疹[2]。荨麻疹的病因很多,以食物、药物和感染为最常见的三大病因。常见的感染有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笔者总结的133例,有84例有明显细菌感染证据,有2例合并病毒感染。经过抗过敏抗感染治疗后治愈未复发,提示感染因素与本次急性荨麻疹的发病密切相关。可能的机制为细菌感染后,通过细菌内毒素和循环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而致病。感染本身也可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产生特异的IgE抗体并导致机体的过敏反应而发生荨麻疹。但是大多数患者的感染灶很难发现,笔者总结了84例有明显细菌感染证据,只有3例咽拭子培养出致病菌,5例胸片示支气管炎,有6例尿常规异常,但未培养出致病菌。84例细菌感染性荨麻疹患者,平均3.98天症状消失,较全部平均的3.52天略长。笔者总结感染引起的荨麻疹有以下临床特点(1)发病急、症状重、皮疹颜色红、范围广、瘙痒剧烈,易合并发热、呼吸困难、腹痛等症状。(2)单独抗组胺治疗即使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差,联合应用敏感抗生素后效果好。(3)绝大部分综合治疗开始后2~3天皮疹无减轻,甚至加重,治疗3天后皮疹显著减少。治疗开始后症状不减轻甚至加重考虑可能与细菌裂解后大量内毒素释放入血,导致过敏反应加重有关。(4)既往很少有荨麻疹病史,预后极少复发。其中118例行过敏原检查,有51.7% 总 IgE >200IU/mL,11.9% 总 IgE100 ~200IU/mL,36.4%总IgE<100IU/mL。国外研究表明,高IgE仅仅意味着过敏概率相对较高,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检测可提示患者过敏原的种类。有41例检出特异性过敏原,包括尘螨、羊肉、矮豚草、(Tx4)、牛奶等等。部分患者同时有两种以上过敏原阳性。41例中有17例同时合并细菌感染。但绝大部分患者不能提供发病前明确接触上述物质史。检测总IgE升高及特异性过敏原阳性表明患者属敏感体质,目前易过敏或处于过敏状态,本次荨麻疹有可能为其他原因激发(如感染),未必是由此种特异性过敏原所致,但接触致敏原后可能会导致过敏反应加重。查到特异性过敏原,生活中避免接触仍有一定的意义。

急性荨麻疹患者可伴有高热、心慌、胸闷、血压下降、恶心、呕吐、头痛、腹痛、腹泻等症状,病情危重治疗不及时者可危及生命。总结的133例中,合并上述内脏症状者占82例(61.65%)。出现腹部症状53例较呼吸道症状9例显著增多。少数患者同时出现呼吸困难、胸闷、腹痛症状。部分患者内脏症状重,发病急,皮疹较少,有可能被非专科医师误诊,耽误病情。病程中伴发热者43例(32.33%)均与细菌或病毒感染有关。联合应用抗生素治疗后体温迅速下降。对于重症急性荨麻疹治疗上首选糖皮质激素及抗组胺药物抗过敏治疗,以期迅速控制症状。辅助检查显示明显感染证据加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如查到过敏原则嘱避免接触。

[1]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42.

[2]Spickett G.Urticaria and angioedema[J].JR Coll Physicians Edinb,2014,44:50~54.

猜你喜欢
过敏原荨麻疹血常规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血常规解读
过敏原检测真的准确吗
面点制品中食源性过敏原调查
探讨在血常规检验中运用不同采血方法对于检验结果的影响
关于过敏性皮肤病的过敏原检测探析
大连地区儿童过敏原检测结果分析
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IL-17和IL-2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
经方辨证治疗慢性荨麻疹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