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15-03-26 21:21李玮琳杨立华李丽
河南科技 2015年21期
关键词: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应用型

李玮琳 杨立华 李丽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吉林 长春 130122)

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李玮琳 杨立华 李丽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吉林 长春 130122)

本文立足于民办本科院校学生,力求通过不断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能够做到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将专业知识和技能转化并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中,最终使其成为各个行业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

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

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等问题日益突出已逐渐引起了人们对“精英教育”培养模式的反思。传统式“精英教育”培养模式比较适用于理论研究型和科技开发型等人才的培养,而社会对这两种类型的人才需求量却是有限的。此类模式的弊端主要表现在缺少实践应用知识、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等特点。如今社会中各行业建设迫切需要一大批基础理论较为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具有技术创新意识和能力并能够直接参与一线生产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因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根本途径。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不仅注重学生的教学情况,也更为强调学生的专业学习。其教学安排紧凑,课程门类多,必修课比重大,课时数多,考试严格,因而,有较高的效率和质量保证。在教学方法上也更为灵活,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在专业课教学上,老师大多来自于企业,通常采取“项目教学法”。教学内容和方式都源于企业,强调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除此之外,这类大学还特别重视与企业的合作教育,还聘请企业的技术人员进行课堂教学并参与对学生的考核,这一校企紧密结合人才培养特色被称为“双元制”。

我国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开展得较晚。一般认为是从我国开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后才真正对此进行较深入研究的。2002年,全国高等学校教育研究中心在承担全国教育科学“十五”国家规划课题“新时期中国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系列科研课题。目前,这一课题研究工作已经结项。2007年,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又承担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国家规划课题“我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也已结项,取得相当丰硕的成果。

2 具体实施方案

通过对对国内外人才培养模式的调研与探索,主要从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校外实习等一些方面研究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案并制定一套合理的管理办法。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2.1 加强专业建设。应用型民办本科专业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及时设置、调整专业和专业方面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富有竞争力的本科专业。并且在高年级灵活设置专业方向,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职业目标来选择专业和专业方向。注重学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逐步发展自己的职业技能。

2.2 优化课程设置。尽量减少课程数量,特别是原理性理论课程。需要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增加课程实践或实验学时,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课外学习课程的可操作性、可实践性,增强学习信心,优化学习效果。

2.3 选用合理的教材。对教材的选用需要以应用为主。除选用优秀的教材,各学校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行编写高质量的教材,这也有利于教师对知识的归纳教学水平的提高。

2.4 完善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为了保证课程设计的有效性,为了提高课程设计的质量,尽量要求课程设计题目来源于企业、科研项目。这样既有利于调动企业助学的积极性,又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培养目标脱离实际的现象,使学生真正学有所用。

2.5 加强校企合作。联系更多的企业建立长期的校企合作单位,使企事业单位成为学校的实习基地,减少学校在实践方面的投资,让学生有机会真正接触实际的岗位工作。同时学校成为企事业的人才培养基地,增强校企合作信心。

2.6 加强各类竞赛。课外设计一些与社会实践相关的竞赛项目,如专业技能大赛、项目挑战赛、创意竞赛等等生动有趣的竞赛项目,能够激发大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其积极地把理论运用于实践,从而有效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2.7 开展以赛代课活动。对许多实践性、操作性强的课程,采用老师辅导、学生自学形式,通过项目比赛成绩,代替相应课程成绩。这样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动手能力得到锻炼。

2.8 执行实验室全面开放。课外教师布置任务大小不同的作业,使得学生做完这些作业达到会做一个完整项目的目的。为达到这个目的,实验室开放就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手段。实验室开放也能使更多的学生进入实验室,深入理解理论知识,增强操作实践能力。

2.9 进行为期1年的毕业设计。“3+1”的核心是,最后一学年的安排可采用学生自行联系毕业设计单位、学校联系设计单位和组织部分同学在校内进行项目开发的多种方式。对自己能联系毕业设计单位的学生,或对于已经签订就业协议的学生,在办理相关手续后可离开学校进行毕业设计。对不能联系设计单位的,学校可组织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参加毕业设计。对不愿到校外参加设计的学生可以安排参加校内科研项目的开发。这样,通过一年时间的毕业设计学生能将前面三年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项目中,大大提高学生从事企业级项目的开发能力,也能锻炼学生团结协作能力。

3 结论

本文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打破以往的“精英型”培养理念,结合民办本科院校现有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合理、完整的“3+1”的人才培养模式及配套的管理办法,在将近两年多的实践中已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今后的目标是继续加大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力度,不断寻求更多的合作企业,依据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培养应用型人才。

[1]李金林,杨国富,申玮.从创新教育理念探索高校实验室建设[J].高等理科教育,2005,5:69.转

[2] 施开良,陈令梅,俞庆森等.建设高水平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核心[J].中国大学教学,2004,9:33-34.

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2015年度高教科研课题,课题编号:JGJX2015D341

G642.0

A

1003-5168(2015)11-154-01

猜你喜欢
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高校毕业设计展吸引业内眼球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中秋明月
毕业设计优秀作品选登
基于FPGA的毕业设计实践平台实现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