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香中幸福穿行

2015-03-26 07:54李俊丽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课间儿歌首诗

李俊丽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在我们学校开展以来,在短时间内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大家都感到语文教学找到了一条更合乎其学科特点的途径。我们以实验教师领头,大家共同参与,一边探索一边总结。可以说,语文教学改革顺利打开了新局面。

但我发现,不少同行有一个顾虑:低年级,特别是一年级能参与实验吗?诚然,低年级学生,谈不上什么知识积累,对他们进行知识的统合还为时尚早。但是,低年级学生毕竟已经学了一点东西,对他们进行教学,动态的方式更适合。在这方面,“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帮了我很大的忙。它不只是提供了一套现成的文本资料,更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

一、主题引领促养成

我从教十几年,曾教过好几次一年级。站在教室门口,几十张小嘴总是叽叽喳喳地讲话,你要生气会永远生不完。想让孩子们很快乐地按要求去做事,是得讲一点艺术的。

开学伊始,我首先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儿歌,如“上学去喽”这一栏目,从《上学校》到《上课守纪律》《课间安全》《升国旗》《做操》《值日歌》……另外,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我还创编了许多儿歌。课堂上,发现孩子们开始松懈,我及时提醒:“一二三,我坐端;四五六,我闭口;小耳朵,认真听;大眼睛,看黑板!”学生边喊口号边纠正自己的动作。下课时,我先喊:“课间活动真有趣,大家都来做游戏,不推不挤不打闹,人人安全要做到!”放学排队,孩子们更需要规范约束。我想学生的小手、小嘴都忙起来,就不会推挤打闹,就即兴创编拍手儿歌:“一二三,三二一,站路队,快静齐。目视前方一条线,大家都来比一比,看谁站得最整齐!”伴随着儿歌,长长的路队顿时排得整整齐齐。

刚入学的孩子就是一张白纸,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非常重要。我常给孩子们讲咱们都是集体的小主人,都要给班级争光。我自编儿歌:“二小就是我的家,我爱校园胜似家。呵护校园草和木,果皮纸屑自觉捡。上下楼梯慢步行,追逐打闹不文明。我是1班的小主人,为班争光我最行!”这样潜移默化地教育孩子,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时时处处为班级荣誉着想。一位家长告诉我:孩子在家帮妈妈拖地时,边拖边唱我教的小儿歌。多可爱的孩子啊!有了强烈的荣誉感,孩子们才会对集体活动热心参与。这些生动有趣的儿歌,朗朗上口,为我的课堂教学和组织活动助了一臂之力。一首首行为规范儿歌已在孩子们心中扎根、发芽、长叶,开出了良好习惯的小花。

二、主题学习促发展

1.识字热

低年级大量识字,是打开阅读之门的钥匙,而大量阅读又为识字提供了语言环境。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一二年级的学生掌握1600个字,三四年级的学生掌握2500个常用字。能不能在低年级就完成2500字的识字量,使学生尽快进入自由阅读的天地呢?去年我带一年级,学习借鉴了韩兴娥老师的海量阅读实验,深感孩子们的学习潜力让人惊叹,低年级认识2500个常用字是完全有可能的。

我的方法是让学生在朗读、背诵中识字,将大量阅读和大量识字相结合。当然,生字的认读绝非一蹴而就。一个生字,在这儿认识了,在那儿可能又忘了,今天认识了,过一星期可能又忘了。这都不要紧,因为还有大量的阅读让学生来巩固汉字。“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是适合不同年级诵读的读物,全班同学每人一册,开始是一天一首儿歌,能背则背,不能背诵至少要读熟。后来一天两首,有的孩子越背越快,一天背几首,再后来有的一天背了十几首,孩子的记忆力是大人望尘莫及的!随着朗读、背诵越来越多,识字量自然越来越大。很多字在各种各样的文章中一次又一次地跟学生见面,这些生字就变成了熟字。

还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我经常结合教学内容开展游戏,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做到在玩中学习,玩中思考。我们班学生最喜欢的识字方法是偏旁归类和猜字谜。如“告”字是“一口咬掉牛尾巴”,“苦”字是“一家十口住草房”。同学们特别喜欢猜谜,现在不等我说,他们就自编谜语,“芦”字是“户字头上戴草帽”,“夹”字是“夫人头上两朵花”。有时我都不敢相信,这谜语竟出自六七岁孩子之口。看来,有趣的游戏让学生不知不觉记住了生字,也培养了他们动脑思考的好习惯。

总之,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如能帮助学生找到隐藏在汉字中的乐趣,那么识字将不再是他们的负担,而会成为一种享受。

2.读书热

我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在班内营造读书氛围。我和学生共同捐书,在教室里营造了一个小小的图书角。我还定期给孩子们推荐图书,通过范读、引读,故意设置悬念,让孩子们形成阅读期待。

前段时间,全班轮流读《幻想数学大战》,后来又读杨红樱的文集。近段时期,我带着学生共读《三国演义》。课前、课间,孩子们经常扎堆交流、辩论。我看到他们对书籍爱不释手、认真做摘抄的样子,一种欢欣感油然而生。

3.背诗热

课程标准推荐的80首古诗词背诵篇目都是名篇佳作,短小精练,韵律优美,特别适合小学生背诵。每天背一首或两首,按作者或按专题背诵,按计划进行,这样形成规律,学生会很自觉地配合老师完成背诵任务。学校8:00开始早读,我一般7:40就到校,先进教室和学生一块儿早读。再就是利用课前10分钟读书,这样既不加重学生负担,又调节了课堂气氛。

有时我把古诗的意思编成故事,讲给孩子们听。那天,我让学生背诵《回乡偶书》,学生对这首诗一点兴趣都没有,于是,我对他们说:“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关于这首诗的故事。”他们马上兴奋起来,都集中注意力听我讲故事。我把贺知章的故事讲完后,学生还在回味,我马上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到了这首诗上。这样,孩子们很轻松就把这首诗记住了。

我发现学生有的古诗记得不扎实,于是我就让他们边背边做动作。这个方法挺有效。如背诵《画鸡》这首诗时,学生会用手比划着大公鸡的样子,雄赳赳,气昂昂,可爱极了。遇到意境优美的诗,我就播放音乐,让学生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画面,直至熟读成诵。

孩子们都有一个“掌中宝”,此“宝”并非电子产品,而是“古诗背诵卡”。我让每个孩子都自备巴掌大的一个小本,每背诵一首诗就把题目记录下来,将要背的就把整首诗抄下来。我们共同给它起了个名字叫“掌中宝”。此“宝”携带方便,孩子们随时随地(课间、路队、晨读)可以拿出来读记。

4.写博热

我们学校老师利用“校信通”这个平台,每天上网写博客,大家一起总结教学经验、分享教育心得。在老师的引领下,孩子们也纷纷建了自己的博客,与老师一起交流。孩子们把日记、儿歌等发到自己的博客上,比谁写得多、写得好,时不时还监督老师写了几篇。我们每周按日志发表数和博客访问数评选“小名博”,每学期评选“小博王”。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我和孩子们在“语文主题学习”的指引下,幸福地穿行在书香中,享受着“悦”读,润泽着心灵。

猜你喜欢
课间儿歌首诗
《上课没人抢》
课间10分钟
课间10分钟
识字儿歌
睡觉儿歌
过得再粗糙,心里也要有首诗
秋千
快乐课间
课间10分钟
儿歌6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