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三部曲”

2015-03-26 07:54徐秀兰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三部曲领悟语言文字

徐秀兰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培根也说过:“读书能给人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要实现有效阅读,还需掌握必要的阅读技能。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也说过:“学习语言不是学一套知识,而是学一种技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最重要的任务,自然就是教给学生阅读技能。

几十年的教学经验使我认为,一篇课文的教学一般可分为自读感知、精读领悟和诵读表达三个阶段。教师在重视点拨、指导的同时,更应该多给学生自由阅读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感知体味。学生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

一、自读中感知,要有“量”

读书贵在自悟自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课堂上让学生自读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以前,我在教学中不大相信孩子的自学能力,总想多讲些,很少给学生留下阅读时间,只是自己对文章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大加分析,讲得滔滔不绝。这种授课方法使得学生只是一个听者,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读者。他们体会到的情、感悟到的理无非是老师个人的读书心得。这势必会使原本富有个性的学生变成只用同一个脑袋思考、用同一张嘴巴说话的“机器”,剥夺了学生发挥想象力的权利,致使他们对课文的认识不真切、思考不深刻、感受不强烈。课堂上死气沉沉,回答问题千篇一律,教学效果很一般。后来我尝试着放开课堂,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阅读时间,收效明显。

教学实践证明:教师不应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一定要把读书、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多读书,让学生通过读到的文字去领悟,而老师则要退至后台,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

二、精读中领悟,重在“巧”

阅读教学是学生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通过自读自悟,建立自己思想的过程。叶圣陶说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咀嚼课文中的语言,让他们自己动脑筋,经常比较、揣摩,养成习惯。”杨再隋教授对读中感悟也做过精辟的阐述,认为课文内容及其所包含的思想是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出来的。自悟,即自己用心去领悟。悟的过程就是通过阅读和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的感情。而学生的悟,在于教师巧妙、适时地引。学生的水平毕竟是有限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有重点、有目的地给予点拨、引导。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发挥他们的想象力,然后引导他们细细品味好词佳句的精妙之处,随时加以点拨,继而再深入探究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样,课堂节奏适中,气氛十分活跃,孩子们在乐中学、学中乐,收获颇多。要注意,教师的点拨应以学生的读为根本,以学生自己的领悟为主,必须“点”在关键之处,“拨”在疑难之处。

三、诵读中表达,在于“情”

真正的阅读,是与文本作者心灵的沟通和对话,是由一个生命进入另一个生命的融合重建过程。学生在教师讲解、分析基础上获得的感悟往往缺少深切体验和情感共鸣。一篇文章包含的思想情感要真正由作者移情至读者,非得靠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多给学生提供朗读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抑扬顿挫、长短徐疾的朗读,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读出其中的味道,读出深层的含义,进而感悟文章的真谛,达到“情自心中来,情自口中出”的美妙境界。

多多地读、反复地用各种形式读文章,才能形成语感,进而熟练地驾驭文字。我们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让他们在读中把握语文学习的精髓。

(本栏责编 莫 荻)

猜你喜欢
三部曲领悟语言文字
关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
多么痛的领悟
芜湖市芜湖县召开语言文字工作会议
低年级写话“三部曲”
安陆市荣膺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城市”
领悟数学思想 做好期中复习
2015年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浮”字等
日杂志总结出轨者“三部曲”
领悟真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