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话“十三五”:绿色化背景下的循环经济——2015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在京召开

2015-03-27 03:53
资源再生 2015年11期
关键词:十三五绿色经济

记者/ 炎 焱/

10月31日~11月1日,由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主办的“2015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在北京开幕,主题为共话“十三五”:绿色化背景下的循环经济,分为主论坛和产业循环经济、资源再生利用、再制造、垃圾资源化、清洁生产五个平行分论坛,以及投融资分论坛。论坛开幕式由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会长赵家荣主持。

来自全国人大环资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与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部及部分省、市、县政府及有关部门领导,台湾地区同业协会、国际NGO在华机构,英国、德国及中国台湾地区企业代表及金融机构、研究院所、产业园区、相关企业和协会会员单位、新闻媒体的1100多人出席此次论坛。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勇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战略高度,深刻阐述了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从空间布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理念、制度体系、先行先试等六个方面提出了推进绿色化的思路和措施。

他指出,目前我国正处于小康社会关键时期,进入必须加快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阶段,要深刻领会五中全会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精神,重点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构建绿色空间和产业布局。布局的不合理是造成资源环境的重要原因,要着重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作为先决条件,向比较优势的地区集中,对不同项目实现差别化市场准入政策;

二、提高绿色化程度。要把调结构、转方式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攻方向和关键环节,切实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加快构建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要加快生产方式绿色化,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

三、推进生活方式绿色化。促进生活方式绿色转型不仅可以保护环境,更重要的是推动消费方式和产业结构加快升级,这对于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尤为重要;

四、推行绿色价值理念。理念是实践与行动的先导,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文明内涵,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使生态文明教育深入千家万户;

五、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要按照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思路,引导规范和约束各类开发和利用保护资源的行为,用制度保护和治理生态的环境;

六、做好生态文明先行现实。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加强顶层设计与地方实践相结合,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属,以制度建设为核心任务。

他强调,从发展的全过程解决资源浪费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这是实现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绿色转型的重要途径。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冯飞从落实《中国制造2025》重大战略出发,提出绿色制造工程的总体思路和五大任务,即实施传统制造业绿色化转型,推进资源循环利用绿色发展,打造一批特色制造企业和基地,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绿色制造服务平台。

他表示,参照发达国家发展历程,我国拉动经济增长的重化工业在“十五”后半期到“十一五”、包括“十二五”前半期所出现的严重产能过剩问题,是意味着中国重化工业发展中期阶段已经过去的看法有一定的道理,这导致有很多需求领域出现了消费峰值、或者叫消费峰值的平台期,比如钢铁。

冯飞指出,从能耗和环保角度有三个途径保障了“十二五”单位GDP能耗、排放目标的完成:一是结构节能和减排,通过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调整来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二是通过技术节能和减排,采用更多的新技术;三是靠制度和管理来实现节能。其中结构节能的贡献非常大、而且还将会在“十三五”延续下去,但未来最重要的重点节能减排是技术的节能,潜力还很大。

他强调,全面推进推行绿色制造是建设制造强国的要求。金融危机以后很多国家都把实体经济、制造业作为发展重点,而信息网络技术和制造业的融合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最重要的特征。

他指出,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三步走的战略,将用十年时间进入到制造强国的行列。在“十三五”时期将全面推进绿色化建设,积极推动许多属于市场调节失灵的领域,采取政策引导和绿色投融资机制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和放大杠杆和政策导向作用。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翟青从落实五中全会提出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目标出发,针对当前环境保护的突出问题,强调打好环保“三大战役”,强化环境治理责任,加强环保执法监督,推进环境信息公开。同时强调发展循环经济对污染预防的重要意义。

他指出,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环境保护的核心或者说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改善环境质量,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相继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主体方案,并且相关的配套文件都正在贯彻落实中。

他表示,当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非常严峻,按照新的标准有超过70%的城市达不到空气质量标准。近年来环境保护所取得进展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着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今年74个重点城市的PM2.5下降不少,其中京津冀下降21.3%。尽管问题很多,但还是有些积极变化;

二是对水污染治理进行了全面部属。今年4月份国务院印发了水污染的防治计划,目前有气十条,下一步还准备编制土十条,基本原则就是确定了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等十个方面、238项措施;

三是总量减排扎实推进。“十二五”以来主要污染物指标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别下降,上半年检查结果显示这些指标与发改委抓的GDP能耗及工信部抓的相关指标吻合性很强,“十二五”的减排任务很有希望完成;

四是全面贯彻落实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出台了限产、停产等配套性文件,监督检查由过去的以企业为主现在更多的转向对地方政府的落实环保责备、落实环境质量,依法对区域环境质量负责的责任进行监督检查,包括相关部门的环保责任是否得到落实、地方政府该办的事情是否办到,对具有典型问题的城市进行了公开性的约谈;

五是出台了环境经济管理政策。

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司长何炳光系统阐述了绿色化的背景、内涵和推进绿色化发展的思路,指出“十三五”时期在绿色化背景下应从绿色思想、绿色导向、绿色布局、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绿色共享等六个方面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他表示,具体落实到循环经济领域要解决三个问题:一要让循环经济成为绿色思想的策源地;二是循环经济应当成为绿色发展的领跑者;三要让循环经济成为绿色思想的传播者、或者说传播基地。

他强调,绿色化的要求就是要有个绿色导向,具体落实到循环经济领域,一是要有评价循环经济发展本身成效的指标体系,这在国际上很少有人做过,国家发改委这几年搞试点,但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二是要评价循环经济跟经济发展绿色化程度的指标,这方面今年、去年也做了课题,难度比较大。

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学家、财政部财科所原所长贾康指出,环境问题成因中最重要的是制度机制因素,现实生活中政府、民众两方面存在“两大悖反”,必须依靠价格、财政、税收配套改革形成经济手段为主的长效机制来化解,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思路。

他指出,十三五规划有一个重要的视角,就是创造新需求、释放新供给,认为在供给方面应更好地采取理性的管理,结构性对策、政策合理的倾斜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在新的发展结构上支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一个基本要领。

他认为,财政也必须将循环产业、生态文明发展建设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功能作用要发挥出来,在结构性减税的同时还必须匹配结构性增税,逼着大家节能降耗。但在费的方面还要进一步清理,总体来说尽可能少收费。

对于金融领域,贾康强调要对接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需要有专业的支持和风险约束;在基金的发展上要重视,使大家都意识到这方面要发挥作用;对公共循环项目的有效投资机制要对接PPP,它会打开一些过去想不到的空间。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阐述了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介绍相关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十三五”构建我国绿色金融体系的目标、框架、内容及政策建议。

他指出,从经济角度看,污染的一个重要的经济原因就是结构性问题: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与交通运输结构。中国产业结构中重工业占比最高,而重工业导致的空气污染是服务业的9倍;能源结构中中国的常规煤炭比例是67%,产生的空气污染为清洁能源的10倍。

他认为,之所以到目前为止中国的经济结构还是污染型,主要因为投资结构是污染型的:大量资金投入到污染型产业,太少的资金投资到绿色产业,因此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投资的激励机制,提高绿色项目的投资回报率,降低污染型项目的投资回报率。

他表示,9月发布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已指明未来的发展方向:第一是对绿色信贷的财政贴息;第二是贷款人环境法律责备;第三是绿色股票指数和相关投资产品;第四是绿色债券、绿色信贷资产政权化,绿色发展基金、上市公司环保信息强制性披露,各类绿色担保机制、环境高风险领域的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绿色评级体系、公益性的环境成本核算和影响评估体系、绿色金融领域各类国际合作。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钱易指出,“十三五”循环经济科技创新要根据工业、农业、城镇不同领域的要求,按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思路,针对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确定技术发展方向,提出了生态设计、产业园区、绿色制造、“城市矿产”等领域的科技发展重点。

她认为,循环经济应关注三方面的问题:首先是三个层次——小循环、中循环和大循环;其次是三大领域——经济领域、环境领域和社会领域;最后还要有各方面的保障——法制保障、政策制度保障、多部门参与和科技创新。

对于循环经济的科技创新钱易强调两大方面:一是要针对不同领域进行科技创新,一定要按照生命周期全分析的思路来进行创新,把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都做成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不能只看一个阶段;二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一定要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工业领域进行循环经济的科技创新,她认为有四方面值得注意:一是所有的工业企业都要推动清洁生产的发展;二是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非常重要,要在园区里的工业之间建立共生代谢的关系;三要大力发展再制造技术;四是废弃产品的再生、回收和利用技术。

她强调,中国特别需要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城镇生活垃圾、废水、建筑废弃物也都要减量化、资源化,但农村不能照搬城市;对雨水进行收集和利用;服务行业也要绿色化。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冶金部副部长殷瑞钰提出发展循环经济应在坚持“3R”原则的基础上,从物质、能量、时间、空间和资金等五要素优化集成,以工业生态园区、“城市矿产”、产业转型升级、垃圾资源化处理、工业余热等为切入点,将循环经济落地。

他指出,在循环经济中“循环”是手段、是方法、是途径,同时它也是形容词、是定语,意味着物质、能量、资金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流动并尽可能形成闭环,也就是说要形成企业与企业之间、产业与产业之间、产业与社会之间的物质流连接、能量流连接、信息流连接。

而“经济”在循环经济中是主体、是目标、是方向、是落脚点,意味着投资、信贷、生产、消费、物料运输、资金流动、增值等活动过程,当然这种资金的流动、增值也是在一定的合理时空条件下实现的。

他认为,循环经济应以3R为原则,即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但以减量化优先,根据五个要素(5F)即物质、能量、时间、空间和资金的情况,因地制宜的找准切入点,以不同模式循序推进。其中3R只是原则,5F才是参与实际运行的基本要素,对循环经济的实施过程而言,尤其不能忽视空间、时间、资金因素。

他强调,循环经济涉及到生产过程、生活消费过程和实体经济,不是单纯物理意义上的循环,也不仅仅是3R,更不是不计经济效果的循环和为循环而循环,所以循环而不经济不是循环经济。

世界经济论坛循环经济全球理事会成员、同济大学教授诸大建分享了欧洲最近五年循环经济研究的新进展,建议从注重“资源生产率”到“资源生产率与控制垃圾产生总量并重”,实现循环经济发展从“废物循环”到“产品循环”再到“服务循环”的三个进阶。

他指出,在循环经济领域欧洲有三个代表机构:一是英国循环经济基金会,每年搞循环经济一百强;2010年以后欧洲循环经济打入世界经济论坛,从2012年开始把达沃斯变成一个主要的牌子,认为是世界性的新运动;第三是欧盟,现在正像中国做“十二五”、“十三五”的五年规划一样,讨论要将欧盟到2020年、2030年的发展战略纳入到其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中。

欧盟认为搞循环经济可以实现垃圾产品量和资源消耗量的零增长——就是跟以往持平、但并非零垃圾,这是欧盟一个战略目标,与二氧化碳排放要实现比1990年总量减半的目标是一样的道理。

他表示,关于垃圾处理有个国际上称之为“三个80%”的基本规律:所有问题中可得到处理的为80%,得到处理的问题中只有80%起到了作用,而在起到作用的问题中最终能够平均实现预期效果的80%便已是极其成功。整个流程下来,三个阶段各自效率的80%相乘所得到的最终结果近似于50%——换句话说,一个百分百的污染问题,最终能够达到50%的治理结果便已经是将近达到极限了。就此他指出,末端治理永远不可能实现绿色化。

他强调,循环经济不是处理垃圾、而是从根本上消灭垃圾,不让垃圾产生,所以循环经济是一个经济变革,不是传统的3R而是新经济模式的3R。传统的3R指的是垃圾处理的3R,新经济模式的3R是指废弃物的处理。但在循环经济领域过去十年来所讨论的案例还是在处理垃圾,而并非经济模式。

本次论坛云集循环经济领域的高层领导和权威专家,论坛的成功举办对中国循环经济事业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对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十三五绿色经济
绿色低碳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经济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