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生态环境评价与保护发展研究——以广西钦州市大芦村为例

2015-03-27 10:45曾丽群单国彬朱鹏飞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5年6期
关键词:村落面积资源

曾丽群单国彬朱鹏飞

(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广西 北海 536000;2.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广西柳州545000;3.广西城市设计有限公司,广西 北海 536000)

引言

传统村落拥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和经济价值,是我国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活化石”和“博物馆”,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1-2]。目前,中国传统村落的保护已提到了议事日程。近几年我国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三部门先后公布了三批共2555个传统村落[3-6]。但传统村落的保护主要关注的是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而往往忽略了承载这些文化遗产的生态环境系统,使这样一类生态敏感性强与脆弱的传统村落生态系统得不到系统的保护,不能真正意义上保护好传统村落。为此,尝试性的对传统村落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并在评价的基础上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保护与发展思路,是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1 大芦村概况

1.1 概况

广西灵山县佛子镇大芦村始建于明清时期,位于灵山县城东郊3.8km,村民约5200人,村域面积为6.17km2,是典型的岭南丘陵地貌,山清水秀。以古建筑、古文化、古树(俗称“三古”)体现明、清建筑风格,是延续岭南文化的典范,是“广西楹联第一村”、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和中国传统村落,名列广西旅游名村之首,年游客接待量约10万人次。

1.2 特色资源及现状

1.2.1 特色资源

大芦村地处亚热带气候区,气候宜人,村内有成片优质的耕地,种植有大量的荔枝和龙眼等果树,被誉为“中国荔枝之乡的荔枝村”和“水果之乡的水果村”,村庄农业发展基础良好。大芦古村落按照风水学中“九宫八卦”的方位建造,遵循传统宗法制度建设,等级分明,村内现存有明清时期的镬耳楼、三达堂、东园别墅、双庆堂、蟠龙堂、东明堂、陈卓园、杉木园、富春圆和劳克中公祠等10个古建筑群,总建筑面积约45万平方米,房屋结构功能齐全,具有明显的明末清初岭南豪宅的建筑风格。大芦村被誉为“广西楹联第一村”,现存有古对联305副,以修身、持家、创业、报国为主题。村内现有8株古荔枝树、2株古樟树、1株古小叶榕和7株古大叶榕,树龄都在200年以上。村落格局独特、古建筑遗存丰富、风格明显、富有文化内涵、传世楹联内容丰富及价值高、古树参天和环境优美宜人,具有民宅建筑古老、文化内容丰富、古树参天和生态环境良好四个特点。

1.2.2 村庄发展现状及生态环境概况

大芦村内的古建筑群、传世楹联、古人工水系和古树名木特色资源单体得分都达到《旅游资源分布、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四级资源标准,并且这些资源规模较大,是优质的乡村旅游资源,是广西和钦州市乡村旅游中最具吸引力的旅游景点。虽然大芦村有良好的、较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其发展仍然以传统的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旅游业的从业人数较少,旅游配套设施不够完善,旅游收入还不到总收入的10%。

大芦村现有果园和林地面积共3.49km2,占村域总面积的56.84%,人均林地面积约671m2;耕地面积1.5km2,占村域面积的24.43%;村庄建设用地面积0.62km2,占村域面积的10.10%,该区域内保存有数百年的古树名木,园林绿化树种共计33种,远远望去碧水蓝天、绿树古宅,相映成趣。村域范围内水资源量丰富,在村落北面有一水库,其可利用水资源量为6.55×106m3,加上村内其它地面和地下的水资源,该村共有18.86×106m3的可利用水资源,人均水资源量3626m3。村落水系发达,水系自村庄东北角进入村内,与村内的五个大水塘相连,流经农田,在村庄西南角汇集后向南流出村界,形成村落流动的活水系。总的来说,该村植被种类丰富,植被覆盖率高、水系发达、无工业污染,生态环境质量优质,历经400多年的发展,仍保存着明清时期的景观格局。

2 大芦村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2.1 评价模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T 192-2006)[7]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技术规定”: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I)=0.25×生物丰度指数+0.2×植被覆盖指数+0.2×水网密度指数+0.2×土地退化指数+0.15×环境质量指数。其中:

(1)生物丰度指数=Abio×(0.35×林地+0.21×草地+0.28×水域湿地+0.11×耕地+0.04×建设用地+0.01×未利用地)/区域面积

式中:Abio,生物丰度指数的归一化系数。

(2)植被覆盖指数=Aveg×(0.38×林地+0.34×草地+0.19×耕地+0.07×建设用地+0.02×未利用地)/区域面积

式中:Aveg,植被覆盖指数的归一化系数。

(3)水网密度指数=[Ariv×河流长度/区域面积+Alak×湖库(近海)面积/区域面积+Ares×水资源量/区域面积]/3

式中:Ariv,河流长度的归一化系数;Alak,湖库面积的归一化系数;Ares,水资源量的归一化系数。

(4)土地退化指数=100-Aero×(0.05×轻度侵蚀面积+0.25×中度侵蚀面积+0.7×重度侵蚀面积)/区域面积

式中:Aero,土地退化指数的归一化系数。

(5)环境质量指数=0.4×(100-ASO2×SO2排放量/区域面积)+0.4×(100-ACOD×COD排放量/区域年均降雨量+0.2×(100-ASO1×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区域面积)

式中:ASO2,SO2的归一化系数;ASO1,固体废物的归一化系;ACOD,COD的归一化系数。

2.2 数据来源与计算

根据大芦村土地利用调查GIS数据(图1)统计得出,大芦村内有林地(果园与有林地)3.17km2、疏林地(其他林地)0.32km2、中覆盖度草地(其它草地)0.32km2、河流0.03km、湖泊0.19 km2、水田1.2km2、旱地0.3km2、村庄建设用地0.62km2和其它建设用地0.02km2,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T192—2006)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技术规定和广西生态环境评价报告[8],对大芦村生态环境质量的各项基础数据进行统计和计算(表1,表2,表3,表4,表5,表6)。

图1 大芦村土地利用GIS图

表1 生物丰富度指数计算表

表2 植被覆盖指数计算表

表4 土地退化指数计算表

表5 环境质量指数

表6 生态环境状况计算表

2.3 评价结果

根据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技术规定,生态环境质量分为五级见表7,则广西大芦村的生态环境质量EI为84.90属优这一级别。

从上述分析可知,大芦村除了具有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资源之外,还有优质的生态环境作为良好的发展基础。在今后的发展中大芦村应珍惜现有的优质生态环境,更加系统有效的保护这一特有的具有特殊历史文化资源的复合村落生态系统。

3 大芦村生态环境保护与发展探讨

3.1 划定核心资源保护红线和村落生态环境保护红线

以往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的保护往往只注重古建筑和古村范围内物质与非物质文化资源的保护,其保护规划也大多在于对古村的保护和新村的规划,较少考虑由农田、水系、林地等所构成的承载古村物质与非物质文化资源的村落生态系统或是居民点以外的自然生态系统。为了保护传统村落这一敏感与脆弱的生态系统[9],在保护与规划工作中,应拓展保护范围,划定核心资源保护红线和村落生态环境保护红线,并提出不同的管控策略和措施。

3.2 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正在成为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发展模式[10,11]。传统村落拥有丰富的传统资源,应充分利用其具有的资源特色及优势,实现村庄的产业由传统农业向以旅游业为主导带动农业联动发展转变。大芦村拥有的古建筑群、传世楹联、古人工水系和古树名木,正是促进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特色资源,应在现状基础上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在不改变村落自然景观格局的情况下,发展创意农业和生态农业[12],促进村庄的可持续发展。在今后的发展中,结合景点的环境容量,适度控制游客数量,避免过度开发和利用,维护村落良好的生态环境质量。

3.3 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以核心资源保护红线和村落生态环境保护红线为依据,由相关部门牵头成立村民监督委员会,负责常规监督管理,建立“政府引导管理,居民主动参与”的运作机制,实施正确的政策引导和赏罚分明的管理措施[13],加强传统村落生态环境与历史文化特色旅游资源保护,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村落的旅游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14,15]。

表7 生态环境质量分级

4 结束语

传统村落拥有重要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资源,而这些资源大多是不可再生资源,需要有合适的载体来承载,才能够传承与延续。承载这一敏感与脆弱生态系统的最小范围是由核心资源和及其周围的农田、林地、水系等所形成的复合村落生态系统,是村落生态保护红线范围。通过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可以定量较准确的反映传统村落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为了保护传统村落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需要科学的划定红线,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1]胡燕等.传统村落的概念和文化内涵[J].城市发展研究,2014(1):10-13.

[2]仇保兴:深刻认识传统村落的功能[EB/OL].2013-5-6.http://ctv.wodtech.com/

[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关于公布第一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村落名单的通知[EB/OL].2012-12-17.http://www.mohurd.gov.cn/zcfg/jsbwj_0/jsbwjczghyjs/201212/t20121219_212340.html.

[4]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关于公布第二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名单的通知[EB/OL]2013-08-26.http://www.mohurd.gov.cn/zcfg/jsbwj_0/jsbwjczghyjs/201308/t20130830_214900.html.

[5]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四部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印发《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试行)》的通知(建村[2012]12号)[EB/OL].2012-08-22.http://www.mohurd.gov.cn/zcfg/jsbwj_0/jsbwjczghyjs/201208/t20120831_211267.html.

[6]中国建设报.我国传统村落保护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思考[EB/OL].2013-1-29.http://www.chinajsb.cn/bz/content/2013-01/29/content_82847.html.

[7]万本太.中国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22-30.

[8]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广西壮族自治区2007年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报告[R].南宁: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2008:33-43.

[9]喻本德,叶有华,郭微等.生态保护红线分区建设模式研究——以广东大鹏半岛为例[J].生态环境学报,2014(6):962-971v[10]赵爱民.“美丽中国”视角下的我国生态农业旅游发展研究[J].农业经济,2014(1):40-41.

[11]郑耀星,刘国平.张菲菲.基于生态文明视角对福建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思考[J].广东农业科学,2013(7):211-214.

[12]胡豹,杨良山,王丽娟.浙江创意农业的实践模式、发展思路与战略对策[J].浙江农业学报,2013(6):1410-1416.

[13]张安毅.农村生态保护中农民生态参与的困境、成因与对策[J].财经科学,2014(10):133-140[14]任海洋.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产权路径研究[J].农业经济,2014(9):24-35.

[14]于毅.保护海岛生态环境,促进长海经济发展[J].农业经济,2014(11):63.

[15]张勇,胡孔虎,张乐勤.基于乡村生态文明视角的村庄综合整治——以安徽省池州市灵芝村为例[J].环境保护,2013(5):64-66.

猜你喜欢
村落面积资源
怎样围面积最大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最大的面积
巧用面积法解几何题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资源回收
巧用面积求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