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环境报告制度研究和建议

2015-03-27 10:45吴娜伟陈颖杨常青张磊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5年6期
关键词:报告书报告环境

吴娜伟 陈颖 杨常青 张磊

(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北京 100029)

1 引言

企业是环境污染防治的责任主体,对环境信息进行公开是履行社会责任、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的重要方式。企业对环境信息公开的最直接表现是发布企业环境报告书。随着公众环保意识不断提高,公众对于获得相关环境信息,尤其是企事业单位环境信息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公众通过获得企业单位及时、详细、真实、客观的环境信息,不仅有利于公众行使知情权和监督权,也有利于促进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有利于实现企业与社会及相关方之间的环境信息交流,也是环保监察部门对企业进行环境管理的新途径。

目前,我国现阶段推行的企业环境信息公开采用的是“强制”和“自愿”相结合的原则,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管理办法来监督和鼓励企业公开环境信息。《清洁生产促进法》(主席令第7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主席令第9号)中明确了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要求。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已经成为我国环境管理手段的重要辅助工具之一。

2 我国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概况

2.1 近年来部分省市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情况

目前国内企业环境管理和绩效公开的方式比较多样,其中企业环境报告书是一种方式,还有社会责任报告书、可持续发展报告书、管理评审、企业节能自查报告、月度考核、HSE年报、ISO14001体系认证及环境标志等方式。此外,根据环保部《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办法(试行)》(环发 [2013]150号),上海、浙江、江苏等地对辖区内企业采取环境信用等级评价工作,使用不同颜色发牌公告。

(1)山东省:山东省企业环境报告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2008年颁布的《山东省企业环境报告书编制指南(DB37/T1086-2008)》,是国内首次以标准的形式规范企业的环境信息公开行为。尤其是青岛市,多年来企业环境报告工作持续推进,各年发布环境报告书的企业数量见表1。

表1 青岛市发布企业环境报告情况

从表1中可知,青岛市发布环境报告书的企业逐年增加,呈良性发展态势。同时,从公示的报告来看,发布报告的企业涉及到电子家电、热电、制药、纸箱、水务、食品饮料、金属制造、非金属制造、水产品加工等十几个行业,几乎涉及全市的主要产业门类。

(2)大连市:2006年,大连市环保局开始环境报告编制试点工作,2008年更名为可持续发展报告,2009年共有17家企业发布了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其中,佳能大连办公设备有限公司、大连西太平洋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已经连续四年发布报告。

(3)广州市:2012年,广州市首次发布企业公布环境报告书,包括广州珠江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松下万宝(广州)压缩机有限公司、广州松下空调器有限公司、广州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白云山制药总厂、久泰能源(广州)有限公司、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增城工厂)、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广州宝洁有限公司、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和广州双桥股份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各企业均按《企业环境报告书编制导则》的要求完成了本企业2011年环境报告书编制工作,并自愿在“广州环境保护”网向社会公布。

(4)浙江省、江苏省:对企业和单位的环境行为等级进行评定,采用绿色、蓝色、黄色、红色、黑色评价企业信用,并公示。

2.2 青岛市企业环境报告制度分析

(1)发展历程

青岛市企业环境信息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以2006年公布的《海尔2005年环境报告书》为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起点,2008年青岛市开始广泛启动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工作,发布环境报告的企业数量由2008年的14家增长到2014年内的40家。

(2)发布方式

企业环境报告书发布方式通常采取两种渠道:一是政府公开,二是单位自主公开。政府公开是由当地环保部门通过召开重点单位环境信息发布会,集中发布环境报告书。单位自主公开是各单位在各自网站公开环境报告书电子版、印发环境报告书纸质单行本等。

(3)主要内容

企业环境报告书尽可能准确、全面地反映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与环境相关的信息,主要包括企业概况、环境管理状况、环保目标、降低环境负荷的措施及绩效等内容。在报告书中,企业对于自身制定的环保目标及完成情况需进行量化说明,介绍完成年度环保目标所采取的主要方法与措施,并制定企业下一年度环保目标。

(4)管理方式

青岛市环保局鼓励企业自愿公开企业环境信息,为社会公众和企业间搭建信息沟通的桥梁。环境报告由企业负主体责任,环保部门进行审核把关。环保部门对企业进行培训,要求报告中不能仅是对企业绩效宣传,还需要有污染物排放量、监测报告等。目前青岛市企业环境报告大多由企业自行编制,个别由第三方专业公司承担或提供环保咨询服务。为激励广大企业开展环境信息公开,发布企业环境报告工作会与青岛市“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工作挂钩,或与部分环保治理资金等补贴结合。

2.3 我国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现存问题

目前国内企业环境管理和绩效公开的方式比较多样,其中企业环境报告书是一种方式,还有社会责任报告书、可持续发展报告书、管理评审、企业节能自查报告、月度考核、HSE年报、ISO14001体系认证及环境标志等方式。但是目前依然存在以下问题。

(1)自愿公开环境信息的企业少

我国的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相比发达国家起步较晚,2000年之后才陆续有一些大型企业公布其在中国的环境信息。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分别在2014年和2015年向社会发布《中国上市公司环境责任信息披露评价报告》,在2000多家上市公司中,2012年和2013年分别有617家和665家上市公司采取环境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等形式发布了环境信息内容。“评价报告”显示,2010年—2012年3年里,发布环境报告书数量呈上升趋势,但企业积极性依旧不高。2010年,样本企业中发布环境报告7家、2011年11家、2012年18家、2013年16家。

(2)环境信息披露内容简单

从2011年后企业报告书内容来看,大部分企业能够做到依据《企业环境报告书编制导则》(HJ 617-2011)要求编制报告,环境信息清晰明确。但从《中国上市公司环境责任信息披露评价报告》中涉及到的发布环境信息的600余家企业公示内容情况来看,采取其他形式公布环境信息的多数企业报喜不报忧,总体上规避披露企业的负面信息。同时,40%左右的企业环境信息披露部分为简单陈述,没有足够数据等的支撑,描述概念化,介绍表面化,泛泛而谈,尚不能满足利益相关方对信息的实质性期望和诉求。

(3)企业环境信息公信力低

目前多数企业环境信息的披露及报告没有经过第三方机构的审验,报告质量及信息公开的公信力有待加强。环境信息披露内容的可比性、准确性需进一步提高。企业披露具体的绩效数据等不足,更缺乏同行业及国内外标准的比较。同时,企业环境信息大多没有说明其数据测量方法及计算基础,无法判断其准确性。

3 国外企业报告书制度情况

企业环境报告制度在国外已经有30多年的发展历程,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的快速发展为企业环境报告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比较而言,日本、美国、荷兰等国家的相关经验非常值得借鉴。

3.1 日本

根据日本《关于通过促进提供环境信息等促进特定企(事)业者等开展环保型事业活动的法律》(2005年4月实行),所有的国有企事业单位必须发布年度环境报告书。

截止目前,日本《环境报告书编制指南》共发布了4版,分别是2000年版、2003年版、2007年版和2012年版。日本企业编制环境报告书的方式分为三种情况:其一为自主编制,即企业内部筹建编制组,自行按照指南要求编制报告书并发布;其二为全部委托编制,即全权委托社会上的咨询机构负责编制,根据咨询机构的要求和安排提供数据与信息;其三为部分委托编制,即自主开展报告书中的部分内容,其余部分外委完成。日本目前的第三方审查是一种社会化、市场化的行为。第三方审查机构是一个由7家单位组成的叫做“可持续发展信息审查协会”,该协会自建了一套完整的审查程序,对这7家单位开展内部质量管理,并对审查人员组织资格考试与继续教育培训。除了强制管理手段,日本对于环境报告书的促进制度主要体现在两项表彰,其一是官方表彰,于1998年创设的环境大臣奖;其二是民间奖项,同为1998年创建的东洋经济绿色报告论坛“绿色报告”奖。

3.2 美国

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起出现零星的环境信息披露,90年代迅速增加,主要源于法律法规的要求和资本市场的压力。美国证监会在1993年发布的“92专门财务告示(SAB92)”中,要求上市公司对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责任进行披露,并且在财务报告中说明环境问题对公司财务状况或竞争地位所产生的或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与环境有关的成本和负债金额。另外,美国环保署与美国证监会联手合作,环保署向证监会提供存在潜在环境负债的企业名单,使证监会关注企业的环保责任和环境风险。

3.3 荷兰

荷兰对环境会计和环境信息披露的研究起步较早。荷兰政府主张通过连接环境资源统计与国家会计账目的关系,来确定清洁污染的经济成本。

荷兰环境部对本国大型企业规定了编制环境报告的义务。所编制的环境报告书分为两类,一类是面向政府部门的,一类是面向社会公众的。面向政府部门的环境报告要求企业必须披露环境成果信息。面向社会公众的环境报告,所编报的内容由企业自行确定。

3.4 国外环境信息公开启示

国际上环境信息披露实践情况有以下特点值得关注:

(1)披露环境信息的企业主要是上市公司和大型企业

这是由于上市公司和大型企业属于公众公司,都是各国政府监管的主要对象,证监会对其有严格的信息披露要求。

(2)信息披露内容具有多样性,侧重点不同

从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来看,不仅披露环境导致的财务影响,如环境污染可能招致的诉讼,恢复因企业生产经营所导致的土地污染可能发生的债务及支出,与环境相关的或有负债或与环境相关的成本和收益,还要披露企业的环境影响信息,如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企业的环境目标与政策等。不同国家、不同的组织,其披露的侧重点不同,没有统一的标准要求。

(3)政府环境管理部门、协会组织在信息披露中的作用明显

在政府部门制定的法律法规中,对环境保护大多有明确的要求,并且对违反环境保护法规的行为还规定了相当严厉的惩罚,因此,企业的违规成本很大,企业面临的环境风险也很大,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不得不关心环境保护。国外对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大多采用强制性和自愿性相结合的方式,政府管理机构一方面通过法律和行政手段强制企业披露环境信息,另一方面则通过制定政策调动企业自愿披露环境信息。同时,政府的另一个作用是积极与当地会计团体合作,从技术上规范环境信息的披露内容和形式。

(4)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

环保理念在发达国家深入人心,许多社会团体和个人自觉致力于环境保护工作,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这种大的环境下,企业如果不重视环境保护,就会面临巨大的环境风险。例如,如果企业不进行环保型经营,可能会因造成环境污染而被迫承担环境责任。因此,企业不得不重视环境保护,自觉披露有关环境信息,减少自己的环境风险。

4 我国实施企业环境报告书制度的建议

企业环境报告制度在国外已经有30多年的发展历程,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的快速发展为企业环境报告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此,应积极借鉴日本、美国、荷兰等国家的相关经验,建立健全企业环境报告书制度。

4.1 建立企业环境报告书发布与管理体系

建立完善的企业环境报告书发布和管理体系,从政策或规范上规定发布主体、监管单位、发布程序、审查验证、培训学习等。今后逐步规范环境报告管理的各个环节,将来作为一项必要制度延续下去。

(1)发布主体:制定法规,明确需要强制和自愿发布环境报告的主体。建议将国家重点监控企业以及超标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作为强制发布企业环境报告的主体。鼓励上市公司和大型企业发布企业环境报告,可在其环境信用评价、环保相关审批办理中予以倾斜,同时也可以提升公众形象。

(2)监管单位:由环境保护管理部门负责对企业环境报告的监督和管理。此外,要发挥社会公众、环保组织的积极性,全面的加强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监管。

(3)发布程序:由企业每年年初编制上一年度企业环境报告,经第三方评审并通过后,发布在当地环保部门网站或企业网站,接受公众查阅,并对公众提出的异议及时给与答复。

(4)审查验证:以独立学者或是有影响力的环境机构作为审查验证方,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对企业环境报告书编制过程和报告内容进行审核和监督,出具审查报告,并刊载在企业环境报告书中,与报告文本同时公示。

(5)培训学习:企业环境报告可由企业自行编制,或是委托专业第三方编制。以座谈、培训班等形式,加强对编制人员环境专业能力培训。

4.2 建立激励和惩罚机制

建立健全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激励机制及惩罚机制。对于主动公开环境报告,并且公开信息数据全面准确、报告质量良好的企业,可采取激励措施,如:优先安排环保专项资金或者其他资金补助;优先授予环保部门评奖荣誉称号等。对于未按要求进行环境报告的企业,可借鉴世界银行设计的企业环境行为分级方法,将该企业环境信息级别降为较深的颜色并予以发布等惩罚措施。

4.3 建立企业环境信息数据库和发布网站

建立企业环境信息公众网络,在专业门户网站上公布所有的企业环境报告书,便于公众查阅。同时,建立企业环境行为数据库和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展环保部门内部不同机构间和环保部门与相关政府部门间的联动能力建设,确保企业环境信息数据信息能够及时、有效公布,并实现对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动态评估和跟踪管理。

4.4 企业报告书制度要与现有环境管理手段相衔接

企业环境报告书制度不是完全独立于现行的环境管理和企业管理制度之外,而是现行环境管理制度的一种延伸。因此,必须要与现行的管理制度衔接紧密,如把企业的环境守法、被投诉记录等纳入环境报告书的内容,结合企业ISO14000认证制度等,使企业环境报告书成为一项基本的环境管理手段。

鼓励更多的公众参与到监督企业的信息公开中来。公众的反馈将给企业各种激励和惩罚的动力和压力,促使企业改进生产工艺和水平,提高自身的环境意识。

5 小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环境的关注越来越重视,对企业公布环境信息需求越来越高。企业对环境信息公开的最直接表现是发布企业环境报告书。本文梳理了我国近年来部分省市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情况,尤其是着重分析了青岛市企业环境报告制度发展与管理经验,总结我国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现存主要问题,并在借鉴国外企业报告书制度经验基础上,提出我国实施企业环境报告书制度的建议。研究指出,企业环境报告制度在国外已经有30多年的发展历程,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的快速发展为企业环境报告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此,应积极借鉴日本、美国、荷兰等国家的相关经验,进一步健全完善企业环境报告书制度。我国首先应建立企业环境报告书发布与管理体系;其次建立健全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激励机制及惩罚机制;再者建立企业环境信息数据库和发布网站;最后要企业报告书制度与现有环境管理手段相衔接。

[1]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上市公司环境责任信息披露评价报告》,2014年、2015年.

[2]环境保护部.HJ 617-2011,《企业环境报告书编制导则》.2011.06.

[3]環境省.環境報告ガイドライン(2012年版)[S].2012.04.

[4]魏素艳.西方国家环境信息披露:实践、特点与启示[J].财会通讯,2005,7,40-43.

[5]孟晓俊,胡琳.吉美日中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比较及启示[J].财会通讯,2008,5:103-105.

[6]ECO FORUM.Statement of the European Eco-Forum and other Civil Society organizations of the UN-ECE region[R]The Almaty Action Statement,2005.

[7]环境保护部.《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办法试行)》.2014.1.

[8]代勤,敖特根巴雅尔.企业环境报告书的产生与发展及我国环境报告的现状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2014,7:61-63.

[9]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13年年会给中国政府的政策建议[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4,39(4):10-14.

[10]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13年关注问题报告:环境与社会[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4,39(4):15-27.

[11]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中国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4,39(4):28-45.

[12]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可持续消费与绿色发展[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4,39(4):46-60.

[13]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促进中国绿色发展的媒体与公众参与政策[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4,39(4):61-73.

[14]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中国绿色发展中的企业社会责任[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4,39(4):74-87.

猜你喜欢
报告书报告环境
福建漳州核电厂3号、4号机组环境影响报告书(建造阶段)公示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基层食品药品检验机构报告书的归档问题探讨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报告
报告
报告
发电厂节能评估报告书的编制和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