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复句研究的篇章视野

2015-03-27 07:34
华中学术 2015年2期
关键词:复句视野语篇

刘 云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汉语复句研究的篇章视野

刘 云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复句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现代汉语语法理论的嬗变与研究方法的更新,汉语复句研究也呈现出多理论、多视角的研究态势。复句作为一类句法单位,既有独立性,同时又是语篇的产物,对语篇具有一定的依附性。把复句放到语篇中予以考察,是深化汉语复句研究的重要途径。篇章视野下的汉语复句研究重在系统考察篇章对复句运用的制约,根据研究需要,需积极借鉴国内外篇章语法、功能语法、语用学、认知语法、语料库语言学等相关理论与方法,充分吸收各种积极因素,细致刻画复句所在的外部语篇对复句使用的制约。

复句 篇章 语篇

一、复句研究现状和趋势

(一)国内研究现状和趋势

复句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前辈和时贤在这个领域积累了富有成效的理论、方法和研究手段,留下了丰厚的成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国内的相关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领域:(1)传统语法或与逻辑相结合的传统语法研究,如黎锦熙等(1962)《汉语语法教材》,陈信春(1990)《单句复句划界研究》,王维贤等(1994)《现代汉语复句新解》,陈中干(1995)《现代汉语复句研究》,赵恩芳等(1998)《现代汉语复句研究》,邢福义(2001)《汉语复句研究》,徐阳春(2002)《现代汉语复句句式研究》等;(2)认知语法研究,如沈家煊(2003)《复句三域“行、知、言”》,李晋霞等(2004)《“由于”与“既然”的主观性差异》,马清华(2005)《并列结构的自组织研究》,周静(2007)《现代汉语递进范畴研究》等;(3)篇章功能语法研究,如方梅(2000)《自然口语中弱化连词的话语标记功能》等; (4)语法化研究,如雷冬平(2008)《近代汉语常用双音虚词演变研究及认知分析》,郭燕妮(2009)《汉语转折复句的历史演变研究》等;(5)类型学研究,如储泽祥(2008)《汉语因果复句的关联标记模式与“联系项居中原则”》等;(6)语料库语言学,如姚双云(2008)《复句关系标记的搭配研究》,姚双云(2012)《自然口语中的关联标记研究》等。

随着现代汉语语法理论的嬗变与研究方法的更新,汉语复句研究也呈现出多理论、多视角的研究态势。以传统语法和结构主义为理论背景的汉语复句研究仍占重要地位,同时汉语复句研究也出现了许多新领域、新方法,如关于复句的语法化研究、认知功能研究、类型学研究、篇章功能研究、形式语法研究、计算语言学研究等。

目前的主要研究趋势是从篇章入手考察汉语复句,这方面的研究成果集中表现为对关系词语在篇章组织方面的地位与功能的深入细致的刻画。这些成果开阔了复句研究的领域与视野,深化了认识。不过,这些研究也存在着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研究对象相对零散。已有研究多是针对某个或某类关系词语,考察其篇章功能。研究对象零散,缺乏系统性。第二,研究内容单一。已有研究对关系词语篇章功能的考察多局限在篇章衔接与连贯方面,研究内容还有待进一步突破。

(二)国外研究现状和趋势

由于语言自身的差异,汉语语法对汉语句子的划分与以英语为代表的西方语言的句子分类体系有所不同。英语句子通常一分为三: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大致来说,汉语的联合复句相当于英语的并列句,汉语的偏正复句大致相当于英语中的包含状语从句的复合句。英语语法,特别是传统语法,对英语的基本句子类型有详尽的分析与刻画,这些对于汉语复句研究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随着国外语法理论的更新,与复句相关的语法研究在理论与方法、视角与手段等方面都得到了明显拓展,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领域:(1)语义语用研究,如EveSweetser(1990)Frometymologytopragmatics: metaphoricalandculturalaspectsofsemanticstructure等;(2)功能语法研究,如T.Givón(1990)Syntax:afunctional-typologicalintroduction等;(3)话语标记与篇章语法研究,如DeborahSchiffrin(1987)Discourse markers以及Longacre、Dooley、Brown、G.Yule、Cook、Hoey、Unger等关于篇章语法及对篇章的研究等;(4)元语研究,如Hyland,Ken.(2008)Metadiscourse等;(5)主观化与主观性研究,如SternandWright(1995)Subjectivityandsubjectivisation等;(6)心理空间研究,如Gilles Fauconnier(1994)MentalSpaces:aspectsofmeaningconstructionin naturallanguage等;(7)类型学与构式语法研究,如WilliamCroft (2001)Radicalconstructiongrammar等;(8)语法化研究,如PaulJ.Hopper,ElizabethClossTraugott(2003)Grammaticalization等。

汉语复句研究的篇章视野立足于篇章分析复句,因此需特别关注国外篇章语法的研究。这方面的成果主要集中在Longacre、Hwang、Givón、Thompson、Mann、Hopper、Dooley、Smith、Brown、G.Yule、Cook、屈承熹等学者的研究中。这些他山之石为立足篇章审视复句,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视角与方法手段。

二、从篇章研究复句的内容和途径

(一)研究内容

篇章视野下的汉语复句研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不同类型语篇中复句的使用情况;第二,具体的语篇环境对复句运用的影响;第三,复句的篇章地位与篇章功能分析;第四,复句的形式特征分析。

1.不同类型语篇中复句的使用情况

作为言语成品,语篇有不同的类型,如:叙事语篇、议论语篇、说明语篇、描写语篇等。复句在这些不同类型的语篇中的使用情况明显不同。比如叙事语篇,主要用于叙述事件,由于时间相似性原则对汉语语序有着明显的制约力量,所以在叙事语篇中,关系词语的运用比较受限。这种受限首先表现在关系词语的类型与频率上。在叙事语篇中,除了“一边……一边……”、“于是”等与时间表达紧密相关的关系词语外,其他类型关系词语的使用会受到一定限制,同时,关系词语出现的频率也不高。其次,这种受限还表现在即使出现了与时间表达无关的其他类型的关系词语,那么,这些关系词语在叙事语篇中的地位也是相对受限的。比如“因为”、“如果”等,叙事语篇的核心是事件,用篇章语法的术语来说,叙事语篇的“前景”信息是故事链,而“因为”、“如果”是交代前景事件得以发生的原因和条件,在叙述语篇中隶属于“背景”信息,篇章地位明显下降[1]。

运用篇章语法、功能语法等的相关理论与方法,考察复句对不同类型语篇的适用性,并从篇章角度予以解释,是篇章视野下复句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2.具体的语篇环境对复句运用的影响

在表达相同类型的逻辑语义时,汉语往往有不同的语言形式。如单独的“因为”可用来表达因果关系,而单独的“所以”也可用来表达因果关系。这时,是使用“因为”还是使用“所以”,往往受制于具体的语篇环境。经初步研究,“原因”与“结果”的配位方式制约着关系词语的选择:表达“原因+结果”时优选“所以”,表达“结果+原因”时优选“因为”;更进一步,“原因”与“结果”的配位方式又主要受制于篇章信息结构制约下的原因信息与结果信息在重要性上的差异[2]。局部语篇对复句使用的制约是篇章视野下复句研究的另一重要内容。

3.复句的篇章地位与篇章功能分析

不同类型的复句,其篇章地位与功能有可能存在明显差异。比如联合复句与偏正复句,国外篇章语法的相关研究表明,联合复句的若干分句有可能在篇章中均处前景地位,而偏正复句的若干分句则有正有偏,正句通常在篇章中处于前景地位,而偏句则通常处于背景地位。可见,联合复句与偏正复句,其篇章地位与功能不尽相同。

同一类型的复句,篇章地位与功能也有可能存在差异。比如“为了”与“为的是”,虽都表示目的关系,但若从语篇分析,二者则有明显不同。据初步研究,一般来说,“为了P,Q”中,事件Q是前景信息,目的P是背景信息;“Q,为的是P”中,事件Q是背景信息,目的P是前景信息;这种语篇地位与功能的差异,带来了二者在信息结构及形式上的诸多不同。

从篇章类型、篇章结构、篇章地位、篇章功能等角度入手考察汉语复句,是篇章视野下复句研究的又一主要任务。

4.复句的形式特征分析

借鉴篇章语法、功能语法等在跨句与超句单位的形式刻画方面的理论、方法与成果,探索汉语复句形式分析的有效手段,力求在汉语复句的形式刻画方面有所突破,是篇章视野下复句研究的又一重要内容。

目前来看,从篇章角度研究复句,篇章语法中“前景”与“背景”的思想与“篇章及物性”的研究,对于刻画汉语复句的形式特征比较有效。比如上述“为了P,Q”与“Q,为的是P”,由于前景与背景的地位差异,使得二者在句法上呈现出明显差异;再如“一边P,一边Q”,根据初步研究,在实际语篇中,“一边P”的背景度更高,“一边Q”的前景度更高,此种差异也造成二者形式上的倾向性对立[3]。

(二)研究途径

从篇章的角度研究复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途径:第一,系统考察语篇与复句之间的互动关系;第二,吸收篇章语法的相关理论与方法,用于复句篇章地位与功能的分析;第三,努力挖掘复句的形式特征。

1.系统考察语篇与复句之间的互动关系

传统的复句研究,以分析复句内部的逻辑语义关系为主要任务。之所以如此,脱离语境的静态研究方法是重要原因之一。脱离语境的语法单位研究,必然以语法单位的内部分析为首要任务。而对于复句而言,语法单位的内部分析首先表现为分句之间的逻辑语义关系。

传统的复句研究为弄清汉语复句的基本的、静态的面貌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但随着汉语语法研究的进展,其不足也越来越明显。正像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句子研究,在没有功能语法、认知语法等理论平台时,人们往往是把句子从语境中孤立出来分析其内部结构与静态的句法意义。但在引入了功能与认知语法后,人们才有意识地把句子放在动态的、真实的语篇环境中予以分析,并在句子的功能透视与认知解释上获得重大突破。

与传统的复句研究不同,篇章视野下的复句研究是从不同类型的语篇这些“言语成品”以及具体的语篇上下文入手,考察“全局的”或者“局部的”篇章对复句使用的影响。就不同类型的言语成品对复句使用的制约而言,有已有复句研究成果做基础,基本事实已比较清楚,但是这方面的已有研究需要从篇章语法的角度予以深度解析,而不能仅仅停留在复句的语体差异上,因此,还有进一步开掘的必要。而具体的语篇环境对复句使用的制约,虽然学界已在这方面做过若干研究,但这些研究是零散的,距离系统揭示局部语境对复句使用的制约这一目标还较遥远。

运用篇章语法、功能语法等的相关理论与方法,系统考察语篇与复句之间的互动关系,目前汉语学界这方面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可资参考的现成做法还不太多。

2.吸收篇章语法的相关理论与方法,用于复句篇章地位与功能的分析

篇章视野下的汉语复句研究拟从语篇这个更为宏观、全面的视角出发,重新审视汉语复句,特别关注复句在篇章中的地位与功能分析。比如,联合复句与偏正复句,二者的语篇功能不尽相同,这种差异只有在“超复句”的更大的篇章单位甚至完整的言语成品中才可以看得更加清楚。

要想准确把握复句在篇章地位及功能上的异同,首先要对复句所在的篇章有一个相对准确的分析,比如:这个篇章属于什么类型,基本结构是什么,复句所在的局部语篇结构又如何,等等。换言之,要想进行篇章视野下的汉语复句研究,首先应该对篇章自身的结构及语言规律有相对清晰的认识。

3.努力挖掘复句的形式特征

就语言单位的性质而言,复句虽与单句统称为“句”,但实际上,就内部结构看,复句更接近句群,在性质上更接近于语篇。换言之,可以说,复句就是“浓缩的语篇”。某些语篇现象在复句中已有显现。同时,语篇对复句还具有一定的“塑性”作用,复句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语篇。因此,从语篇角度透视复句,是刻画复句形式特征的有效途径之一。比如偏正复句,孤立地看,似乎看不出偏句与正句在形式上有什么差异,但是如果放到实际的语篇中看,那么,正句通常表达的是篇章的主干信息,偏句通常表达的是篇章的非主干信息,因为二者篇章地位不同,那么,通观整个篇章,就可以看出,偏句与正句在句法上的明显差异。

三、从篇章研究复句的价值

由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史可知,由静态到动态,由“语言”到“言语”是汉语语法研究得以深化的重要路径之一。复句作为一类句法单位,既有独立性,同时又是语篇的产物,对语篇具有一定的依附性。把复句放到语篇中予以考察,是深化汉语复句研究的重要途径。

(一)理论价值

(1)立足篇章,审视复句,丰富汉语复句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传统的汉语复句研究,其理论背景主要依托两个学科:其一语法学,以传统语法和结构主义为主;其二逻辑学,特别是形式逻辑中与复句表达相关的内容。运用这些理论与方法,汉语复句研究在系统构建、类型划分、逻辑语义分析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范式不断更新,新的理论与方法不断涌现,特别是功能与认知语法的引入,给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带来了巨大活力,汉语功能与认知语法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功能与认知语法,特别是功能语法,强调从动态的、言语的角度分析语言事实,这种研究理念的转变为重新审视汉语复句提供了新的思想源泉。

与以往的将复句从语篇中剥离出来加以静态分析的研究不同,篇章视野下的汉语复句研究尝试从篇章这个更为宏观、全局的言语层面出发考察汉语复句。这既是由复句这种语言单位的性质所决定的,同时也是由多理论、多视角分析语言事实的必要性所决定的。转变研究思路,从语篇审视复句,揭示实际语篇中复句的篇章功能与使用规律,将弥补以往复句研究中“只向复句内部看”而不管复句外部的不足,有助于丰富汉语复句研究的理论视角与方法手段。

(2)沟通章法与句法,努力挖掘汉语复句的形式特征

语法研究讲究形式与意义并重,但在复句研究上,重意义而轻形式的态势非常明显。形成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刻画复句的形式特征方面,汉语学界还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传统的单句研究,当刻画完单句内部的语法现象后,单句的形式分析的主要工作就基本完成(暂不论形式变换等外部形式分析)。但是这种形式刻画的方法,不太适用于复句。复句的形式分析,既包括对其分句内部的形式描写,同时更不能忽视分句之间在形式特征上的勾连。或许,后者是复句之所以为复句的更为本质的形式要素。对于分句内部的形式特征分析,已有的单句研究可提供完备的方法与手段,但是,对于制约分句之间的形式特征勾连的机制是什么,已有复句研究并未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

篇章视野下的汉语复句研究将运用篇章语法、功能语法等的相关理论与方法,积极借鉴它们在“跨句”与“超句”单位的形式分析上所提出的思想与所使用的方法,细致分析复句的篇章地位及由此造成的形式特征的差异,努力探索汉语复句形式分析的有效手段,并力求在汉语复句形式特征的刻画方面有所突破。

(3)反观现有的汉语复句体系,为汉语复句体系的完善提供形式依据

现有的汉语复句分类体系,主要有两类:其一是借鉴西方语言学的标准划分汉语复句,这种分类的共有特点是汉语复句首先分为联合与偏正两种;其二是汉语语法学界自创的标准,这种分类的共有特点是分类标准均为意义,比如:王维贤等将汉语复句首先分为“单纯的”逻辑语义关系和“非单纯的”逻辑语义关系,邢福义将汉语复句首先分为因果、并列、转折三类,邵敬敏将汉语复句首先分为平等、轻重、推理、违理四类等,均主要采用的是意义标准。

西方语言学的标准未必完全适合汉语,而汉语自己的分类主要从意义出发,又容易见仁见智,这一点由上面对汉语复句大类的划分(王维贤等是二分法、邢福义是三分法、邵敬敏是四分法)上已可看出。应该说,汉语复句的分类标准主要有两个:形式和意义。虽然对于汉语这种语言来说,形式与意义之间没有西方语言那种比较整齐的对应关系,但是,作为分类依据,形式与意义应该兼顾。篇章视野下的汉语复句研究将借鉴篇章语法与功能语法的现有成果,努力挖掘汉语复句的形式特征,力求为汉语复句分类体系的建构提供形式上的一些参考。

(二)应用价值

(1)有助于语言教学和词典编纂

篇章视野下的汉语复句研究考察篇章对复句的影响,着力揭示复句的动态使用规律,其成果对于母语和二语教学中汉语复句的学习有直接帮助。同时,关系词语是复句的标志,研究成果将对虚词词典中关系词语词条的编纂也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2)有助于汉语信息处理中的复句处理

目前,复句的信息处理研究多集中在关系词语的识别、逻辑语义关系的判定、复句知识库的建设等问题上,从语篇角度提供复句运用动态知识的研究还较少。篇章视野下的汉语复句研究关注复句在真实语篇环境中的使用规律,将为复句的信息处理提供本体依据。

四、结语

篇章视野下的汉语复句研究从篇章出发,综合运用篇章语法、功能语法、认知语法、计量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等相关理论与方法,动态地分析语篇对复句的制约,以期较为精细地刻画复句在实际语篇中的使用规律。篇章视野下的汉语复句研究重在系统考察篇章对复句运用的制约,根据研究需要,需积极借鉴国内外篇章语法、功能语法、语用学、认知语法、语料库语言学等相关理论与方法,充分吸收各种积极因素,细致刻画复句所在的外部语篇对复句使用的制约。

*本文系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篇章视野下的汉语复句研究”【15YJA740029】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1]方梅:《篇章语法与汉语篇章语法研究》,《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6期,第165~172页。

[2]方梅:《自然口语中弱化连词的话语标记功能》,《中国语文》2000年第5期,第459~470页。

[3]李晋霞、刘云:《语篇构式对“一边P,一边Q”语序及其句法特征的制约》,《语文研究》2014年第1期,第30~33页。

猜你喜欢
复句视野语篇
连动结构“VP1来VP2”的复句化及新兴小句连接词“来”的形成
汉语复句学说的源流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居· 视野
略论复句分类与对外汉语教学
视野
复句内部不应当用句号
真相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