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特色专业建设浅析——以芜湖职业技术学院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为例

2015-03-27 03:54吴为亚,樊陈莉,周海燕
关键词:特色专业专业建设高职教育

高职特色专业建设浅析——以芜湖职业技术学院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为例

吴为亚,樊陈莉,周海燕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材料工程学院,安徽芜湖241003)

摘要:高职特色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是教学改革的切入点。以芜湖职业技术学院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省级特色专业为例,介绍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并从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优化学术与技能共进的“双师”教学团队、创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完善专业教学管理体系和机制五个方面提出特色专业的建设措施,并对此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高职教育;特色专业;专业建设;人才培养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成立于1992年,自2006年以来,以示范建设为引领,全面推进专业的内涵建设,开展一系列改革工作,形成了自己的专业办学特色。于2010年获批为安徽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是职业教育的高级阶段。[1]专业建设是学院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是教学改革的切入点,是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2]特色专业建设必须瞄准社会需求,明确专业定位;瞄准人才类型,确定课程体系;瞄准行业标准,确定质量标准;建设的内容包括5个专业核心要素:课程和课程体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双师”结构教师团队、专业教学环境和条件和专业教学管理体系和机制。

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

汽车制造和新型材料是本地区的支柱产业,按照我校“地方性、市场化、技能型、开放式”办学思路,特色专业建设必须与区域经济特色相结合的要求,在充分考虑人才层次的高等性、知识能力的职业性、就业岗位的基层性和人才类型的技能性基础之上,确定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以学生已具备的高中或相当高中的文化科学知识水平为基础,以车用精细化学品和专用化学品及其新型材料制造所需要的理论知识、专业技术、专门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培养直接在该岗位群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从事技术应用、经营管理、高新技术设备运作的高技能人才。

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工程观点的培养,不仅要使毕业生在未来的工作提出“是什么”和“为什么”,还要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做”,使之成为复合型人才;并且,实施“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培养要求。其中一技之长主要是指较为广泛而扎实的适应高职高专车用精细化学品类专业毕业生未来主要职业岗位群工作需要的通用技能和高人一筹的专业技能。综合素质则主要指适应高职高专车用精细化学品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与未来职业发展所必需的,且能够在有限的三年学习时间里经过培养训练达到的包括思想品行、职业态度、人文知识等。[3]

二、特色专业建设

(一)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

根据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按照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思路,建立基于工作过程、有利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课程体系,建设一批优质专业核心课程。本专业课程体系是以车用精细化学品生产制造为主线,与工程应用所需知识结构有关不同层次的各课程的有机体系。[4]本专业课程体系按照以下过程程序构建:

1.按培养目标突出职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的能力要求,初步明确人才所从事的职业范围,确定每个职业范围的就业岗位,根据岗位确定工作项目,分析每个工作项目的工作任务,根据工作任务确定职业能力,完成课程内容的解构和重构,从而确定专业主干课程。

2.按照“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原则,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包含“一条主线”、“双证结合”、“三项并重”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即以车用精细化学品生产制造为主线,毕业证与职业资格证双证结合,“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三项并重,采用了“通识课程+专业必修课程+能力拓展课程”的课程结构。

课程是专业的基石,精品特色课程是特色专业的支撑,多年来,本专业一直不断加强《涂料生产与涂装》省级精品课程建设,通过该课程带动了其他优质课程的建设。

(二)优化学术与技能共进的“双师”教学团队

学院利用地处国家级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区位优势以及与奇瑞汽车等企业合作办学的有利条件,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改变“双师型”教师结构。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努力把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师资队伍建设结合起来,把教师的理论进修与实践锻炼结合起来,把校内培养与校外进修结合起来,把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结合起来;并实施专业带头人引进与培养计划、骨干教师培养与引进计划、兼职教师建设计划。通过以上“四个结合”和实施“三项计划”,建立一支“校企互通、专兼一体”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教师的培养中主要是培养和提高教师的新理念和新知识的学习、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行动导向的专业教学设计和组织、工程实践、技术开发与服务、与企业的沟通与合作五种能力。

同时,教育教学团队不仅包括教师还应包括辅导员,教学团队的建设是特色专业建设中最主要、最关键的工作。通过引进和在职培养等多途径,加强教学团队的建设,特别强调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感的培养和提高,本专业教师具有工程师资格的已达5人,这些具有娴熟的专业实践技能的双师型教师的存在,提升了社会服务能力,加强了校企合作。

(三)创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基础厚、素质高、能力强、特色鲜”的原则,以及社会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实施“1+1+1+x”人才培养模式,即1年抓基础(夯实基础),1年抓方向(专业方向培养,强化专业特色),1年抓特长(突出个人发展),x为贯穿3年的素质教育、研究性学习、创新实践、社会实践(提高动手能力)。全方位,全过程推行工学结合、产教合一的培养途径,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实行教学做一体化。

(四)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在已有的实习实训条件基础上,围绕车用精细化学品生产领域,按照工学结合的培养要求,以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为重点,建设成装备水平高,能紧跟技术、工艺发展前沿,具有真实工作环境,融教学、生产、培训、技能鉴定与技术开发与服务功能为一体的示范性实训基地;同时,引进社会资源,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训基地建设结合起来。按照功能复合化、建设多样化、管理规范化的思路,建成集“教学、培训、生产、技术开发与服务”四大功能为一体、管理规范的多功能实训基地。[5]目前,校内建有车用高分子材料加工实训室、车用涂料制备和涂装实训室、高分子材料检测实训室和涂料检测实训室。校外与芜湖市联合涂料公司、神剑新材料股份公司、奇瑞汽车、东旭光电等共建了产学研基地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五)完善专业教学管理体系和机制

借鉴ISO的全面质量管理理念,进一步深化以教学管理为核心的管理制度改革。狠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学籍管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材建设和教学方法改革;针对校企合作和顶岗实习中出现的新问题,完善“以企业为中心,以学校为主体”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实习全程中,实行双师培养,在单位有指导生产实践的教师,在学校有专门教师予以学生理论知识的指导;[6]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严格岗位目标考核,形成奖优罚劣和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激励机制。

在坚持以考试为主,充分发挥其他评价方式作用的基础上,不断改进传统的学习效果评价方式,在完善考试管理制度的同时,突出加强实验实训报告、课程设计报告与毕业论文管理等的管理。

1.严格规范课程考试制度

在考试管理方面,坚持“教考分离”原则,不断完善和充实专业试题库建设,试题库的题量和考试内容严格按课程考试大纲要求组织;部分强调动手能力的课程考试除了通过笔试考察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还通过实践考试考察学生实际应用水平。

2.全面推行实验实训评价制度

为不断完善效果评价体系,本专业要求所有学生在参加实验实训后必须撰写实验实训报告,实验实训报告的质量评价由有关专业老师和实验室老师共同进行,给出的成绩也影响到学生的学期总分,促使学生在实训环节中充分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现实的问题。

与用人单位密切合作,了解毕业生工作情况,反馈用人单位对人才质量意见。今后将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反馈工作,并形成更合理规范的制度。

三、结论

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特色专业建设自2010年开始,历时多年,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专业建设成果显著。通过特色专业建设,建立以社会用人单位相关人员为主体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行业、企业和用人单位参与专业基本建设和其他各教学环节,在学校与行(企)业之间将形成良性互动。通过以特色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的建设,为促进区域内精细化工行业、企业和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在专业建设的基础上,本专业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对其他专业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注:本文系2010年安徽省质量工程(特色专业),项目编号:20101253)

参考文献:

[1]冯婷艳,罗小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职业教育法律体系重构思考——基于大职业教育观理念[J].职教论坛,2014,(10):80-84.

[2]陆建洪.关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内涵建设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36):30-32.

[3]黄晓平.高职高专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考[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2(4):57-60.

[4]徐岳清.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提升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江苏教育研究,2013,(12):62-64.

[5]曾玲芳.从系统论看高职院校专业建设[J].当代经济,2011,(1):92-93.

[6]刘玉凤,胡普辉,张中社.胡莉娟高职制药类专业“五步模式化”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探索[J].价值工程,2012,(3):201-202.

猜你喜欢
特色专业专业建设高职教育
大学英语教学在高职院校特色办学中的发展思路
基于特色专业建设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
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作用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校企共建高职药学特色专业
应用型本科院校特色专业建设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