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跨界交流模式中角色转变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2015-03-27 03:54刘桂英
关键词:角色转变英语教学

文化跨界交流模式中角色转变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刘桂英

(厦门南洋职业学院,福建厦门361009)

摘要:众所周知,语言作为彼此沟通讯息实现意图表达的媒介,其具有表意、传递、沟通的诸多功能。而巴别塔的隐喻则是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环境当中,彼此交流沟通过程中将障碍重重。外语学习的过程,亦是跨文化交际的尝试,在英语教学的实践当中,通过角色转变实现文化跨界交流模式中的相互沟通,不仅仅对提升英语水平具有现实意义,也是实现英语教学由单纯的语言技巧传授向文化横向交流传播的转变。

关键词:文化跨界;角色转变;英语教学;巴别塔隐喻;困境突破

圣经创世纪记载,为了阻止人类修建巴别塔,上帝通过让人类使用不同的语言,从而造成彼此之间的沟通障碍。而不同种族在使用不同语言进行沟通交流的障碍,亦即巴别塔的隐喻。对除本民族以外的语言学习,其内含的行为逻辑在于通过学习使得自身成为母语与所学语言沟通的桥梁。但由于处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情感交流模式中,外语学习者往往会受困于母语语言环境,无法融入到所学的语言之中。本文试图通过对大专英语教学文化跨界交流的困境及突破路径进行分析,通过角色转变来跨越交流障碍,从而实现提升英语教学的实绩。

一、大专英语教学中的文化跨界的内涵及其延伸

跨界本是工艺设计的概念,然而作为文化语境的跨界其意义则在于两种异质文化具有沟通意味的交流尝试。在“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的当下,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乃至文化与文化之间都存在着强烈的沟通欲望。建立在经济全球化基础之上的国际格局,更要求人们通过使用相同的语言符号进行各自诉求的表达。而作为目前使用范围最为广泛的英语,则当仁不让地担负起这一功能。

自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英语教育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各个大学院校在学科设置和学科建设上都对英语这一学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与此同时,高素质的英语专业技术人才也日益增多,他们活跃在社会的各行各业,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巨大贡献。

大专英语教学当中,通过教师讲授及自我学习,学生在课堂内外,实现对英语国家语言和文化的学习与掌握,打破了两者之间难以交流渗透的障碍。整个教学过程,全部参与者是教师与学生。两者之间通过对英语语言符号系统模型的解剖、分析和掌握,实现了对英语语言符号系统的掌握。这个过程包括对英语语言符号的记忆、对语言符号系统排列规律的运用以及对整个语言符号系统进行有效地排列组合以实现交流的社会功能。大专英语教学的实践,其目的在于通过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来实现语言的跨文化交流。

在商务英语专科人才的培养目标明确提出学生应当“具有较强的能力。能力主要是指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独立提出见解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这表明在专科人才的培养当中,英语学习不仅仅是对语言符号的掌握运用,更重要的是要能提出独立见解并具有创新能力。众所周知,语言符号系统是相对固定的,而所谓独立见解和创新能力,不是对固定语言符号系统的创新,而是在使用当中进行的方式和方法的创新,亦即其在文化跨界当中的灵活运用及发展。而这也正是大专英语教学在文化跨界领域的延伸。

二、中西文化差异与思维情感模式差异及对大专英语教学的影响

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认为:任何语言符号是由“能指”和“所指”构成的,“能指”指语言的声音形象,“所指”指语言所反映的事物的概念,他认为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的特征。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所指的差异在于发音及书写的不同,而所指则具有趋同性,这是两者之间可以进行交流的基础与前提。但是,在大专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中西文化差异与思维模式、情感表达的区别使得在现实的教学中,学生对语言、语意表达程度的细小差别难以明确区分。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体现在多方面,在交际语言当中,中国人喜欢使用“你吃饭了吗?”“你要去哪里干什么”“你前几天遇到的事情有没有得到妥善解决”这类颇具私人化、私密化倾向的方式进行打招呼。而在西方人的语境当中,彼此之间开始谈话的方式往往以谈论天气这种属于公共空间范畴的话题开始。在西方的语境当中,这种语言方式完全是对个人隐私的窥探。在交流过程中,如果不能了解这一点,双方会产生误会及不快。同样,在中国的文化理念中,谈论天气则显得无关痛痒,这种聊天方式很难显示出彼此的亲密和友好。两者之间的差异,往往会使得本应是传达善意表达友好的话语模式,产生了令对方厌烦的心理情绪。在英语教学当中,这种文化理念的差异几乎无处不在。这不仅仅是学生的困惑,即使多年生活在英语国家的华人也无法清楚细致地区分这种微妙的差异。

另外,中国人与英语国家的人民在情感表达的方式上也存在着极大的差异。由于文化传统的差异,中西文化交流过程

中所表现的情感特征与人格类型具有明显的悖向性。在中国人的语境当中“喜极而泣”“怒极反笑”等表述会令西方人感到惊讶,而“西方人在文学中表现的常为独立型人格,在与社会的对立中走向自我”与东方传统文化影响下“依附型人格,在与社会的和解中从自我走向社会”中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两者之间在情感表达和思维模式上的差别,使得在英语教学当中,学生难以实现自身思维模式与情感模式成功融入到西方人的思维空间当中。而正是基于此,学生在逻辑层面无法理解西方人的语言及行动,这种理解上的差异和难以融入往往会困扰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

三、语言障碍困境突破的基本路径探析及英语语言学习环境的营造

英语语言学习的障碍是天然存在的,无法突破文化跨界交流当中文化差异和思维方式差别的困境,就无法真正实现异质文化之间的积极、有效沟通。在英语教学当中,除了向学生传递基本的语言符号系统的认知及记忆,还要着重字实现语言障碍困境突破的实践当中下功夫。

语言符号系统其本质意义在其表意功能,在英语语言的学习当中,不但要实现对语言符号系统的掌握,更要以此为基础,进行广泛搜集英语国家的语言习惯、风土人情,建立对西方文化的感性认识。语言符号系统背后的强大支撑,是该语言所属的社会文化系统。语言跨界交流的障碍,实际上是两种异质社会文化系统之间相互融合时的彼此碰撞。语言障碍的形成,是异质文化之间社会心理、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之间的差异所致。而克服这种文化差异,最为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实现语言环境的转换和对英语国家社会模型进行模拟。

当前,在专科英语教学当中,在简单有效的文化障碍克服方式,就是在课堂教学当中,实现对英语语言学习环境的营造。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及即时通讯工具的迅猛发展,以网络为基础的网络学习环境有了很大的发展。另外,以因特网为纽带,资讯信息往往以海量数据的形式存在。通过搜索引擎的帮助,学习者可以实现对学习资料便捷、高效地掌握。另外,越来越多的国人可以从互联网上观赏到西方影视剧节目。而这些节目当中蕴含的文化背景便是学生所需要了解并需要掌握的内容。而与此同时,在英语语言学习的实践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以西方人的思维模式和情感表达方式去进行英语语言的表达。这种表达本身便实现了因文化差异而造成的语言障碍进行突破。

四、英语教学中教师角色定位转变的实验性研究

广大一线英语教师应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实践,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努力塑造自身新的角色形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才能全面推进大学英语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在专科英语教学的课堂当中,教师的传统角色定位在于是课堂的组织者和主持者,在整个的授课环节中,起着主导性的作用。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以英语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模式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实现对英语语言环境的融入。填鸭式的教育模式,往往会使得教育方式依然停留在对单纯的语言技巧传授而不能实现文化的横向交流。而这便要求实现教师角色定位的转变。

首先,在课堂上,英语教师要着力进行英语课堂环境的营造,实现学生英语学习水平与技能的提高。我们在课堂上应尽量让学生多参与、多使用英语,不要遵循“老师讲、学生听”这种“满堂贯”的传统教学方法,只有参与,学生才能深入其中,才能体会到英语学习的兴趣。通过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得课堂气氛活跃,实现中国人内敛性格向西方开放性格模式的转换,从而形成参与度良好,互动效应突出的开放式课堂。

第二,在师生关系定位上,实现教师油主导者向服务者的转变。英语语言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积少成多、逐渐积累的过程,期间需要学生付出巨大的努力。作为教师,其不能替代学生去经历这一过程,教师只是帮助学生度过这一过程的服务者和引路人。两者之间在学习中是合作型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合作”意味着双方在人格上的平等,双方对彼此学术兴趣及观点的了解,双方对彼此学术价值观的认同,意味着一种高度的自觉。只有建立在学生自觉基础之上,其自身的主动性和潜力才能得以发挥。

五、结语

实现专科英语教学跨界交流障碍的关键在于通过巧妙的角色互换来实现异质文化之间相互排斥的因素进行融合沟通。跨文化的交流,在于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情感表达方式和思维模式,实现不同语境下语意的正确表达及理解。而教师通过在课堂角色转换,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英语教学这种文化跨界障碍的消除提供了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1]郭峥春.浅析“交互式”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0,(2):113-116.

[2]李宏亮,廖雄英.英语教学中融中国文化的跨文化交际导入策略[J].科技信息,2010,(36):42+44.

[3]吕丁.近十年形成性评价在英语教学中运用的研究述评[J].课程教学研究,2012,(12):55-58.

[4]范琳.职业院校英语教学改革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转变[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8):198-199.

[5]王嵘.论大学英语课堂中师生的角色转换与启发式教学[J].世纪桥,2006,(12):134-135,149.

[6]张伟超.情境学习理论对英语专业教学的影响分析[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9):78-80.

猜你喜欢
角色转变英语教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谈新课改后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的转变
浅谈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师角色的转变
我对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理念的浅显认识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高中体育教师的角色转变
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漫谈
一年级新生入学教育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