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理想信念形成的原因及对策

2015-03-27 17:00康许培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政治思想

康许培

(保定学院 政法系,河北 保定 071002)

浅析大学生理想信念形成的原因及对策

康许培

(保定学院 政法系,河北 保定 071002)

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形成,关系到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形成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特点和新问题,因此,必须找出其原因并采取相应策略,逐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大学生;理想信念;思想政治素质

一、引言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我国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社会文化环境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新变化。这一变化对大学生的价值观、理想信念和行为方式产生了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这就使得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当代大学生更是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是社会的关键力量。邓小平同志多次指出,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其中最强调的就是有理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也强调指出:“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1]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兴衰成败。

因此,了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新情况和新特点,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应尽的责任。

二、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现状及产生的原因

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奋发向上的,但在一些大学生身上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失、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2]。这些问题虽然只表现在少数人的行为中,但却对大学生的整体形象造成了不良的影响。这一现状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下述几点。

一是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体系的存在影响着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世界各国不但在经济领域展开激烈的竞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争夺也在加剧。西方各国正在不断地向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输出他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道德规则等意识形态。在多元文化体系下,思想文化的碰撞冲突更加明显地表现在大学生身上,一部分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上陷入迷茫状态,进而导致理想信念缺失。部分大学生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影响,社会责任感缺失,诚信意识淡薄,价值观向自我倾斜,理想信念向功利化、现实化转变。

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产生的“消费主义”影响着大学生的理想信念。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化进程也不断加快,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我国的社会文化从“政治化”转向“生活化、大众化、多元化”。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使中国文化出现了“世俗化”倾向,社会中出现了“消费主义”意识形态。当今消费主义意识形态在全球弥散,席卷起一股巨大的以“时尚”“流行”“品味”为主题的消费浪潮,这一潮流的冲击,会带来人们理想泯灭、民族身份认同淡化、荣辱观扭曲、心灵异化的现象,损害并侵蚀着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3]。青年大学生最容易接受和吸收各种外来文化、非主流文化,而消费主义意识形态以隐蔽的内心控制方式来迷惑大学生,造成了大学生中诸多炫耀性消费、攀比消费、“面子”消费、赶潮消费现象。这种消费主义倾向侵蚀、破坏着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使大学生的价值追求出现了个人化、功利化、享乐化倾向。

三是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大学生理想信念产生一定影响。网络信息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网络既为大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资源,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一些大学生在信息的高度图像化面前越来越习惯于形象思维,放弃了追问本质的抽象逻辑思维,从而影响了他们的思维和理性向深度发展,难以对客观事实做出全面的、科学的判断,对理想信念和自身行为的选择趋向非理性,对各种信息来不及加以判断、选择就予以接受、吸收,从而极有可能导致理想的动摇和信念的滑坡[4]。如何在思想观念鱼龙混杂、信息管理难度巨大的网络时代引导大学生正确地选择价值观和理想追求,是一项异常艰巨的任务。

四是新时期的择业观对大学生理想信念产生一定影响。我国高校自1999年扩招以来,学生规模不断扩大,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一方面为更多人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机会,但另一方面,导致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学校自有教学资源不足,人才培养跟不上规模扩张,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竞争压力,其理想信念更加功利、务实。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大学生就努力成为什么样的人才,大学生的理想信念被市场就业压力和就业现状所冲淡。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模糊性和波动性混淆了他们的人生目标,由于缺少精确的是非判断能力,大学生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其后果不但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而且对社会产生破坏性。

三、当代大学生正确理想信念的构建

大学生理想信念是在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大学生需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我素质,逐步提高自己的精神追求,在理想信念的指导下,坚持正确的价值观,逐步剔除思想中的消极因素,实现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变。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培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涉及主体、客体、介体和环体四个方面,下面分别从这四个方面来分析如何构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

(一)在多元文化中坚持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

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文化丰富了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各种思想在大学生的脑海里相互碰撞和发展,其中社会主流思想应在大学生的思想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用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去鉴别思想体系中的正确部分和消极部分。在我国,社会主流思想意识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它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为核心。我们应加强社会主义主流文化,为社会主义各条战线的工作提供思想保障和智力支持。首先,教育机构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应将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灌输给受教育者,但要防止教育过程中的“填鸭式”教学,以避免引起受教育者的悖逆反应;其次,创设各种现实环境或模拟情景,让受教育者身临其境,比较各种思想的优劣,引导受教育者主动学习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充分认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最后,教育者要以身作则,将言教与身教结合起来,为受教育者树立良好的榜样,进一步将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内化到受教育者的理想信念中,促使其外化为自己的行动。教育内容主要是由教育主体灌输给受教育者的,教育主体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性,引领大学生向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指引的方向前进。

(二)强化大学生自身知、情、意、行的培养锻炼,实现内化与外化相结合

大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却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着双重性的作用,即大学生既有客体性,又有主体性。大学生应努力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切实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是由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认知是大学生对周围事物的某种看法,它要求大学生用历史的方法看问题;情感即态度,可分为积极、消极和中立三种态度;意是指完成某事的意志,它要求大学生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而不懈努力;行是指大学生在理论的指导下,采取具体行动,从而达到知行合一。大学生要想具备完善的思想政治素质,必须首先从自身努力,即不断丰富有关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教育和道德教育的知识,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态度,树立艰苦奋斗精神,锻炼自己战胜困难和挫折的意志,将自己在学校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社会主义建设中。在实际教育中,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确立可以从知、情、意、行中的任何一项开始,其目的都是为了使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内化为大学生内心的行为规范,并外化为自身的行为习惯。

(三)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多渠道培养大学生的理想信念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理想教育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培养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的。除了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外,还应注重通过其他一些渠道和方法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隐形教育方法,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使大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实现自我教育;又如我国大学纷纷建立心理咨询中心,通过现场或网络的途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解决在实现理想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问题。总之,高校应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多渠道培养大学生的理想信念。

(四)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树立“大政工”思想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仅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还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环体,应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优势,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大环境,在全社会树立“大政工”思想。

首先,家庭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家庭是社会最基础的组成细胞,每个孩子都分布在不同的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环境会直接影响到孩子未来的思想政治素质。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利用每一个可以教育孩子的情景,不断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其次,学校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场所。学校是学生主要的生活和学习场所,也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场所,学校应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形成“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格局。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应该仅仅局限在教室里,还应该体现在其他各个场所,如图书馆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良好的图书和网络资源;在体育场张贴一些体育名人的画像和有激励意义的名人名言,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餐厅的服务人员良好的服务和文明的举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等等。

再次,社会是检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场所。思想政治教育要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现实,就必须深入社会,让个体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如果仅着眼于理论内容的发展完善,而不注重将它应用于社会实践,接受社会实践的检验,就会出现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的现象。应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培养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如“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和中央电视台的“走基层”栏目等,都是很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总之,要不断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使人人都有可能成为一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全社会推广“大政工”思想。

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培养应发挥教育者、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培养出健康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1]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2004-10-15.

[2]陈文斌,张煜.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践的困境与选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4).

[3]刘莉,刘燕.消费主义价值观影响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1(2).

[4]张智洪.再谈网络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问题[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1).

On the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ollege Students'Ideals and Beliefs

KANG Xu-pei
(Political and Legal Department,Baoding University,Hebei Baoding 071002,China)

The form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ideals and beliefs relates to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outlook on world,life and value.Under the condition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because of various factors inside and outside interaction,there have been some new situations,new features and new problems in the form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ideals and beliefs.Therefore,we must find out the reasons of the formation and tak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and gradually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quality.

college students;ideals and belief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quality

G641

A

1673-2022(2015)02-0039-03

2014-11-18

康许培(1983-),女,河南许昌人,助教,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