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专业素质该怎么架构
——对《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深层解读

2015-03-28 00:10刘本剑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小学教师合格架构

刘本剑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湖南长沙410205)

小学教师专业素质该怎么架构
——对《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深层解读

刘本剑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湖南长沙410205)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首次使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操作成为可能,改变了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出现的困局,推进了小学教师专业化进程。尽管它存在维度划分不科学、领域设置不全面等问题,但在小学教师专业素质架构的依据、定位和内容等方面,都带来了重要启示。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专业素质;架构

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当代教师质量的集中表现,由于小学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小学教师与中学教师、大学教师等不完全一样,具有独特的有别于其它专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当前,要培养能适应和引领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特殊专业素质的小学教师,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化,首要问题是要明确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的颁布实施,是我国小学教师专业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它对合格小学教师所应具备的专业素质进行了“梳理和规范,厘定了合格小学教师的从教规格”[1],给我国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整体架构带来了重要启示。

一、《小学教师专业标准》颁布的现实意义

(一)改变了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困局

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颁布实施,在法律上第一次确立了我国教师的专业地位,教师是“专业人员”的观念开始树立;1995年《教师资格条例》的颁布实施,开启了我国教师职业走向专业化的重要步骤。从此,我国教师专业化问题成为教育界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教师专业化成为教育界努力奋斗的目标。但是,长期以来,国内对作为专业人员的小学教师应具备什么的专业素质还是众说纷纭,导致了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方向的迷失和实践操作的困惑。小学教师专业化理论研究的表面繁荣,掩盖不了小学教师专业素质实践提升的深层危机。而2012年颁布实施的《专业标准》,规定了我国合格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内容,为小学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首次使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实践操作成为可能,从而改变了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困局,推进了小学教师专业化进程。

(二)提供了小学教师专业素质架构的思路

根据“国家对合格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这一定位,《专业标准》从“基本理念”、“基本内容”和“实施建议”三大方面对合格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进行了架构,特别是在“基本内容”架构上设置了“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维度,其中,“专业理念与师德”维度下设四个领域、“专业知识”维度下设四个领域、“专业能力”维度下设五个领域,总共十三个领域,每个领域又设了若干“基本要求”,《专业标准》共设有五十八项基本要求。这虽然只是合格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框架结构,不是所有层次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框架结构,但它是迄今为止,出现的比较完整、自成体系的小学教师专业素质框架结构,为以后架构其他层次小学教师专业素质提供了思路。

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维度划分不科学

《专业标准》在合格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结构上设置了“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维度,这三个维度(结构)划分不一定科学。比如,《专业标准》把“专业理念与师德”作为一个维度与“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两个维度并列,这样行不行,值得思考,因为从逻辑学的角度看,他们不属于同一层次(或同一级别);把技能与能力合在一起,笼统讲,这样好不好,值得研究,因为技能与能力有联系更有区别。

(二)领域设置不全面

《专业标准》在合格小学教师专业素质三个维度(结构)下设了十三个领域,这十三个领域不一定全面。比如,研究能力没有列入此次合格小学教师专业能力设置领域,是值得深思的,因为:(1)研究能力本身就是小学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外部强加于小学教师的,每一位小学教师都必须具备,只是同层次、不同层次小学教师的研究能力有强弱之分;(2)研究是推动小学教师自身专业成长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动力,研究能力影响小学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进程、水平和新课改的深化,小学教师没有这种能力,怎么实现自身专业成长和新课改深化;(3)容易使大家产生误会,认为合格小学教师不需要具备研究能力,不需要搞研究。

三、《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带来的重要启示

《专业标准》对合格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架构,虽然只是为合格小学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一个“导航图”,也存在一些问题,但给我们架构其他层次小学教师专业素质,实现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整体架构,带来了重要启示。

(一)小学教师专业素质架构的关键概念

影响小学教师专业素质架构的关键概念,就是什么是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纵观我国已有的学术论文、著作和教材,大家对教师专业素质概念界定得比较多,而对小学教师专业素质概念界定相当少。关于教师专业素质概念的界定,主要有以下几种:孟万金认为,教师专业素质是指教师从职业向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形成和不断增长起来的、保证教育教学任务出色完成的知识、技能、品德、观念、行为和个性等方面的综合特征[2];王卓、杨建云认为,教师专业素质是指经过系统的师范教育,并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发展而形成的具有专门性、指向性和不可替代性的素质,强调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标志性”,是教师素质的一部分[3];李建辉、王晶晶认为,教师专业素质是指教师在教育成长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稳定性、发展性、独特性的专业综合品质,等同于微观上的教师素质[4]。可见,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教师专业素质的概念进行了界定,这些界定虽有共识,但没有把教师专业素质的本质属性完全揭示出来,没有弄清楚它的内涵与外延。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概念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包含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其中内涵是指概念的质,即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外延是指概念的量,即概念的范围。如何科学地界定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概念,并明确这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是制定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实现小学教师专业素质整体架构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二)小学教师专业素质架构的主要依据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没有实践依据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小学教师专业素质,怎么去架构、架构些什么,不是谁说了算,必须在正确理论指导下、建立在实践依据之上,这样才能科学、有效地实现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架构。

《专业标准》遵从和倡导的基本理念和理论有全面发展、建构主义、以学生为本、多元智能、生命教育、赏识教育、终身学习等,正是有了这些理论的指导,才使得合格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架构有了高度,避免了盲目性,为以后其他层次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架构提供了理论指导上的借鉴。

《专业标准》在“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大部分的具体内容要求上,无不体现着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教育发展的特点[1]。社会发展要求、小学教育发展特点和小学儿童发展特点就是架构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三个实践依据。只有按照这三个实践依据来架构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时代发展要求、适应小学教育发展需要和小学儿童发展特点的小学教师,担负起小学教育的重任,开展有效的教育教学,更好地为造就符合社会时代发展需求的人才打下基础,为促进未来社会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奠定坚实基础。

(三)小学教师专业素质架构的准确定位

此次《专业标准》的定位是:国家对合格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合格”,这里的“合格”是修饰小学教师,而不是专业素质;这里的小学教师是指合格小学教师,而不是指其他层次和水平小学教师,如初任小学教师、优秀小学教师、专家型小学教师等。二是“基本要求”,这里的“基本要求”是指对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并只是基本要求,而不是所有要求或更高要求,这在合格小学教师专业素质内容的规定上得到了体现,即“基本内容”。

小学教师专业素质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其内涵和外延是随着社会时代、小学教育和小学儿童的发展而日益丰富和不断变化的。在不同时期,非小学教师专业人员与小学教师专业人之间,是“有”与“无”专业素质的差别;专业人员之间,则是专业素质水平“高”与“低”、专业素质结构“完善”与“不完善”的差别。因此,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架构必须要有准确的定位,只有定位准确,才能保证小学教师专业素质架构目标明确、内容正确。

(四)小学教师专业素质架构的基本内容

小学教师专业素质架构的基本内容,主要是确立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结构以及设置基本结构的具体内容、基本要求。关于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结构,代表性的观点除《专业标准》把“合格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结构设置为“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维度外,还有黄甫全、曾文婕两人的观点,即作为专业人员的小学教师应具备专业远景、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方面的素养[5]。这些观点为确立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结构提供了有益借鉴,但不代表小学教师专业素质基本结构就这么划分、就这几个方面。

笔者认为,从内涵上来讲,小学教师专业素质应该有一个基本结构,该结构是所有作为专业人员的小学教师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结构。如果一个小学教师缺少或不具备相应的结构,就无法适应小学教师专业工作,也就不能称之为专业人员。所不同的是,不同层次、水平小学教师专业人员如初任小学教师、合格小学教师、优秀小学教师和专家型小学教师等,所要具备的基本结构的具体内容、基本要求不完全一样,有多少、高低之分。

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结构,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构,由哪些要素构成;如何科学确立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结构,如何科学设置小学教师专业素质基本结构的具体内容、要求,设置时把哪些拿进来、哪些不拿进来,这些都是我们目前急需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解决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能不能有效提升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能不能有力保证小学教师的专业地位。

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整体架构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者、专家以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开展小学教师教育的院校、小学、小学教师等全员参与、深入研究,在参考《专业标准》和借鉴学者观点的基础上,全方位、多渠道、整体架构。

[1]顾明远.《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说明[N].中国教育报,2004-12-14(03).

[2]孟万金.教师专业素质及其立体架构[J].高等教育研究,2004(11):57-62.

[3]王卓,杨建云.教师专业素质内涵诠释[J].教育科学,2004 (5):51-53.

[4]李建辉,王晶晶.教师专业素质结构新探[J].当代教师教育,2010(1):11-14.

[5]黄甫全,曾文婕.小学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06-121.

On the Construction of Primary School Teachers’Professional Qualities:Deep Understanding of Professional Standard of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LIU Ben-jian
(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Hunan Fir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205)

Professional Standard of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makes the practice of primary school teachers’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ossible for the first time,changing the difficulties in it and promoting the process of the primary school teachers’professionalization.Although problems still exist in the division of dimension,field setting,etc,it brings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to the basis,locating and contents of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professional quality construction.

primary school teacher;professional standard;professional quality;construction

G625.1

A

1674-831X(2015)01-0001-03

[责任编辑:刘济远]

2014-10-09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XJK011CGD006);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校级课题(XYS10J10)

刘本剑(1974-),男,苗族,湖南怀化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教育基本理论和小学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小学教师合格架构
基于FPGA的RNN硬件加速架构
功能架构在电子电气架构开发中的应用和实践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几点思考
沙河市二十冶第二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WebGIS架构下的地理信息系统构建研究
我是合格的小会计
枣强县第一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平凡教学三十载——一名小学教师的自述
做合格党员
一种基于FPGA+ARM架构的μPMU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