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两国职业教育认知的差异与思考

2015-03-28 03:40蔡劲松
关键词:职业教育途径体系

中德两国职业教育认知的差异与思考

蔡劲松

(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中心,安徽合肥230601)

摘要:通过对中德职业教育比较,分析介绍了德国职教观念、师资培养、管理体制、“双元制”培训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启示我国应借鉴学习德国职教经验,健全职教法规体系,推动企业参与职教,加强培养师资,改革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理顺管理体制,实现中国职业教育的长远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途径

2013年10月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外研培训中心组织,来自全国11所高职院校共计20名学员参加赴德国的高职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1]学习。在20多天的学习和参观中,德国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严格的考核制度以及严谨从教治学态度等方面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众所周知,职业教育在国民经济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越来越多国家的经济得到极大地提高,这直接影响了各个国家人民的职业发展,经济提升之后,以往旧的工作方式以及整体职业结构会产生相应的变化,这样才能够适应新的要求,同时从事工作的人员也就要有更加完善的职业技能。就这点而言,纵观全世界,特别是工业非常发达的德国,这样的国家科技技术相当的先进,这样的技术必须要有更加专业的技术从业人员能够充分的满足相应的职位要求。同样,对于中国来说,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国内的情况已经比以前改善了很多,而且相应的科技技术得到非常大的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国内的相应职业结构就出现相应的变化,比如说从农业化为主变成现在的工业化为主。但是根据得到的数据信息显示,目前国内的相关职业教育完全没有跟上进度,这就造成现阶段的缺乏相应的技术人才的现状。

怎样建设成一流的职业教育体系呢?首要一点,就是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对职业学院的充分理解和尊重。在这里可以从本次出国培训的某位老师说的一件真实的小事说起,他曾经有一年参加过一个规格相当高的职教论坛,在这次论坛演讲当中,当时一位与会专家直接对着台下的众多高职院校的领导和老师提出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说道:“你希望将来你的孩子上高职院校吗?”,可以说此问一出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可以这样说,除了学习成绩特别好的孩子,哪怕成绩不是特别理想,甚至于说孩子自己都提出愿意上职业院校(比如这个孩子爱好动手实践,对于理论学习没有学习兴趣等),但恐怕就连作为职业院校老师的家长还要“三思而后行”吧,为什么?为什么大家都想上大学,包括我们的职业院校这些年也都纷纷想升格,由原来的中专升格为大专,一方面与我们根深蒂固的所谓“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有关。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当前的教育行政级别使然,大学的级别比职业院校高。可以说在当前这种思维方向主宰高等(职业)教育时,其结果则必然会让职业教育越来越脱离市场的需求,大学生一窝蜂地去读四年制大学,然后毕业后当然也就顺理成章的很难找到工作了。

中国人民大学前校长、现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理事会会长纪宝成曾经说:“对于中国现阶段必须要能够重视对人民群众的职业技能教育,让他们能够具备新型工业化环境下所要具备的基本职业技能,但是目前来看广大的人民群众非常不愿意去学习,因为地位看起来不高”…“就现在情况来看,整个国家凡是属于高等人才的范畴都不可能是职业教育出生,对于职业学校的看法还处在旧观念中,认为这是差生才去的地方。”高考成绩一出,录取的批次中成绩最低的就读相应的技校,这部分学生被广大的人们认为是成绩最差,学的东西最没用,以后肯定是不会成为人才的,所以在人们对职业教育观念不好的情况下,相应的发展和普及就更难推进。

但可曾记否,上个世纪90年代,中专高职曾经成为社会的香饽饽,一度录取分数甚至高于普通高中?所以说现在问题非常严重的仍是官本位思想,就是在高校里面,行政人员的权力远远高于搞科学技术研究的学者以及教授,同时在整个学术方面来看,本科和研究生高于职业教育的心态,本质上是对运用知识和技能对从事劳动的人的歧视。

诚然整体来说,毋庸讳言的是当前我们的职业院校学生平均素质远低于四年制大学。但是每一个学生个体差异很大,学生心智的发育各不相同,比如,有些学生刚开始没有完全认请自己学习兴趣和能力所在抑或是“开化”较晚先进入了职业院校的学习,进入工作岗位以后,顿悟后才进入更高级大学阶段学习,纵观欧美发达国家,对于诸如此类情况,则完全可以做到把职业院校的学分带到大学中。这样,他们基本上再读两年,还是照样可以拿到更高的文凭学位。通过这次在德国哈尔博格学院的培训可知在科技非常发达的德国,学生能非常灵活的选择各种不同的教育方式。每个学生都必须要完成的基本的知识学习,在完成这个学业之后,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就读一般的大学,或者是不想读大学,中途就读职业学校。在完成职业学校的相关学习之后能够继续上大学课程,最后完成多元化的学习。由此可见,德国的职业教育不是终点教育,不是一毕业就到底站,而是始终给起步的人提供一个向上走的阶梯。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需要走走停停,一

级一级向上攀登。

当前有“中国特色”的相关技能教育被广大的人民群众赋予差评,认为这是差生才会去的学校,如果不是没有选择,一般的学生都不愿去这样的学校进行技能的学习。为了改变这样的状况,以前相关的政府机构建议,技师和工程师享受一样的待遇。不过这样的规定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根本就没有完全的执行。这点我们国家和国外有很大的不同,就拿德国来说,在德国职业技能学校的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完全是有可能和工程师甚至教授站在同一的平台上,不会被人们认为教授就高出很多的看法。就这些现象可以得出现阶段我们国家的整体职业技能教育体系还没有形成,不被大众认可,相关的工作仍然困难重重。聚精会神全力以赴的做好我国的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培养新时期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专门技术人才使命光荣,意义重大,需要包括我们广大职教工作者在内的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注:本文系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之德国“能力开发向导”双元制职教专业教学法项目,项目编号:38123102)

参考文献:

[1]张雁飞,张欣.中国职业教育发展趋势一览[J].中国电力教育,2010.23.

[2]马树超,等.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3]姜大源.德国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的战略决策——德国职业教育现代化与结构调整十大方略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30.

[4]李淑娟.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定位的经验及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7,(1).

猜你喜欢
职业教育途径体系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多种途径理解集合语言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