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蚁族”的继续教育模式研究——基于MES与CBE的分析

2015-03-28 08:16汪苑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蚁族继续教育

“蚁族”的继续教育模式研究——基于MES与CBE的分析

汪苑

(宁波大学成人教育研究所,浙江宁波315211)

摘 要:近年来,“蚁族”现象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尤其是“蚁族”的就业问题。本文从就业形势、社会公平以及个体就业能力等方面分析“蚁族”的就业困境,指出继续教育是弥补“蚁族”教育缺失的最佳途径,借鉴以培养职业能力为重点的MES和CBE,探索“蚁族”的继续教育模式,以提高他们的综合职业素养。

关键词:蚁族;MES;CBE;继续教育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71 (2015) 03-0018-05

收稿日期:2015-04-24

基金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新型城市化中农民市民化与成人教育因应策略研究——基于浙江省的个案研究”(编号:DKA10033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汪苑(1990-),女,安徽芜湖人,宁波大学成人教育研究所成人教育学专业201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成人教育学原理。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ant tribe"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the society, especially their employment problems. The paper analyses the employment difficulties of “ant tribe” from three aspects: the situation of employment, the social fairness and the employment ability of individual, and believe that continuing education is the best way for the “ant tribe” to make up for the lack in education. Therefore, the paper tries to draw lessons from MES and CBE which focuses on cultivating professional ability, then explores the “ant tribe” continuing education mod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ant tribe” .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转型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蚁族”这一特殊群体的数量不断增长,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之所以被称为“蚁族”,是因为这一群体与蚂蚁的一些特征相类似,包括高智、弱小、勤劳、群居等,具体表现为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以毕业五年内的大学生为主;从事餐饮服务等临时性工作,月收入低于2 000元,且大多没有“三险”和劳动合同;大多居住在城乡结合部或近郊农村,住宿环境差,人均居住面积不足10平方米,处于聚居的生活状态。[1]

“蚁族”作为较优质的人力资源,本应更好的发挥潜力,成为推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主力军,然而实际上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差且生存环境恶劣。多数研究者认为,“蚁族”问题是高等教育体制不完善的直接产物,尤其是高校“重数量、轻质量、重规模扩张、轻结构优化、重当前功利、轻长远效益”的发展倾向,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应付考试,职业能力极为欠缺。[2]对于如何在教育上弥补这一缺失,笔者认为继续教育是最佳选择。“蚁族”通过接受继续教育,能够有针对性的消除职业能力短板,提高自身素养,大大提升市场竞争力,以改善当前的境遇。MES和CBE是以培养职业能力为重点的继续教育模式,因而本文结合“蚁族”的现实困境,通过对这两种模式的分析,探索“蚁族”的继续教育模式。

一、“蚁族”发展面临的就业困境

居住在城乡结合部的“蚁族”面临着各种困境,有的因为工作的临时性、无保障性而经常换工作,有的甚至处于失业状态。因为薪酬低下,他们的生活环境恶劣、缺乏保障,承受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工作的不顺利,也使得他们思想情绪波动较大,往往认为社会不公,怨天尤人,常通过互联网宣泄消极情绪。因此,对“蚁族”来说最关键、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就业问题。21世纪以来我国的就业形势发生很大改变,需要“蚁族”正视当前所面临的就业困境。

(一)就业形势严峻

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冲击,内需不足与失业率高成为当时两个较为突出的问题,262.9万高中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势必将进一步推高失业率,因而以汤敏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者提出高校扩招,达到推迟这批劳动力进入市场的时间,并拉动内需的目的。[3]虽然扩招缓解了当时的就业压力,但加剧了之后的就业形势。 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727万人,比“史上最难就业季”的2013年多28万人,中国劳动力市场面临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4]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得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加,“天之骄子”的光圈也逐渐消退,毕业后的大学生成为普通劳动者的一员。但是,很多大学毕业生似乎没有适应这种转变,他们选择在一线城市扎根就业,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一线城市的人才市场趋于饱和,而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难以招到所需要的人才。特别是来自农村的大学毕业生宁愿在大城市成为“蚁族”,也不愿到二线城市工作或者回到家乡,使得一线城市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5]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深化期,在人口流动、城市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下岗工人、农民工以及毕业大学生形成一股就业红潮,更是大大增加了“蚁族”的就业难度。

(二)社会公平缺失

对于广大普通家庭来说,家长都希望子女能够通过高考这座“独木桥”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并且改变命运。但是,普通民众家庭出身的孩子,能够进入权力机关或者垄断行业的机会较少。“蚁族”多数来自经济较为落后的小城市或者农村,家庭的经济状况一般。他们从小接受的父母教育就是要考上大学,找个好工作,过上“人上人”的生活。在考上大学之后,他们满怀着希望并憧憬着未来。然而毕业之后,他们由于缺少一定的“关系”和人脉,很难找到合适、满意的工作。而一些学生却能够凭借父辈的“关系”轻而易举地获得理想的工作。因此,社会公平的缺失给“蚁族”带来巨大的就业压力和心理落差。[6]

(三)就业能力水平不高

就业能力是个体整体素质的客观反映,是就业过程中道德素质、专业技能、社会适应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的综合体现。从就读学校质量来看,超过90%的“蚁族”毕业于非重点大学,这可能导致其就业能力方面训练不足。并且我国高等教育长期存在着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的现象,因此即使是重点高校的大学毕业生实践能力也有待提升。另外,大学的学习任务相对轻松,一些学生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没有为将来的就业锻炼各方面的能力。[7]总体而言,当今大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如应用知识能力、沟通协作能力欠缺,工作责任感、职业操守素质不足,把握社会需求的能力、适应职业需要的能力缺乏,直接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加剧。[8]

由此可见,社会公平的缺失以及大学毕业生的不努力,造成他们的就业困境,再加上就业形势的严峻,“蚁族”只能通过低收入、低技能的临时性工作维持生计。因此,在无法改变大环境的背景下,唯有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提高就业能力,才能使自己脱颖而出。MES和CBE都是以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因而对于“蚁族”的继续教育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二、MES与CBE分析

(一)MES与CBE的优势

1.MES的优势。MES(Models of Employable Skills)是国际劳工组织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借鉴德国、瑞典等国的“阶段式培训课程模式”,以及英、美、加等国的“模块培训”等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开发出来的以现场教学为主, 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职业技术培训模式。[9]MES作为一种模块式技能培训,将某一职业或岗位所需的能力分为不同的模块,每一个模块所培训的内容对应一个单项能力,不同的模块组合可以适应不同的培训计划。哪一块能力是学员所欠缺或者不足的,就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培训,可以在短时间内有计划、有步骤的消除学员的短板。这种模式对于短期的专业技能培训十分有效,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以任务为导向。MES的任务导向性表现在它是以就业为导向设置课程的结构和内容。在任务的实施中,学习者是“主动参与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做到“教、学、做”三位一体。在接受MES的继续教育之后,学习者能够较快的适应某一工作的职业技能和其他要求。在上课之前,学习者要自学学习材料,教师的讲授则是学习者对所学习内容的进一步巩固。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有明确的目标,对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行有目的的强化,学习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二是相对独立。MES将岗位所需的能力分为不同的模块,模块的数量和组合由学习者的需求设定。在MES中,每一个学习模块都是相对独立的。[10]这种相对独立性使得学习者在学习完一个模块之后,就可以掌握相应的工作技能,从事相对应的工作。学习者在学习完一个或若干模块后,认为自己不需要再学习其他内容,就可以结束学习。

三是终点考核。MES实行的是终点考核方式,学习者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学习的节奏由自己把握。在学习的最后阶段,通过重点考核即可结束课程学习,这种考核制度增强了学习者学习的自主性。

2.CBE的优势。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是由加拿大荷兰学院等高校最早提出的,以能力本位的教育模式。它是一种以从事某种职业所具备的能力为出发点,设计教育内容、方法和过程,评估教学效果的职业教育模式。其理论依据是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的“掌握性学习”、“反馈教学原则”和“目标分类理论”。[11]与传统的教学相比较,CBE有自身独特的优势。

一是注重能力培养。CBE十分强调能力的培养,将能力作为教学的基础,而不是以学科知识为基础。[12]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对学生的能力给予认可,实施积极的引导。如果学习者所获得的能力通过考核后得到承认,就可以视为完成这门课程的学习。因此,较高资质的学习者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既定课程。CBE没有特定的时间限制,只要达到规定的能力标准就可以结束课程的学习。

二是强调自主学习。与传统教学不同,CBE十分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设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技能模拟训练等,强调以学生为主导。由教师、学生、实习单位对学习结果共同客观评价,以考核为主。在普通教育中,可能很难运用这种考核方式。但是在CBE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不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学习计划,充分享受学习的自主性,而且可以参与学习评价。这样使学习者明晰自己的能力,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对做出正确的人生抉择有很大的帮助。

(二)MES与CBE的劣势

由此不难看出,这两种模式都是以培养学习者的职业能力为重点,具有不同的特色,对“蚁族”继续教育有很大的借鉴作用。同时它们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一是对学习自主性要求过高。MES和CBE都十分强调自主学习,并给予学习者极大的自主权,如在MES中,要求每个学习者在课前必须自学学习材料。自主学习的优势十分明显,它能够让学习者更好的参与学习活动,并且遵循成人性原则。“蚁族”和其他成人一样,需要处理好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关系,因此学习的自主权对他们来说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不能过高估计“蚁族”学习的自主性,对他们的要求应当因人而异。针对相对不成熟的学习者,教师需要对他们加以约束和指导,帮助他们完成学习任务,以防他们因为学习安排的不合理而产生厌学情绪。

二是偏重能力培养,轻视知识传授。在MES和CBE中,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学习者的能力,实践课程要占据绝大部分。不可否认的是实践课程能够有效地提高学习者的技能,但是能力的培养却不能忽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于知识的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问题,国内外教育界曾争论不休,但基本达成这样的共识——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能力发展有助于知识的学习。因此,在“蚁族”的继续教育中,教师要正确处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这一矛盾,在加强学习者职业能力培养的同时,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

另外,这两种模式在具体实施中存在一定困难。从培训内容来看,教师缺乏科学系统的教学大纲。“蚁族”作为一个新的教育对象,教师对此缺少教学经验,因此难以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达成预期目标。

三、“蚁族”继续教育模式构建策略

在终身教育体系、学习型社会构建的大背景下,“蚁族”的继续教育问题亟待提上日程。可依据“蚁族” 的特点,如职业能力欠缺、学习能力较强等,构建以社区学院或成人学校为载体,提升“蚁族”职业能力为教学目标的教育模式。通过借鉴MES和CBE的优势,笔者认为“蚁族”继续教育模式的构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改变传统教育模式,更新教学理念

“蚁族”在毕业之前一直都在接受传统的教育,主要通过教师单纯的理论教学汲取知识。这样的课堂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从高等学校的实践教学现状来看,虽然实践教学的基础设施建设已取得初步的成效、实践教学体系也基本形成,但是教学质量仍有待提高,实践教学效果也并不如意。[13]由此可以看出“蚁族”的职业能力欠缺与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实践教学质量不高等因素是分不开的。因此要改变传统的授课—听课教学模式,减少填鸭式的理论教学,增加实践操作的机会,为学习者积累工作经验。办学主体还需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准确定位,深入研究“蚁族”的现实情况和特征,特别是对综合职业能力薄弱问题予以重视。教师也需要转变教学观念,拓展教学内容,总结教学经验,重视教学研究,提升“蚁族”的专业性和技能性。

(二)结合MES,重视模块教学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人们日益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意识到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不断变换的工作需要,因而成人学习一般以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为目的,具有明显的功利性,注重学习的实际效果。另外,成人学习的干扰因素较多,工学矛盾突出,因此培训周期不宜过长。“蚁族”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自学要求高、培训周期短、效果好的模块教学形式很适合他们的继续教育。如前所述,MES的特征是将学习内容分成不同的单元或者模块。“蚁族”的继续教育模式可借鉴这种方式,将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拆分成不同的模块,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任意组合,学习者也可依据自己的学习诉求,选择模块的组合。由于模块之间的独立性,“蚁族”在完成某个学习单元后就可以直接掌握欠缺的知识和技能,达成学习目标。另外,还需重视市场的变化,依据市场需求修改教学内容,增加学习模块,以满足岗位的新要求和增强“蚁族”的职业能力。

(三)结合CBE,重视能力培养

“蚁族”接受继续教育的目的是为就业以及更好的工作做准备,而他们最大的弱势在于专业技能训练不足,综合职业能力较差,因而要注重能力方面的培养。CBE是能力本位模式的典型,特别强调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培训调研,另一方面是如何在培训过程中提高职业综合能力。培训调研是开展培训的基础。[14]因此,教师要经常开展日常调研,了解“蚁族”的工作和学习情况,有目的地改善薄弱环节,增强他们的自主权。在培训过程中,要侧重实践环节。办学主体可与企业单位合作,让它们提供实践场所,进行参观实习。为了增强学习者的信心,提高参与实践的积极性,每当他们完成一项学习任务,教师就及时给予鼓励。另外,与职业能力相关知识的教学传授也是必要的。有效的理论学习有助于学习者的能力提升,教师需要处理好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

(四)突破传统考核,构建评价机制

为能够有效地培养“蚁族”的职业能力,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是必不可少的。“蚁族”的学习目的是提高职业能力,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为此,评价的内容应当结合市场和岗位的实际需求。传统考核的重点在于理论知识点的把握。因此“蚁族”的继续教育评价除了理论考核之外,还应包含实践考核。理论考核可以采用传统的笔试方式,实践考核包括学习者的上课参与度、现场教学过程中的合作度、实践课题的完成度,针对学习者这些方面的表现给出恰当的分数。实习单位也可以参与考核,这样能够更好的体现岗位的需求。另外,为了确保评价的公平性,学习者针对不合理的评分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课程的考核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是教学质量的最后一个环节,关系到学习者学习目标的制定。因此,要重视考核评价机制的建设,培养与社会需求相匹配的人才。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专业素养

为保障“蚁族”继续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完成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教师队伍构成上,需聘请“双师型”教师,实现“蚁族”在知识和技能上的提高。鉴于“蚁族”继续教育活动的特殊性和多样性,要加强教师的学习和培训,让他们掌握“蚁族”继续教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了解继续教育模式的精神实质所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总结反思,积累教学经验,研究教学内容,以增强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雅儒,毛强.关于“蚁族”群体问题研究综述[J].中国青年研究,2012(4):73-78.

[2]潘懋元,肖海涛.改革开放年中国高等教育思想的转变[J].高等教育研究,2008(10):1-5.

[3]陈永杰.大学生就业困难与“蚁族”的出现:一个社会政策的视角[J].公共行政评论,2011(3):151-152.

[4]中国教育在线.2001-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EB/OL].http://career.eol.cn/kuai_xun_4343/20131210/t20131210_1050496.shtml.

[5]荆利蕾.当前我国“蚁族”现状及成因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2):249-250.

[6]王寰安.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为何成效不足[J].高等教育研究,2011(4):31-36.

[7]刘风清.大学生择业观念分析与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2007(12):38-40.

[8]张进.提升就业能力: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选择[J].高等教育研究,2007(1):37- 41.

[9]闫凤霞,赵存河.MES模式与弹性学制[J].考试周刊,2013(12):155-156.

[10]岳雅坤.农民工继续教育模式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1:36-37.

[11]兰虎,郑红艳,陶祖伟.CBE互动教学模式在焊接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J].焊接,2010(12):59-61.

[12]汪洋,肖晗予.CBE模式及其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J].文教资料,2010(7):112-113.

[13]徐佳佳.地方综合性大学实践教学管理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3:3-4.

[14]赵森,王峰.基于CBE和双元制教学模式的电力培训模式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09(22):218-219.

Study on “Ant Tribe” Continuing Education Mod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MES and CBE

Wang Yuan

Key words: ant tribe; MES; CBE; continuing education

(责任编辑:刘奉越)

猜你喜欢
蚁族继续教育
基于“蚁族”群体生活方式的家具设计
对继续教育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探究
关于促进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的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对初中英语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思考
弱势群体新闻报道的存在问题分析——以“蚁族”为例
“蚁族现象”的伦理学思考
回看蚁族之路
对南京大学毕业生低收入群体“蚁族”的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