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政策保障研究

2015-03-28 15:49彭田宝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年22期
关键词:创客政策大学生

□文/杜 刚 彭田宝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苏州)

一、当前大学生创业基本状况

(一)大学生创业主体形态多样,资源分布不均衡,政府和高校创业管理主体多元。当前,大学生创业从人数上和规模上来看都不是很大,有的是单打独斗,有的是几个伙伴一起拼搏,大家的利益与权重都是一样的。从工商注册的角度来看,有的注册了,有的尚未注册或者只是在学校内部注册了。利用资源场地的方式也是多样的,有的是租赁社会场地,有的是租赁政府的科技创业园,有的是在高校固定场所内。即使是在高校内部创业的大学生他们享受的资源、待遇政策和环境场所也是不一样的,有的场所是免费的,有的水电和网络是免费的,有的咨询指导是免费的,有的场所是部分免费的。

(二)大学生创业遇到的融资难题没有改变。大学生创业尽管数量多了,但是大家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核心问题就是资金问题,融资难问题。这是困扰大学生创业的首要问题。大学生创业与社会人员创业最大的不同就是社交面窄、社交能力差、融资渠道不多。创业资金基本上是家庭、亲戚、朋友、同学资助。政府和社会的资助资金多是“水中望月”而已。

(三)创业孵化器创客空间数量不断增加。截至2015年9月,苏州在全市范围内认定的孵化器有190 多家,拥有国家及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累计达82 家,占全省的16.2%,总数为江苏省第一;其中国家级32 家,省级50 家。孵化器较为集中的区域有工业园区金鸡湖创业长廊、太湖众创、高新区苏州创客峰会、昆山两岸青年创业园及苏州自主创新广场苏创空间等。

二、当前促进大学生创业基本政策状况

(一)大学生创业与金融财税相关扶持政策。与大学生创业相关的金融政策包括大学生创业贷款类政策、资金扶持补贴类政策、税收优惠类政策、创业奖励政策、天使计划和风险投资等政策。从更广义的角度来看还包括针对大学生创业的社会保障政策、医疗保险政策、失业保险等政策。苏州市针对大学生创业的金融政策在2008年、2012年和2014年已分别颁布实施。

(二)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培训政策。创业教育与培训是增加大学生创业能力的重要举措。苏州市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和在苏各高校十分重视培训的作用。2007年,结合苏州市实际情况,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创业培训推进创业促就业工作方案》(苏劳社技[2007]77 号),方案实施的主体目标对象是全体市民,它的培训对象“在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培训工作的同时,向大学生、农村劳动者、复员转业退伍军人、残废人等各类城乡创业者延伸和拓展”。方案开始注意到大学生创业人群了。2014年12月,苏州市劳动就业管理服务中心制定了《苏州市区创业培训管理规程》(苏就[2014]49 号),目的在于贯彻质量标准,加强创业培训服务过程管理。《规程》中规定了市、区和办班点三级管理体系。

(三)促进大学生创业的空间场地保障政策。从整体上看,苏州市现有实体创业场地、创业载体、创业平台相对比较多(这里实体创业不包括网店空间)。到2014年底有180 个创业孵化载体。目前比较有规模的有苏州市大学生公共创业实训基地、苏州市创业园、太仓大学科技园、金鸡湖创业长廊、昆山两岸青年创业园、15 家创业孵化基地和汇金新地创业,等等。

(四)促进大学生创业政策集成与促进效应状况。目前,关于促进大学生创业的集成和促进政策措施的有三种机制措施:第一,大政府意义上的各有关单位的联席会议制度;第二,高校之间的就创业联盟保障制度。为促进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在苏各类高校建立了就创业工作联盟,定期举行会议活动,交流经验,相互学习共同促进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工作的开展;第三,各级政府与高校之间的就创业互动保障政策。“高校就创业工作指导站”是政府与高校之间就创业特别是创业工作的交流平台。指导站负责高校的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创业活动、组织创业大赛等工作。

三、促进大学生创业需要更大的政策空间

(一)促进大学生创业要注重过程服务。创业是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因此,政府的创业扶持要能够体现过程性服务。过程性服务是基于一定的主客观原因的:首先,大学生个体本身还是一个处在青年与成年阶段之间的人生特殊阶段。在这人生的特殊阶段中身体和思想都还不完全成熟;其次,市场经济是无情的,在市场经济的潮流中青年创业者发展与生存是非常艰难的;再次,就目前政府制定的政策看,有的政策优惠时间都有一定的期限。设定期限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但是在面对大学生创业的时候,应该考虑政策是否可再适当延长点。

(二)促进大学生创业管理主体要注重创业理念更新。大学生创业政策倾向于直接的政策和资金扶持,而对创业教育理念、创业教育平台搭建、创业导师团完善和创业师资的不足、创业环境的进一步优化等问题还需要从长远的角度来制定政策。创业行为是一种风险行为,也是一种系统工程。传统的创业更接近于做生意、做买卖或开作坊。现代创业理念要求有更高的技术含量、先进的销售理念、先进的管理理念,并借助于现代的通讯和网络设备实现就业,十分重视“创新”的要素和方法。

(三)大学生创业缺少评估性政策。大学生创业不能简单地看成是大学生为了解决个人就业问题。虽然政府提出了“以创业带动就业”口号,那是政府为了解决就业压力提出的解决办法,是政府的本职工作和政府存在意义之所在。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仅为了就业而创业,更不是为了创业而创业,而是为了国家和全民的战略生存与发展提出的战略举措。因此,对大学生创业的成败也要有科学理性的认识,要从解决就业、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国家发展这三个层面上认识大学生创业。对大学生创业成败的意义也就非同一般了。

四、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机制建设与完善

(一)优化环境,整合资源,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政府和高校需要进一步改善创业环境、整合创业资源、构建创业平台、拓展创客空间,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创业服务。从当前苏州地区整体的创业环境和政策情况来看,比起其他城市更具有区位优势和竞争力,但在某些方面政府高校还可以有更大的作为:1、创业资源可以整合,创业环境可以进一步的改善;2、精简创业大赛,扩大赛事影响,发挥比赛的效能。政府要对创业大赛有明确的规定,不能搞一窝蜂,不能搞浮夸风,不能搞运动式的创业项目大赛;3、弘扬创客精神,拓展创客空间,培育创客文化。当前大学生创业模式还是传统的创业方式,创业管理主体要摆脱传统思维的影响,树立创客精神,培养创客文化。创客文化需要不断实践,在实践、思考和分享的过程中默默促进着设计的发展,重新去思考设计的新领域和新范畴。创客空间,是指创客为实现创新创意和创业梦想而依赖的平台、载体或网络空间。政府、社会和高校要大力弘扬创客精神、拓宽创客空间,培育创客文化。

(二)更新理念,大胆改革,全面提高大学生创业整体素质。高校作为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教育者、引导者和管理者需要进一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改革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综合素养和能力。促进大学生创业,高校应该从创业教育、创业课程、创业模拟、创业培训、创业实践上不断创新,为国家培养出创新创业型人才。高校创业教育应设立考核和评价体系。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对大学生创业教育项目进行一年一次的评估。他们把评估分为7 个方面:课程、教师论文著作、社会影响力、毕业校友成就、创业教育自身创新、校友企业发展情况、与外部的学术联系。当前中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起步较晚,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还没有建成,在借鉴国外创业教育理念措施的同时也应实施创业教育的考核评价体系。

(三)加大创业导师建设力度,提高教师创业指导水平。加大高校创业导师师资建设力度,提高专业教师创业素质水平。老师的素养、能力和教学水平决定了培养学生的质量。学校想要培养出高素质的创业者必须要有高素质的指导教师。目前,高校现有的创业指导教师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不能满足大学生创业指导的要求。就高校内部来说,从事就业创业教学工作的人员流动性比较强,多是辅导员兼职创业指导工作。创业教师的数量增加问题必须有专业教师的参与。而专业教师忙于教学、科研、写论文、评职称,无暇顾及指导学生创业,这需要教育主管部门从职称政策上加强改革,增加“指导学生创业”作为教师评定职称的条件,降低科研或发表论文的要求,让老师更好地指导学生创业。

[1]顾学雍,汪丹华.创客运动与全球化的科技教育[J].现代教育技术,2015.5.

[2]吴俊杰,周群,秦建军等.创客教育:开创教育新路[J].中小学信息技术育,2013.4.

[3]郑燕林,李卢一.技术支持的基于创造的学习——美国中小学创客教育的内涵、特征与实施路径[J].开放教育研究,2014.12.

猜你喜欢
创客政策大学生
政策
政策
助企政策
政策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让路人都可以坐下来当创客
创客
创客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