绽放个性培养能力*——对翻转课“察液观色—溶液的酸碱性”的片段赏析

2015-03-28 07:38胡媛媛
化学教与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酸碱性白醋溶液

胡媛媛

(安庆第二中学安徽安庆246001)

在上海挂职培训期间,笔者有幸参加了徐汇区的教育学术节。其中初中化学翻转课“察液观色——溶液的酸碱性”成为了学术节上的一抹亮彩。在C7教室听课之后,我感觉耳目一新,收获颇丰。在此,我对这节课的精彩教学片段进行回顾和赏析,愿与同行们分享。

片段一:教学时空翻转——开放性问题驱动个性化探究

通过多媒体大屏幕,老师打开www.ideatree.cn网页,进入初三(4)班群组。

教师:课前我在班级群里为大家提出了这样一个探究问题:常见蔬果、花朵的汁液遇到白醋、雪碧、面碱水、肥皂水会出现怎样的颜色变化?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探究活动的过程,并上传到班级群里。

今天看到同学们上传来的作业,真是让老师惊喜,我从中挑选了几份作业,请大家一起来欣赏!(电脑切换画面到学生作业平台)

作业1:榨取紫葡萄皮汁分别与白醋和肥皂水变色

现象:紫色的葡萄皮汁加入白醋后变红,加入肥皂水变绿

作业2:将紫包菜和苹果捣烂后取汁,分别加入白醋、雪碧、面碱水、肥皂水,变色现象比较:

作业3:红苋菜分别与白醋、面碱水变色实验的视频

(略)

作业4:实验故事报告:月季花汁的变色

今天,我摘下了我家阳台上花盆里一朵大红色的月季花,妈妈帮我用榨汁机榨出了玫红色的月季花汁,我将汁液分成两份:一份加入白醋,月季花的汁液变成粉红色;另一份加入肥皂水,汁液变成黄色。好神奇!

老师:这些探究活动和实验记录非常精彩!通过实验,大家认为什么样的物质可以指示溶液的酸碱性呢?

赏析:这位化学老师根据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将指示剂的教学内容设计成“察液观色”的实验探究活动,并把探究活动放到了翻转课前相对宽裕的时间里。虽然探究活动的难度不大,但开放性很强,因为老师没有指定蔬果、花朵的种类,也没有给出获取汁液的方法,更没有告知或提供实验材料,就连活动的记录方式也没做规定,这就给学生创设了广阔的探索空间。细想来,这个探究活动的内容是很丰富的,它集实验的设计、选材、操作、观察、记录于一体。而探究活动的目的侧重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它要求学生调动多种感官,手脑并用,在实验中思考,在探索中发现。

上传来的探究活动作业形式多样,有照片留证,有视频记录,有表格比较、有文字说明,这些充分表现出了学生的习惯和想法,彰显了学生的个性,展示了学生的才华。尤其是透过视频作业,我们看到了学生兴致勃勃做实验的情景,孩子们认真的态度令人起敬,专注的神情令人赞叹。我深切感受到,在引导学生追求知识的过程中,重复验证前人的实验远远不如鼓励学生去自主探索发现。

从这段教学中,我们看到了“翻转课堂”实现了教学时空上的穿越,它既为学生课前低层次的实践活动争取到了时间,又为老师课上高层次的知识建构奠定了基础。

片段二:师生角色翻转——自主性学习开启精彩课堂互动

老师:通过学习,我们知道白醋和雪碧都能使石蕊变红,表现出酸性,但是两者中哪一个酸性会更强呢?请大家自主学习酸碱度的概念和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方法,分组进行实验来比较白醋、柠檬汁、矿泉水、面碱水、雪碧、洗发剂、护发素等溶液酸碱性的强弱,大家可以互相评价一下谁的实验做得更规范。

学生行为:有的在使用ipad点击观看测定溶液pH的视频;有的在翻阅课本查找与“溶液酸碱度”相关的文字和图片说明;有的在跟同伴交流;有的在用桌上的材料进行实验;有的在观看同伴做实验,不时纠正对方的错误;有的找老师或同伴求教……

老师行为:巡视课堂,有时会和学生交流,有时会做学生的实验助手,有时会耐心地给予指导。

赏析:从溶液酸碱性过渡到溶液酸碱度的这段教学中,我们看到化学老师创设了一个帮助学生内化知识的问题情境。在抛出疑问后,老师巧妙地把溶液酸碱度的教学任务变成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课堂活动。同时老师以学习教练的身份,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了全体学生,学生可以自主运用周边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不必再单纯依赖老师去获得知识和技能。

这段教学的课堂气氛是非常活跃的,每个学生都忙动起来了,围绕着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可以无拘无束地讨论交流、查资料、做实验、相互评价。大家同学同练,兴趣盎然。而老师在不时地与学生交谈,对一些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回答学生的问题或是参与学习小组的实验,仿佛是在和学生们一起探究,一起学习。师生角色的翻转全面提升了课堂的互动,大大增加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个性化接触的时间,营造了一种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的教学环境,真正实现了课堂以学生为主体。

片段三:学习方式翻转——互联网时代开创现代化学习领域

教师: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对于生活、生产以及人类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课前大家已经通过网上学习,选择观看了6个溶液酸碱性应用实例的微视频,它们是:(教师切换大屏幕进入资料平台)

微视频1:土壤酸碱度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微视频2:洗发剂和护发剂的酸碱性

微视频3:了解酸雨的pH范围

微视频4:胃酸过多症及治疗方法

微视频5:酸碱性试剂在厨房中的应用

微视频6:人体体液和排泄物的正常pH范围

现在,请大家就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或印象最深刻的部分讨论交流一下学习微视频的感受,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生1发言:我妈妈每次洗头发都是既用洗发水又用护发素的,通过视频学习,我了解到头发适宜在弱酸性环境下生长,刚才我用pH试纸也测出洗发水呈弱碱性,而护发素则呈弱酸性,所以保护发质,洗头发时应该先用洗发水,再用护发素。

学生2发言:我最近有过胃部泛酸的经历,特别难受。通过学习我了解到胃酸的酸性很强,pH范围在0.9-1.5,胃酸的分泌可以帮助消化食物,而胃酸过强,又会引起强烈的胃部不适。但是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视频中没有介绍引起胃酸过多的原因。

老师:那好,我们用百度搜索一下“引起胃酸过多的原因”。

大屏幕显示信息:如果患有胃肠疾病,或者精神紧张、过度疲劳、情绪不佳,包括食用了酸性较强或不易消化的食物,都会诱发大量的胃酸。

学生2发言:哦!我想起来了,当时我是在连吃了两串糖葫芦之后就开始吐酸水了。

大家“哈哈”笑……

老师:同学们的发言很精彩,老师建议你们把自己的学习体会输入我们班级群的个人学习平台,做成自己的科学博文,我会在交流窗口为大家写评语,大家也可以相互交流探讨。

赏析:这段教学使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翻转课堂”的魅力。依靠互联网技术,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学生在课前就可以享用优质的教育资源。拿这6个微视频来说,它们传递了非常丰富的直观教学信息。而且这些教育资源一经录制可以被永久存档,观看的次数以及观看的速度完全由学生自由掌控。有了翻转课前的视频学习,老师不必在课堂上细致地讲解知识,从而留下充足的时间开启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活动,给学生创造自由表达交流的机会,实现对某一问题的集体探讨,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

学生的发言充分展现了个性化的认知情境,孩子们喜欢从与自身经历有关的方面来研究和思考问题,相比“填鸭式”的应试教学,学生获取知识的态度更主动,更积极。

在这段教学中,我很欣赏这位老师不忘延续“翻转课堂”的教学效力,鼓励学生做知识的主人。她在向学生渗透着这样的现代化教学理念:通过网络不仅可以学习知识,还可以发表个人学识见解,而学识见解需要在不断地交流和探讨中才能得到提高和发展。

纵观《察液观色——溶液的酸碱性》这节翻转课,不难看出设计者的教育重心并不是落实在知识的传授上,而是落实在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培养上。整节课中我没有看到老师要求学生记住“酸使石蕊变红,碱使酚酞变红”之类的实验结论,也没有看到老师安排练习巩固教材基础知识。教师一直在充分运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创设时机来促成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如:信息查找的能力、现代化电子工具的使用能力、主动学习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实验探究的能力、表述记录的能力等。从中我真切体验到了“翻转课堂”这种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化教学方式,同时也领略到了“翻转课堂”在提升素质教育方面的强大魅力。

猜你喜欢
酸碱性白醋溶液
象外之象——牛健哲《溶液》短评
『溶液』知识全解读
白醋洗头
泉水与白醋
鸡蛋微笑了吗
解读“溶液”
判断电解质水溶液酸碱性的简单模型
泉水与白醋
第十单元酸和碱
我国主要菜区土壤盐分、酸碱性和肥力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