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精神家园 筑牢思想根基——北京市石景山区党员干部精神家园建设的实践探索

2015-03-29 15:10方南火
党政干部论坛 2015年10期
关键词:官德石景山区精神家园

○ 方南火

(作者系北京市石景山区委党校校务委员、科研处主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大局看问题,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同时要求全党同志要“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党建”,建设好党员干部的精神家园。结合时代特点和党员干部实际,石景山区委将党员干部精神家园的内涵概括为五个要素,即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修炼官德人品、扫除“四风”问题、践行“三严三实”,为全区党员干部建设精神家园、抓好党建提供了清晰的参照框架。建设好党员干部精神家园,不仅是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课题,也是石景山区实施“全面深度转型、高端绿色发展”战略的重要保证。近年来,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石景山区在开展党员干部精神家园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

一、坚持领导带头,强化各级责任

为持续有效开展党员干部精神家园建设活动,石景山区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全体党员干部共同参与的党员干部精神家园建设机制,形成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在开展党员干部精神家园建设过程中,各级领导干部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把精神家园建设看作是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好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各级党委切实担负起领导之责、组织之责、把关之责、督导之责和支持之责,把落实好主体责任摆上重要议程,自觉肩负起党员干部精神家园建设的政治责任,带头作党员干部精神家园建设的领导者、组织者、执行者。各级党委定期分析、研究、部署精神家园建设相关工作,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划清责任范围,明确具体责任人,防止出现责任虚置、责任不清的现象。在确立责任的基础上,全面开展“十百千”名干部讲党课活动,把党员领导干部带头作为落实责任的关键贯穿活动始终,推动活动层层开展。2014年3月,四套班子10余名区级领导干部围绕优良传统和红色基因,带头给全区处级领导干部讲党课,着力解决领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价值观与人生观的问题。130名正处职干部结合单位实际和工作特点讲党课,1700名基层党组织书记围绕解决好服务群众、推动地区发展的问题讲党课,既推动领导干部加强学习、深入思考,又体现思想落地、务实作风,还突出实效、学以致用,引导领导干部将提升个人品德修养与全区发展战略和实际工作相结合,为建设国家级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区凝聚力量。

二、坚持深学理论,传承优良传统

党员干部的精神家园是中国共产党在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和红色基因的基础上形成的精神支柱,是新时期党员干部需要继承的宝贵财富。党内“四风”问题产生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在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传承红色基因上不够是很重要的原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永葆党的先进性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现实课题。越是改革开放,越要继承发扬党的群众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以及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两个务必”等优良作风。回顾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我们中国共产党的本质特征,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因此,区委把党员干部精神家园建设作为一次思想政治洗礼,作为一次道德品行锤炼,从党的优良作风和红色基因中汲取营养,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党员干部精神家园建设活动中,石景山区积极发挥党校、行政学院的优势,引入高校、科研院所、社区学院等优质资源,加大理论培训力度,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作为理想信念教育的必修课,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利用红色教育资源,锤炼党性修养。有针对性地安排学员开展异地培训,深入井冈山、延安、西柏坡、临沂等革命根据地,实地感受革命光荣传统,进行思想政治洗礼。引导党员干部重温党的历史和中国革命历史,激活红色基因,让党的光荣传统接力传递下去。同时,利用理论宣传平台,开展优良作风教育。组织党员干部通过座谈、研讨等方式,围绕党的作风建设的相关内容,深入交流学习体会和成果。通过开办“党员干部道德讲堂”和“周末道德讲坛”,打开汇聚道德力量的阀门。在实践中,紧紧扭住党员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开展官德人品大讨论。紧扣“问题清清楚楚、作风清清爽爽、做人坦坦荡荡、为官清清白白”的总目标,按照党员干部“三严三实”要求,全区启动了“官德人品大讨论”。副处级以上党员干部全部参与,认真围绕“面对时代、面对权力、面对利益、面对群众、面对诱惑、面对法纪、面对人生、面对监督”八个方面开展大讨论。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委高度重视,制定活动计划,细化内容安排、目标要求与责任分工,通过内部讲堂、党小组学习、召开座谈会、撰写心得体会等,广泛开展了学习讨论和交流。全区500余名处级干部将官德人品讨论中的认识撰写成心得体会,在区委党校举办的处级专题班中以“学员论坛”的形式进行了内部交流,其中40余篇官德人品征文在《石景山工作》、《石景山报》公开发表。通过开展官德人品大讨论,提升了党员干部为官做人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激发了党员领导干部深入思考、自我剖析,对比总书记提出的“好干部”标准寻找自身差距和问题,强化了自我修养和素质。

三、坚持强化信念,注重服务群众

强化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洗涤思想灵魂、修炼官德人品,是党员干部精神家园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每一名党员干部终身的必修课。共产党人要担当起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责任,就必须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时刻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不断洗涤思想灵魂,修炼官德人品,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当前,石景山区已经进入全面深度转型、高端绿色发展的新阶段。要坚决防止走那种先发展、后污染、再治理的老路,全力建设国家级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区。在转型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首钢搬迁、老旧小区改造、拆迁安置、违章建筑拆除、流动人员管理等方面矛盾不断凸现,一些突发性、群体性事件也时有发生,党员干部的思想日益多元复杂,这对党员干部精神家园建设带来了新考验。因此,石景山区着力加强党员干部精神家园建设,不断积聚干事创业的正能量,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奋斗,一步一步去实现发展目标。区委坚持把建设精神家园的效果放到建设民生家园的实践中去检验。一是把建设党员干部精神家园作为首要前提。注重从社会主义发展历史和世界各国发展模式的比较分析中坚定理想信念,从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中传承红色基因,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厚营养,使党员干部的精神世界丰富起来,从根源上扫除“四风”危害。二是把思想政治建设可持续性作为重要保障。把提高思想政治建设能力作为党员领导干部的第一领导力,把思想政治建设与各单位综合考评紧密结合,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范围。三是把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作为主要抓手。要求基层开展学习教育,重点是深化群众观念和服务理念,把群众的事办好、办实,让群众感受到实惠。石景山区委坚持“讲认真”态度,努力把老百姓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解决好,实现精神家园与民生家园的相互促进,把建设精神家园的成果转化为改善民生的物质成果,通过民生家园的建设成效去检验精神家园的建设实效。

四、坚持注重质量,创新考评机制

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考评考核机制,是党员干部精神家园建设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的重要环节,是确保该项工作落到实处的有效抓手。为保证精神家园建设有效落实,区委坚持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定性考核主要考核精神家园建设的任务是否明确,措施是否落实,效果是否显著。定量考核主要将政治理论学习、专题会议、活动载体与次数、参与人数以及经费保障等情况作为考评的一项重要指标进行量化。同时,坚持考评和奖惩有机统一。大力培植和宣传精神家园建设先进典型,积极营造人人参与精神家园建设的良好氛围。强化激励机制,将考评结果作为衡量党员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与评优、晋升、晋级相挂钩,形成强有力的激励机制。发挥惩戒鞭策功能,对目标任务未达标,导致精神家园建设受到削弱的,视情况给予批评教育,直至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在精神家园建设的过程中,区委以强化他律为保障,切实加强督促检查,建立完善党员干部精神家园建设的监管机制。逐步建立制度规范、风险防控、监督检查相结合的工作机制,以严格的约束保持党员干部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工作作风。切实严明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群众工作纪律,将政治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情况作为党员干部精神家园建设成果督查的重点内容。此外,积极引入社区居民、企业、自治社团等社会力量进行监督。以“公开”、“公正”、“为民”的原则,实现多形式、多渠道的第三方督查考核,定期通过石景山广播、电视、小区活动、社区微信平台等方式征集评估意见,定期公布督查考核结果,切实为党员干部精神家园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猜你喜欢
官德石景山区精神家园
石景山区总工会组织召开劳模事迹宣讲活动
来自姥姥的爱
孟子的官德思想及当代启示
大唐宰相狄仁杰的官德
石景山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
和谐文化是澳门诗人的精神家园
全面从严治党需加强官德建设
强化“四个意识” 构筑各族群众共有精神家园
《周易》中的官德修养思想探析
经营好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