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眼狼同事为哪般

2015-03-30 09:55本刊编辑部
当代工人(B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白眼狼受助者小薇

白眼狼同事为哪般

L是我的同事。他家里条件不太好,隔三差五找我借钱,我从来都是慷慨解囊,把他当朋友一样对待。做业务也是,他有什么问题或难处,我总是发动各种关系帮他解决。可有一次我工作需要配合,L却借口推脱了。事后他居然告诉其他人,“自己的事最好自己解决”。这不是一个白眼狼吗!

受伤的小薇

心理学家 赖丽妍:

情感是一种很主观的感受,它与个人的情感体验、情感敏锐度等密切相关。由于情感度量的标尺不同,有时谈情感真是一件挺伤人的事儿。你觉得为他牺牲了全世界,他却视之为草芥。你说,你俩还怎么在一起愉快地玩耍?

在情感纠结不清时,我总幻想每个人都是经济学家,大家只谈收益,不谈感情。你借我5万元,我按约定利率承担利息;你帮我搞定客户,我付20%的好处费……如果真是这样,社会一定没了人情味儿,但每个人背负的情感十字架也要轻巧不少。

想要每个人都用经济学思维思考,这是一个面向未来的课题,或许是永远的乌托邦。在现实的情感世界里,我们还是要学会保护自己,不让自己受到伤害,在付出善意的同时尽可能不委屈自己。

大部分人都是经验主义者,对事物的看法来自于自身有限的经验。小薇,如果你有兴趣不妨侧面了解一下,我想你一定会在L的亲戚朋友中发现几个你所说的“白眼狼”。他们的言传身教,让L把无偿接受帮助视为理所当然。而你感到受伤的原因也在于,你的行为印证或者强化了L的经验,他可以心安理得地接受你的帮助。

小薇,目前你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继续保持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高尚情操。选择这条路,需要你调整好心态。如果你觉得自己的使命就是要无私助人,让他人更幸福,那完全没有问题。另一个是帮助L修正经验,提供给他一种全新的经验模式——付出与回报对等存在。

你选择写这封信,说明你并不甘于维持单方付出无回报的局面。那么,就用行动来表明你的立场,不要再让L感到你的帮助唾手可得且不需回应。你可以有选择地拒绝L的请求,也可以让L参与你协调处理难题的过程,这些都有助他建立起全新的经验模式。

不过,仅是经验局限的话,新经验的输入会很大程度上修正L的看法,但如果L的“白眼狼”行为,是因其对强者产生的源自内心的敌意和怨恨就不得不警惕了。心理学认为,自尊水平较低的人对他人帮助心存感激的同时,也会产生自我无力感。接受帮助次数的增多,以及短时间内无力回报等,都可能会刺激受助者敏感脆弱的神经,导致他心理失衡,滋生低人一等的念头,无法在人际中平等相处。

如此,受助者便会产生类似“他是想通过帮助我显示他的能力”、“他想通过帮助我获得别人的好评”、“他就是为了凸显我的无能”等心理。对施助者不但没有感恩的情绪,反而会有无限的怨恨,甚至伴随攻击行为。

L家庭条件不太好,多次向同事开口求援自尊已受损严重,加之工作上无法迅速打开局面,极有可能导致心理失衡。面对牛人同事的求助,L找借口推脱,甚至说风凉话,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自我补偿心理:昔日无所不能的同事也有搞不定的事情,L总算可以松一口气了。此刻,L终于与同事站在同一水平线上了。他当然要享受这片刻的美好,所以不愿施以援手。

猜你喜欢
白眼狼受助者小薇
受助者视角的帮助行为:后果、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
小薇,对不起!
小薇,对不起!
那个夏天的女孩
人人都该学点心理急救
YOU’VE GOT QUESTIONS? SHE’S GOT ANSWERS
人人都该学点心理急救
扶困助学活动有效性对受助者心理、思想影响的案例研究
可爱的小薇
每一个白眼狼孩子背后,都有一对勤劳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