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地理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策略研究

2015-03-31 10:47内江师范学院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汪星洋王海力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年6期
关键词:乡土家乡变化

内江师范学院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 汪星洋 王海力

乡土地理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策略研究

内江师范学院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 汪星洋 王海力

地理课程改革要求“当地的地理环境是需要学习的内容”。在中学地理教学中使用“乡土地理”这一资源,不仅有利于学生地理学习热情的提高,还是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目标的重要体现。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融入乡土地理是提升地理课堂魅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乡土地理 地理教学 运用策略

我国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以及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了新一轮课程改革。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地理教学要使学生“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将乡土地理纳入地理教材和地理教学过程中是实现教学改革理念的有效探索。布鲁纳曾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地理教学中融入乡土地理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乡土地理是指学校当地的地理环境,包含了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最诚挚深厚的情感。

一、乡土地理对地理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罗杰斯强调“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学生将能够在学会学习一种自发的兴趣。”某些地理知识难免显得索然无味,学生学习起来没有动力。而当地的地理环境显示了灵活多样的地理事物和现象,是调节枯燥的教学内容的最好纽带。

例如,讲到人口的空间变化时联系乡土地理,利用学生所在地的人口空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若此时联系学生家乡的人口空间变化教学,便可轻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有利于学生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出发,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由于地理被归于文科这一类别,很多人都错误地认为地理学习依靠的是死记硬背,忽略了地理这一学科的实际意义。地理不只是一门科学,它与生活是统一的。陈澄在其主编的《新编地理教学论》中说到,运用“生活经验”的地理学习策略。这里的“生活经验”就是指实际生活,乡土地理就是把实际生活融入地理教学中,让学生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3.有利于加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列宁曾言,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自己对家园最深的情感。”每一个人对自己的家乡总有一种古朴自然的情感,每一个国家都有这种怀旧的共同心理特征。而中华民族也具备了这种民族心理特征。家乡是学生最熟悉,也是最了解的地方,当谈到自己熟知的事物时容易引起共鸣。在乡土地理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各种实际事物,不仅丰富了地理教学内容,还使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得到了升华,为学生建设家乡奠定了知识基础。

二、乡土地理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 利用乡土地理材料帮助学生理解地理原理

中学地理教学内容中有很多学生不易理解的概念,这些概念单靠教师简单说明不能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教师可先讲授这些概念,再结合乡土地理进行分别解释。例如,讲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时,很多学生容易混淆“人口的自然增减”和“人口迁移”这二个概念。这时,教师可在讲解基础知识后呈现当地关于“人口的空间变化”的材料,再向学生提出三个方面的问题:你们家乡所在的村镇每年有多少孩子出生,有多少老人死去?你们父母或者亲戚都在哪些地方工作,一般出去工作多久,他们是否属于人口迁移呢?假如我出差5天算不算人口迁移呢?最后总结出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是由出生率减去死亡率所得。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每年有大量人口外出务工或者学习,人口从所住的地方迁移到其他地方就叫做人口迁移。通过这些能够引起共鸣的问题,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发现知识,学习知识,区分容易混淆的概念。对于乡土材料的运用,教师可以采用上述方法,即先讲解再列举乡土材料分析,还可直接呈现一则或几则乡土材料,然后分析总结其中的地理概念。

利用乡土地理帮助学生理解地理规律与原理。达尔文曾言:“科学是为了得出一般规律或事实。”地理中的规律与原理不胜枚举,某些规律或者原理对中学生的心智而言显得过于抽象,学生无法建立形象思维。

例如,讲到第二章城市化时,学生调查所在地的人口变化(人口不断向经济发达的地方聚集)、乡村与城镇的变化(乡村数量减少,城镇数量增加)、城市用地的变化(城市用地面积不断扩大)。经历了真正意义上的调查活动后,学生可以很容易地总结出人口向城镇聚集的过程叫做城镇化。学生实地调查当地城市化带来的环境和生态问题,通过调查,学生很容易得出城市化使经济快速发展,但同时也对环境带来不良影响,如水、土壤的污染问题。

2.利用教材中的地理规律、原理解释乡土地理问题

相比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更能引发学生的兴趣,更容易体现课程标准中“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在对学生进行全体教育的同时应注重发展学生个性,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性。

例如,讲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中的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三章农业的区位选择、第四章工业区位的选择这些内容时,根据学生的兴趣将学生分为城市小组、农业小组、工业小组等,学生分组对自己家乡的城市、农业和工业进行分析,针对自己的分析,为家乡发展提出建议和意见。在此过程中,学生经过亲身实践,知识形象化、立体化。学习书本知识相对较容易,而如何将书本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是我们千百年来不断探索的问题。乡土地理具有实践性,贴近生活,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地理规律与原理,帮助学生巩固地理知识。农业小组分析家乡的农业区位条件(影响区位选择的农业地形、气候、水、土壤、市场、劳动力、运输、技术、政策等主要因素)加深学生对家乡的了解。由于本性里的乡土情感,学生对家乡的事物有更高的兴趣。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还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用来指导生产生活,对家乡的调查与分析中还为学生建设家乡、回报祖国奠定了基础。

3.教材中的地理知识与乡土地理教材内容进行比较分析

只有通过对比才知道其中的差异。通过比较才更能凸显其中的不同。教材的内容符合大多数地区的一般规律,而乡土地理则是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将中学地理教材的内容与乡土地理进行对比,从大范围的一般规律到小地方的地理实际,再从小地方的地理现象到一般规律。学生在分析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第五章交通的布局和对聚落形态的影响一节,教科书的要求是分析浙江嘉兴市的聚落形态变化,要求学生用图或文字表达最后的分析结果。这是教材中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通过这个案例活动我们可以知道,历史上嘉兴市的交通运输方式经历了从河流为主到铁路为主再到公路为主的变化,而交通布局也随之不断变化。

由此可知,交通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对城市形态有重要的影响。若仅以教材中的典型案例进行讲解,不能帮助学生提高知识迁移能力。此时,教师可让学生结合对家乡的聚落形态变化和教材所给的典型案例进行对比分析。教师先讲授教材中的案例,再提供乡土地理材料,引导学生对比分析这两则案例中的不同,提高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

教师可采用主题班会和实践调查这些方法,如组织“我家乡的交通变化”主题班会,向学生布置主题班会的任务,学生自行准备后在全班进行班会活动。开展班会活动时,教师可实施一些奖励,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竞争性。

4. 结合课内外两种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学记》曾言:“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居必有居学。”现在的中学地理课堂并不是封闭的,而是内外相互联系、相互呼应的。若只是在课堂中学习显得有些闭门造车,教师应加强课内教学和课外教学相结合的程度。运用此策略的关键在于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首先,向学生讲明课外教学应遵守的要求和纪律。

其次,为了使课外教学顺利进行,课外教学中需要的基础知识可在课堂内先讲解知识,安排各项工作的负责人。

再次,进行课外教学时应严格组织学生,防止意外的、发生。

基于乡土地理的特点,课内和课外教学必不可少,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可利用学校春游、秋游、暑假夏令营等活动进行教学。

例如,讲授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时,教师可先在课堂上讲授基础知识,再组织学生郊游,选择一个具有地理教学价值的地方,结合第六章的知识内容进行学习。

再如,讲到“直面环境问题”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带领学生观察该地的工厂、农村、城市,带领学生直面生活中存在的环境问题,使学生意识到环境问题就在我们身边,日益加剧的环境问题正危及我们的生命。

5.运用乡土案例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教材

地理课堂如果仅靠教师讲授,学生听,难免会显得死气沉沉。案例是使地理课堂变得有趣的有效方法之一。例如,教材中第二章“城市和城市化”通过分析德国南部城市等级和上海市城市等级的变化解释影响城市等级的变化因素和城市等级变化的影响。但是,就笔者对该节内容分析后发现,德国南部城市和上海市等级变化这两个案例虽说典型,但上海、德国毕竟不是所有学生都能亲身接触到的,距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如果此时学生所在的城市等级变化可以替代上述两个案例。那这一节的学习就可以以本市的城市等级变化替代教材中的案例,只保留教材原有的框架结构。教师先列举本市在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到2000年、2000年以后三个时段的本市城市等级发展变化并用图说明。然后引导学生探究城市等级是否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等级城市其服务范围有什么区别,导致城市等级发生变化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是否也是影响其他城市等级变化的因素。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讨论上述问题,最后总结出城市等级变化的启示。

6.培养教师乡土情感,寓教于情

乡土情感是指人们对本乡、本土产生的情绪与感觉。教师是学习的合作者和引导者,为了乡土地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中学地理教学,教师不仅应具备良好的观察力、组织能力、开放性的思维,还应从情感上与学生感同身受。乡土地理教学更多的是一种情感教学,在于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这就要求教师要设身处地地从学生出发,把握学生的乡土情感。

综上所述,教师可从实地考察、上网查阅乡土资料等方面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感。例如,教师可利用空闲时间去学生家乡走走看看,了解学生的家乡。同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学校可根据自身情况开发校本乡土地理,组织教师开发校本地理课程以及各种网络资源,组织教师实地考察,在考察过程中提高教师的乡土情感。学校和教师都应做最大的努力为乡土地理教学提供一个更好的平台。

[1]景春泉,中学乡土地理教学与乡土地理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1

[2]王静爱.乡土地理教学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陈胜庆.乡土地理教育新论[M].北京:测绘出版社,1992

[4]付贺梅,王立红.乡土地理新课程教学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J].成都教育学院报,2004.11

[6]金明玉.乡土地理的有效运用策略[J].中国新产品新技术,2009

(此文系基金项目:内江师范学院科研项目,编号:13ZB10;地方高师院校地理科学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研究与实践,编号: JG201311-237联合资助)

ISSN2095-6711/Z01-2015-06-0203

王海力

猜你喜欢
乡土家乡变化
重视培育多层次乡土人才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从9到3的变化
乡土中国
这五年的变化
鸟的变化系列
读《乡土中国》后感
夏天的家乡
“让路”让出的变化
家乡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