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与环境史

2015-04-01 22:11杨婵依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概念景观价值观

杨婵依

(南京大学 历史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3)

景观与环境史

杨婵依

(南京大学 历史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3)

阐述了景观和环境的概念,分析了景观对环境史研究的作用。认为景观能促进时间和空间的综合性研究,拓宽历史研究领域,为环境史研究提供真实的、易得的史料。同时,景观研究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也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景观;环境史;作用

景观是环境史的研究对象之一,也是一个涵盖广泛的概念,在史学研究中时有提及。但“什么是景观”“景观对环境史研究有什么意义”这样的问题鲜有讨论。

一、景观及环境的概念

景观是一个常见的概念。学者们对于景观的定义千差万别。马修·约翰逊在他的著作《景观之观念》中提到几位学者对景观概念的定义。阿普尔顿认为,景观是一切人类活动的平台和背景;科斯格罗夫认为,景观是一种文化意象,以一种形象化的描述,绘制或象征化周边的环境;雷尔夫认为,景观不仅是一种审美象征,更是一种表达和决定文化态度和活动的环境,并且总是体现人类如何认知景观、为什么给景观赋予不同含义的原因;威廉姆斯认为,景观意味着分离和观察;巴赫金认为,景观被隐喻地用于描述个人或事件,有时并不等同于景观本身所传达的意思。马修·约翰逊本人认为,景观是一种审视、思考客观世界的方法[1]。多伦多大学艺术史教授马克·奇塔姆也论述过景观这一词的概念。他指出,景观的丹麦语Landskab、德语landschaft或是古英语landscipe都由两部分组成,即“土地”和“居住于此的人”。land意为土地及地表特征,-skab,-schaft和-scipe都含改变、塑造之意。所以,奇塔姆教授指出,景观一词的构成体现着人与自然的互相塑造、影响和改变。欧洲景观公约(European Landscape Convention)的解释是:景观为一片被人类认知的,其特征来源于自然和人类关系互动的区域。

虽然学者观点各异,但无一不涉及到对地表特征的结构分析及人类活动和社会认知与景观的关系。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景观不仅仅反映地表特征和环境变迁,也是一种与人类身份平等的客观存在。它既是视觉性的、艺术性的、也是生活化的、文化性的。景观并非天生存在,人们研究景观,就要在观看、理解、阅读其表征的同时,去理解景观意味或代表的权利关系。正如巴赫金所说,景观可用于隐喻或象征,所以景观也可以是权利的工具。尼加尔·艾沃奈特在《托利党的景观思想》中提出,景观会被人为地与政治联系起来,被作为象征物以实现政治目的,从而成为政治的工具[2]。所以,当环境史学家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历史的中心进行研究时,应将景观置于不可忽略的位置。景观和人类经由共同的历史,它意味着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最初的牛津词典对“景观”(landscape)概念的解释主要有两种:第一种为一块土地上所有的可视的地表特征,通常包括审美评估;第二种为呈现乡村美景的画作。对“环境”(environment)概念的解释也有两种:第一种为人、动物或植物周围的事物、条件或情况;第二种为整个自然界或是一块独特的地理区域,尤其是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区域。从概念上可以看出,景观与环境的概念之差有二:一是“景观”包含艺术的概念,而“环境”更侧重生态或是地理的概念;二是“景观”的概念更具体,细化为地理区域中的可视特征。相比之下,“环境”的概念更广泛。它可指整个自然界,包括生物和非生物,也可指具体的生态状况。值得注意的是,“environment”也多用于形容人为因素施加于自然后所产生的环境。景观和环境从来都是密切关联着的。从非艺术的概念来看,“景观”从属于“环境”,是“环境”这个大概念中的一支。所以,在环境史研究中,景观能从更为精确、详尽的角度描述自然界或某一特点区域的细节,为史学家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提供更详细的客观资料。

景观的含义也在不断改变。①由“可视的”变为“真实的”①参见2015年5月18日马克·奇塔姆教授在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的讲座《Turing Western Landscape Upside Down》。。如上文所提,“景观”本意为可视的地表特征,但现在研究的景观不仅包括其可视特征,也包括深层的、不可直视的物理特征。如英国史学家迈克尔·里德在《英国景观》中称,研究景观便是研究除了人类以外的客观世界,包括天气变化、地理结构、地质构成等一切因素[3]。②景观有时用于特指文化遗产和保护区。如在19世纪80年代兴起于德国和其他欧盟国家的景观评估(Landscape Assessment)和产生于20世纪末英国的景观特征评估政策(Landscape Character Assessment)中,landscape指有历史价值和研究意义的景观或其所在区域。③根据瑞士联邦宪法有关景观和环境遗迹的法条,景观可指小块生态区,包括栖息或生长于此的动植物,具有审美、研究、休闲和教育等功能。从新增概念来看,“景观”和“环境”概念已极为相近。

二、环境史研究中景观的作用

景观是最丰富的史料,每一个学者或是普通的游人都可以从自然景观或是人文景观中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推测过去并且构建未来[4]。彼得·乌克道说,世界上有人的地方就有景观,景观是人类社会关系的构成,所有的人类社会,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自己独特的景观结构[5]。景观对环境史研究来说,作用大致有二。

1.体现当时人们的价值观

景观反映了当时人们的价值观。环境史研究者可以从景观的人为变迁中挖掘某一历史时期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及主导观念。

价值观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直觉仅决定了人类众多活动和行为中的一小部分,而大部分决定是思考后所作的。人类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审视景观。价值观不仅决定了人类如何利用自然资源,也是人类感知、理解自然的原始来源。所以,景观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关系。

亨齐克曾经做过一个调查,以证明人的价值观与景观改变之间的关系。他采访了阿尔卑斯山谷中某小镇的当地居民、游客和专家,了解他们对将废弃的农业用地进行重新植树造林的态度。被采访者的回应各不相同,本地人和非本地人的回应差异最为明显。亨齐克认为,不同的态度来源于四种主要的价值取向:传统、环境保护、利益和情感。在调查中,非本地被采访者的主导价值观多为“利益”和“情感”,并且表示会更多关注还林工程后的地区;而本地的居民则倾向于“传统”和“自然保护”,更偏爱原本存在的空旷区域[6]。这也证明不同的价值观会促使人对景观采取不同的判断,以决定他们如何对待景观。也有其他学者做过关于价值观与对待环境行为之间的关系的相似实验。如卡尔普曾实验证明,具有自我超越和开放意识的人更容易采取保护环境的行为[7]。诺顿和汉农以特定地域为介质,证实了人类对环境的行为取决于和某区域的关联,如对长久生存的地区更易采取保护措施,而对陌生地则不然[8]。格拉泽和施特劳斯也做过阿尔瓦诺伊小镇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对于景观态度之比较。调查证明,本地居民更热爱原始的景观,希望拥有更多的绿地。他们认为这些独特的景观是地区的标志,可以使他们的居住地有别于其他城市,也理所当然地视这些景观为本地人民的象征。他们还认为,景观是他们安全感和成就感的重要来源。对于游客来说,更具吸引力的是与他们常住地有所不同的景观。他们追求的是休闲的、非常态的景观。这两种有差别的态度直接体现在他们对改造景观和自然的行为上。本地居民只建造适合此地环境的、实用功能大于审美功能的建筑,并且只要不破坏本地遗迹,适当的改造和新建也是可以接受的。而游客则更期待百分之百的传统建筑。因为这种建筑能够满足他们达到休闲、远离平日繁琐生活的目的[9]。

类似的案例调查还有许多,调查结果有几大共性:①同样的价值观通常为生活背景、文化背景相似的人群所共有。②人们在面临不同的环境时,价值观会有所变化。这里的“环境”指生存、生活或游玩的自然环境,并非社会环境。③价值观是人对待自然态度的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的差别导致对景观态度及改造环境的手段和程度的不同。④人类和景观发展、景观管理之间存在的矛盾一般都起源于所有者对景观不同的理解和自身利益。所以,对于环境史研究来说,景观不仅可以反映不同人群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于研究社会中不同群体的意识与行动差异,因为景观的塑造或变化是在价值观主导下的人类行为的后果。

2.对当代的启示

景观有利于环境史研究者发现、了解和解决当今紧迫的环境问题,具有可观的现实功用。

环境史研究兴起于20世纪中后期,人类饱受环境和生态问题的危害之后,是在现代环保运动推动下兴起的。所以,环境史研究也称为“环境问题史”研究。邹逸麟认为,从物质层面讲,环境史研究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探索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历史发展过程,认识过去的利弊得失,避免重蹈覆辙,防患于未然[10]。高国荣认为,环境史具有批判现实的特点,它将全球生态环境呈现在人类面前,人类若想转危为安,就必须改变观念,不再以自然的主宰自居,而应该敬畏自然,守护家园。同时,要改变不合理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11]。梅雪芹认为,环境史拓宽历史视野和历史研究单位,引起认识和评论人类行为之参照系的变化,让人类以长期利益来看待自身行为,促使今天的人们更好地关心环境、热爱自然。同时审视自己对待自然,对待他人的态度和道德水平[12]。唐纳德·休斯认为,环境史研究人对自然的观察视角,其目的是为制定正确的决策提供帮助[13]。蒂莫·米尔恩托斯认为,环境史为人类提供认识目前局势的新视角,从而为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提供新的、具有启发性的解决方法[14]。托马斯·斯莫特认为,环境史从自然角度解释历史变迁,并非如“衰败论”所述的那样只针对当今的环境问题批判人类的所作所为,而是通过不同领域学者的观点,让人类了解目前面临的生态危机,以制定应对措施[15]。景观可以为环境史实现这些目的提供有力帮助,因为区域内物种的消亡或迁徙、气温的变化、地质的改变等景观问题,都是范围更大的危害性更大的环境问题产生的先兆和缩影。所以,景观成为制定环境保护政策的切入点。

欧洲景观公约充分显示了欧洲政府对景观功用的重视。这是首个针对所有欧洲国家景观提出的环保公约,目的是保护、管理和规划所有景观,以提高有生命景观的价值。公约指出,景观对文化、生态、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已经成为欧洲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体现了本地的文化构成,有利于提高人民的幸福感及加强国家认知。郊区的景观被视为提高生活质量的必需品,因此,保护、管理和规划景观是国家和每位公民的职责。景观公约的目的是通过评估景观质量,协调不同人群之间的利益,建立和谐的景观规划和管理机制。为了完善空间利用和城郊景观保护,瑞士政府也在1997年制定的瑞士景观观念政策中,针对自然或是人文环境发展和保护的不同问题,规定要通过减少人类对自然的干涉、谨慎使用所剩自然资源和保护生态多样性的手段来保护自然环境的多样性和独特性,维持历史景观,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加强人们对景观的保护意识,以控制过度城市化。其目的是加强使用者和景观之间长期和谐共存的关系。英国景观特征评估政策也包含相似理念。它通过识别和描述景观的特征(包括地形要素、动植物、土地使用、文化和历史记忆),绘制地图,划分特征区域和生态种类来显示景观应该如何被理解和保护。景观特征评估政策被使用于一系列活动,如:政策制定、土地管理、空间规划、绿地建设、农耕环境规划、森林和水源政策、可再生能源和自然公园管理计划等。任何具有自然或人文价值的景观都会被记录在案,并针对其特征进行合理规划。英国国家特征区域(National Character Areas)是以景观、生态、地理、历史、文化和经济等特征划分区域的地理界限。目前,英格兰已经有159块特征区域。这些区域的档案中都详细记录了此地的景观变化、不同时段的特征及对应数据。这些资料在土地管理、景观影响评估、城乡发展规划中可作为重要的参考,也是监控、检测景观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三、结 语

景观的内涵多变,既可以狭义地指代自然景观和风景,也可以广义地辐射整个自然界,或体现人类活动与自然变化。作为环境史的研究对象之一,景观能促进时间和空间的综合性研究,拓宽历史研究领域,为环境史研究提供真实的、易得的史料。因此,景观研究对环境史是不可或缺的。同时,景观研究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也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它不仅体现了自然景观自身的变化,也反映了人类活动对于景观和环境的影响,有助于学者从中找到急需解决的问题。

[1]JOHNSON M.Idea of landscape[M].Oxford,London:Blackwell Publishing,2007:2-3.

[2]EVERRTEE N.The tory view of landscape[M].London:Yale University Press,1994.

[3]REED M.The landscape of Britain:from the beginnings to 1914[M].London:Routledge,1990:ⅻ.

[4]HOSKINS W G.The making of the English landscape[M].London:Hodder and Stuoghton LTD,1960:14.

[5]UCKO P J.Theory in archaeology[M].London:Routledge,1995:18-19.

[6]HUNZIKER M.The spontaneous reafforestation in abandoned agricultural lands:perception and aesthetic assessment by locals and tourists[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1995,31(95):399 410.

[7]KARP D G.Values and their effect on pro-environmental behavior[J].Environment and Behavior,1996,28(1):111-133.

[8]NORTON B G,Hannon B.Environmental values:a place-based approach[J].Environmental Ethics,1997,19(3):227-245.

[9]KIENAST F,WILDI O,GHOSH S.A changing world,challenges for landscape research[M].Dordrecht:Springer,2007:21-22.

[10]邹逸麟.有关环境史研究的几个问题[J].历史研究,2010(1):15.

[11]高国荣.环境史学研究(三篇):什么是环境史?[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120.

[12]梅雪芹.环境史:一种新的历史叙述[J].历史教学问题,2007(3):38.

[13]HUGHES J D.What is environmental history?[M].Cambridge:Polity Press,2006:180.

[14]MYLLYNTAUS T,SAIKKU M.Encountering the past in nature:essays in environmental history[M].Athens:Ohio University Press,2001:145.

[15]SMOUT T C.Exploring environmental history[M].Edinburgh: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2009:14.

【责任编辑 刘晓鸥】

Landscape and Environmental History

Yang Chanyi

(History Department,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 210093,China)

The concepts of landscape and environmental history are expounded.The role of landscape on the research of environmental history is analyzed.It considers that,landscape can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research on time and space,broaden the field of historical research,and provide true and readily available historical data for the research of environmental history.Landscape also has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today’s increasingly se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landscape;environmental history;role

K 061

A

2095-5464(2015)06-0777-04

2015-07-07

杨婵依(1989-),女,江苏南京人,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概念景观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景观别墅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幾樣概念店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