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破解辽宁农业资本难题的探析

2015-04-02 00:51王风峰陈柄任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普惠金融辽宁农村

王风峰, 陈柄任

(1.沈阳大学 经济学院, 辽宁 沈阳 110041; 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安徽 合肥 230026)



普惠金融破解辽宁农业资本难题的探析

王风峰1, 陈柄任2

(1.沈阳大学 经济学院, 辽宁 沈阳110041; 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安徽 合肥230026)

摘要:分析了普惠金融的含义和目标,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指出普惠金融这一全新金融理念在解决辽宁农业资本难题方面的作用,提出了降低金融市场准入门槛,利用微型金融及小额信贷等有效发挥普惠金融作用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普惠金融; 辽宁; 农村

一、 普惠金融的含义和目标

普惠金融(inclusive finance)也可以称作包容性金融。这一概念最早起源于15世纪的意大利,19世纪盛行于欧洲和日本。它由联合国在2005年再次提出,它的内涵和旧有的金融理念迥然不同。普惠金融强调通过加强政策扶持和完善市场机制,不断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可获得性,使边远贫困地区、小微企业和社会低收入人群能够获得价格合理、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1]。任何国家实施普惠金融的基本目标和宗旨都是为这个社会的成员,特别是处于社会底层的低收入者提供和其他社会群体平等的金融服务。20世纪90年代,普惠金融在全球展开了轰轰烈烈的以小额信贷为手段脱贫致富的全民运动。

2013年11月,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首次在中央全会文件中提出发展普惠金融这个问题。这是党中央对我国金融业提出的新高度和新要求——即我国金融业不是为某些特定阶层服务,而要为全体国民提供有效地、全方位地金融服务。继党中央提出在金融业发展普惠金融这个新要求之后,我国又对金融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提出了现实的要求——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必须要让我国的金融成为一池活水,更好地浇灌“三农”实体经济之树。实际上,在金融高度发达的21世纪,金融已经融入到了人们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多数人每天都在享受着不同形式的金融供给和便利。但是,我国还有一些贫困人口特别是农民仍缺少正规金融供给的渠道。普惠金融的目标就是要进一步完善现代金融体系,扩大我国金融服务供给的广度和深度,推广金融服务网络,为需要金融服务的所有人,尤其是那些目前常被商业银行忽视的农户和农村的小微企业提供一种平等享受现代金融的机会和途径,有效运用金融手段促进我国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最终实现普惠金融的终极目标。

二、 普惠金融对于辽宁农业的适用性

1.普惠金融更能为辽宁农村低收入者提供资金支持

普惠金融更强调社会使命,挖掘传统金融未覆盖的客户群体,帮助他们进入金融体系,以获得有效的金融服务,从而提高他们的收入,最终提升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2]。如上所述,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是社会的低收入者,特别是农民等社会底层人群,这种服务理念扩大了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普惠金融与现有金融体系中的小额信贷有共通之处,都是面向贫困人口或小微企业,为他们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目前,农村金融仍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薄弱的一环,普惠金融发展的好坏与农村地区的金融发展息息相关,也就是说,农村金融的“普惠”会直接影响整个普惠金融目标的实现。长期以来,辽宁农村由于第一产业比重偏大和农业投入不足等原因,农村居民的收入普遍不高,而且还存在不同地区间的收入差距。如果全面推广普惠金融这种模式,更能帮助农民完成投资需求,实现产业富农的美好愿景,帮助辽宁农村贫困地区早日脱贫致富。普惠金融要求所有涉农金融机构都要努力往下“沉”,尽力做到不脱农、多惠农。

2.普惠金融的便捷服务更利于辽宁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与十多年前相比,尽管辽宁金融业对于“三农”的支持已有了很大的进步,但由于种种原因,辽宁省城乡之间的金融现状仍有一定差距,这表现在:辽宁农村基础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深入程度还不够;金融机构的网点布局还不合理;金融机构支付结算的品种还不丰富;农村金融市场竞争主体还很少;农村的金融供给与农村居民的金融需求还存在较大的缺口。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大力发展农村的普惠金融。在具备条件的行政村,开展金融服务“村村通”工程,以推动偏远乡镇基础金融服务的全覆盖,保证低收入人口也能获得所需要的金融服务。这个号召得到了辽宁省金融机构的积极响应,辽宁多家商业银行开始以点带面地发力农村普惠金融业务。例如,中国农业银行辽宁分行推出的“金穗惠农通”,以“机到村、卡到户、钱到账”的便捷服务,提升包括中国农业银行辽宁分行在内的辽宁省金融业对于“三农”的支持力度。经过近三年的努力,“村村通”转账电话在整个辽宁省已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这大大改善了辽宁省农村的金融支付环境,这种局面必然会进一步带来辽宁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3.普惠金融更利于促进辽宁社会公平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

普惠金融对促进辽宁和谐社会建设的有利方面:①辽宁农村的小微企业是很多农民就业创业的主要载体和平台。普惠金融强调人人应该享有平等的融资权,着重解决农村小微企业经营中面临的融资难题,扩大了农民的就业创业比率,有效提高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改善了这个群体的经济状况,这对于缩小辽宁农村的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有重要意义。②统筹城乡发展的难点和重点在农村,而农村发展的重中之重又在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3]。普惠金融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辽宁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发展,帮助政府提高了公共服务品的供给能力,使越来越多的农民享受到更多更好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资源,保障了我省农村每个个体获得与城市居民平等的好处和实惠,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这实际上也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建设。

三、 普惠金融破解辽宁农业资本难题的对策

普惠金融体系的提出,对于现代传统金融理论来说的确是一个质的突破。辽宁省今后应该按照党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要求,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通过发展微型金融、鼓励创新、完善普惠金融的风险防范和化解机制等途径,积极构建一个充分竞争、包容性强的普惠金融体系,提高辽宁省“三农”基础性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利性,为破解辽宁农业的资本难题提供更好的方法和对策。

1.降低金融市场准入门槛,积极构建普惠金融体系

随着我国金融机构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金融业的“支农支小”能力也在大幅度提升。从客观上说,我国发展普惠金融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条件。党中央提出发展普惠金融的想法应该是审时度势的结果,这个想法得到了全国各地方的认真贯彻执行,辽宁省也积极支持党中央发展普惠金融的精神。普惠金融的理念使人们认识到:金融服务的对象不只是富人这个强势群体,更应该包括大规模的弱势群体,弱势群体应该有与强势群体一样得到公平金融服务的权利。这就需要辽宁的政府部门主动承担起自身的社会责任,从传统金融体系的认识误区中走出来,在主观上改变旧有的观念。辽宁省应该降低金融市场准入门槛,加快多层次、多样性的普惠金融体系建设,不断丰富农村的新型基层金融组织和基础设施,扩大农村地区现代化金融的普及面,使农村居民早日享受到便利的存取款和支付、结算等基础金融服务,保障和改善辽宁省农村的民生。

为了降低金融市场准入门槛,辽宁省应该鼓励拓宽微型金融机构的参与者范围。可以允许民间资本或非国有资本组建农村合作金融、村镇银行或农民资金互助组织。在农村金融市场中,提倡不同性质、不同规模、不同地域的各类农村金融组织共存,并可以展开较为合理的竞争。这有利于提高农村金融市场的整体效率,以及联动效应,从而尽快达到“普惠金融”的终极目标。

2.利用微型金融及小额信贷手段实现普惠金融理念

从普惠金融体系的诞生背景和发展来看,它与微型金融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大家已经认同微型金融和小额信贷对于弱势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推广普惠金融的过程进一步强化了人们这一认知。建设普惠金融体系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向更加贫困的人群和更加偏远的地区开放金融市场和推进金融服务的过程[4]。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辽宁省应该统一金融市场规则,支持金融业进入资本的多样化,发挥微型金融及小额信贷的作用。相比而言,微型金融机构更能延伸到农村普通百姓,实现普惠金融的理念:让每一个有创业意愿和能力的农民都有机会获得平等的融资权利,从而通过自身努力的内在因素和普惠金融贷款的外部条件来改善生产水平和生活质量。辽宁应该充分发挥微型金融机构在提供金融服务中贴近农民、服务链条短、信息对称的低成本优势,缓解辽宁农村的资本难题。

辽宁省金融机构在一步步面向基层提高渗透率的过程中,要注意运用金融杠杆来撬动贫困人口的经济能力,特别是通过小额信贷等融资手段帮助农村地区低收入群体降低贫困程度。辽宁省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业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若干意见》,该意见表明辽宁省将鼓励小额贷款公司通过无抵押信用贷款等经营模式扩大信贷规模,并引导金融产品优良的小额贷款公司在金融服务薄弱地区设立分支机构[5]。此处所指的小额贷款公司是以小规模的客户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专业化贷款经营公司。2008年11月,辽宁省小额贷款公司正式启动试点运营。由于受到政府政策的良性扶持和推动,辽宁的小额贷款公司在“提速”发展,总体数量已位列全国第二位。

3.加快创新面向辽宁“三农”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

辽宁金融机构需要在普惠金融的大局下,突破政策瓶颈,结合传统农户与现代农业产业化对金融需求的差异性和特点,改造和创新符合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满足农村不同主体的差异化需求,以实现普惠金融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从创新抵押担保方式和融资工具方面看,辽宁金融机构应该充分运用风险缓释机制,开展多种形式的符合农村特点的抵押担保贷款。例如,很多农村的抵押担保品不足,这就需要金融机构降低对农村抵押担保品的要求,灵活多样地扩大抵押物范围,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一般来说,只要某种物品产权归属清晰,具有一定的评估价值并能产生信贷约束作用,都可以归入抵押担保物的范围。按照这个标准,辽宁省农村可以大力开展集体林权、耕地等自然资源抵押贷款,涉农直补资金担保贷款等可操作、易模仿的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为了贯彻普惠金融的精神,政府还可以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等抵押贷款业务的试点,有效拓宽 “三农”的多元化融资渠道。此外,金融机构还针对担保体系建设较为完善的农村地区开办担保公司担保贷款。此类贷款手续简便、快捷,较为适应农村中小企业经济活动的规律,可以全面推行。这将为进一步改善我省农村的金融供给,满足“三农”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提供了新的途径,使普惠金融的精神落到了实处。

4.注重完善普惠金融的风险防范和化解机制

为了规避和分散普惠金融的风险,应该全面运用小额贷款管理技术,逐步建立职能明确、各司其职的金融管理体制,改变金融监管缺位现象。要杜绝各地方政府“乱审批”现象,严禁借普惠金融之名行以权谋私之实。各地要尽量采用差异化的监管制度和手段,坚持农村金融创新与监管的协调发展。努力构建涉农贷款风险分担机制,形成农村涉农贷款多方合作的安全性,提高“三农”融资的保险系数。例如,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就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和创新。存款保险制度,一方面起到对小微金融机构增信和保护存款人的作用,另一方面能够强化对小微金融机构风险的约束。此外,由于农业产业受自然灾害及其他事件的影响较大,收益存在不稳定性。为了有效降低农业的风险成本,辽宁省应该建立农业风险信贷补偿机制,扩大承担农业风险的主体,加强农村信贷系统的抗风险能力,这种农业风险信贷补偿机制必将会推动普惠金融在辽宁省农村的全面贯彻和实施。

防范普惠金融的风险是一方面,化解普惠金融的风险是另一方面。辽宁省还要健全相关的金融机构市场化退出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完善普惠金融的风险防范和化解机制,优化普惠金融的内外部环境。

普惠金融是关系到辽宁省农民根本利益的民心工程, 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尽管辽宁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倡导为发展普惠金融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但毋庸讳言, 由于农业天生的弱质性和体制、机制障碍等多种因素, 目前辽宁省农村的基层金融服务仍较为薄弱, 金融需求旺盛与现有金融服务难以满足需求成为显著矛盾, 农业融资仍是难题。 今后一个时期,辽宁省的金融机构应该从维护农民利益的高度出发, 主动提高普惠程度, 提供全面的普惠金融服务, 真正做到普惠于“三农”。 总之, 如何通过普惠金融破解辽宁农业的资本难题仍是辽宁省金融系统改革的重要目标。

参考文献:

[1] 郑之杰.普惠金融:人人享有平等融资权[N] .经济日报, 2013-12-2(09).

[2] 夏园园.普惠金融视角下小额信贷机制发展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 2010(9):88-91.

[3] 丁颖.农村公共产品供求机制及发展路径——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5):614-617.

[4] 焦瑾璞.构建普惠金融体系的重要性[J].中国金融, 2010(10):12-13.

[5] 李冰.小额贷款公司可在金融服务薄弱地区设分支机构[N] .时代商报, 2013-08-01.

【责任编辑王立坤】

Inclusive Finance in Solving Liaoning Agricultural Capital Problems

WangFengfeng1,ChenBingren2

(1.School of Economics, Shenyang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41, China; 2.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Hefei 230026, China)

Abstract:The meaning and objectives of inclusive finance are analyzed.Through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it points out the role of inclusive finance, the new financial concept, in solving the problems of Liaoning agricultural capital.Some specific measures are proposed to play an effective role of inclusive finance, such as, reducing the financial market access barriers, using micro-finance and micro-credit, and so on.

Key words:inclusive finance; Liaoning; country

作者简介:李爽(1979-),女,辽宁昌图人,沈阳大学讲师,辽宁大学博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2015年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2015lslktziglx-15); 2014年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2014lslktdglx-11)。

收稿日期:2014-07-17

中图分类号:F 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5464(2015)02-0147-04

猜你喜欢
普惠金融辽宁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辽宁之光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辽宁舰
欠发达县域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农村普惠金融浅析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