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检查在子宫肌瘤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2015-04-02 03:03李之冰吉林省辽源市中医院放射科吉林辽源136200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CT检查价值分析子宫肌瘤

李之冰(吉林省辽源市中医院放射科,吉林 辽源 136200)

CT检查在子宫肌瘤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李之冰
(吉林省辽源市中医院放射科,吉林 辽源 136200)

【摘要】目的 探讨CT检查在子宫肌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45例,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而明确诊断,均行CT检查,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 本组患者单个肌瘤12例,多发肌瘤33例,肌壁间肌瘤35例,浆膜下肌瘤7例,黏膜下肌瘤3例;肌瘤直径2.5~10.7 cm;子宫腔变形移位者35例(77.78%),密度较均匀者28例(62.22%),子宫弥漫性增大者25例(55.56%),膀胱受压变形者14例(31.11%),直肠及乙状结肠受压形扁者4例(8.89%)。结论 CT检查可以清楚的显示出子宫肌瘤的一些特点,故而在子宫肌瘤的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子宫肌瘤;CT检查;诊断;价值分析

子宫肌瘤是妇科临床中的常见病,也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最为常见的良性肿瘤,多发生于30~50岁之间的女性[1],发病率约20%~40%[2],且近年来有逐年升高趋势。子宫肌瘤主要是因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而成,以平滑肌、纤维间质为主,亦可见少许纤维结缔组织,生长较为缓慢,可引起月经期延长、月经量增加、下腹部疼痛感、急性出血、腹部扪及肿块等症状和体征,同时存在恶变的可能,因此给广大女性的健康和生命带来一定的威胁,故针对此类人群,应做到早期检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把握最佳治疗时机、提高治愈率、预防病情恶变、改善患者的预后。妇科检查、B超或彩超是临床中较为常用的诊断方法,但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CT检查在子宫肌瘤诊断中的应用日趋增多,相关研究报道也明显增加。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以探讨CT检查在子宫肌瘤诊断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6~55岁,平均年龄(41.3±2.7)岁;无明显自觉症状11例,在体检时发现,有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34例,如月经的改变,经期延长、经量增多、阴道不规则出血,尿频、尿急、尿痛、贫血、腹部包块等。全部患者均采用CT检查,并经手术、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子宫肌瘤。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CT机进行检查,在检查前4~6 h口服2%泛影葡胺溶液600~700 mL以充盈肠道,并嘱患者检查前1 h开始憋尿,待膀胱充盈后开始做CT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阴道处填塞纱布,扫描基线设定为耻骨联合上缘,逐层向上扫描整个盆腔脏器,至盆腔器官消失为止,舌质扫描层厚为5 mm,层距为2 mm,部分可加3 mm薄层,做增强扫描应静脉滴注增强造影剂碘帕醇80 mL,再做动脉实质期扫描。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检查结果

本组共45例患者,经CT检查后单个肌瘤12例,多发肌瘤33例,肌壁间肌瘤35例,浆膜下肌瘤7例,黏膜下肌瘤3例,肌瘤直径2.5~10.7 cm。

2.2 子宫腔表现

本组45例患者,发生子宫腔变形移位者35例(77.78%),具体为子宫腔体积缩小,呈线形或新月形,亦有部分患者出现子宫腔增大,其内见液性密度影,无规则形态,可能与肿瘤压迫宫颈口有关[3];未见子宫腔有明显的形态和体积变化10例(22.22%)。子宫腔内见节育环11例(24.44%),对影像学诊断造成一定的影响。

2.3 密度变化情况

本组45例患者中,密度较均匀28例(62.22%),与正常子宫平滑肌密度等同或略低,多为子宫弥漫性肿大,或突出于子宫的肿物;另外密度不均匀17例(37.78%),呈多样化表现,以低密度影为主,少见高密度影,无规则形态,见于突出于子宫的肿块,或游离性肿块。

2.4 子宫大小与轮廓表现

45例患者中子宫弥漫性增大25例(55.56%),较大肌瘤的子宫外形不规则,其它表现为分叶状实质性肿块,突出子宫表面,直径为2.5~13.5 cm,CT表现为子宫增大,单发或多发,边缘平整而光滑。

2.5 邻近器官表现

本组45例患者,膀胱受压变形者14例(31.11%),直肠及乙状结肠受压形扁者4例(8.89%)。

3 讨 论

子宫肌瘤是临床中十分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患者多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多在体检时发现,本病依据病史、症状、体征及妇科检查等即可做出诊断,但由于子宫肌瘤的表现不尽相同,如某些特殊的或复杂的子宫肌瘤,子宫肌瘤的具体位置和性质,数目、体积、直径等无从判断,因此需要做某些辅助检查以明确诊断。辅助检查项目较多,如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X线检查、CT检查、MRI检查及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等[4],但各种检查均有一定的优点及劣势,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特点酌情选择。

本研究结果显示,子宫肌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点,首先是子宫变形增大,无论单发或多发病灶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但单发者增大范围较小,以局灶性为主,而多发者增大范围则相对更大,以弥漫性为主,但具体表现也有不同之处,如肌壁间肌瘤多为分叶状增大,黏膜下肌瘤多为宫腔变形,浆膜下肌瘤则多见突出于子宫外的肿物[5];其次是密度异常改变,子宫肌瘤的密度较为均匀,也有密度不均匀者,可见高密度和低密度,但高密度者少见;另外患者发生子宫肌瘤后,由于其体积较大,故而既可使子宫腔形状和大小发生改变,同时又可对其临近的周边器官和组织造成压迫[6],研究结果即表明直肠、乙状结肠、膀胱等均出现变扁、变形。

综上所述,子宫肌瘤给广大女性的健康、生活及生命带来一定的影响,故而需要早期诊断和治疗。影像学检查是重要的检查手段之一,其中CT检查可清晰的显示出子宫肌瘤的一些特点,并可明确其位置、大小、数目等,既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又可为手术治疗提供了便利条件,故而CT检查在子宫肌瘤的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汤连喜.CT平扫在巨大子宫肌瘤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5,13(11):85-87.

[2] 伦凤森.B超与CT检查在子宫肌瘤诊断中的价值比较[J].中国卫生产业,2013,11(24):149.

[3] 张海娟.子宫肌瘤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9):568-569.

[4] 周怀君.子宫肌瘤的诊断[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2,4(3): 34-37.

[5] 孟宪安.CT对子宫肌瘤患者的诊断价值分析[J].吉林医学,2012, 33(13):2751-2752.

[6] 郭贺英.子宫肌瘤的CT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13, 8(15):91

本文编辑:李淑雁

【中图分类号】R71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8803.2015.12.036.02

作者简介:李之冰(1975-),男,吉林省辽源市人,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放射医学

猜你喜欢
CT检查价值分析子宫肌瘤
探究性教学方法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分析
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研究B超在妇女子宫肌瘤鉴别诊断当中的临床应用
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观察
《十周嫁出去》新型网络相亲节目价值分析
试析幼儿教育中游戏教学的价值
X线钡餐造影和CT检查在食管癌诊断中应用的对比观察
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CT与X线诊断比较分析
CT与MRI诊断小胰腺癌的准确率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