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诊断子宫肌瘤的临床分析

2015-04-02 03:03河南省信阳市五星乡医院河南信阳464000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临床分析子宫肌瘤

李 玲(河南省信阳市五星乡医院,河南 信阳 464000)

B超诊断子宫肌瘤的临床分析

李 玲
(河南省信阳市五星乡医院,河南 信阳 464000)

【摘要】目的 分析B超诊断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56例,患者均进行B超诊断,分析诊断的准确率。结果 经过病例分析和手术证实诊断正确53例,准确率为94.64%,误诊3例,误诊率为5.4%,B超在诊断子宫肌瘤上诊断准确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肌瘤患者采用B超诊断,创伤较小,特异性高,检查便捷经济,是治疗子宫肌瘤手术前必须要做的一项检查,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子宫肌瘤;B超诊断;临床分析

子宫肌瘤为女性生殖器官常见良性肿瘤,属于常见疾病,又属于子宫纤维瘤,纤维肌瘤等,常见于30~50岁的女性,子宫肌瘤是因子宫平滑肌细胞的增生而导致,少量纤维结缔组织为支持组织。很多患者因无症状,只有采取超声检查和盆腔检查[1]。部分患者可见子宫出血、白带增多、疼痛、腹部包块和压迫症状,不孕、流产等。现采用B超检查,其无损伤、边界清晰,定位准确,已在子宫肌瘤的诊断中广泛应用[2]。选取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56例,进行B超诊断,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B超诊断,年龄29~55岁,平均年龄(44.3±3.19)岁,其中腹部包块14例,贫血19例,子宫削除术11例,子宫的次全切术21例,子宫的全切除24例;子宫肌瘤的类型:黏膜下肌瘤7例,子宫肌壁间肌瘤28例,混合型肌瘤6例,浆膜下肌瘤15例。未育16例,已育40例,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患者均采用B超诊断,选择日本东芝超声诊断仪,其频率为3.5 MHZ并在诊断前2 h要求患者饮用700~1000 mL水,使膀胱保持适度充盈,必要时,还可服用膀胱现象剂,使膀胱快速充盈,若患者有严重的贫血症状,可在尿道插管,给予生理盐水注入,充盈膀胱,直到B超对子宫底部进行显示为准,因为如果未得到充分充盈,将不利于图像显示,但若充盈过度也会使子宫位置改变。要求患者在诊断中保持平卧,将耦合剂涂抹在暴露区,放置探头于下腹部,给予斜向、纵向、横向多切面的扫描,对重点区域给予多次扫描。在扫描过程中要对肌瘤的形态、大小、位置和内部回声特点进行仔细观察。

1.3 统计学分析

本文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超声诊断

通过对患者进行B超诊断,黏膜下肌瘤7例,子宫肌壁间肌瘤28例,混合型肌瘤6例,浆膜下肌瘤15例。子宫都有增大的现象,少部分患者子宫外形出现变化,且切面状态也不再正常。经过病例分析和手术证实诊断正确53例,准确率为94.64%,误诊3例,误诊率为5.4%,B超在诊断子宫肌瘤上诊断准确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B超图像表现

在超声诊断中发现高回声型17例(30.4%),低回声型25例(44.6%),中等回声型10例(17.9%),合型4例(7.1%)。其中高回声型指在B超中观察到子宫部位出现团块,有密集节状光点,其中5例患者有疾病病灶合并钙化,有强回声的声影。显示中等节状的回声影则表明为中等回声型;子宫内的回声光点低,且病灶向外突起的浆膜下肌瘤,且病灶像脓肿为低等回声型。因为中心性缺血,导致子宫肌瘤有相应变性,声像图有囊实性或者实性特征。35例患者子宫肌瘤大小不足5 cm,14例肌瘤大小为5~10 cm,5例为11~20 cm,1例超过21 cm,还有1例患者无法测量。

3 讨 论

子宫肌瘤为实质形肿块,因为子宫平滑肌的增生导致,边缘光滑,在肌瘤中有少量纤维组织,因为不清楚该疾病发病的原因,在实验和临床资料中发现,很多妇女在绝经后子宫肌瘤有缩小,并且病灶在月经期会有变化,由此说明该疾病与雌激素有关系[3]。目前在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已经广泛应用B超,可在图像上对肌瘤形态、大小、性质和分布有清晰观察,肌瘤的不断生长,若血液供应不足就会出现肿瘤中心性的缺血,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血肿和水肿等。子宫肌瘤在B超诊断时仅对占位性病变有所显示,缺乏病变的特异性[4]。因此诊断过程中应和B超诊断的间接性征像结合,肌瘤肿块的边缘主要为肌纤维组织和结缔组织组成,子宫周围纤维因受压和推挤,导致内外分离线状的强回声,肌瘤会导致Y型图像。在诊断过程中可选择腔内的阴道探头给予多角度的探查,对盆腔、子宫、双侧附件给予仔细观察,同时避开腹壁和皮肤,因为腔内积气会出现伪影,这样可增加图像清晰度。若患者腹部脂肪较厚,则选择加压探头,并调整仪器的增益,也有利于患者其他疾病的诊断。在诊断中要仔细观察黏膜下肌瘤以及子宫内膜的增生和息肉间区别[5]。内膜增生为子宫厚度不均匀,边界并不清晰,内膜有长条、梭形等形状。黏膜下肌瘤为圆球状,且子宫的形态和大小基本正常,周围有假性包膜回声,肌层的回声均匀。浆膜下肌瘤因为子宫外形明显的增大或者失常,边界欠清晰,在浆膜下的肌层中会有高回声、低回声或者不均质的回声团块,卵巢肿瘤和子宫有明显分界。子宫内膜异位的较为特殊症状为子宫肌腺瘤,子宫后壁为弥散性增大,子宫为均匀增大的球形体,使子宫内膜线有细微偏移,且局部出现结节状的突起。在子宫肌瘤者中子宫为均匀增大,边界光滑,而且肌层中有均匀的低回声,肌瘤、肌壁见有清晰边界,周围有假包膜回声,在肌瘤和肌壁间有很多假包膜,且边界清晰。患有子宫腺肌症的人员,没有子宫轮廓上的明显变化,内膜后移,肌壁增厚,和子宫肌层之间无明显分界,无包膜,但回声增强。子宫肌瘤患者采用B超诊断,优点较多,操作简单,没有创伤,没有痛苦,检出率高,在复查和随访中都较为容易,得到B超诊断的结果,可对手术治疗提供临床参考价值。在诊断中一定要给予多切面、多方位的扫查,对子宫肌瘤的大小进行准确测量,确定肌瘤数量、部位以及内部结构,可在接下来的治疗中提供准确的资料。但B超检也会出现误诊,因此诊断中,一定要对病症给予准确的分辨和判断,提高诊断的准确率。经过病例分析和手术证实诊断正确53例,准确率为94.64%,误诊3例,误诊率为5.4%,B超在诊断子宫肌瘤上诊断准确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子宫肌瘤患者采用B超诊断,创伤较小,特异性高,检查便捷经济,准确率高,是治疗子宫肌瘤手术前必须要做的一项检查,可根据检查结果给予患者良好的治疗,避免病情的延误,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和萍,晏咏梅.B超诊断子宫肌瘤46例临床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12,02:148-149.

[2] 张水仙.B超诊断53例子宫肌瘤临床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2, 35:4720-4721.

[3] 舒银菊.B超诊断子宫肌瘤46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22:478-479.

[4] 姚秀萍.B超诊断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S1:167-168.

[5] 苗龙帅.B超诊断子宫肌瘤64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 06:66-67.

本文编辑:徐 陌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8803.2015.12.095.02

Clinical analysis of ultrasound in the diagnosis of uterine fi broids

Li Ling
(Henan Xinyang fi ve-star township hospitals, Henan Xinyang 464000, China)

猜你喜欢
临床分析子宫肌瘤
老年糖尿病患者抑郁与治疗依从性分析
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研究B超在妇女子宫肌瘤鉴别诊断当中的临床应用
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观察
厦门市5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病例临床分析
389例住院肺结核患者临床分析
白内障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
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对比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子宫肌瘤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