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国国际汽车商品交易会成功举办

2015-04-03 03:47本刊讯
汽车维修与保养 2015年11期
关键词:维修厂保险公司事故

【本刊讯】2015中国国际汽车商品交易会(CIAPE)于9月19日至22日在上海虹桥国家会展中心隆重举行。来自国内外汽车全产业链品牌企业和30万人次的采购商,汇聚于2015中国国际汽车商品交易会(CIAPE)14大展区15万平方米的展厅,覆盖5大洲118个国家及地区的汽车商务使团,以及国内32个省市的采购商团,带着订单、产品、项目及优惠政策,来展会现场寻找合作伙伴,展会现场如图1所示。

除了涵盖汽车全产业链的产品展示外,本届展会的一大亮点是2015中国国际汽车商品交易会组委会策划的30多场紧贴市场的论坛/活动(图2、图3、图4)。这些论坛邀请了海内外汽车行业各个领域的意见领袖、互联网大咖、投资机构代表等,既有分享观点、创新实践以及对未来发展的预测分析,又有案例实操解析、经营模式探讨、新技术新产品发布会等。

作为汽车后市场专业媒体,《汽车维修与保养》杂志携手中国国际汽车商品交易会组委会、中国营口汽车保修设备行业协会、通用国际广告展览有限公司、珠海笛威欧亚科技有限公司分别举办了“中国汽车后市场互联网+高峰论坛”、“中国国际汽车保修设备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中国汽车后市场发展模式高峰论坛”和“中国事故车产业链发展高峰论坛”四场同期活动,吸引了众多观众到场参会,深受汽车后市场专业人士好评。

在“中国汽车后市场互联网+高峰论坛”上,来自汽车后市场的行业领袖、专家与互联网行业“大咖”们一起分享了“中国汽车后市场互联网未来之路”、“互联网重塑中国汽车后市场”、“互联网让汽车后市场经营回归简单”、“微信公众号带来的营销和服务变革”以及“再生零配件的O2O商业模式”等当下热门话题。通过本次论坛,大家一致认为:“互联网+”正在给中国汽车后市场带来一场暴风骤雨式的革命,汽配市场和汽保设备市场在扁平化,出现了各种B2B或B2C模式,汽修行业的服务和营销也在革命,出现了各种O2O模式……百花齐放。每一个从业者都应该清醒认识到“互联网+”到底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哪种模式最适合自己。

在“中国国际汽车保修设备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来自汽车保修设备行业的领导专家同与会嘉宾分别就“中国汽车保修设备行业发展及创新”、“中国汽车检测维修设备行业发展模式”和“中国汽保企业必须走创新发展的模式”等话题进行了探讨。大家一致认为:在中国汽车市场遭遇寒冬之际,中国汽车保修设备行业必须走“国际化”之路才会有出路,必须依靠“创新”才能赢得健康、持续发展。

在“中国汽车后市场发展模式高峰论坛”上,来自汽车后市场各领域领导、专家探讨了新常态下“汽车维修业发展战略”、“汽车维修连锁经营发展趋势”、“汽车后市场发展模式”、“汽车配件行业发展模式”、“汽车维修网络发展模式”、“互联网+时代独立汽修企业发展模式”以及“汽车尾气治理新模式”,详细解读了“交通部新修订的‘7号令’”、“汽车维修企业开业技术条件”,分享了“我国汽车后巿场人才培养的转型解决方案”、“汽车后市场上海国际化人才培养策略”以及“汽车维修企业如何通过诊断模式实现转型升级”。

在“中国事故车产业链发展高峰论坛”上,来自汽车维修行业的领导及业界专家同与会嘉宾一起分享了“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发展趋势及政策导向”、“如何颠覆传统钣喷作业模式,打造绿色钣喷维修生态圈”、“如何利用互联网+理念和技术提升钣喷维修的黏度”、“汽车保险行业的发展趋势及汽车售后市场的应对策略”、“环保水性漆的市场推广及成本控制”、“在国家反垄断政策支持下,如何打破4S店技术垄断及配件封锁”以及“在汽车后市场快速变革中,4S集团如何利用自身资源迎接挑战”等热门话题。

特别提示:由于篇幅限制,更多背景资料、新闻资讯请登录《汽车维修与保养》网站www.motorchina.com继续阅读。

式则建立在新车销售、售后机修和保养品以及零部件销售3个主要方面。而当需要新投资扩张业务时,事故车维修则是它们开拓新业务的最后一块领地。

在美国,独立的事故车维修厂一直在市场中占据着主导地位。63%的新车经销商不经营事故车维修业务,没有自己内部的事故车维修部门,而客户的事故车维修,他们则转包给了可信赖的独立事故车维修厂。新车经销商、独立事故车维修厂二者的声誉取决于维修工作的品质。

多年来,在美国拥有并经营一家事故车维修厂是非常复杂的。虽然独立维修厂具备一定的优势,但是整个行业遭受着管理技术水平不足、有经验的维修技师逐步减少、不断出现的新技术、保险行业出现一些混乱的需求、日益增加的政府规定以及其他方面的一些挑战,它们不断地影响着维修厂的日常经营。事故车行业本身存在的问题也不少,这使得独立维修厂解决各自经营中的问题更加困难。对大多数维修厂来说,无论是维修厂管理、还是维修前端所需的设备及培训方面的投资,都变得越来越难以解决。从总体情况来看,整个行业已经进入低效运营的状态,这必将影响到企业的利润。在我看来,这个行业在过去和现在始终需要改善和变革。

然而,一些有进取心的事故车维修厂在20年前就认识到这一点,他们着手开发了一套业务模式,希望新的业务模式能解决上面提到的一些问题。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他们需要一些外部投资和敏锐的商业思维。虽然,他们早期的尝试并没有带来预想的结果,但是也从探索中得到了很多经验和知识,这些我在之后的章节里会做进一步探讨。

在20年后的今天,事故车维修领域中私人股权投资的规模及比例已今非昔比。为什么事故车领域有这么多的投资呢?主要因为市场具备投资资金、投资利息较低、行业仍处在各自为政的分裂状态、市场效率低且产能过剩。另外,多店经营者能说服保险公司,事故车维修厂通过多店式网络化经营,提高了效率,节约了保险资金,不论在品质还是客户服务方面,均能够持续不断地产出好的结果。对于私人股权投资者来说,虽然之前的投资并不成功,但是遇到机会时,他们依然热情高涨、信心满满。以上这些,都有利于美国事故车行业的兼并与重组,为了理解美国维修市场发展对事故车维修行业投资、兼并、重组的影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美国事故车行业投资、兼并、重组的历史过程。

投资、兼并与重组的第一次浪潮

20世纪90年代,美国事故车维修店的拥有者大多来自维修技师,他们通过参加具体教育讲座以及其他业务方面继续教育培训,获得了一些经营管理的技巧,并决定利用自身优势开办事故车修理厂。那些年正是电子计算机进入事故车维修领域的“黎明”时期,管理者们很快升级设备并开始更专业地经营管理,这一点增强了保险公司直接维修项目(DRP)在市场中的份额。

美国好事达(Allstate)保险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最早引入了DRP项目,若干年之后其他保险公司也相继推广了自己的项目体系。好事达公司DRP战略最终在事故车维修店店主之间产生了极大争议。毕竟,这些维修厂大多规模较小、常常是家庭拥有的小企业,他们埋怨保险公司欣然侵入维修厂的业务经营。随着其他保险公司不断实施、开拓自己的DRP网络项目,负面反应逐渐增多。争议不仅出现在保险公司与维修厂之间,维修厂与维修厂之间也出现了很多争议,有坚决反对DRP项目的维修厂,也有从DRP项目中可能获利的一些参与者。反对者强烈认为,参与DRP项目就意味着保险公司将参与维修厂的业务经营。那些勉强支持DRP模式的人认为,DRP模式可能会增加产量,为企业带来利润。

对于参与DRP项目的维修厂,每家保险公司都有自己的管理规定。通常,参与多家保险公司DRP项目的维修厂需要购买一台以上电脑并接受培训,以便管理、使用保险公司自己的电子评估软件平台。例如:维修厂如果参与一家以上保险公司的DRP项目,他们将必须有米切尔(Mitchell)和3C(CCC)运行平台,以满足不同保险公司的要求。那时候,2个电子评估系统将需要2台专用电脑,而电子评估系统的软件开发相对比较新,整个系统则比较麻烦,准备评估需要花费很多时间,且并没有优化流程。另外,维修厂管理软件也不普遍,在维修厂业务管理方面,管理软件能使维修厂效率更高。

随着计算机在事故车维修厂的普及、电子评估软件及管理业务软件逐渐被接受,最终产生的结果是维修厂效益不断提升。另外,自20世纪90年代初,有进取心的维修厂厂主们为加强、提高业务技能,纷纷加入了一个“20集团”组织。“高效能集团”概念就是通常所说的事故车领域的“20集团”,它是新车经销商领域的一个副产品。该集团中事故车维修厂的厂长们来自全美各个地区,他们每年与一家服务商会面2~4次,这些服务商在业务及财务管理方面接受过专业培训,能为修理厂厂长提供业务管理方面的教育培训,与他们分享维修厂能够实施的最佳实践经验及全新创新思维,帮助他们提高维修厂盈利能力。参加“20集团”的企业主都来自美国最为有进取心的维修企业,通过相互间沟通,他们渐渐了解了当时美国事故车维修企业的市场状况,同时也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商业伙伴。

这些有进取心的企业主都是走在行业前列的践行者,他们致力于持续不断的培训教育,接受常规性设备及车辆技术的评估需求,并做出相应的更新升级。一些企业主虽然了解事故车维修业务模式中的琐碎及低效,但在与琐碎与低效的挑战中,他们也看到了机会。(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维修厂保险公司事故
学中文
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之间的停止损失再保险策略选择博弈
不慎撞死亲生儿 保险公司也应赔
保险公司中报持股统计
小恍惚 大事故
保险公司预算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