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地区绿芦笋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2015-04-03 14:38
四川农业科技 2015年8期
关键词:优质高产芦笋

宋 锐

(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四川 内江 641000)



四川地区绿芦笋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宋锐

(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四川 内江 641000)

摘要:芦笋是世界十大名菜之一,又名石刁柏,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蔬菜之王”的美称。四川地区的气候条件十分适合芦笋的栽培,本院广泛开展芦笋栽培研究。本文主要详细介绍四川地区绿芦笋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芦笋;优质高产;四川地区

芦笋是世界十大名菜之一,又名石刁柏,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蔬菜之王”的美称。芦笋富含多种氨基酸、蛋白质和维生素,其含量均高于一般水果和蔬菜,特别是芦笋中的天冬酰胺和微量元素硒、钼、铬、锰等,具有调节机体代谢,提高身体免疫力的功效,在对高血压、心脏病、白血病、血癌、水肿、膀胱炎等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和药理效应。本文主要详细介绍四川地区绿芦笋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要点。

1生长条件

芦笋对温度的适应性很强,既耐寒,又耐热,从亚寒带至亚热带均能栽培。但芦笋最适于在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的温带栽培。芦笋种子的发芽适温为25~30℃;15~17℃最适于嫩芽形成;30℃嫩芽伸长最快;芦笋光合作用的适宜温度是15~20℃。芦笋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性较强,凡pH为5.5~7.8之间的土壤均可栽培,而以pH值为6~6.7最为适宜。四川地区属于温带气候,其微酸性土壤也十分适宜芦笋的生长条件。

2育苗技术

四川地区多采用培育小苗移栽的方式。小苗苗龄为60~80d,苗高30~40cm,茎数3~5个。终霜后定植于大田,以利于延长年内的生长季节。这种小苗定植方便、省时、省工,且不会伤根,不易感染土传病害,栽后的植株生长发育迅速,可大大缩短株丛养成期。一般在2~3月播种,5月定植,翌年即可开始采收。

2.1整地

翻土要求浅耕,以免根系入土太深,不利于起苗。为防止地下害虫为害,整地时撒辛硫磷1kg/667m2,混在土中,然后筑成1.5m宽的高畦,并应挖好排水沟,以便于排灌。

2.2播种

移植育苗时,播种量为30~40g/m2,约有种子1500粒以上。播种前应浇足底水,播后覆土1~2cm厚。

2.3促进种子发芽和出苗的方法

2.3.1浸种播种前将种子在20~25℃水温下,浸种2d(当年新收获种子在35℃水温下浸种2d),每天早晚换水1次。

2.3.2浇水从播种至出苗期间要注意水分供应,防止干旱。在干旱期播种,应浇透底水,待土壤含水量适宜时播种。播种以后应覆盖地膜,以防水分蒸发,并提高土温,促进种子发芽。

2.3.3控温在播种出苗期间,应将床温维持在23~25℃之间。

3苗期管理

3.1中耕除草

芦笋幼苗生长缓慢,易滋生杂草,需经常进行中耕除草。

3.2病虫防治

芦笋出苗初期极易受地老虎、金针虫、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的危害,7~8月常会遭受斜纹夜蛾等夜蛾类害虫的毁灭性危害,可用诱虫灯诱杀。苗期最普遍的病害是茎枯病、褐斑病,应及时用75%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进行预防。

4栽植

4.1栽培地的选择

一般以土质疏松,通气性好,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并有一定保水、保肥力,pH5.8~6.7的微酸性土壤为最适宜。

4.2整地与土壤改良

芦笋根系分布又广又深,定植前必须通过耕作,创造出一个适于根系生长,促进植株生育,有利于提高植株耐病力的土壤生态环境。一般旱地要深翻30cm,并结合深翻,撒施腐熟堆肥3000kg/667m2,过磷酸钙200kg/667m2作为底肥。

4.3定植

小苗栽植都在生长季进行,要注意带土定植,少伤根系。移栽要避开雨季,否则起苗受伤后的苗株极易感染病害,造成缺株、断垄。栽植深度应随苗龄大小、土质和气候条件的不同而异:多雨,土壤透气性差,宜浅;少雨,气候干燥,土质疏松,宜适当深栽,一般以10~15cm为宜。刚栽植时覆土厚度只需3~6cm,当新的地上茎长出后,再分次覆土到一定深度。

5田间管理

5.1肥水管理

定植当年,9~10月间结合浇水施复合肥20~25kg/667m2,也可施用稀薄的农家肥。定植第二年春季在植株2株间用有机肥1500kg/667m2,复合肥20kg/667m2进行穴施。采收期若遇旱季,每10d左右浇1次水,以保持土壤湿润,利于提高芦笋的产量和品质。

5.2培土

绿芦笋栽培的培土要使嫩茎长出土面变绿以后采收,一般培沙高度为10~15cm。所培土壤要细而干净,不能带有杂菌,以免嫩茎上产生锈斑。

5.3母茎修整

当株高超过80cm时打顶尖,并及时剪除枯黄老枝及病虫害枝。

6采收

采笋时务必注意不可损伤地下茎和鳞芽。产笋盛期每天可收获1次。采收绿芦笋者于嫩茎高23~26cm时齐土面割下。每次采收不论好坏应全部割取,否则遗留的嫩茎继续生长会消耗养分,从而影响产量。

参考文献:

[1]谭亮萍,马庆辉,贺超兴,等. 南方绿芦笋露地高产栽培技术[J].宁波农业科技.2011(3):28-29.

[2]陈冬梅,丁礼云,周丽琼.特色蔬菜——芦笋栽培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2012(3):32-37.

[3]刘 影,孙淑凤. 芦笋无公害栽培技术[J].北方园艺,2011(15):88-89.

[4]周禄生,王忠先,刘江华. 南方绿芦笋高效栽培技术[J].上海蔬菜, 2008(6):48-49.

猜你喜欢
优质高产芦笋
绿芦笋结出“绿笋情”
欧洲“芦笋季”
芦笋
——防口干
安徽郎溪:基地种芦笋 就业“家门口”
无公害芦笋栽培技术
西班牙芦笋替代南美芦笋
温室黄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