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斌芳教授临证辨治慢性病毒性肝炎撷萃

2015-04-03 21:55庄小芳王晓波王晓忠曾斌芳
陕西中医 2015年1期
关键词:郁化火气滞肝郁

郭 峰 马 燕 庄小芳 王晓波 王晓忠 曾斌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肝病科(乌鲁木齐 830000)

曾斌芳教授临证辨治慢性病毒性肝炎撷萃

郭 峰 马 燕 庄小芳 王晓波 王晓忠 曾斌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肝病科(乌鲁木齐 830000)

慢性乙型肝炎病机演变多以肝郁气滞、肝郁化火、气郁化火伤阴、肝肾阴虚为发病规律;慢性丙型肝炎多以肝郁脾虚、脾虚湿盛、脾肾阳虚为主;其中疫毒、气滞、瘀血、痰湿病理产物互结于肝脉,久病及肾,耗伤肾精肾阳,渐成虚劳、癥积、鼓胀。曾师遵循“肝体阴而用阳”之性,提出“顺其性则为补,逆其性则为泻”之补泻法度。春季肝应春生之气,治宜养阴柔肝疏肝;夏令属火,取法“实则泻其子”;肺金肃杀,治宜“平金以生木”;冬令进补,治宜“虚则补其母”。肝病用药原则:疏肝切勿伤阴,理气和血同调,攻邪补虚兼顾,病久结聚渐生,保胃气、存津液。

慢性肝炎在祖国医学中属于“胁痛”、“黄疸”、“癥积”、“鼓胀”等病。慢性肝炎所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体征,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已有记载。如《素问·藏气法时论》:“肝病者,两胁下痛”。《素问·平人气象论》:“目黄、溺黄赤、安卧者,曰黄疸”。东汉末年张仲景《伤寒论·辨阳明病》中记载:“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沈氏尊生书》说:“鼓胀……或由怒气伤肝,渐蚀其脾,脾虚之极,故阴阳不交,清浊相混,隧道不通。郁而为热,热留为湿,湿热相生,故其腹胀大。”至于肝脾肿大,因其有形不移,中医称为“癥积”、“痞块”。曾师长期临证中遵循“肝体阴而用阳”,提出“顺其性则为补,逆其性则为泻”之补泻法度。顺四季生长化收藏之性,应生克乘侮补泻之规律,调春之升发之气,避肺金肃杀之令。

1 慢性肝病的病机演变及转归 慢性肝病多因疫毒、气滞、瘀血、痰湿互结,痹阻肝脉,着而不行所致。慢性肝病的病机演变是建立在其生理特征的基础之上,基本病机是以肝郁气滞、肝郁脾虚、肝郁化火伤阴、肝肾阴虚一个逐步渐进的发展过程,而疫毒、气滞、瘀血、痰湿为其病理产物,病理产物互结于肝脉,久病及肾,耗伤肾精肾阳,渐成虚劳、癥积、鼓胀。早期以肝郁气滞、肝郁脾虚、肝郁化火为主,多属标实之证;中期在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的基础上,夹有疫毒、气滞、瘀血、痰湿等病理产物,多属本虚邪恋;晚期以肝肾阴虚、脾肾阳虚为主,多属本虚之证。

根据多年临床实践及肝病辨病辨证经验,对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腹水的致病特点进行归纳概括。慢性乙肝病机演变多以肝郁气滞、肝郁化火、气郁化火伤阴、肝肾阴虚为发病规律[1],而慢性丙肝病机演变多以肝郁脾虚、脾虚湿盛、脾肾阳虚为主;其中疫毒、气滞、瘀血、痰湿病理产物互结于肝脉,久病及肾,耗伤肾精肾阳,渐成虚劳、癥积、鼓胀[2]。

2 肝之脏气法时补泻 张元素《脏气法时补泻法》云:“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甘草。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川芎。以辛补之,细辛。以酸泻之,白芍药”。曾师认为 “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属急则治其标,“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故以甘草实脾缓急。酸味属肝,用其酸味药补之,以本味补本脏,属缓则治其本,以白芍、五味子泻肝有余之邪,邪去则本脏自强。

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肝主血海故也。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性喜升发而恶抑郁,能调节情志,促进脾胃运化水谷。曾师指出 “肝体阴而用阳”,“体阴”指肝藏血,“用阳”指肝主疏泄,藏血是其功能活动的基础,而疏泄气机是其功能活动的体现。曾师指出“顺其性则为补,逆其性则为泻”,遵循“肝体阴而用阳”之性补泻之法易行。

春季肝之主令,肝主生发,应春生之气,肝阳宜升,肝火宜旺,法以养阴柔肝疏肝。夏令心之所主,心主火,心包代君行事,泻小肠之火,取“实则泻其子”之义。秋属肺金,肺金肃杀之气,肺金旺则刑肝木,治以“平金以生木”。冬令进补,填补肾精,滋以养肝阴,取“虚则补其母”之义。

3 五脏生克制化补泻法 3.1 虚则补其母 肝肾属子母之脏,肾为肝之母、肝为肾之子,其生理功能“肝主藏血、肾主藏精”,源于“乙癸同源”、“肝肾同源”、“精血同源”之论。精、血同属有形之物,异名而同物,藏于肾者为精,舍于肝、脉者为血。肾水足则肝木受其滋养而荣发,肝气舒畅则助肾精之开阖、输布。两者互助互生,促进精血之互化。

3.2 实则泻其子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两者为母子之脏,肝郁化火,母病及子以致心肝火旺。君火不能泻,心包代君行事,心于小肠相表里,故宜泻小肠之火。

3.3 实土防木伐 《金匮要略》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肝能疏脾,生发脾气,助其运化和输布水谷精微;肝气升,则脾胃清阳之气随之,浊气自降,人体气机调达舒畅,百病自瘥。脾胃为后天之本,水谷精微之源泉,脾土旺则能荣木,助肝血之滋养,肝木之生发。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实脾土以防木伐,即充分体现中医“治未病”中“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的预防思想。

3.4 平金以生木 肝主疏泄、藏血,肺主气、司呼吸、朝百脉、通调水道。气能生血、能行血,气能生津、能行津。肝主左升,肺主右降,一升一降,调畅气机,津血流通,气血和则百病不生。

4 用药原则 早期以祛邪为主,稍佐扶正之品;中期以扶正祛邪为法;晚期重点以匡扶正气为务;在治疗过程中始终须酌加清热解毒[3]、理气化湿、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之品。治疗始终需以正气为本,以“保胃气、存津液”为其要务[4]。

4.1 疏肝切勿伤阴 疏肝解郁药多属香燥之品,久服香燥药易耗伤肝阴,故可辅以滋补肝阴之属,如生地、白芍、当归、枸杞等;亦可选用佛手、香橼、绿萼梅、木瓜、生麦芽、川楝子等养阴疏肝以防香燥伤阴之嫌。

4.2 理气和血同调 叶香岩云:“初病在气,久病在血”。慢性肝病多是迁延日久所致,治疗时须加活血化瘀药,根据病之日久、邪之盛衰,选用不同类别的活血药。常用的活血化瘀之品有赤芍、川芎、当归、桃仁、红花、丹参等血分轻剂;活血消癥之品可选三七、莪术、刘寄奴、藏红花、血竭等血分重剂;化瘀通络之品多为虫类如僵蚕、地龙、虫、穿山甲等走窜之品;使用消癥通络药物需注意防止动血耗血;其中还有一类扶正活血之属,如当归、鸡血藤、阿胶等。

4.3 攻邪补虚兼顾 晚期多见鼓胀为患,鼓胀分为气鼓、水鼓、血鼓三类[5],气水血鼓反复发作,相互为患,耗气伤阴动血,加之行气利水戕伐生机,久则正气不固,诸症迭起。因此,治疗鼓胀时应注重顾护正气,扶养气血阴阳,尤以益气健脾为首务。

4.4 病久结聚渐生 慢性肝病日久耗伤肝阴,疫毒、气滞、瘀血、痰湿病理产物互结于肝,肝体萎缩变小,治疗时应在滋补肝肾的同时,辅以软坚散结消积如鸡内金、生山楂、牡蛎、鳖甲、穿山甲等药。

4.5 保胃气、存津液 扶正需分层次、阶段。肝病始终需以正气为本,以“保胃气、存津液”为其要务。“保胃气”以助阳为主,早期应以黄芪、党参、炒白术、砂仁、白蔻仁益气健脾为主,中期可予干姜、仙茅、仙灵脾、补骨脂等温阳健脾补肾之品,晚期需兼加肉苁蓉、制附片、肾气丸、右归丸等温补肾阳。“存津液”以滋阴为务,早期应以白芍、川楝子、木瓜、佛手、香橼、绿萼梅养阴疏肝为主;中期酌加生熟地、枸杞、麦冬、黄精、二至丸、四物汤等益肺滋肾之品以求金水相生;晚期需加龟版、鳖甲、六味地黄丸、左归丸、五汁饮等填补真阴。

[1] 景 蓉,刘运磊,刘 烨,等.刘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经验[J].陕西中医,2011,32(10):1362-1363.

[2] 朱丽芳.慢性乙型肝炎中医病因病机探讨[J].陕西中医,2001,22(1):61-62.

[3] 高凤琴,薛敬东,李煜国,等.痰热清治疗肝硬化腹水自发性腹膜炎38例[J].陕西医学杂志,2005,34(7):891.

[4] 高风琴,成冬生,段喜乐,等.慢性肝炎的中医治法探讨[J].陕西中医,2006,27(12):1544-1546.

[5] 刘永瑞.浅谈中医药对病毒性肝炎的治疗[J].陕西中医,2005,26(10):1129.

(收稿2014-08-29;修回2014-10-07)

致作者

为了使本刊规范统一,凡投入本刊的论文需要使用星号标注、脚注的稿件,必须规范使用星号注释。有课题、基金项目的稿件在文题后用“*”星号上标,在课题、基金项目名称前加“*”星号进行脚注(两个或三个课题、基金项目者在其名称之间用;分开)。在没有课题、基金项目的作者、表内需要加星号上标的,或左下角、表下需要加星号进行注释的,一律按层次顺序星号标注,上标星号与脚注星号、表内上标星号与表下注释星号必须对应一致。星号的层次顺序为△、▲、◇、◆、□、■、○、●、☆、★等10级。星号字号为小五号字,表内星号可适当缩小。使用星号的原则是层次顺序清晰、统一、对应一致。

陕西医学、陕西中医杂志社

肝炎,病毒性,人/中医药疗法 中医师 @曾斌芳

R575.1

A

10.3969/j.issn.1000-7369.2015.01.042

△通讯作者,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乌鲁木齐 830000)

猜你喜欢
郁化火气滞肝郁
从肝郁论治失眠
身痛逐瘀汤敷贴治疗气滞血瘀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唐喜玉治疗肝郁脾虚型泄泻经验总结
温针灸联合盐酸曲唑酮片对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
从五禽戏论治肝郁气滞型功能性便秘
丹栀逍遥散加味治疗肝郁化火型不寐的理论探讨
董氏奇穴微络放血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的临床观察※
脾胃气滞多因肝胃不和
逍遥散加减联合果酸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症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