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心安神膏治疗失眠心脾两虚型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5-04-04 01:32李明子蔡群宋宇新
黑龙江中医药 2015年6期
关键词:心脾气血中药

李明子 蔡群 宋宇新

(江苏启东市中医院·226200)

失眠属于祖国医学“不寐、目不瞑、不得眠”等范畴,其中心脾两虚型是临床中较常见的一种类型。2012年09月至2014年12月笔者采用养心安神膏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31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2例均为启东市中医院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其中治疗组31例,男性12例、女性19例;年龄范围在40~65岁;病程时间最短者1月,最长者达10年。对照组32例,男性9例、女性23例;年龄范围在38~68岁;病程时间最短者半月,最长者15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上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精神障碍诊断与分类标准(第三版)》(CCMD-3)[1],具体如下:

(1)几乎以失眠为唯一的症状,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再睡、醒后不适感、疲乏或白天困倦等,具有失眠和极度关注失眠结果的优势观念;

(2)对睡眠数量、质量的不满引起明显的苦恼或社会功能受损;

(3)至少每周发生3次,并至少己经1个月;

(4)排除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症状导致的继发性失眠。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一辑)[2]中不寐的诊断标准:

(1)有失眠的典型症状:入睡困难,时常觉醒,睡而不稳或醒后不能再睡;晨醒过早;白天昏沉欲睡,睡眠不足5小时。

(2)有反复发作史。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心脾两虚型辨证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中的辨证标准:多梦易醒,或朦胧不实,心悸,健忘,头晕目眩,神疲乏力,面色不华。舌淡,苔薄,脉细弱。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治疗组:所用养心安神膏由启东市中医院膏方制剂室制作完成,为归脾汤加减变化后最终拟定的处方,一料膏方药物组成及用量如下:

黄芪200g、炒酸枣仁200g,党参150g,白术200g,茯神200g,当归150g,木香80g,龙眼肉200g,远志90g,夜交藤300g,合欢皮150g,炙甘草60g,阿胶150g,龟板胶150g,鹿角胶150g。每次15g,每日2次,分别于早饭前、睡前1小时服用,连续服用1个月为1个疗程。

对照组:艾司唑仑片2 mg /次,1 次/天,睡前1小时服,连续治疗30天 为1 个疗程。

2.2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一辑)制定的失眠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1)临床痊愈: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夜间睡眠时间在6小时以上,睡眠深沉,醒后精神充沛;

(2)显效:睡眠明显好转,睡眠时间增加3小时以上,睡眠深度增加;

(3)有效:症状减轻,睡眠时间较前增加不足3小时;

(4)无效:治疗后失眠无明显改善或反加重者。

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所有统计结果均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治疗组临床痊愈2例,显效8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为90.32%;对照组治愈2例,显效3例,有效16例,总有效率为67.7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组别 例数 临床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治疗组 31 2 8 18 3 90.32%对照组 31 2 3 16 10 67.74%

4 讨论

西医治疗失眠主要用镇静类药物,虽然临床疗效肯定,但其副作用明显。中医中药治疗失眠已有几千年历史,不仅疗效肯定,且不存在依赖性及戒断反应,临床上受到失眠患者的普遍认可。

失眠症属中医学“不寐”“不得眠”“不得卧”“目不暝”等范畴,多因阴阳失调、脏腑损伤、情志失调致使心神失养而形成失眠,临床虚证见多,实证日久气血耗伤,可转为虚证。古代医家对不寐早有认识,《灵枢·营卫生会》曰: “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寐。”《景岳全书·不寐》中说: “凡人以劳倦思虑太过者,必致血液耗亡,神魂无主,所以不眠。”又云: “血虚则无以养心,心虚则神不守舍……以致终夜不寐,及忽寐忽醒,而为神魂不安等证。”《类证治裁·不寐》也说:“思虑伤脾,脾血亏损,经年不寐。”可见劳倦、思虑耗伤心血,脾失健运,气血生化乏源,不能上奉于心,心神失养而不寐。故健脾养心、益气补血为本证的基本治疗方法,方选归脾汤治疗,本方原载于宋·严用和的《济生方》,后人又加了当归、远志,沿用至今。方中人参、黄芪、白术、炙甘草补脾益气,以使营血生化有源; 生姜、大枣补中健胃,以增强脾胃化生气血的功能; 当归、龙眼肉、酸枣仁补血养心而安神; 茯神、远志宁心安神定志; 木香行气醒脾,使补而不滞,滋而不腻。如此诸药相伍,心脾同治,使气旺脾健则气血生化有源,心神得以滋养而神安则寐。本方的配伍特点: 一是心脾同治,以补脾为主,使脾旺则气血生化有源,方名归脾,意在于此; 二是气血双补,重在补气,气旺则血自生,血足则心有所养。现代研究表明归脾汤煎剂有明显协同戊巴比妥钠的作用,延长小鼠睡眠时间,高剂量组均能明显抑制小鼠自发活动[4]。归脾汤具有调节大脑皮层功能之效,既可改善失眠烦躁症状,又可防止疲乏嗜睡之弊[5],夜交藤甙能缩短实验动物入睡时间,又能提高实验动物入睡率[6]。

膏方作为中药的一种特殊剂型本着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中医理念,在调治慢性疾病方面独具专长,作用稳定、疗效持久,且口感怡人,是现代人服用中药的理想剂型。本次临床研究选用归脾汤加减变化制成膏剂,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经临床观察,能促进入睡,延长睡眠,改善睡眠质量,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1]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S].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第3版:118-119.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一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86-187.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9-20.

[4]张泽金,王均宁.归脾汤治疗失眠的机制[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3(1):25.

[5]崔景朝,周瑞玲,陈玉兴.归脾汤单煎与合煎药理作用比较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8,14(3):6-8.

[6]李智欣,杨中平,石宝霞.夜交藤中改善睡眠成分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7,28(4):327-330.

猜你喜欢
心脾气血中药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1)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气血与心灵的港湾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过桃花村
茶香沁心脾 茶方养五脏——乐氏同仁茶饮
中药贴敷治疗足跟痛
安卧汤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9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