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非替尼联合自体DC/CIK细胞回输治疗老年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2015-04-04 09:19吕然张晓慧冯庆亮徐超聊城市肿瘤医院山东聊城252000
山东医药 2015年18期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老年人

吕然,张晓慧,冯庆亮,徐超(聊城市肿瘤医院,山东聊城252000)

吉非替尼联合自体DC/CIK细胞回输治疗老年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吕然,张晓慧,冯庆亮,徐超
(聊城市肿瘤医院,山东聊城252000)

摘要:目的探讨在吉非替尼靶向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自体树突细胞(DC)/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回输治疗老年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将60例老年局部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口服吉非替尼250 mg/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至少5次DC/CIK细胞输注。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以下指标:①肿瘤标记物;②外周血淋巴细胞表型;③不良反应;④总生存期(OS)和中位总生存期(mOS)。结果①肿瘤标志物:两组治疗后血清CEA、Cyfra21-1、SCCA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均<0.05),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均<0.05)。②外周血淋巴细胞表型:对照组治疗后外周血较治疗前下降(P均<0.05),治疗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③治疗组接受DC皮内注射时无异常不适,CIK输注后出现发热5例、胸闷3例,经相应处理后缓解。两组皮疹和腹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治疗组OS为9.1~13.1(11.1±3.4)个月,mOS为10.9个月,对照组分别为7.6~11.2(9.6±1.2)和9.4个月,两组OS及mOS比较,P均<0.05。结论在吉非替尼靶向治疗基础上联合自体DC/CIK细胞回输治疗老年局部晚期NSCLC,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期,且安全性较好。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树突状细胞;吉非替尼;老年人

老年肺癌患者肝、肾及心脏等功能减退,功能储备降低,药物代谢、排泄能力下降,对化疗的耐受性较差,化疗药物不良反应较非老年患者增多。吉非替尼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的选择性抑制剂,可选择性地与EGFR受体M9-ATP相结合,阻断EGFR信号传导系统,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研究显示,吉非替尼单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缓解率为12%~18%,疾病控制率为42%~54%,症状缓解率为40%以上。由于其与传统的细胞毒药物作用靶点不同,故不良反应较轻,老年患者耐受性好。近年来,以树突状细胞(DC)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为基础的肿瘤细胞免疫治疗越来越受到医疗界重视。2009年6月1日~2011年6月1日,我们在吉非替尼靶向治疗基础上联合自体DC/CIK细胞回输治疗老年局部晚期NSCLC患者30例,观察其疗效与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60例NSCLC患者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62~80岁。均经CT引导下穿刺活检或电子支气管镜下活检确诊,其中鳞癌26例,腺癌23例,其他11例。纳入标准:①至少有1个符合RECIST标准的可测量病灶;②KPS评分≥60分;③预计生存期>6个月;④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正常,无严重心、脑、肾疾病,均能耐受化疗;⑤均经EGFR/ALK、ROS1等基因检测,适宜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治疗。Ⅲa期36例、Ⅲb期24例。N07例,N112例,N223例,N318例。患者治疗前均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排除心肝肾功能不全,并发其他恶性肿瘤,有精神或心理疾病不能配合治疗及疗效评估者。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两组均给予吉非替尼治疗,250 mg/d,1次/d,直至病情进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于口服吉非替尼前2 d采集外周血,分离DC和CIK,体外培养后回输患者,28 d为1个周期。DC细胞注射液中DC细胞数>5×106/mL,于采血后第7、14、21、28 d(采集血样为第1天),在淋巴结富集区10 cm范围内的腋窝或腹股沟皮内注射,细胞数量为每次0.06×106/kg。CIK细胞注射液中CIK细胞数>6×108/mL,于采血后第12、14、16、18、20天通过肘静脉回输,30滴/min。

1.3观察指标从治疗组完成5个周期治疗后开始随访。观察指标包括:①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水平;②外周血淋巴细胞表型;③不良反应;④总生存期(OS,从确诊肺癌至死亡或随访结束时)和中位总生存期(mOS)。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S用Life-table法计算,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用Curve Estimation法进行曲线相关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EA、Cyfra21-1、SCCA水平两组治疗后血清CEA、Cyfra21-1、SCCA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均<0.05),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EA、Cyfra21-1、SCCA比较(μg/L,±s)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同期相比,#P<0.05。

组别 n CEA Cyfra21-1 SCCA治疗组30治疗前 89.02+2.36 43.12+1.06 50.85+1.94治疗后 31.84+1.25* #29.14+1.54* #24.48+1.63* #对照组 30治疗前 92.5+3.05 44.52+0.96 49.21+1.24治疗后 82.39+2.03*36.48+1.56*32.56+1.04*

2.2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和对照组治疗后外周血和均较治疗前下降(P均<0.05),治疗组后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治疗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和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同期相比,#P<0.05。

组别 n CD+3(%) CD+4(%) CD+8(%) CD+4/CD+8治疗组30治疗前 54.71±4.63 32.29±7.19 26.68±4.49 1.73±0.65治疗后 56.86±5.64#29.26±8.12#24.68±4.76#2.19±0.82#对照组 30治疗前 57.84±5.83 35.72±7.47 25.21±6.89 2.78±0.67治疗后 37.57±4.08*27.15±3.52*21.87±5.56 1.58±0.46*

2.3不良反应治疗组出现皮疹16例(53%)、腹泻5例(18%,其中Ⅲ度腹泻1例),对照组皮疹19 例(63%)、腹泻7例(23%,其中Ⅲ度腹泻2例)。两组皮疹和腹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接受DC注射时无明显不适; 5例在CIK输注后出现发热,对症处理后体温恢复正常; 3例在CIK输注10 min时出现胸闷,给予地塞米松5 mg静推,10 min后缓解。

2.4生存期两组全部完成治疗及随访,截至末次随访2013年6月1日,两组未出现因DC/CIK细胞回输及服用吉非替尼治疗死亡病例和严重并发症,治疗组OS为9.1~13.1(11.1±3.4)个月,mOS为10.9个月,对照组分别为7.6~11.2(9.6±1.2)和9.4个月。

3 讨论

2011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治疗指南指出,局部晚期NSCLC可切除者可用手术联合辅助化疗或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切除治疗,不可切除者可用化疗联合放疗治疗,治疗效果均不佳且不良反应多[1,2]。吉非替尼是一种小分子选择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过与ATP竞争EGFR的特定结合位点[3~5],抑制EGFR自身磷酸化而阻断EGFR信号传导通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实现靶向治疗。吉非替尼静脉给药清除快,故临床上使用口服制剂,给药方便且吸收较为缓慢,每隔24 h给药1次即可。它主要在肝脏代谢,肾脏排泄不到4%,因此肾功能不良者也可使用,且不良反应轻微,老年患者易耐受。吉非替尼的不良反应除皮疹、腹泻、瘙痒外,还有一些患者即便初始对吉非替尼疗效显著,却极易产生耐药而导致疾病进展[6,7]。而且吉非替尼不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生物治疗是继手术、化疗、放疗之后,治疗恶性肿瘤的第四种模式。DC是目前功能最强的抗原呈递细胞,在机体免疫应答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DC还可以作为免疫应答的启动因素,在肿瘤免疫的产生和调节中发挥关键作用[8]。CIK细胞是一种高效、新型活性细胞,是恶性肿瘤过继免疫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生物免疫治疗直接或间接调控着宿主和肿瘤之间的相互作用,可延长肿瘤患者生存期和提高其生活质量[9]。DC/CIK联合培养与CIK相比抑瘤率显著增高[10]。此外Ando等[11]研究发现CIK细胞用于逆转吉非替尼耐药治疗的可行性。

本研究分别采用吉非替尼、吉非替尼联合DC/CIK细胞回输治疗老年局部晚期NSCLC患者,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血清肿瘤标记物均降低,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说明治疗组肿瘤活性低于对照组。治疗组各T细胞亚群较治疗前均无明显变化,而对照组外周血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提示在吉非替尼基础上联用DC/CIK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在随访中两组未出现因治疗死亡病例和严重不良反应,治疗组的mOS较对照组延长了约1.5个月。说明在口服吉非替尼的基础上联合自体DC/CIK细胞回输治疗老年性局部晚期NSCLC在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方面更有优势。

综上所述,对于老年局部晚期NSCLC患者,在降低瘤负荷基础上输注自体DC/CIK细胞治疗,不仅可保护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还可延长患者生存期,且安全性及耐受性良好。

参考文献:

[1]Ramalingam S,Belani CP.Systemic chemotherapy for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recent advances and future directions [J].Oncologist,2008,13(Suppl1) : 5-13.

[2]哈日巴拉,王大鹏,侯斯琴高娃,等.紫杉醇联合顺铂同步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J].实用癌症杂志,2010,25(3) : 305.

[3]李志革,宋向群,于起涛,等.吉非替尼挽救性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初步观察[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1,14(5) : 385-386.

[4]徐建明,李月敏,刘晓晴,等.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J].中华肿瘤杂志,2010,29(1) : 66.

[5]程刚.易瑞沙在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J].中国肿瘤临床,2009,32(23) : 1375-1377.

[6]Hammerman PS,Jänne PA,Johnson BE.Resistance to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Clin Cancer Res,2009,15(24) : 7502-7509.

[7]Rubin BP,Duensing A.Mechanisms of resistance to small molecule kinase inhibi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olid tumors[J].Lab Invest,2006,86(10) : 981-986.

[8]Gunzer M,Jänich S,Varga G,et al.Dendritic cells and tumor immunity[J].Semin Immunol,2001,13(5) : 291-302.

[9]Sangiolo D,Martinuzzi E,Todorovic M,et al.Alloreactivity and antitumor activity segregate within two distinct subsets of 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 cells: implications for their infusion across majorHLA barriers[J].Int Immunol,2008,20(7) : 841-848.

[10]Yang XJ,Huang JA,Lei W,et al.Antitumor effects of cocultured dendritic cells and 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 on lung cancer in vitro and in vivo[J].Ai Zheng,2006,25(11) : 1329-1333.

[11]Ando K,Ohmori T,Inoue F,et al.Enhancement of sensitivity to 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cells with acquired resistance to gefitinib[J].Clin Cancer Res,2005,11(24 Pt 1) : 8872-8879.

?

(收稿日期:2014-12-25)

文章编号:1002-266X(2015) 18-0072-03

文献标志码:B

中图分类号:R734.2

doi:10.3969/j.issn.1002-266X.2015.18.027

猜你喜欢
非小细胞肺癌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老年人噎食的预防、互救和自救
老年人崴脚之后该怎么办?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CT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靶向治疗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培美曲塞联合卡铂治疗复发转移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评价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