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库区消落带综述

2015-04-06 17:52韩文龙
山西建筑 2015年10期
关键词:三峡库区库区土地利用

孙 斌 韩文龙

(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重庆 400074)

水库的周期性蓄水会在两岸形成一段特殊的区域——消落带,每年消落带都处于淹没和非淹没状态。该区域的生态系统会受到水陆两个界面的交替影响。而与此同时,边坡防护和土地利用等问题也与消落带息息相关,其中也不乏包括土地利用、生态重建、土壤侵蚀、湿地保护、水生植物群落分布等与人类生存不同方面的诸多问题,若不及时合理地采取有效措施,将不可避免地带来一系列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在我国,消落带的典型代表是三峡库区,国内外学者对三峡库区消落带的研究几乎囊括了消落带问题的所有领域,三峡库区消落带可以作为国内水库消落带研究概况的典型代表,但这些众多的研究成果并没有得到高效率的应用,也没有形成系统的概括总结。本文从三峡库区消落带出发,分析并总结国内消落带的研究概况。并将两者系统地分析及总结,对水库消落带问题做出一个系统的概述。

1 消落带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消落带的定义:消落带又称消落区,是河流、湖泊、水库特有的一种现象,它的形成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季节性水位涨落,二是周期性蓄水。

季节性原因:主要是指季节性水位涨落使被淹没土地周期性出露于水面的区域。此外还包括特殊气候造成的消落带(如干旱导致洞庭湖水位下降)。

蓄水原因:在大型水库(如三峡大坝),消落带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周期性蓄洪或行洪所导致的水位升降所造成的。

2 对天然库区的消落带进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由消落带的定义和基本特征我们可以推断:一旦消落带形成,将不可避免的带来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其中包括土地利用、土壤环境、生态重建、土壤侵蚀、湿地保护、水生植物群落分布、岸边污染、河流中氮磷含量分布等不同方面的诸多问题,若不及时合理地采取有效措施,将不可避免地带来一系列不必要的负面影响。而我国水力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决定了今后我国仍需建立大量水利工程。消落带也将随之不可避免地出现。所以,对消落带进行系统的研究,可以很好的反映库区特殊运行方案对库区生态系统的影响,为恢复保护库区生态系统及库区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对合理解决由其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3 国内水库消落带的研究概况

时至今日,人们对三峡库区的岸边污染带的形成、水陆交叉区的环境污染、对土壤的重力侵蚀和冲刷作用、植物多样性及生态受损、土地利用、环境地质灾害、湿地保护、沉积物风险、水体污染(富营养化)等问题及其对策的研究都臻于完善。

而在另一方面,我国水库消落带的研究报道大部分是以理论探讨为主,可直接用于消落带实际操作的技术成果不多,更为深入、全面和符合库区实际的应用科学研究亟待加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态环境保护方面。

消落带的形成势必会带来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因此对库区消落带进行系统地研究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2)对土地利用与保护方面的影响。

三峡库区是重庆市的主要农业区,2009年三峡工程竣工以后,三峡库区消落带超过440 km2的土地将成为“冬水夏陆”的特殊地带,其开发利用的难度加大,呈现出独特的特点。因此,研究库区消落带的土地利用与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徐泉斌等人在《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探讨》一文中更是细致将消落带内土地分为三个区域,分别采取不同的利用模式,另外,合理轮作、套间混种,用养地结合,都是较有效的措施。

3)对边坡稳定性方面的影响。

吴争光在《库水位变化对库岸边坡稳定性影响研究》一文中指出,水库、河流等水位的变化对土石坝及边坡的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4 讨论

1)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卢德彬在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三峡库区消落带和生态系统进行分类,进而对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系统的边界进行界定,最后,分析了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系统的特征、结构以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方面现状总结可以说是细致而全面,但并未对现阶段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或者展望。

2)三峡库区土地利用方面,徐泉斌等研究者采取了与敖亮等人类似的研究方法,在总结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优化建议,总体方向是没有问题的,但缺少具体的方法措施,并不能立即应用于实践。

3)重金属分布,生态环境保护,土地利用,这三者是紧密相连的,但就本文涉及到的参考文献来说,这三个方面之间的交叉之处寥寥无几。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目前国内的研究大多独立开展,完成之后缺少必要的交流与反思。

5 结论及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水库消落带问题研究状况总体上是呈广泛而肤浅的态势,深入研究并不多,其次是理论分析和探讨较多,能直接应用于实践的成果寥寥无几,最后是各个科研单位之间缺乏高效有序的合作,没有达到连点成线的效果。针对国内水库消落带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以下建议:1)进一步加强水库消落带管理模型研究,为深入研究符合库区实际应用的科学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借助计算机技术建立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2)就库区消落带可能出现的重大环境污染、主要地质灾害、病害物种的入侵等生态环境问题建立预测预警与调控管理系统。

[1]Rebecca A K,Rumishammin M,William C S.Preference for riparian buffers[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9(91):88-96.

[2]Holmes P M,Esler K J,Richardson D M.Guidelines for improved management of riparian zones invaded by alien plants in south Africa[J].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Botany,2008(74):538-552.

[3]敖 亮,雷 波,王业春.三峡库区典型农村型消落带沉积物风险评价与重金属来源解析[J].环境科学,2014,35(1):179-185.

猜你喜欢
三峡库区库区土地利用
丹江口库区加强文物保护(之一)
江垭库区鱼类群落组成和资源量评估
三峡库区万家坝滑坡变形区稳定性复核研究
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进展及启示
广东河源万绿湖库区的“双音话”
滨海县土地利用挖潜方向在哪里
长江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增收的设想
丹江口库区旧石器考古调查记
三峡库区生态环保成效显著
论低碳经济与转变土地利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