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前预习作业设计探析

2015-04-09 09:09邱联妹
化学教与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化学作业设计

邱联妹

(江苏省苏州市振华中学校 江苏 苏州 215006)

《礼记·中庸》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预习是指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有效预习既提高课堂听课效率, 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更是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因此教师亦常将预习作为课堂教学的前延。但由于学生心智发展以及本身知识水平的限制,对新的化学信息难以把握,实际过程中易将预习演变成单纯的文字阅读。既不会“生疑”,更不会“解疑”,预习流于表面,成为一种形式。要让预习真正在学习中发挥作用,教师必除向学生提出预习要求,组织好预习活动外,还应设计科学合理相应的预习作业, 为预习指明方向,引导学生思维活动,提高预习效率。本文就预习作业设计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预习作业的设计应体现明确的预习目标

“预习××内容” 是老师向学生提出预习要求时一种常见的作业设计。其实这种预习作业是无效的。学生除大约知道预习内容的范围外,对预习内容包括哪些知识点,其中侧重点是什么都是模糊不清的。学生无法准确把握预习过程, 难以获得良好的预习效果。因此教师在设计预习作业时一定要让学生明确地了解预习要达到的具体目标,比如:哪些新的知识点是需要了解的,其中重点和难点又是什么,对预习内容的了解应达到怎样的深度等。预习作业的设计以化学课程标准和教材为依据, 围绕新课的教学内容展开。除了教师自编的问题外, 课本上涉及新概念的填空题、判断题或难度较小的课后习题都可作为预习作业的组成部分。学生带着问题和任务进行预习,目标明确,能大大提高预习效率。

二、预习作业的设计应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问题要求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缺乏有意义的、本质的联系时,问题就显得太难了,而问题要求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知识有密切联系,又有一定程度的分歧,动员学生积极思考最为有效,能促进认知结构的扩展。因此预习作业的设计也要切合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以旧知识为基石来建筑新知识。

上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第五章第3 节《金属防护和非金属回收》 涉及到探究钢铁的锈蚀及其防护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通过教材上册第5页上的“观察与思考”的教学获得过关于钢铁生锈原理的相关知识。教师可以以学生的“已知”为基础,提出当初在“观察与思考”教学中未曾解决的问题,作为探索“新知”的突破口。针对课本第5 页上的实验进一步提出“为什么要将铁丝放入食盐水中? ”“若食盐水换成蒸馏水,实验现象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铁丝为何不能全部浸没在食盐水中? 如果食盐水将铁丝完全浸没,实验现象会有何不同? ”“若将铁丝在用于除锈的稀盐酸中浸泡一下后取出,放置一段时间,又会有怎样的变化呢? ”这些问题在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意识到铁的锈蚀除氧气外,还应与其他因素有关。从新课内容中有针对性的寻找铁锈蚀与水、盐类、酸类等物质的关系。

三、预习作业中问题的本身要有提示性

处于预习阶段的提问,问题设置的目的不是难倒学生,而是要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因此,问题提出的同时也要给予解决问题的信息提示。让我们对比一下预习稀硫酸的化学性质时设计的两种预习作业。

作业设计1:“根据稀盐酸的化学性质, 思考一下稀硫酸有怎样的化学性质呢? ”

作业设计2:

(1)根据盐酸和硫酸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分析稀硫酸和稀盐酸在溶液组成上有哪些相同点?

(2)稀盐酸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与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某些盐反应,根据稀盐酸与以上物质反应的本质,思考稀硫酸是否也有类似的性质。

(3)你能各写出一例稀硫酸与上述类别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吗?

相对于“作业设计1”而言,“作业设计2”中问题本身就富含更多学习指导信息,对思考的角度和内容有了明确提示,对预习有很高的指导价值。能降低学生预习的难度,提高预习效率。

化学在初中是起始学科, 学生认知水平有限,涉及的相关知识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和学习技巧相对不高。有时预习作业可能反而会成为学生沉重学习负担。所以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的同时还应对学生进行预习方法的指导。根据预习内容的难度,适当地提供给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建议学生或是阅读教材,或是参考教参,或是借助互联网络进行预习。建议学生是独立完成预习任务,还是以多人合作的方式进行集体讨论等等。完成预习任务秉承“低耗时,高效率,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的原则。

四、预习作业中提出的问题应由浅至深,层层深入

人类认知的规律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近及远,由简到繁。问题的设计也应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由先从直观认知到分析理解,再到归纳综合,最后是创新思维。例如对上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材第四章第一节《燃烧与灭火》中的燃烧条件进行预习时,教师可分层次地设计如下的预习作业:1.过生日时,蛋糕上的生日蜡烛通常你是怎样使它熄灭的呢? 2.除了上述方法外你还有什么办法能熄灭蜡烛呢? 3.这些办法哪些在原理上是相似的呢? 4.你认为在什么情况下燃烧无法进行下去? 5.请你推测通常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通过这样层层递进式的提问,学生的思维活动也会在本身已有的知识水平基础上层层推进, 由浅至深,由片面到全面。在通过预习获得新知的同时也逐渐养成分析归纳习惯和提高逻辑思维的能力。

五、预习作业中设计的问题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的学习动力更多来自于其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因此问题的趣味性往往成为他们能否主动学习的重要决定因素。利用化学学科本身与生活、生产的紧密联系,从身边的事物入手,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提出在生活熟识却又未知的问题,激发学生预习新知的兴趣。

例如“提出紫甘蓝烧熟后会由紫色变成绿色,但加些食醋则能恢复原有的紫色,这是什么原因? ”“而与其相似的紫色喇叭花浸入食醋或肥皂水中分别会呈现不同的颜色,这又是怎么回事”来指导学生对酸碱指示剂概念的理解。又如“纸张触火即燃,但有些饭店却能推出纸火锅”引发学生对燃烧与灭火的思考。

此外,一些有趣的化学家庭小实验也可作为预习作业。指导学生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质,看看“水吃冰糖”,建构起构成物质的微粒观;做做“ 食醋化鸡蛋”了解自然界中碳酸钙的分布和碳酸盐的鉴定。这些具有趣味性的预习作业立足于现实,动手的同时又动脑,边玩边学,既有趣,又让学生对新知识有了丰富的感性体验。

六、预习作业呈现的形式要灵活多变

预习作业若总是千篇一律的问答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丧失预习的主动性。所以预习性作业呈现的形式可以根据所要预习的内容灵活的变化,不必拘泥于常规的问答形式。在沪教版初三化学教材上编排的“交流与讨论”、“观察与思考”、“联想与启示”等栏目就是通过设置具体的生活、学习情景或讲述生活中的现象引导学生对新知识进行思考探讨。教师也可将进行一次微型调查活动;利用生活中的材料完成一些简单易做的家庭小实验;写一份预习心得;自己制作一份化学专题小报;开展一次关于化学与环境的辩论赛等作为预习作业。

总之,布置预习作业是一种简单而实用的预习指导方式,属于学法指导的重要环节。通过预习作业的设置使学科教学立足于课堂,而不局限于课堂,教学重心前移,有效的延伸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教师精心设计科学合理的预习作业,不仅能引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内容,更能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自主思维的习惯,学会归纳、反思和评价,提高终身学习能力。

[1]任宝华.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初中化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王祖浩.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教师教学指导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

[3]刘玉荣.化学教学中原型启发的类型及教学功能[J].化学教学,2012,(10)

[4]严建河.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课前预习的作用及方法[J].化学教学,2012,(7)

猜你喜欢
化学作业设计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作业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