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媒体时代新社会阶层的有序政治参与

2015-04-09 11:40杨艳东陈明丽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浙江杭州3003
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参政社会阶层政治

杨艳东陈明丽(,.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 3003)

论新媒体时代新社会阶层的有序政治参与

杨艳东1陈明丽2
(1,2.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浙江杭州310023)

新媒体技术为新的社会阶层政治参与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渠道和更加宽松的环境,各种介质的网络参政已成为新的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重要方式。新的社会阶层利用新媒体渠道进行政治参与的过程中,存在着非理性、非均衡性和无序化等问题,需要从健全网络参政法制、规制新媒体参政行为、畅通官民舆情沟通、扩大新媒体正规参政途径、增强有效回应等方面创新有序政治参与的实现机制。

新媒体;新的社会阶层;有序政治参与

新的社会阶层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出现的特殊新群体,随着自身规模的发展壮大、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和社会地位的逐步提高,他们的政治参与积极性日益高涨。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新的社会阶层快速成为新媒体受众,改变了他们传统的政治参与方式。如何加强引导、有效利用新媒体的传播优势,构建新的社会阶层有序政治参与的平台,完善其政治参与的机制,成为新媒体时代技术创新条件下的重要任务。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新媒体

“新媒体”概念最早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研究所的戈尔德马克(P·Goldmark)于1967年率先提出。21世纪以来,手机客户端、移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各种新兴传媒载体在社会生活中日益普及。对于新媒体的概念界定,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定论,有从相对论的视角认为,新媒体的“新”是相对于广播、报刊等传统媒体而言的,专指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也有从传播方式的视角认为,新媒体是“能为大众提供个性化内容的媒体,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本文认为,新媒体是指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介载体,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互动信息传播的新的媒体形态[1]。

(二)新的社会阶层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体制的转型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我国的社会阶级和阶层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在原来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之外,一些新的社会阶层逐渐形成,并不断分化出更加复杂的新的社会阶层。

新的社会阶层的概念在理论界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界定,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视角作出相应的解释,主要有四种:一是发展论观点,肖红等认为,新的社会阶层是指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阶级变化和阶层重组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一个特殊阶层[2]。二是相对论观点,任世红等认为,新的社会阶层相对于传统的工人、农民、干部、军人和知识分子等阶层来说,是从原有的社会阶级阶层中分化出来的[3]。三是体制划分观点,齐杏发等学者认为,新的社会阶层是在国有企业、机关和事业单位等之外的,“体制外”的各类管理精英、经济精英和技术精英等[4]。四是职业分类观点,姚润田认为,新的社会阶层包括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和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可忽视的力量[5]。

2006年《中共中央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指出,新的社会阶层是指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变革中出现的六种人,主要由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自由择业知识分子组成,即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和自由职业人员。

(三)有序政治参与

美国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认为:“政治参与就是平民试图影响政府决策的活动。”[6]我国学者王浦劬认为:“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与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的过程。”[7]政治参与在现代社会中是指公民直接或间接地以各种方式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从而使自身利益在公共决策过程中得到最大满足。

政治参与包括无序政治参与和有序政治参与。无序政治参与是不遵循法律和规则的非理性参政活动;有序政治参与是公民在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民主权利范围内进行的政治活动,即合法的政治参与,它与无序政治参与的区别在于:一是有序政治参与是合法的,应当在既定的法律依据下参政;二是有序政治参与是理性化的,公民应当运用法律所赋予的基本权利进行价值判断;三是有序政治参与是有层次、有组织的,公民群体及公民代表应当分层次而非越级式地参与,并通过社会组织来实现。

二、新的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主要途径

随着政党组织、社会组织等参政主体的日趋多元化,参政渠道在显性或隐性的层面都出现更为多样的拓展。当前,新的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途径主要包括:

(一)通过加入执政党实现政治参与。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很多人把加入中国共产党视为一种无上的光荣,也有人把入党视为谋取社会和政治地位的重要途径。一部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加入中国共产党,获得进入党政机关参政的机会,在党组织内直接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也有一些新的社会阶层通过间接方式借助执政党的力量实现政治参与,比如在自己的企业中成立和建设党的基层组织。还有一些新的社会阶层利用党联系群众的渠道,向党组织反映自己的政治利益诉求,提出自己的政治见解。

(二)通过担任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实现政治参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担任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直接参加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是其政治参与的最有效方式,也是新的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主体渠道,还是新的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重要舞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向包括新的社会阶层在内的所有阶层的优秀分子敞开大门,并适当增加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在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的比例,从而为新的社会阶层表达政治见解、参与政策制定提供了有效的平台。

(三)通过加入人民团体、社团、行业协会等实现政治参与。工商联是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重要纽带,也是新的社会阶层参政议政的重要载体。同时,海外联谊会、知识分子联谊会等统战性社团也为新的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提供了更多途径。此外,工会、青联、妇联等群众性组织,还有以新社会阶层为主的众多民间行业协会、行业商会也是新的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有效渠道。现行体制下,群众组织、社团、行业协会的建立为新的社会阶层参与政治生活提供了新的平台。

(四)通过加入参政党实现政治参与。我国的参政党是指除了中国共产党之外的各民主党派,民主党派成员有机会进入人大、政协和政府机关担任重要职务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共事,这种政治上的优势是其他任何社团和协会所不具备的,对新的社会阶层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当前,一些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认可民主党派章程、政治素质好的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被吸纳到民主党派中来,并担任一定的职务。新社会阶层可以借助民主党派的资源,依托民主党派的参政渠道,使党和政府更好地了解和关注他们的政治诉求。

(五)通过新媒体等大众传媒渠道实现政治参与。新社会阶层中的绝大多数人没有机会通过体制内参政议政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政治思想。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和深入发展为新的社会阶层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提供了便利,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体使新社会阶层频频曝光,新社会阶层中的自由知识分子也通过接受媒体采访、撰写文章、发微博等方式表达其政治诉求。他们试图通过大众传媒扩大知名度,增强其影响力。

(六)通过其他非正规途径实现政治参与。新的社会阶层是属于“体制外”的人群,在正规参政渠道有限的情况下,他们有可能到体制外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比如,借助亲近官员来实现个人的政治参与。新的社会阶层通过与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个别接触,以获取社会资源和政治资源、维护个人利益。主要做法有:一是凭借自身实力与政府官员接触;二是利用各种关系网与官员建立私人关系实现政治接触;三是聘请一些退休或高层领导在企业工作。藉此,新的社会阶层占有了一定的政治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政治决策。

此外,由于我国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机制尚不够健全,当部分新社会阶层的政治诉求得不到及时满足时,也会通过越级上访、群体上访、聚众闹事、散布谣言等非理性方式参与政治,这些行为对社会稳定与和谐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在社会矛盾骤增时期,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有序化引导极为重要。

三、新媒体发展对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普及程度的提高和无线网络技术的升级,新媒体网络平台迅速增加。目前,我国各类门户网站拥有130多万个BBS论坛,规模居全球第一。我国的新媒体用户也快速增长,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人数达6.49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7.9%,手机网民数量达5.57亿人。网络新媒体的应用呈现出移动化发展态势,无线网络覆盖可以无处不在。新媒体构成的公共参与空间更具匿名性、虚拟性和交互性,这深刻变革了舆情的传播形态,也使新的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呈现出新的特点。

第一,新媒体环境下新的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更加便捷。传统的政治参与方式有明文规定的原则和程序,约束性强,如加入执政党、成为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等,政治参与主体常会受到年龄、时间、地点、经济条件、政治身份等条件的限制。新媒体环境下的政治参与突破了时空限制,形成一个去中心化、扁平式的网络结构,为新的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提供了广阔的、开放的政治环境,他们可以通过联网的电脑或手机直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参与政府公共政策的讨论、制定和监督,政治参与方式极其简便快捷。

第二,新媒体环境下新的社会阶层的政治诉求更具交互性。传统政治参与方式中的信息输出是自上而下的单向流动,受众接收信息的途径和内容受到很大限制。新媒体模糊了信息发出者与受众者的界限,新的社会阶层不再只是被动、单向地接受信息,他们不仅可以表达其政治见解,还可以实现实时的信息反馈。新媒体推动了新的社会阶层不同政治见解的交流和互动,传播节点中每个参与者的政治观点能够实现瞬时交流、多点互动,各种意见在信息流动中任意碰撞,激发层出不穷的新思想、新观点,促进新的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第三,新媒体环境下新的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主体趋于平等化。新的社会阶层在传统的政治参与模式中仅有很少一部分人通过人大、政协等践行他们的政治思想。新媒体为更多受众提供了政治参与的渠道,“在经济不平等的情况下,或许技术的进步可以使政治平等这个目标变得更加现实”[8],新媒体消除了传统政治参与中对时间、地点、经济条件、政治身份等的限制,新的社会阶层政治参与主体具有平等的政治参与权和话语权,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无需征得他人同意,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平等化”。

第四,新媒体环境下新的社会阶层政治参与主体身份的匿名化。新媒体为新的社会阶层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虚拟环境下的政治参与方式,他们的真实身份被虚拟化,具有很强的保护功能。新的社会阶层在网络中注册一个虚拟身份,便可通过简单的点击屏幕和刷屏等来表达自己真实的政治诉求,了解他人的政治见解。新媒体环境下,新的社会阶层政治参与身份的隐蔽性极大地满足了他们政治参与的安全感,增加了真实、自由地表达政治观点的勇气,更容易激起他们参与政治的热情。

四、新媒体环境下新的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主要问题

新媒体的发展突破了传统政治参与方式的界限,给新的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极大地提高了他们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但政治参与环境的秩序性也遇到更大的挑战,产生了一些新问题。

(一)新的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无序化加剧。由于网络政治参与尚缺乏有效的制度规范,使政治参与的无序化问题愈发凸显。一方面,新的社会阶层的内部差异性致使其政治参与具有个体性和分散性特点,处于一种组织性不强和无序化的状态。另一方面,新媒体匿名性特点使得部分新的社会阶层在政治参与中过度放纵,可能产生群体极化问题。美国学者凯斯·桑斯坦指出,“在网络和新的传播技术领域里,志同道合的团体会彼此进行沟通讨论,到最后他们的想法和原先一样,只是形式上变得更极端了”[9]。新的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混乱无序影响了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深度。

(二)新的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非理性化加剧。互联网本身的虚拟性与隐蔽性使“网络政治参与”具有非正式性、渗透性等特征,这极有可能导致网络谣言的散播,误导网民的认知和价值判断,形成集体非理性或集体无意识状态,很容易出现非理性的政治参与行为。新媒体环境下新的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缺乏筛选过滤“非理性”观点的手段,任何人都可以在公共网络上不受限制地将自己的政治观点公开,在真实社会中想说而不能说、不敢说的话,可以在网络公共空间中尽情地挥洒和宣泄。如利用网络发布虚假信息、盲目参与公共焦点话题、情绪无节制发泄、言行突破底线,等等。

(三)新的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不平衡性凸显。新媒体发展和使用的差异性造成部分新的社会阶层不能或很少参与政治活动。新的社会阶层通过新媒体进行政治参与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一是参与主体结构的不平衡,主要是年龄、受教育程度和政治身份不同的主体在数量比例上不平衡;二是“数字鸿沟”(即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鸿沟)的不平衡。由于我国区域性经济、教育文化发展的不均衡,“数字鸿沟”依旧存在,部分新的社会阶层被排除在新媒体受众之外,导致政治参与上新的不平等。

(四)新媒体环境下公共部门的回应力下降。新的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是为了使他们的利益诉求能引起党和政府的重视,并得到有效解决。公共部门作为社会的管理者,应服务于社会,积极回应他们的诉求。然而,新媒体环境下新的社会阶层政治参与“非理性”和“无序化”的大量存在,不合理、偏激的政治诉求充斥着各种新媒体平台,公共部门无法满足、也不能满足这种政治需求。此外,公共部门面对新的社会阶层大量的政治诉求,很难从整体上把握,对不同的政治偏好难以作出合理排序或及时回应。

五、新媒体环境下新的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有序化路径

新的社会阶层的有序政治参与是指新的社会阶层通过合法的途径和制度化渠道,按照既定的组织规则和程序影响公共决策的参政活动,具有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参政特点。在新媒体环境下,加强对新的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有序引导、健全政治参与机制建设,不但关系到政治文明的健康发展,而且有助于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程。

(一)完善网络政治参与的法制建设,规避政治参与的无序化和非理性化。建立健全新媒体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是应对网络政治参与风险的有效手段,是新的社会阶层有序政治参与的保障。因此,应尽快提高新媒体的立法层次,制定系统性且操作性强的网络法律法规,明确新媒体路径政治参与的规则、方式和程序,规定政治参与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将网络政治参与纳入法治化轨道,才能减少新的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无序、非理性行为,确保新的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有序性。

(二)创新公共部门的舆情信息工作方式,有效引导舆论走向。新媒体在信息传播速度和覆盖范围上的影响非常惊人,面对新形势,公共部门要做好舆情信息工作:一要加强培训和宣传工作,提高公共部门工作人员对网络舆情的政治敏锐性,切实提高自身的媒体素养。二要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督,善于在危急时刻把握话语权,及时澄清事情真相,正确引导舆论导向。三要培养网络“意见领袖”,强化主流舆论,孤立负面言论;要注意发现和团结那些关心国家大事、立场正确、有一定号召力的“高级网民”,充分发挥其舆论引导的积极作用。

(三)拓展新的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正规途径,建立有效的公共部门回应机制。公共部门要畅通信息传播渠道,扩大新的社会阶层的知情权。一要加快电子政务建设,让新的社会阶层参与到公共决策中。通过电子政务建设,新的社会阶层可以对公共部门建言,公共部门能够准确地了解并整合他们的政治诉求,给予及时反馈。二要基于新媒体技术建立公共部门与公众的互动平台,如开辟专门的“参政论坛”、“参政博客”、“参政微博”等,并组织思想政治觉悟高的“版主”和“意见领袖”进行引导,主动征询新的社会阶层的意见。

(四)加快数字技术均衡发展,满足新的社会阶层的新媒体基础性资源需求。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表现为经济发达地区的网民比例较高,经济落后地区的网民比例较低,这就要求公共部门加强对落后地区新媒体网络普及教育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首先,开展新媒体互联网络普及教育,重视新媒体人才培养工作,让欠发达地区的新的社会阶层了解新媒体技术,提高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其次,网络基础设施是新媒体环境下新的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载体,加大对落后地区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支持,推进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应用,使落后地区处于信息边缘的新的社会阶层有效地在新媒体平台上进行政治参与,降低新的社会阶层地区之间政治参与的不平衡性。

[1]杨艳东.新媒体发展与高校统战工作的新问题及应对思考[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4):2-4.

[2]肖红.浅析新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4):44.

[3]任世红.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价值、特点及引导[J].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3):2.

[4]齐杏发.我国新社会阶层政治社会影响实证分析[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70.

[5]姚润田.中国共产党对当前社会新阶层的认识和策略[J].兰州学刊,2007(1):57-58.

[6]塞缪尔·亨廷顿,琼·纳尔逊.难以抉择[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174.

[7]王浦劬.政治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206-207.

[8]孙斯坦.自由市场与社会正义[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250.

[9]凯斯·桑斯坦.网络共和国[M].黄维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41-47.

(责任编辑赵晓旷)

1.杨艳东(1970- ),女,民建会员,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2.陈明丽(1989-),女,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

D613

A

1008-9012(2015)02-0053-05

2015-05-09

猜你喜欢
参政社会阶层政治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现创新发展呈现崭新局面
新的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与统一战线工作的新发展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发展趋势、挑战及组织策略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颜回之乐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绍兴后期高宗对中枢体制的调整——以汤思退再次“兼权”参政为中心的考察
为谁参政?
——参政妇女的社会性别意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