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海保险》杂志定位与发展的思考

2015-04-09 13:07关于上海保险杂志定位与发展的思考
上海保险 2015年1期
关键词:保险机构上海市学会

关于《上海保险》杂志定位与发展的思考

言均君

上海市保险学会



关于《上海保险》杂志定位与发展的思考

关于《上海保险》杂志定位与发展的思考

言均君

上海市保险学会

《上海保险》杂志是上海市保险学会会刊。1984年10月23日,上海市保险学会成立。次月,作为上海市保险学会成立的特刊——《上海保险》印发。其时,上海市保险学会、《上海保险》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上海市分公司所属保险研究所合署办公。1987年1月,《上海保险》杂志由双月刊改为月刊,并以市委宣传部核准的内部刊号发行。1988年1月,《上海保险》杂志公开出版发行。

随着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体制改革,全国各省市保险杂志纷纷停刊,原附属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上海市分公司的上海市保险学会及其刊物《上海保险》杂志从企业内部独立出来。在上海部分老保险人的坚持下,《上海保险》杂志仍保持公开出版发行不变。目前,《上海保险》杂志是国内唯一具有公开出版发行刊号的地方保险专业杂志,与中国保险学会的《保险研究》杂志一起,成为我国仅有的二份公开发行保险专业类杂志。

《上海保险》杂志有过辉煌的历史。然而,在走过三十年风风雨雨的历程后,《上海保险》杂志目前正面临重新定位与发展问题。

一、《上海保险》杂志属性

根据《上海市保险学会章程》(2014年5月13日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通过,以下简称《章程》),上海市保险学会是“由研究保险科学的团体和个人自愿组成的学术性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法人”。《章程》第二章“业务、业务范围、活动原则”第六条规定学会的主要任务,第一项即是“组织推动会员开展保险理论与实务研究及学术研讨活动,交流科研成果”,第六项任务是“加强保险理论建设,办好会刊《上海保险》”。但《章程》没有对会刊《上海保险》杂志作进一步的明确与规定。

从上海市保险学会的性质与任务可以确定,《上海保险》杂志是一份保险理论研究领域的专业性学术期刊。

二、《上海保险》杂志现状

《上海保险》杂志社现有编辑人员3人。杂志社除承担《上海保险》的编校发行工作外,还承担学会日常事务及《上海保险年鉴》的编印任务。

根据《上海保险》杂志社(编辑部)提供的数据,2013年,《上海保险》杂志共发稿170篇,其中,高校73篇,保险机构53篇,监管部门、行业组织及政府相关部门44篇,在沪保险机构简讯311条。2014年,共发稿134篇,其中,高校与监管部门、行业组织及政府有关部门共计78篇,保险机构56篇,在沪保险机构简讯197条。录用的稿源主要来自高校、保险机构。保险专业杂志作者来自于高校与保险机构相关专业人士毋庸置疑。但作者队伍不断趋于基层人员、高校学生,则文章的质量及影响力会有问题。2014年9月,中国保险学会在上海召开在沪高校中青年专家学者座谈会时,有教授就直截了当地说“《上海保险》是学生投稿的地方”,许多高校老师表示,教师的研究成果不会选择在《上海保险》上发表。事实上,目前《上海保险》杂志已经成为各保险机构、基层组织人员(政府或企业)职称评定、高校毕业生毕业论文发表的重要阵地。

由于上海市保险学会依赖会员单位生存发展,《上海保险》杂志成为会员单位重要的宣传阵地。杂志社拥有一支来自在沪各保险公司数十人组成的通讯员队伍。杂志刊登行业人、行业事,甚至出现通讯稿、短讯,专业但缺乏学术意义。《上海保险》杂志服务于为数不多的行业会员单位(在很长时间里,上海保险学会的会员单位仅有30余家)的同时,迷失了一份作为专业杂志的办刊方向与定位。学会、杂志社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对《上海保险》杂志未来发展进行思考反思,结果使杂志的定位越来越模糊,发稿质量每况愈下。甚至编辑部内部人员也感叹“质量不高”。

与此同时,曾经是学会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的在沪有关高等院校及相关的教授老师们,随着《上海保险》杂志定位的模糊错乱,逐渐离这份杂志而去。

《上海保险》杂志渐渐成为缺乏学术味、为毕业学生及基层人员提供论文发表服务、兼具在沪保险公司新闻通讯宣传刊物。杂志不再以保险理论研究为基础与依靠,办刊宗旨与学会主要任务发生偏离。

三、《上海保险》杂志面临的困难

作为一份保险领域专业性学术期刊,《上海保险》杂志从拥有核心期刊资质到现在仅仅是维持发行,其所面临的困惑已经不是稿源而是文章的质量问题。杂志日渐模糊错乱的定位,使杂志社面临着“缺人缺稿”的困境。“缺人”是指《上海保险》杂志社迄今没有建立起一支相对稳定的撰稿人队伍;“缺稿”是指《上海保险》杂志已经有相当一段时间没有出现具有高质量有影响力的稿子。杂志发行局限在上海保险行业内部。2014年,《上海保险》杂志每月印数约3800份,其中,在沪保险机构订阅3000余份,学会、杂志社赠阅468份。外地保险机构、高校订阅《上海保险》数量微乎其微。

如果说,上海市保险学会、《上海保险》杂志社过去依靠“关系”“人情”尚能维系基本印数,那么,随着改革的深入、市场化程度的加剧,政府、社会乃至行业本身对包括保险学会在内的保险行业组织提出新任务新要求。那种靠关系、人情维系的工作机制势必不能持久。特别是在当前新媒体、移动互联网强烈冲击下,传统的行业传媒生存日益成为问题。

迅速崛起的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使各种信息、观点,甚至是长篇大论随时随处可以阅读。作为一种传统的纸媒——《上海保险》目前在内容上缺少新意与亮点,在体例上缺乏应有的规制与定位,在形式上也无优势可言,如再不作认真思考,重新确立办刊思路与方法,确定《上海保险》杂志的定位,研究杂志未来阅读的对象与目标客户,在高速发展的时代中,大浪淘沙,不进则退,甚或至于湮灭。

四、《上海保险》杂志发展的优势

《上海保险》是一份依托上海市保险学会的行业性专业学术期刊。与纯粹的商业性或学术性期刊相比,《上海保险》具有很大的行业优势,甚或至于地域优势。

上海是我国民族保险业的发祥地,又是我国自由贸易区及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战略区域。上海必将首先建成我国保险中心及亚太地区保险中心。上海市颁布的《上海市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沪府发〔2014〕73号)中明确提出,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29号)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加快上海现代保险服务业发展, 积极推进上海国际保险中心和现代保险市场体系建设。这对上海保险业提出了新要求,在市场发展的同时,要求理论与创新先行。上海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裴光在上海市保险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上指出学会要“推动保险理论创新,引导保险实践发展”。《上海保险》责无旁贷。上海是目前我国保险机构最集中的区域。中外保险机构、各种专业的、综合性的市场主体在上海竞争,上海有我国最具保险消费能力和最有自我保护意识的保险消费群体。上海过去是、将来也将是我国保险创新发展的重要区域。保险实践需要保险理论。《上海保险》杂志作为保险行业内重要的专业性理论研究阵地,在上海现代保险服务业建设、国际保险中心建设中,需要承担应有的理论先导、实践总结、创新探索的智库职责。职责所在,优势所在。

上海市保险学会有广泛的会员基础。与其他行业性组织相比,学会是一个可以跨界联合的学术性团体组织。2014年以来,上海市保险学会在上海保监局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发展会员。目前团体会员单位已从过去的30余家发展到现在的80余家,一些原来脱离学会的高校科研院所正在陆续回归,保险市场主体也在参与过程中。上海市保险学会一方面以行业内各类机构会员单位为依靠,努力发现市场与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困惑及前瞻性趋势,组织力量调查研究、开展学术研讨,提供方案建议,为市场主体及监管部门决策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学会凭借自身优势,组织与保险行业相关的高校、科研院所及其他相关领域(或行业)的专家学者、资深人士,就保险行业中需要研究的问题,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研究,活跃行业实务探索与理论探讨,在提升上海保险业理论研究水平的同时,可以为《上海保险》杂志提供更多的主题与稿源。同时《上海保险》杂志也可以搭建平台,为行业内外、甚至境内外的市场主体交流提供渠道与机会。

《上海保险》面临市场发展与实施国家战略的机遇期,未来发展前景可期。

五、《上海保险》杂志定位与发展

综上所述,《上海保险》作为上海市保险学会主办的保险行业专业性学术期刊,一方面,要体现行业特色。《上海保险》杂志刊登的文章要有专业性,同时兼具理论特色。另一方面,它又要有区域特点与特色。上海作为我国保险发展历史的重点区域,无论是新中国建立前还是改革开放后,保险市场、保险人都不缺勇于探索创新的实践与经验,上海保险业历来以创新开放、借鉴吸收为地区特色与优势,《上海保险》杂志应该及时反映上海保险行业所涌现的典范与案例。杂志还可以介绍国内外保险领域先进经验与实践探索思考。

有鉴于此,作为一本地方性保险理论学术杂志,《上海保险》杂志需立足上海,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它以实践为基础,以理论为指导,以思想为先导,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载体。《上海保险》杂志应更多关注市场,从市场出发,通过实务、案例、实践经验的总结研究,为市场提供经验借鉴、为决策提供方案办法、为监管提供线索思路。通过保险市场理论应用与实践经验的撷取,再提炼回归保险理论。借用《上海保险》杂志社新聘请的一位特约编审——高校老师的话说,《上海保险》杂志可以定位于保险理论应用研究学术期刊,它立足实践,探索未来,是中国与上海保险行业不可或缺的思想理论交流平台。

《上海保险》杂志应有别于新闻类传媒,它应该是、也必将是我们这个时代保险发展历史中最好、最真实的记录者,同时,它也必须是保险行业的观察者、阐述者与思想者。当《上海保险》杂志确立正确的定位后,未来如何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发展则是需要进一步思考与研究的问题。

猜你喜欢
保险机构上海市学会
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
上海市房地产学校
学会分享
2017年新设保险机构情况表
外资及港、澳、台保险机构上海代表处通讯录
腾势400 用在上海市区的来回穿梭克服里程焦虑
关于印发《上海市保险机构和高级管理人员备案管理办法》的通知
上海市制冷学会四专“双·阳”行
学会分享
引信经典后坐保险机构对过载时间的响应特性